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myth 打分:2 [2016-08-03 13:12:00]
下毒這手狠絕,果然是李迁的風格,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李迅宅心仁厚,善良之人是不會也不能臆測別人手段的,「人善被人欺」,誠所謂也。其實這也顯出「策士、智囊」的重要:李迅可以仁厚,可是底下一定要有勇有謀,各種人才都要有,甚至是雞鳴狗盜之徒,因為各有各的作用啊。李迅這樣不知不覺就給人解決了,是底下謀士不力,也是忠於東宮之輩的謬失,郎怀這樣的坦蕩君子,終究不是政治場域上的勝利組,不會害人的人,無法同理別人要怎樣害你,所以也無法預防,更別提勝在機先。領導者的重點是知人善任,而不是知善人任啊。李迅再一次證明,他不是個合格的儲君人選。
[1楼] 作者回复 [2016-08-03 14:24:37]
这就是郎怀最致命的缺陷,太坦荡。
[投诉]
[2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16:02:10]
我不认同这位读者关于李迅不是合格储君的观点。储君作为国本,从来就不是能者居之→_→嫡长子制是传统政治秩序的重要框架,也是最稳定的规则。其实从古至今,动摇太子的从来就不是其他的皇子,而是皇帝。太子处于非常微妙的地位,皇帝对太子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培养扶持,看作自己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又看作对自己的皇权的最大威胁。太子本身也很尴尬,有所作为会被认为结党营私抢班夺权,没有作为会被认为平庸无能难堪大任。好难啊,扯远了。古代宗法制度,立嫡立长,其次立贤,最次立爱。为何?因为皇位继承制不是为了选择有能力的继承人,而是选择最合适最有利于稳定的继承人。
[3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16:41:57]
本文最大的boss明明是明皇,太子问题,最忌举棋不定,暧昧不明。所谓“国无二日,百姓方宁”,如果没有明确的继承人,是动摇国本的。所以一般来说,子嗣对于皇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纰漏,酿成大祸的历史上比比皆是。我觉得最惨的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本身是一代雄主,因为偏爱幼子惠文王,废掉了长子太子章,为了将来幼子接班国家不不至于变乱,于是别出心裁地自己壮年退位成为主父,提前给了幼子国君的名义,并将自己的亲信派去辅佐幼子。然而,随着惠文王年龄渐长,主父名不正言不顺,凭何主政?赵武灵王权柄渐失,于是想起扶持废太子章,试图令两子相争,自己从中调停收回王权。最终酿成了沙丘宫变,儿子挂了,自己被饿杀宫中。一代雄主,英雄末路。
[4楼] 作者回复 [2016-08-03 16:44:06]
本书的设定里,李迅从来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即使明皇对李迁是喜爱的,李迁也有能力,但他只是明皇用来敦促李迅成长的磨刀石。前文有提过的,明皇不愿大唐再有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行事优柔寡断,给了李迁壮大的机会,甚至在郎怀回来的前后,一党独大,太子李迅毫无作为。但李迅并非真的毫无作为,而是不得已,必须示弱。作为储君,只要他不谋反,明皇不能罢黜他。所以干脆在东宫里,读读书就好。他不做妖,地位看似摇晃,其实稳如泰山。明皇了解李迅,知道他继位的话,活着的孩子都会继续好好的活下去,而李迅也展现了明皇非常欣赏的几点——仁厚,虚心,有大局。所以哪怕他的帝王心术不咋地,明皇也慢慢提点,愿意为他借着李迁来看清满朝臣子。但作为帝王,明皇又不得不多疑。他的心里唯一信任的,只有娇俏可人的明达。但也对明达拿着行玺的事情试探一二,怕自己宝贝女儿告诉郎怀。明达撒谎骗过去的。大哥尴尬,设定里是要死的。但是他的一些风格,我是取自明孝宗的。天真同学应该明白,他既是个好人,也是个当之无愧的好皇帝。就酱。
[5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20:25:46]
明孝宗最让我敬佩的一点,是他的仁恕。我没表述清楚这一点,不只是皇帝有意图废太子,还包括有某些迹象表明皇帝态度暧昧不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汉武帝晚年,幼子刘弗陵的出生,就让太子刘据的地位出现了很微妙的变化,实则武帝是没有废太子的意图的,可是却演变成了巫蛊之乱,前后坐死者数万人。虽然刘据和刘彻的政治理念不同,可是对这个太子,武帝必然是没有废除的想法的,武帝放任巫蛊之乱无非是想借机打击太子母族卫氏的势力,为将来刘据登基执政扫清障碍,结果。。。还有唐太宗的爱子魏王李泰啊,我相信太宗早期是绝对没有废除太子承乾的想法的,可是诸子相争是怎么来的呢?
[6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20:28:16]
皇帝喜欢女儿,大多是因为女儿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而已,毕竟在父权社会,女子只是男子权力的延伸罢了。
[7楼] 网友:myth [2016-08-03 21:25:29]
嗯,應該是我沒表達清楚,我再說一下我的想法:李迅不適合做儲君,不是因為他仁厚,而是他麾下都是一派好人。同質性太高。他沒做到集思廣益的「集」與「廣」。我們都喜歡好人。無庸置疑。這並不表示仁厚而不做防備的人適合做領導者。否則,所有好人好事代表,講善行善的宗教家都是現成的社會領袖啦。政治這件事,並不如儒家理想那樣,做好忠恕仁愛就能成就一個井井有條的國家。政治基本上就是在折衝利害,分配利益。因此,在政治上,你需要的不是道德楷模,而是了解人性,掌握平衡點的CEO。以這點來看,李迅這個愛家的好男人,並不真的了解他的弟弟李迁。或者說,他低估了對手李迁對權位的追求慾望與執著。這點,他還不如老七李遇。做為儲君,他監國的機會不少,在東宮,他基本上就要有一個小組的治國幕僚。這些人當然要有仁人君子,但同時也要有清道夫與祕密警察,多元的組成,方能建置全方位的觸角。做為一個領導者,明面上當然要成為「仁人志士」,但私下,不能奢望自己的手不弄髒啊。面對李迁這樣想方設法明明朝著奪位而來的敵手,怎麼可以放任?怎麼可以虛讓?國家又不是梨子,就這樣讓了嗎?朝廷群臣因此分派,黨爭是任何一個朝廷都承受不起的內耗。還是說太子有絕對的把握,自己必然會走向龍椅,毫無懸念?若持這個觀點,就不是簡單的「單純」可以形容了。立嫡長子,是封建世襲的規則,在中國皇儲裡卻沒被完全照著做。甚至連一半都沒有。詳見「中國皇儲列表」(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國皇儲列表#.E7.A7.A6)可見這也是理想而已,不是一定被執行的。至於明孝宗,在看完《明朝的那些事兒》,我真的很感動曾經有一個這麼接近理想的仁君,為他的子民如此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李迅在道德上可以做到追比孝宗,但我還是要說,他少了治國該有的黑色素。
[8楼] 作者回复 [2016-08-03 23:05:23]
李迅没登基啊,身边那种人存在,明皇才会猜忌。所有皇子中,李迅地位最稳固。明皇最爱的女子始终只有那个已经离世的江后。我都有写个简单番外的念头了。明皇江后伉俪情深,伏笔真的太多就不过多说明。从生子数量来看也能看出来江后才是真的得宠。明皇对明达是绝对赤诚的父爱。这个你们必须信我,因为我写的,哈哈。他最爱的子女是明达,明达是他带大的,他为了明达可以允许未央居的存在,甚至不惜和土蕃再次开战,想要娶明达没门。选夫婿更是千算万算,生怕选错了。江后去了,明达酷似其母,在明皇心里,这才是江后生命的延续。
[9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4 06:11:27]
太子的位置是很微妙的,怎么可以有那种“自己的势力”?我说的很清楚了,皇帝最忌惮的其实是太子,因为他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所以太子难当啊。必须向皇帝示弱,让皇帝明白自己对帝国的绝对掌控力。太子只能拥有皇帝给予的东西,绝对不能超出。至于黑色素,李迅迟早会掌握的,如果他有机会登基的话,太子终究不是皇帝,如果他真的现在就提前表现出这种特质,那才是真的糟糕了。李迅看似柔弱可欺,实则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明白谁才是决定未来皇帝的决定性因素。你们觉得明孝宗单纯只是个好人么?摊手。弘治十八年,张皇后的俩弟弟骄纵嚣张目无王法,户部主事李梦阳斥之,上书请皇帝治罪。虽然其他文官极力反对,孝宗想了想还是把李梦阳下了诏狱,皇后的母亲金夫人还不解气,想杖责李梦阳,孝宗没有同意。过了几天,孝宗找了皇后那俩弟弟喝酒,喝了一半,皇后和金夫人离席更衣,孝宗就带着这俩弟弟到处溜达,然后有太监看到这俩人脱掉帽子,以头抢地,对孝宗磕头。之后这俩人就收敛多了,也没把李梦阳怎样。明孝宗绝对是一个情商极高,精通人际关系的人。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工作会犯懒,会溺爱儿子,会袒护小舅子的利益。这出平衡手,令人佩服,可惜没来得及教给儿子。有关嫡长子制度的问题,必然没有可能完全照做,毕竟如明朝那般的朝代是个奇葩好么!嫡长子是最稳定的制度,而不是严格的程序代码,必须遵从。毕竟有最终决定权的往往是皇帝,好吧,也有可能是权臣or太监。。。这种种终究淹没在故纸堆里了。对明史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明代笔记《万历野获编》,很有趣。个人觉得还是不要让江后出场了,就活在众人的口中,作为传说中的女子不是很好么?
[10楼] 作者回复 [2016-08-04 11:41:17]
我相信细心的人都能看出来,江氏是真正大家。江后为后,所有江氏嫡出三代不得入仕。江家老爷子在给外孙铺平路的。这种牺牲的支持才是明智。江后没计划要正面出场。
[11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4 12:36:17]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我觉得江家不是牺牲,而是为了长久的发展。毕竟只要不是想造反的,就不想惹皇帝忌惮,历来权臣除了造反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参考霍光他们家。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myth 打分:2 [2016-08-03 13:12:00]
下毒這手狠絕,果然是李迁的風格,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李迅宅心仁厚,善良之人是不會也不能臆測別人手段的,「人善被人欺」,誠所謂也。其實這也顯出「策士、智囊」的重要:李迅可以仁厚,可是底下一定要有勇有謀,各種人才都要有,甚至是雞鳴狗盜之徒,因為各有各的作用啊。李迅這樣不知不覺就給人解決了,是底下謀士不力,也是忠於東宮之輩的謬失,郎怀這樣的坦蕩君子,終究不是政治場域上的勝利組,不會害人的人,無法同理別人要怎樣害你,所以也無法預防,更別提勝在機先。領導者的重點是知人善任,而不是知善人任啊。李迅再一次證明,他不是個合格的儲君人選。
[1楼] 作者回复 [2016-08-03 14:24:37]
这就是郎怀最致命的缺陷,太坦荡。
[投诉]
[2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16:02:10]
我不认同这位读者关于李迅不是合格储君的观点。
储君作为国本,从来就不是能者居之→_→
嫡长子制是传统政治秩序的重要框架,也是最稳定的规则。
其实从古至今,动摇太子的从来就不是其他的皇子,而是皇帝。太子处于非常微妙的地位,皇帝对太子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培养扶持,看作自己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又看作对自己的皇权的最大威胁。太子本身也很尴尬,有所作为会被认为结党营私抢班夺权,没有作为会被认为平庸无能难堪大任。好难啊,扯远了。
古代宗法制度,立嫡立长,其次立贤,最次立爱。为何?因为皇位继承制不是为了选择有能力的继承人,而是选择最合适最有利于稳定的继承人。
[投诉]
[3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16:41:57]
本文最大的boss明明是明皇,太子问题,最忌举棋不定,暧昧不明。
所谓“国无二日,百姓方宁”,如果没有明确的继承人,是动摇国本的。所以一般来说,子嗣对于皇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纰漏,酿成大祸的历史上比比皆是。我觉得最惨的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本身是一代雄主,因为偏爱幼子惠文王,废掉了长子太子章,为了将来幼子接班国家不不至于变乱,于是别出心裁地自己壮年退位成为主父,提前给了幼子国君的名义,并将自己的亲信派去辅佐幼子。
然而,随着惠文王年龄渐长,主父名不正言不顺,凭何主政?赵武灵王权柄渐失,于是想起扶持废太子章,试图令两子相争,自己从中调停收回王权。最终酿成了沙丘宫变,儿子挂了,自己被饿杀宫中。一代雄主,英雄末路。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6-08-03 16:44:06]
本书的设定里,李迅从来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即使明皇对李迁是喜爱的,李迁也有能力,但他只是明皇用来敦促李迅成长的磨刀石。
前文有提过的,明皇不愿大唐再有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行事优柔寡断,给了李迁壮大的机会,甚至在郎怀回来的前后,一党独大,太子李迅毫无作为。但李迅并非真的毫无作为,而是不得已,必须示弱。作为储君,只要他不谋反,明皇不能罢黜他。所以干脆在东宫里,读读书就好。他不做妖,地位看似摇晃,其实稳如泰山。
明皇了解李迅,知道他继位的话,活着的孩子都会继续好好的活下去,而李迅也展现了明皇非常欣赏的几点——仁厚,虚心,有大局。所以哪怕他的帝王心术不咋地,明皇也慢慢提点,愿意为他借着李迁来看清满朝臣子。
但作为帝王,明皇又不得不多疑。他的心里唯一信任的,只有娇俏可人的明达。但也对明达拿着行玺的事情试探一二,怕自己宝贝女儿告诉郎怀。明达撒谎骗过去的。
大哥尴尬,设定里是要死的。但是他的一些风格,我是取自明孝宗的。天真同学应该明白,他既是个好人,也是个当之无愧的好皇帝。
就酱。
[投诉]
[5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20:25:46]
明孝宗最让我敬佩的一点,是他的仁恕。
我没表述清楚这一点,不只是皇帝有意图废太子,还包括有某些迹象表明皇帝态度暧昧不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汉武帝晚年,幼子刘弗陵的出生,就让太子刘据的地位出现了很微妙的变化,实则武帝是没有废太子的意图的,可是却演变成了巫蛊之乱,前后坐死者数万人。虽然刘据和刘彻的政治理念不同,可是对这个太子,武帝必然是没有废除的想法的,武帝放任巫蛊之乱无非是想借机打击太子母族卫氏的势力,为将来刘据登基执政扫清障碍,结果。。。
还有唐太宗的爱子魏王李泰啊,我相信太宗早期是绝对没有废除太子承乾的想法的,可是诸子相争是怎么来的呢?
[投诉]
[6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3 20:28:16]
皇帝喜欢女儿,大多是因为女儿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而已,毕竟在父权社会,女子只是男子权力的延伸罢了。
[投诉]
[7楼] 网友:myth [2016-08-03 21:25:29]
嗯,應該是我沒表達清楚,我再說一下我的想法:李迅不適合做儲君,不是因為他仁厚,而是他麾下都是一派好人。同質性太高。他沒做到集思廣益的「集」與「廣」。
我們都喜歡好人。無庸置疑。這並不表示仁厚而不做防備的人適合做領導者。否則,所有好人好事代表,講善行善的宗教家都是現成的社會領袖啦。政治這件事,並不如儒家理想那樣,做好忠恕仁愛就能成就一個井井有條的國家。政治基本上就是在折衝利害,分配利益。因此,在政治上,你需要的不是道德楷模,而是了解人性,掌握平衡點的CEO。以這點來看,李迅這個愛家的好男人,並不真的了解他的弟弟李迁。或者說,他低估了對手李迁對權位的追求慾望與執著。這點,他還不如老七李遇。
做為儲君,他監國的機會不少,在東宮,他基本上就要有一個小組的治國幕僚。這些人當然要有仁人君子,但同時也要有清道夫與祕密警察,多元的組成,方能建置全方位的觸角。做為一個領導者,明面上當然要成為「仁人志士」,但私下,不能奢望自己的手不弄髒啊。面對李迁這樣想方設法明明朝著奪位而來的敵手,怎麼可以放任?怎麼可以虛讓?國家又不是梨子,就這樣讓了嗎?朝廷群臣因此分派,黨爭是任何一個朝廷都承受不起的內耗。還是說太子有絕對的把握,自己必然會走向龍椅,毫無懸念?若持這個觀點,就不是簡單的「單純」可以形容了。
立嫡長子,是封建世襲的規則,在中國皇儲裡卻沒被完全照著做。甚至連一半都沒有。詳見「中國皇儲列表」(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國皇儲列表#.E7.A7.A6)可見這也是理想而已,不是一定被執行的。
至於明孝宗,在看完《明朝的那些事兒》,我真的很感動曾經有一個這麼接近理想的仁君,為他的子民如此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李迅在道德上可以做到追比孝宗,但我還是要說,他少了治國該有的黑色素。
[投诉]
[8楼] 作者回复 [2016-08-03 23:05:23]
李迅没登基啊,身边那种人存在,明皇才会猜忌。
所有皇子中,李迅地位最稳固。明皇最爱的女子始终只有那个已经离世的江后。我都有写个简单番外的念头了。明皇江后伉俪情深,伏笔真的太多就不过多说明。从生子数量来看也能看出来江后才是真的得宠。
明皇对明达是绝对赤诚的父爱。这个你们必须信我,因为我写的,哈哈。他最爱的子女是明达,明达是他带大的,他为了明达可以允许未央居的存在,甚至不惜和土蕃再次开战,想要娶明达没门。选夫婿更是千算万算,生怕选错了。江后去了,明达酷似其母,在明皇心里,这才是江后生命的延续。
[投诉]
[9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4 06:11:27]
太子的位置是很微妙的,怎么可以有那种“自己的势力”?我说的很清楚了,皇帝最忌惮的其实是太子,因为他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所以太子难当啊。必须向皇帝示弱,让皇帝明白自己对帝国的绝对掌控力。太子只能拥有皇帝给予的东西,绝对不能超出。
至于黑色素,李迅迟早会掌握的,如果他有机会登基的话,太子终究不是皇帝,如果他真的现在就提前表现出这种特质,那才是真的糟糕了。李迅看似柔弱可欺,实则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明白谁才是决定未来皇帝的决定性因素。
你们觉得明孝宗单纯只是个好人么?摊手。弘治十八年,张皇后的俩弟弟骄纵嚣张目无王法,户部主事李梦阳斥之,上书请皇帝治罪。
虽然其他文官极力反对,孝宗想了想还是把李梦阳下了诏狱,皇后的母亲金夫人还不解气,想杖责李梦阳,孝宗没有同意。
过了几天,孝宗找了皇后那俩弟弟喝酒,喝了一半,皇后和金夫人离席更衣,孝宗就带着这俩弟弟到处溜达,然后有太监看到这俩人脱掉帽子,以头抢地,对孝宗磕头。之后这俩人就收敛多了,也没把李梦阳怎样。
明孝宗绝对是一个情商极高,精通人际关系的人。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工作会犯懒,会溺爱儿子,会袒护小舅子的利益。
这出平衡手,令人佩服,可惜没来得及教给儿子。
有关嫡长子制度的问题,必然没有可能完全照做,毕竟如明朝那般的朝代是个奇葩好么!嫡长子是最稳定的制度,而不是严格的程序代码,必须遵从。毕竟有最终决定权的往往是皇帝,好吧,也有可能是权臣or太监。。。
这种种终究淹没在故纸堆里了。对明史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明代笔记《万历野获编》,很有趣。
个人觉得还是不要让江后出场了,就活在众人的口中,作为传说中的女子不是很好么?
[投诉]
[10楼] 作者回复 [2016-08-04 11:41:17]
我相信细心的人都能看出来,江氏是真正大家。江后为后,所有江氏嫡出三代不得入仕。江家老爷子在给外孙铺平路的。这种牺牲的支持才是明智。江后没计划要正面出场。
[投诉]
[11楼] 网友:秦天真 [2016-08-04 12:36:17]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我觉得江家不是牺牲,而是为了长久的发展。毕竟只要不是想造反的,就不想惹皇帝忌惮,历来权臣除了造反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参考霍光他们家。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