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莫轻尘》  第19章

网友:呵呵 打分:2 [2006-01-20 16:20:49]

论文化性质
  直立行走使人类摆脱了普通动物的规范,以一种崭新形态卓立生物群,但是语言更是突破,他让人类成为有智慧的生物。随着这种功能的遗传和使用,人类拥有了自身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其他生物群所少有的,即使是一种生物有这种文化,能够运用某些方式形成人类语言的文化,也是非常肤浅和简单的。它们经常使用行动和习惯进行这种文化。只有人类,才能够有足够的记忆细胞大量的发挥、渗透这种文化。文字产生了,语言不再新奇,一种建筑在语言基础上的文明,空前绝后的产生了。从此以后,再抽象的思维观念,只要获得定义的理解,便能够非常表面的表现出来。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由文字产生的生活里。继承前人的智慧,不需要前人口传,只要看他的著作,就很容易的抵达了。文字占有了人类思想的大部分。所有知识科学必须由文字转达。而主导文字的文学,简称语言的学问,自然属于文化的正统。既然如此,为何世人说到文化,却如此暗淡,找不到应有的光彩呢?
  著名学者余杰曾经悲观的写,在这个物质泛滥的年代,广泛的缺乏精神食粮。兴许这话只是有感而言,不需要作任何解析,归于肤浅,却是值得研讨的。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时期,文学一直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文明古国由此而来。一个政治家,任何官吏,介入王朝的前期,在博学广知的基础上,必须熟练驾御文字,才可以通过优美的叙述,打动审判,有机会高中。这样的文化观念,无疑是不够科学的。然而只因为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才可以如此定论。如果看不到现代的科学文明,说这样的文化观念不科学,是狂妄而幼稚的。我国五千年文化,一直由此演绎。从来不曾出现任何违背这种文明,自称是有文化见地的学说。所谓现代的科学社会,在我国只是近百年的事情。什么学校,什么政治策略,文化观念,无不引进西方现代社会的特征。电影,手枪,火车,等等先进的科学创造,都是国外发达国家发明的。在引进这些科学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西化,崇洋媚外的变态心理。所以在自称是时代先进者的时候,不免胆战心惊,自己在模仿某名人的的举止么,还是已经落到他国曾有的文化套落里了?
  我个人对思潮观念可谓深有感慨。
  我是一个外国文化研究者,无论是文学、电影、绘画、游戏,都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广为教化。我自己称这为不受国度时代约束的知识分子,然而在尊严和表象上呢,我不过是个脱离了国度界限的叛逆者。和人交流深了,想要谋取某种面子的时候,我的生活只属于一种理想国的幻想。柏拉图在自己的“理想国”里说,一个国家在科学文化上如果需要他国的支援,这是这个国家教育的失败。我对自己的国家满怀热情,不缺乏理想,但是在现有的社会里,我看不到希望。文学被瑞典的诺贝尔奖占据了,电影成为了好莱乌的荣耀,绘画是油画的天下,游戏,更失败了,到处充斥着日本的卡通。我们国家有什么呢,一大堆的旅游风景,都是山脉,一道瀑布,一些美丽的湖海,和大熊猫那样,成为物以稀为贵的那种俗套。打起精神吧,用自己的语言艺术期待本国的文明。得到的是愤怒,感慨,绝望。为什么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如此简单呢?大多的科学文化都是他国流行的。能够模仿到这种先进水平,达到世界级人物已不错了,许多东西还达不到那种要求,根本是落后。我自己作为一个深受他过文化影响的人,更为悲哀了。我的创作背离了民族的大众文化,借鉴以为好的外国文化,吸收了,糅合到本国的风情了,以为成功谋取了效益,实际上脱离了国人的愿望。许多东西都陌生,不正常,缺乏沟通他人的东西。这样的艺术会获得成功吗?拍的一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写的文章得到诺贝尔的冠誉,绘画游戏都国际性,这又如何呢?充其量不过是□□那样的人物。观众评价为国际性玩笑。
  我们国家为何会产生这种落后的原因呢?追溯繁盛的古代文明,从春秋战国说起,那个时候诸侯各立,产生着固有的制度和新有的政策。思考文化,创新新的模式的同时,还不忘根本的模式,解除必然的矛盾,获得全新的见地。而让这种见地适合于统治者的使用。这就产生了孔子学说的时代。从孔子开始一个时代到现代的新时代,我们显然看到了一个制度诞生的效果。以看待战国时代的眼光去看待近代的各国战争,排除民族的血性,以文化方式接待,就可以解释为一种文化的互相侵略。这种交战造益了群众,使得群众可以客观性的选择和吸收。我国文化西方化了,不是耻辱,不是落后的标志,而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觉醒。一个这样时代的文明,无论是政治还是娱乐,都国际化了,便是成功的标志。飞机和网络,都直接扩大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战。地球村的词汇实用的诞生了。一个国家跟另一个国家的文化战争好比两个人的辩论,提高了见地的同时,也看到了本身的不足。一到有人的真知灼见获得了支持,就广为流传,成为思想启蒙者。
  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以人多智慧多的论点来战争他国文化,无疑是占上风的。单数作家而言,我国就有无数地方大师。既然地球都被形容成地球村了,也就没有什么国家文学的概念。文学都靠拢到一个班级的地步。互相吸收,互相抗争,议论的时候自然人多占上风。然而有一点是重要的,这取决于本身的文化涵养。正如同一个班级的一名学生,如果出身良好,有文化氛围的家教,他说话方式,行为习惯,都是不需要思考就能够优秀而自然的,他可以不屑为他人的见解,因为他本身素质高。而另一人,算他天资聪慧,可是缺乏普通的家教,没有值得骄傲的特点,他的绞尽脑汁的见解有些道理,对方却可以不在乎,何况他本身的思维模式还是文化方式,都有着环境造就的小气和死板。相比之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文化较量,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环境教养的关系。说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人那么少,却是获得奖项最多的国家。那就说明了这个国家,习惯的文化和现有文化的教养了。还有的是思维模式,一个国家如果因为生产力的落后,缺乏文化艺术的培养,那末出身于这种意识的学者,为了适应环境,只能落后。缺乏竞争,自以为出众,是导致落后的最大原因。中国固然历史上众多学者,在现有文化上,还是非常孤僻的。一个有志于世界的学者,选择应付潮流的西式化,对我来说,不知是悲哀还是幸运。我是孤独了,无法和身边人沟通,但不是我的问题,而是身边人的问题。
  摆脱了学教的理想崇拜,深入到现实生活的理想崇拜,人们会发现,广大的群众中,无人会轻易接纳内在美的知识分子。即使他惊讶,却不露表情,相反是自认为有涵养的沉默。这样说来,知识分子也不是完全独立的,他在交际上获得了片面的成功。尤其当互相理解了,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可能让对方从欣赏到崇拜。这就不奇怪,有那许多人为一本书、一项发明,而进行狂热的仪式了。知识分子和大众明星的区别是,一个熟悉了会产生灵魂的接纳,另一个熟悉了会失望的排斥。这说明了,明星害怕被熟悉,知识分子热忱于被理解。我个人热中与知识分子交往,不无奇怪,人们那种追星的愿望,俗人不知道自己行为多愚蠢,自以为是的感情让他们认为自己够前卫。既然是大众承认的东西,不需要理解就可以概括为好的。那么,还需思考什么,解析自己的行为呢?这些俗人造就了知识分子的孤独处境。一个学者,当他获得成功,通过某种成名的方式,被人理解了,也就被人接纳了。但通过交流,他将感到自己是悲哀的,因为他生活的环境正好是缺少知识的环境。他的愿望,无法和平庸交融。
  在大众环境里,生活磨灭了太多的文化娱乐。人类的思考受吃食限制,忽略了文化素质。他们追求简洁和使用,愿意化装,却不喜欢看书,更无心思研究任何东西。这样的基础奠定了人类崇尚物质的思维。花太多时间去学些知识有何作用呢?他们不会像惊讶自己的穿着一样面对知识。你属于知识分子,固然骄傲,可表象上却没什么。知识分子只受知识分子欣赏。他的择友范围也有限。他不可能和一个不理解自己的人深交。谈起文化,知识分子永远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有自己的天地,却被群居的习性深深折磨。无知的幸福和有知的痛苦相比,甘于平凡的人选择前者,不甘落后的知识分子选择后者,他们的思想都拘囿在本能的意识里。而作为一个观众,体会、感受到这些,又作何选择?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2-30 07:21:45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