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综]母仪天下》 第24章
第1章:第 1 章
第2章:第 2 章
第3章:第 3 章
第4章:第 4 章
第5章:第 5 章
第6章:第 6 章
第7章:第 7 章
第8章:第 8 章
第9章:第 9 章
第10章:第 10 章
第11章:第 11 章
第12章:第 12 章
第13章:第 13 章
第14章:第 14 章
第15章:第 15 章
第16章:第 16 章
第17章:第 17 章
第18章:第 18 章
第19章:第 19 章
第20章:第 20 章
第21章:第 21 章
第22章:第 22 章
第23章:第 23 章
第24章:第 24 章
第25章:第 25 章
第26章:第 26 章
第27章:第 27 章
第28章:第 28 章
第29章:第 29 章
第30章:第 30 章
第31章:第 31 章
第32章:第 32 章
第33章:第 33 章
第34章:第 34 章
第35章:第 35 章
第36章:第 36 章
第37章:第 37 章 vip章节
第38章:第 38 章 vip章节
第39章:第 39 章 vip章节
第40章:第 40 章 vip章节
第41章:第 41 章 vip章节
第42章:第 42 章 vip章节
第43章:第 43 章(已修) vip章节
第44章:第 44 章 vip章节
第45章:第 45 章 vip章节
第46章:第 46 章 vip章节
第47章:第 47 章 vip章节
第48章:第 48 章 vip章节
第49章:第 49 章 vip章节
第50章:第 50 章 vip章节
第51章:第 51 章 vip章节
第52章:第 52 章 vip章节
第53章:第 53 章 vip章节
第54章:第 54 章 vip章节
第55章:第 55 章 vip章节
第56章:第 56 章 vip章节
第57章:第 57 章 vip章节
第58章:第 58 章 vip章节
第59章:第 59 章 vip章节
第60章:第 60 章 vip章节
第61章:第 61 章 vip章节
第62章:第 62 章 vip章节
第63章:第 63 章 vip章节
第64章:第 64 章 vip章节
第65章:第 65 章 vip章节
第66章:第 66 章 vip章节
第67章:第 67 章 vip章节
第68章:第 68 章 vip章节
第69章:第 69 章 vip章节
第70章:第 70 章 vip章节
第71章:第 71 章 vip章节
第72章:第 72 章 vip章节
第73章:第 73 章 vip章节
第74章:第 74 章 vip章节
第75章:第 75 章 vip章节
第76章:第 76 章 vip章节
第77章:第 77 章 vip章节
第78章:第 78 章 vip章节
第79章:第 79 章 vip章节
第80章:第 80 章 vip章节
第81章:第 81 章 vip章节
第82章:第 82 章 vip章节
第83章:第 83 章 vip章节
第84章:第 84 章 vip章节
第85章:第 85 章 vip章节
第86章:第 86 章 vip章节
第87章:第 87 章 vip章节
第88章:第 88 章 vip章节
第89章:第 89 章 vip章节
第90章:第 90 章 vip章节
第91章:第 91 章 vip章节
第92章:第 92 章 vip章节
第93章:第 93 章 vip章节
第94章:第 94 章 vip章节
第95章:第 95 章 vip章节
第96章:第 96 章 vip章节
第97章:第 97 章 vip章节
第98章:第 98 章 vip章节
第99章:第 99 章 vip章节
第100章:第 100 章 vip章节
第101章:第 101 章 vip章节
第102章:第 102 章 vip章节
第103章:第 103 章 vip章节
第104章:第 104 章 vip章节
第105章:第 105 章 vip章节
第106章:第 106 章 vip章节
第107章:第 107 章 vip章节
第108章:第 108 章 vip章节
第109章:第 109 章 vip章节
第110章:第 110 章 vip章节
第111章:第 111 章 vip章节
第112章:第 112 章 vip章节
第113章:第 113 章 vip章节
第114章:第 114 章 vip章节
第115章:第 115 章 vip章节
第116章:第 116 章 vip章节
第117章:第 117 章 vip章节
第118章:第 118 章 vip章节
第119章:第 119 章 vip章节
第120章:第 120 章 vip章节
第121章:第 121 章 vip章节
第122章:第 122 章 vip章节
第123章:第 123 章 vip章节
第124章:第 124 章 vip章节
第125章:第 125 章 vip章节
第126章:第 126 章 vip章节
第127章:第 127 章 vip章节
第128章:第 128 章 vip章节
第129章:第 129 章 vip章节
第130章:第 130 章 vip章节
第131章:第 131 章 vip章节
第132章:第 132 章 vip章节
第133章:第 133 章 vip章节
第134章:第 134 章 vip章节
第135章:第 135 章 vip章节
第136章:第 136 章 vip章节
第137章:第 137 章 vip章节
第138章:第 138 章 vip章节
第139章:第 139 章 vip章节
第140章:第 140 章 vip章节
第141章:第 141 章 vip章节
第142章:第 142 章 vip章节
第143章:第 143 章 vip章节
第144章:第 144 章 vip章节
第145章:第 145 章 vip章节
第146章:第 146 章 vip章节
第147章:第 147 章 vip章节
第148章:第 148 章 vip章节
第149章:第 149 章 vip章节
第150章:第 150 章 vip章节
第151章:第 151 章 vip章节
第152章:第 152 章 vip章节
第153章:第 153 章 vip章节
第154章:第 154 章 vip章节
第155章:第 155 章 vip章节
第156章:第 156 章 vip章节
第157章:第 157 章 vip章节
第158章:第 158 章 vip章节
第159章:第 159 章 vip章节
第160章:第 160 章 vip章节
第161章:第 161 章 vip章节
第162章:第 162 章 vip章节
第163章:第 163 章 vip章节
第164章:第 164 章 vip章节
第165章:第 165 章(已更换) vip章节
第166章:第 166 章(已修改) vip章节
第167章:第 167 章 vip章节
第168章:第 168 章 vip章节
第169章:第 169 章 vip章节
第170章:第 170 章 vip章节
第171章:第 171 章 vip章节
第172章:第 172 章 vip章节
第173章:第 173 章 vip章节
第174章:第 174 章 vip章节
第175章:第 175 章 vip章节
第176章:第 176 章 vip章节
第177章:第 177 章 vip章节
第178章:第 178 章 vip章节
第179章:第 179 章 vip章节
第180章:第 180 章 vip章节
第181章:第 181 章 vip章节
第182章:第 182 章 vip章节
第183章:第 183 章 vip章节
正序
这个寡嫂的剧情要持续多长时间?每章出来恶心人一次?非得长篇大论怎么怎么心思歪了?
……(全显)
2
[2 回复]
[投诉]
撒花花
……(全显)
 
[回复]
[投诉]
好看
……(全显)
 
[回复]
[投诉]
刘福通
历史人物
生卒年:1321年-1366年(享年45岁)
朝代:元朝
成就:起义反元,攻占河南许多州县 拥立韩林儿为帝,建立政权
刘福通(1321-1365),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与韩山童率白莲教教众和被征挖黄河河道的河工起事,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部众以红巾为号,信奉弥勒佛,组织“红巾军”,对抗元军,攻克安徽、河南地区。
韩山童战死后,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军政大权。
不久率军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长,刘福通先在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破,后在安丰为诚王张士诚所围。
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途经瓜州,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
PS
瓜州
古时候的瓜州,是现在的瓜洲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最南端,属于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瓜州处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在晋代就是出名的长江渡口,在唐代最为繁荣。这里是古运河的入江口,地处长江北岸,正当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素有“江北重镇”、“千年古镇”之称。
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瓜洲,是京杭大运河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之一,历代文人游历天下,常常羁留于此,留下了无数诗作名篇,使瓜洲古渡的声名更加远播,如宋朝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扩展资料
瓜洲南与镇江市区隔江相望,北距扬州市区9千米,西距仪征市化纤工业联合公司19千米,东距扬州港5千米。瓜洲最初为长江中流沙冲积而成的水下暗沙,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出现在汉朝以后,因形状如瓜而得名,又称瓜步或瓜埠。晋朝露出水面,成为长江中四面环水的沙洲,岛上逐渐形成渔村、集镇。
现在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与对岸镇江的西津渡同为古代航运交通要点。瓜洲古渡,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颇丰,文物荟萃,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又适逢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在境内建设,已被当地辟为风景名胜旅游区。
生平
北方红巾军盛衰
元朝末年,由于 权臣专权,官贪吏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在北方广收门徒,刘福通等成为其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
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
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威胁两漕盐场,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 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13路15万民工及庐州(今安徽 合肥)等18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
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 五月初,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宣称韩山童为 宋徽宗八世孙,当为 中国主;福通自称南宋将 刘光世后代,当辅之。
正当起义将举之时,县官派兵前来镇压,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奔武安。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
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 红巾军”,又称“红军”;军众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
刘福通攻占颍州后,犹如平地春雷,震撼中原大地。是时 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曾不旬月,从之者殆数万人(《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元廷亦为之震惊,急命监戍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进讨刘福通军。赫厮、赤秃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三人但以酒色为务,属下军士但以剽掠为务,赫厮望见红巾军人多势众,扬鞭大呼“阿卜!阿卜!”(蒙古语“走”之意)回头就跑,元军不战自溃,来自 高加索北麓的阿速人不服水土,不 习水战,病死者过半。后来徐左丞被朝廷诛杀,赫厮战死于 上蔡。
六月,刘福通乘胜占据朱皋(今河南 固始北),攻破 罗山、真阳、确山,进攻 舞阳、 叶县等地。
九月,刘福通攻克 汝宁府(今属河南)、息州、 光州(今河南潢州),众至十万。元廷深感这是“心腹大患”。
是年九月, 元顺帝以右丞相 脱脱之弟、 御史大夫 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 王宽彻哥率诸卫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
十月,加派知枢密院事老章增援也先帖木儿。
十二月,元军攻陷上蔡,义军最早的 领导人之一韩咬儿被俘,押送京师处死。江浙平章教化、 济宁路总管 董抟霄也攻陷安丰(今安徽寿县)。
十二年正月,刘福通将韩兀奴罕摆脱敌人的围剿,挺进河之北,进攻 东明。二月,克滑、浚二州,进克开州(今河南濮阳),出现了“红衣遍野,呼声动地”(《万历濮州志》卷六)的壮观场面。未几为元军所败,韩兀奴罕被擒。
三月,元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攻陷 汝宁,元知行枢密院事巩卜班率数万侍卫汉军、爱马鞑靼军屯驻汝宁 沙河岸,他们“日夜沈溺酒色,醉卧不醒”,刘福通乘其不备,偷袭元营,巩卜班战死,元军退至项城。元廷命也先帖木儿为总兵,率精兵30万,“金银物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万计,前后兵出之盛无如此者”(《 庚申外史》卷上)。
也先帖木儿驻军沙河。
某夜军中夜惊,也先帖木儿尽弃军资器械、粮草、车辆,仅收散兵数万人逃奔 开封,后驻军 朱仙镇。
北方红巾军首义成功并抗击元军围剿,为全国各地不满元朝统治的广大劳苦大众树立了榜样,也鼓舞着他们拿起武器投入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包括后来 朱元璋所从的 郭子兴的濠州义军,亦以红巾为号。
脱脱在屡次出兵镇压刘福通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采取攻其两翼——徐州起义军和 南阳襄湘起义军的战略,以达到孤立刘福通部的企图。
至正十二年闰三月起,元廷先后派 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四川行省参政 答失八都鲁,诸王亦怜真班、爱因班, 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
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 襄阳,布王三被俘,北琐红军被镇压。
元朝至正十四年正月,答失八都鲁攻陷峡州,南琐红军亦被镇压。 刘福通部红巾军自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未遭遇元军主力,但其两翼有元军围剿其他红巾军,占领区内又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 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 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 达鲁花赤和汝宁知府,渐拥兵至万人,屯驻沈丘,屡败刘福通部红巾军,因而牵制了刘福通部的进一步发展。
后元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诏书到达军营,“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从此,元军丧失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利用战场形势的急遽变化,于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于砀山夹河,在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 小明王”。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 任平章,福通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山童妻杨氏为太后。未几,因杜遵道擅权,刘福通命甲士挝杀之,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
在往后长期的斗争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这年六月,刘福通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 孟津至怀庆路(今河南 沁阳),河之北大为震动。
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调察罕帖木儿来应战,赵明达战败。
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 太康,进围亳州。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
次年三月,自领兵与答失八都 鲁军激战于太康、亳州,击退敌军,亳州得安。
刘福通在率领红巾军与敌人搏斗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宋政权的名义,把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统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
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 南京),七月,宋政权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同年十月,赵君用取淮安,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任命赵为行省平章。
以后,为了节制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较为巩固的地区,继续设置行省机构。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1357)夏,形成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而刘福通自率大军攻克汴梁。西路军攻破 潼关,中路军转战山西, 时 毛贵虽进攻大都失利,但山东形势甚好,北方红巾军进入鼎盛时期。
但大好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发生了逆转。
元朝至正十八年,元军破曹州,使宋政权与山东红巾军联系切断。
元朝至正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驻守 大同,以切断宋政权与中路红巾军的联系。西路军亦为 察罕帖木儿等人所败,溃散入蜀,而且察罕帖木儿一直以重兵驻守 渑池、洛阳,时刻准备对汴梁发起进攻。宋政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山东红巾军这时也发生了逆转。毛贵北伐大都失败后返回山东,与 田丰配合,其势仍很盛。未料失守淮安的赵君用逃奔毛贵后,竟阴险地把毛贵杀死。之后毛贵部将续继祖从 辽阳回益都, 怒杀赵君用。山东红巾军自此一蹶不振,这时 王士诚也脱离中路军返回山东,与田丰互相攻伐。
元朝至正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移军虎牢,多路出兵,包围汴梁。
八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奉 韩林儿突围奔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红巾军各级官员五千、家属数万。至此,宋政权已名存实亡。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夏,察罕帖木儿向山东红巾军发起总攻,田丰、王士诚降之。
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部将陈猱头等坚持抵抗。
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参加益都保卫战。察罕帖木儿子 扩廓帖木儿袭其父职,继续围攻益都。
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接着,莒州陷,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在安丰的宋政权,名义上只存下朱元璋的江南行省。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 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击败吕珍和支援吕珍的原天完政权的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左君弼,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步,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
刘福通为何首义于颍州?
刘福通首义于颍州的原因:
其一,刘福通是汝宁府颍州西刘营(今界首市城区颍河南岸旧刘兴镇)人,家巨富,性豪爽,早年加入白莲教,为颍州教首之一,曾任朱皋镇巡检。
其二,当时颍州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白莲教徒较多。
其三,当地人民特别具有勇于反抗压迫的传统。
……(全显)
 
[回复]
[投诉]
陈理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次子
陈理(1351年―1408年,享年57岁),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次子。
汉亡后,其子孙改为程姓、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
后来,张定边等大将保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湖北武昌,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人物生平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理的父亲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陈理的哥哥太子陈善儿被擒,陈友谅的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
陈理回到武昌后,继位称帝,改年号为德寿。同年冬天,朱元璋亲征武昌。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再次亲征武昌,陈理的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前来援救,暂驻洪山。
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击败并擒获他,将他绑在城下示众。
张必先是一名骁将,在军中号称“泼张”,深得重任。他被擒之后,城中将士惊慌失措,许多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
朱元璋便派遣陈友谅的旧臣罗复仁入城前去招降陈理。
陈理于是投降,大汉政权灭亡。
陈理进入军门,俯伏于地不敢抬头。
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便将他扶起,握着他的手说:“我不会将你治罪的。”
府库财物任凭陈理选取,随即返回应天(今江苏南京),封陈理为归德侯。
并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大哥陈友富为归仁伯,二哥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命有关官员立庙祭祀,并将五弟陈友贵附祭。
陈理住在京城,一直闷闷不乐,有时还口出怨言。
朱元璋说:“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欺骗诱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应当让他远离京城为好。”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将陈理与归义侯明升一起迁居高丽,让元朝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他们,并赏赐高丽王罗绮,让其善待他们。
朱元璋同时将陈普才等人迁居滁阳。
同年五月十九日,陈理和明升一行二十七人到达高丽,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当时陈理二十二岁。六月初六日,恭愍王赐给陈理苎布九匹。
陈理到了高丽之后,被称为陈王。但生活过的很艰苦。
建文三年(李朝太宗元年)闰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
(《李朝太宗实录》卷一, 元年闰三月乙未)
永乐元年(李朝太宗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李芳远赐给陈理一名婢女以及米豆
(《李朝太宗实录》卷六,三年十一月戊寅)
永乐二年(李朝太宗四年)六月初七日,李芳远赐给陈理米四石,酒十瓶。
(《李朝太宗实录》卷十一,四年六月乙丑。)
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病死。有一子陈明善。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
(《李朝太宗实录》卷十五,八年十二月乙巳。)
……(全显)
1
[回复]
[投诉]
陈友谅
历史人物
生卒年:1320年-1363年(享年43岁)
朝代:元朝
谥号:圣文德敬宁昭武皇帝
陈友谅(1320~1363),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陈友谅袭杀倪文俊。
十九年,杀害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
同年,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
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
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
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
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
二十三年八月(1363年10月4日),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沔阳三蒸
沔阳是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历史上包括今洪湖市,近年改制为仙桃市。这一带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三蒸即三样蒸菜,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鸡,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丸子,有的说指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曾专门赴仙桃考察沔阳三蒸现状的中国烹饪大师孙昌弼表示,“三蒸”最早指的就是蒸鱼、蒸肉、蒸蔬菜。目前,在当地人家仍非常流行。
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勤的妻子潘氏(一说为罗氏)非常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她亲自下厨,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士气大振,经常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家族成员
祖父母
祖父:谢千一,后入赘陈家,改姓陈
祖母:陈氏
父亲
陈普才,朱元璋封为承恩侯,洪武五年徙滁阳
兄弟
陈友仁,在鄱阳湖战死
陈友贵,在鄱阳湖战死
两弟,投降后封为伯爵
妻妾
杨苕华
娄玉贞
陶氏
阇氏,被朱元璋军所俘
子嗣
太子陈善,被朱元璋军所俘
陈理
……(全显)
 
[回复]
[投诉]
能告诉我25章在哪里吗?我看不了😂
……(全显)
 
[回复]
[投诉]
加油加油加油
……(全显)
 
[回复]
[投诉]
王氏估计快要差不多了,等到朱元璋出一次战事失利就能看到精彩剧情了。
……(全显)
 
[回复]
[投诉]
加油
……(全显)
 
[回复]
[投诉]
1
...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2-16 23:19:48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