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锦衣卫密探夫妻档》  第2章

网友:血小板万岁4% 打分:0 [2017-12-30 02:17:33]

小认真一把如果真是明正德年间那会子应该全国白银储量都不多,一千两这感觉也太多了

   

[1楼] 作者回复 [2017-12-30 09:46:19]

这个嘛,我觉得葡萄牙白银大量流入之前,国内的白银储量少只是相对的,还不至于少到上流社会流通几千两银子都拿不出的地步,因为那时候人们也是花用现银的啊。不过我也没有实例可证,《金.瓶.梅》和《三言二拍》这类现实流小说都是在那之后面世的,亲有实例吗?

    [投诉]

[2楼] 网友:血小板万岁 [2017-12-30 18:45:04]

花现银也只是少数,使用前朝铜币 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依旧存在,白银在市面上作为货币广泛流通使用应该只在少比分经济发达地区如江南沿海;后来张居正一条鞭法不就是规定交税折成白银,这可以佐证在当时白银的流通广,但那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当然这些都只是侧面推测,直接证据还是要看物价换算,我之前貌似有看到过物价换算,现在看能不能找出来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7-12-30 18:59:43]

令我想起水浒传里钱都是论贯的

    [投诉]

[4楼] 网友:血小板万岁 [2017-12-30 19:43:55]

放弃,找不到具体,只知道截止嘉靖时明朝每年政府收入大概10w两白银左右。顺便纠正一下,前朝铜币使用应该在明初;自□□起,有处于保护纸币发行的意图,明朝限制国内金属矿开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白银紧缺,以及国内铜币发行量也非常少,在葡萄牙白银内流前白银来源多为日本,合法非法兼有。在国内货币体系无法有效确立的情况下,白银货化的过程由下至上逐步推进,至嘉靖年间最终确立白银为货币的合法地位。
反正多少具体物价多少我也不care了,总之非常笼统而且个人的印象就是嘉靖以前,银子的购买力应该是很惊人的几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百姓吃一个月,银算较大的单位,日常买东西应该还是铜币几文几文居多,但是也拿不准,毕竟没过多久就嘉靖了,嘉靖年间发生太多事了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17-12-30 20:00:06]

是滴是滴,亲你正在看的海盗那一篇写得就是这段事情,还有从日本运输银子的桥段。多谢你的提醒,我会在后文里留意这方面的内容,好在第二章这里还只是说了拿银票过去京城的钱庄支用,没说是现银,就这么带过吧~
另外我印象里见过的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上百万两啊,差一个数量级(⊙_⊙)而且是现银,如果算上物资折换还要再翻好几番,总数好像都超千万了,我也是网上看过一份很详细的明朝财政分析这么说的,不知靠谱否。

    [投诉]

[6楼] 网友:血小板万岁 [2017-12-30 20:13:18]

应该是靠谱的,因为我也看到了嘉靖年间每年几百万的太仓银库出入记录,并且嘉靖后入不敷出。。。刘瑾抄家时也抄出来了五千多万白银。。我说的那个数据来自明实录,应该是国内银矿每年开采上交的量? 然而也说不通啊?求解 (毕竟不是历史专业也没有闲情读史 只是现在主修之一就是世界史 之前写论文选了明朝看了一些相关的 很多自己写论文时都没有闹明白 就强行跳出来卖弄了一番)如果方便的话给我一篇那个分析的文章的链接学习一波,难得找就算了orz )

    [投诉]

[7楼] 作者回复 [2017-12-30 20:19:55]

我把它复制贴下来了,但来源不记得了,请接~
1 内承运库
(1)慈宁、慈庆、干清三宫子粒银共49,425 两
(2)金花银共1,012,729 两
(3)金2,000 两
(4)朱砂46 斤
2 承运库
本色绢148,129 疋
3 供用库
(1)白熟稉米82,452 石
(2)芝麻8,223 石
(3)黄绿黑豆共3,697 石
(4)黄白腊共147,384 斤
(5)芽叶茶共88,081 斤
(6)灯草蒲杖共5,500 斤
(7)谷草57,970 束
(8)盐241,666 斤
4 甲字库
(1)银朱乌梅等料共412,222 斤
(2)阔白三梭布33,000 疋
(3)阔白棉布362,411 疋
(4)苎布47,774 疋
(5)红花30,000 斤
(6)水银229 斤
5 丁字库
(1)生漆桐油等料共301,704 斤
(2)黄牛皮983 张
6 丙字库
(1)丝绵共314,064 两,又丝224 斤
(2)地亩绵花绒56,186 斤
(3)米折绵花绒18,691 斤
7 广惠库
(1)河西务等7关钞,轮年约解本色钞共29,284,400 贯;折色铜钱59,777,100 文
(2)京卫屯钞56,940 贯
8 天财库
正阳等9门,本色钞共665,080 贯;折色铜钱2,432,850 文
9 内官监
(1)白熟细稉米1,700 石
(2)白熟稉米11,125 石
(3)青白盐134,500 斤
(4)藳荐稻草50,000 斤
(5)草纸稻草100,000 斤(轮年派征)
10 尚膳监
(1)川椒1,001 斤
(2)薥秫粟谷共216 石(解京粮厅收仓坐拨放支)
11 酒醋面局
(1)白熟糯米11,500 石
(2)小麦7,300 石
(3)黄绿黑豆共7,100 石
(4)谷草44,000 束
(5)稻皮500 石
(6)曲108,800 斤
12 司苑局
(1)黑豆1,950 石
(2)谷草70,272 束
13 宝钞司
(1)稻草245,000 斤
(2)香油45 斤
14 惜薪司
(1)白熟糯米15 石
(2)红枣15,570 斤
15 光禄寺
(1)白熟稉米53,000 石
(2)白熟糯米14,000 石
(3)细粟山黄米共57,570 石
(4)大小麦并荍麦共32,650 石
(5)芝麻6,700 石
(6)黄绿赤黑豌豆共11,896 石
(7)薥秫粟谷稻谷共11,350 石
(8)厨料果品共1,078,040 斤,共折价银35,976 两
(9)青白盐共152,000 斤
(10)盐卤2,400 斤
(11)曲44,000 斤,折银4,400 两
(12)上林苑监解子粒银4,465 两
16 泾汝景三王府
养赡白稉米共3,500 石
17 太常寺
(1)小麦折银200 两
(2)猪价银1,200 两
18 国子监
(1)小麦200 石
(2)绿豆300 石
(3)本色钞175,290 贯,折色铜钱350,580 文
19 牺牲所
糯稻谷250 石
20 京、通2仓并蓟、密等镇
(1)漕粮共4,000,000 万石
(2)京卫屯豆共23,184 石
21 禄米仓
府部等衙门并神乐观糙稉米共40,462 石(每年派无定数)
22 各边镇
山东、河南并北直隶8府,赴部转文送纳麦、米、豆、草、盐钞等项折银,除改解太仓转发外,实该银共842,379两
23 太仓银库〔相当于国库〕
太仓银库每年约共收银3,676,181 两。
其中:
(1)派剩麦米折银,共257,025 两 (6.99%)
(2)丝绵、税丝、农桑绢折银,共90,681 两 (2.46%)
(3)绵布、苎布折银,共38,613 两 (1.05%)
(4)府部等衙门禄俸米折银,共26,850 两(每年派无定数) (0.73%)
(5)马草折银,共353,240 两 (9.60%)
(6)京5草场,草折银共63,040 两 (1.71%)
(7)各马房仓麦豆草折银,共200,738 两(5.46%) (8)户口盐钞折银,共46,902 两(1.28%)
(9)蓟、密、永、昌、易、辽东6镇**改解银,共853,819 两(解部转发) (23.23%)
(10)各盐运司并各提举司余盐、盐课、盐税等银,共1,003,876 两 (27.31%)
(11)神乐观麦米折银1,177 两 (0.03%)
(12)黄白腊折银,共68,324 两 (1.86%)
(13)坝大等马房,子粒银共23,439 两 (0.64%)
(14)备边并新增地亩银,共45,135 两 (1.23%)
(15)京卫屯牧地增银,共18,355 两 (0.50%)
(16)崇文门宣课分司约解商税正余银16,662 两 (0.45%);铜钱18,877,700 文;猪口牙税银2,429两 (0.07%)
(17)张家湾宣课司约解商税正余银2,479 两 ( 0.07%);铜钱2,887,700 文
(18)河西关务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银8,000 两 (0.22%);每年商税银约4,000 两 (0.11%)(万历8 年增到28,100 两);船铺户经济牙税银约4,000两 (0.11%)
(19)临清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商税银83,800 两 (2.28%)
(20)浒墅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银39,900 两 (1.09%)
(21)九江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银15,300 两 (0.42%)
(22)淮安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银22,700 两 (0.62%)
(23)扬州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银12,900 两 (0.39%)
(24)北新钞关,轮年约解折色船料银36,800 两 (1.00%)
(25)泰山香税银20,000 两 (0.54%)
(26)赃罚银171,700 两 (4.67%)
(27)商税、鱼课、富户、历日、民壮、弓兵,并屯折、改折、月粮等项银,约共144,292 两(3.93%)
注1:资料来源:《会计录》1:16-9。说明:「以上岁入止计起运京、边,其存留地方者,见各省府项下。」(《会计录》1:19)
注2:1578年明朝田赋收入:夏粮约4,600,000 石,秋粮约22,000,000 石,总计约26,600,000 石,不包含在上述岁入之中。

    [投诉]

[8楼] 网友:血小板万岁 [2017-12-30 20:42:20]

get√辛苦了,我也有看到类似的物价单,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对应的具体时间年份故作罢;刚刚找到了一篇博客里的文章,摘抄如下,可供一观:
通观明代的物价波动,自明代中期以后,大致呈价格日渐上涨的趋势。为示说明,不妨详引三张物价单子,其中两张分别为正德年间与天启年间的物价单子,一张则为崇祯年间陕西华州的物价单子。正德初年,继弘治承平之后,南京的物价堪称“甚贱”,如:猪肉,每斤值好钱7—8文;牛肉,每斤值钱4—5文;水鸡,以一斤为束,每束值钱4—5文;莲肉,用抬盒盛卖,每斤值钱4—5文;大的河柴,每银1两,可以买将近30担;鱼、虾,每斤值钱4—5文,若是买得少,价格稍高,亦不过每斤值钱7—8文。(29)至天启元年(1621)正月,南京物价骤贵,如:鹅1只,值钱500余文;鸭1只,值钱200余文;鸡1只,值钱200余文;猪肉,每斤值钱40余文;羊肉,每斤值钱40余文;牛肉,每斤值钱20余文;驴肉,每斤值钱20余文;红布,1尺值钱15文;绿布,1尺值钱15文;女子所用圊桶,亦即民间俗称的“子孙桶”,每个值钱500余文。(30)至崇祯十六年(1643),陕西华州的物价,其上涨之速更是令人咋舌,如:稻米、粟米,每斗值银2.3两,折合每石23两;小麦,每斗值银2.1两,折合每石21两;大麦,每斗值银1.4两,折合每石14两;荞麦,每斗0.9钱,折合每石9两;莞豆,每斗值银1.8两,折合每石18两;麸子,每斗值银0.5两,折合每石5两;谷糠,每斗值银0.1两,折合每石1两;柿果,每斗值银0.15两,折合每石1.5两;核桃、枣子,每升值银0.1两,折合每石10两;盐,每升值银0.09两;清油,每斤值银0.16两;猪肉,每斤值银0.18两;红白萝卜,每斤值银0.01两;棉花,每斤值银0.32两;麻,每斤值银0.1两;梭布,每尺值银0.05两。(31)
链接:http://www.xinfajia.net/14081.html
然这也只能说明大致市价,若要严格证明当时的物价水平(购买力)还需要别的数据;但明朝开关前后物价差异显著还是肯定的,毕竟由原先国内白银紧缺到后来美洲发现白银矿,全世界大半白银都流入了中国以至通货膨胀;开关后毕竟找到了合适的货币,交易起来也自然比原来方便(虽然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投诉]

[9楼] 作者回复 [2017-12-30 20:53:56]

已收录,曾见一位知乎大神分析,其实朱八八定的工资在当时是很合理的,可到了海瑞这时候,只拿死工资就只能挨饿了。
亲表方,哈哈,红包我是在海盗那篇给的,对全本订阅的一点补偿嘛~

    [投诉]

[10楼] 网友:血小板万岁 [2017-12-30 21:16:26]

我忘了在哪看到的一种说法,就是海瑞并不穷,虽然银子少可是家里值钱的东西多比如字画等,但现在想找相关的却啥都找不到了,权当轶闻听听吧(锦衣卫夫妻档就更求养肥)

    [投诉]

[11楼] 网友:千年lemi [2018-02-18 11:54:25]

真考据!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5-22 04:55:0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