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stella 打分:0 [2005-01-24 06:26:29]
古早前就听说有一个文,长评N多,我想那必定是极好的文了,再一打听,原来是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匪大的文章,我只拜读过《玉碎》,但是确实令我惊艳,还认认真真地为它写过一篇长评。因此我很快就跳进了这个坑。可是,第一遍看下来,我只觉得郁闷,心里居然有一种上当了的感觉。隔了几天,我又耐着性子读了第二遍,还是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当时我想,可能是口味问题,或者这两天看文看得疲了,引起审美疲劳。等到作者的更新后,我又来念了第三遍。这一次,我边看便把感到不妥的地方写下来,因此有了这篇长评。 其实我写的时候是很犹豫的。几个同学劝我说,此文的粉丝团强大,去拍砖的话会被唾弃死的;大家都在捧,我何必自讨苦吃,引起众怒;或者劝我换一个名字,免得争吵。我都明白。我只是觉得,匪我思存的功力不应到此为止,我写长评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炒作出名(大家不信的话可以去查我的ID,我的名字一直都是这个,也从没有用这个名字发过任何文),我写长评,是希望能让匪大有所突破,有所改变,不要拘泥于现在的写法,不要把自己限制到一个死角里去。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如逆海行舟,不进则退。《玉碎》是一个成功,可是把《玉碎》的写法套用到《寂寞》,再加上仿古的遣词用句,一切一切和《红楼梦》没有两样的格式,就是一个退步,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退步。 粉丝们当然可以说:你乱讲,匪大的文,文笔优美,用词考究,古文功底深厚,人物塑造的很好,你看过张爱玲么?匪大的文,已经和她的文很接近了,等等等等。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当你们这样说的时候,作者的文笔也已经越来越局限于这些赞美之辞了。张爱玲为什么是一个好的作家?因为她走了一条和当时主流不同的文学路,创出了她自己的天空。匪我思存模仿她半是华丽半是忧伤的笔调,模仿的再好,也不过是第二个张爱玲而已,何况环境不同,世事变迁,现代人的阅读口味,不可能和那时代的人一样了。匪大凭什么再在她的文学路上走下去? 《寂寞春庭空欲晚》,说的是少年康熙和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琳琅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开头,就是许多的人物对话,和器具服饰的描写。我必须说匪大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极为认真负责的作者。看看那一大筐一大筐的资料,想想作者要花许多的时间去搜索,整理,消化,然后转化成自己的文字来衬托故事。有多少写手能做到这一点?作者的古文功底无疑是深厚的,态度也是严谨的。不过,作为一个小说的开头,这样大段大段描写细节,却不免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都使人一时之间抓不住重点。你也许会反驳说,随着故事慢慢发展你自然会明白的,或者,你怎么那么笨,一猜就知道了嘛。不,这个不是问题;《红楼梦》一上来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大概的背景和人物关系,《水浒传》有一个引子交待梁山泊的好汉来历,《三国演义》有个前因剖析天下局势;当一部小说的架构庞大,人物众多的时候,一个引子是很重要的,它让读者明白作者要说什么,创作这么一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查了很多的资料,她知道自己的意图,但是读者不知道啊!你不能否认,《寂寞》的人物挺多的,有的配角虽不重要,但时不时是要出现一下的,匪大不能指望个个读者都已经知道谁是谁,所以一个开场白不应该少。(相对的,匪大也不会把读者当白痴,事无巨细一一交代。) 情节拖拉。我觉得这个文情节过于拖拉了,前二十章全是琐碎的话,除了铺垫康熙和琳琅的相见相爱,很多都是不必要的文字。既然本文定位为言情,那些多余的服装描写,器具描写,饮食描写,还有红楼式的对白,除了表现出作者的专业知识深厚,对文章的主题毫无用处。诗词的引用却是极到位的,每章的回目使用纳兰的词也很恰当。至于后来琳琅小产的几章,确实高潮迭起,也确实够狗血。别激动,我没别的意思,想一想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尤其是港台言情,有多少女主角是在被虐的情况下小产的?命好一点的还能带球跑,命不好,碰上作者是后妈,那就和琳琅一样了。 伏笔缺乏交代。琳琅小产之后,端嫔叫栖霞给琳琅送了一柄紫玉如意,然后栖霞给锦秋塞了一样事物,那是什么事物?作者没有说。芸初后来怎样了?也一直没交代。而最重要的,琳琅家里事败到底和惠嫔有什么关系,作者快给个明确交代吧,不然真的等到花儿也谢了~~ 琳琅,聪明美貌,温柔可爱,刚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意图想来是将她塑造成“林妹妹”的,连名字都肖绝,但是我倒觉得她比较像宝钗。你看她的聪明总是表露的是时候,一下子就猜到了裕亲王,复又吹箫赞颂他的功德,对玉簪说的话何其得体,随后写御制诗,做杏仁酪,这些事情林妹妹都能做,但永远也不会去做,只有宝姐姐才会适时的这样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再看老太太对她的评语:“只有她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这明明就是宝姑娘么?琳琅,正如匪大说的,潜意识里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倒不是说她想向上爬,而是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使她痛苦,薛宝钗冀望的,不过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夫荣妻贵是她心里的想法;而琳琅也是寄希望于和纳兰的结合使自己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家(当然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是前提条件),在梦想破灭后她更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不妙,因此面对康熙时会含蓄的表现自己,会讨巧,却又在最后关头无法下定决心,因此以进为退将难题丢给康熙,让他来决定两人的将来。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作者的女主似乎都是这一类型的,被动,感情内向,内敛,一次两次读者看得新鲜,久了不免觉得无味。纳兰虽是琳琅的初恋和梦想,但是她终究是个聪明的,却又传统的少女,康熙对她这么好,自然会使她渐渐喜欢近而爱上的。可是后来她的表现却江河日下了,任人欺负,毫无还手之力,让人不禁要问,她往日的聪明才智都到哪儿去了?在太皇太后传她去问杏仁酪的事的时候,她都能转瞬之间明白前因后果,怎么后来康熙问她私相授受的事时,居然回答了这么几句不讨好又火上浇油的话?还自己要求吹箫给康熙听,既不符合她的性格也不符合她曾经表现出来的智商。 纳兰。这个人的问题在于,既然和琳琅青梅竹马,听到箫声时怎会不怀疑那就是琳琅呢?以两人之间的情分,从小建立的熟悉感,应该对琳琅吹箫的习惯,或方式,或音调,有所感悟,而不是犹犹豫豫,却又一脸向往,以至坐失良机,另配他偶。他在整个文里的表现也不突出,除了文采好,家世好,相貌好,看不到什么个性上的特色。一定要赞,我也只能说:这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仅此而已。 康熙是比较出彩的。他的个性鲜明,心机手腕都厉害,作者塑造的很好,但是后面他却显得浮躁了,不太像一个君王。在这里我不想多说架空历史的问题,作者自己已经说了,不符史实,狗血恶俗,等等,我明白这是小说,我只要把这个康熙和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康熙当成两个人就好了。有的读者可能不这样认为,说既然挑了康熙来写,就无法绕开历史上真正的康熙。其实这一点上,匪大算是小巫了,因为她是把好的写差了。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论坛里的两个帖子,一个是评《清风满天下》的,一个是评《柔福帝姬》,那两个才叫真正的YY,已经过头的过分了。前一个把无耻之极的赵构写成了大情圣,另一个完全为屠杀翻案。匪我思存在有关康熙的事上写得还算是比较公正的,但是,他对琳琅的深情还是有一点勉强,仅仅是月夜下听了一首歌,看见她的巧手织补,欣赏她脸红羞怯的模样,似乎不足以构成一个英明的帝王钟情甚至专情的条件。何况琳琅后来的表现不佳,康熙凭什么对她真心若此? 孝庄。太皇太后一生中历经两次帝王情深不寿的例子,对孙儿的感情方面想必应该有很大的戒心。但是她同时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派人去害死琳琅,那样等于是把康熙和自己越拉越远,对维护皇家体面和安定极其不利。本文里的孝庄塑造的还是比较可信的,如果能够加一段她劝诫康熙切勿用情太深的情节,尤其是在文较前面的地方,那样可信度就更高些,后面琳琅出事她逼着康熙承认这是一个意外时也不会矛盾----她可是一直帮着康熙的,却连训斥太后都没有,说明她心里也不希望再看到孙儿为了爱情罔顾江山。 画珠。这个丫头,绝对有问题,我对她抱以九成以上的怀疑。虽然每次出场都是一副天真活泼,娇憨动人的样子,但是每回琳琅坏事她也都无一例外或多或少的出现在现场。第一次魏长安要搜屋子找玉扳指,如果不是她站出来大声反驳,魏长安不会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放到她和琳琅身上(不排除两人套好了台词的可能)。那间屋子只有画珠和琳琅住,琳琅没有偷东西,画珠却和她同在乾清宫当值,绝对有可能偷拿了玉扳指后塞入琳琅的箱笼。第二次也是她,告诉琳琅说芸初坏了事,言辞里暗示她去求情,琳琅还在犹豫不决,马上荣嫔出场,给琳琅一跪。这个圈套里最关键的是画珠告诉琳琅私相授受的东西和实际上私相授受的东西不同,虽然实际上私相授受的东西也是假的,栽赃的。画珠是太后指过来给康熙使唤的,因此她极有可能是太后的耳目,或至少是和太后感情较好的嫔妃的耳目。 太后是个蠢人,不必多说了。安嫔好强斗胜,白给人背黑锅,宫廷智商只怕比端嫔高不了多少。惠嫔栽赃的嫌疑最大。荣嫔眼下说不清,可能是好人,被人利用,也可能参与了一点阴谋。端嫔却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痴,就知道落井下石,墙头草两边倒,帮人跑腿送赃,无怪康熙两天就烦了她,偏又没有自知之明。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好像有那么一次我上来看的时候,有康熙在琳琅房里看到紫玉如意的一段。似乎康熙走进房里,看到那个银吊子,然后看到琳琅的脸色雪白,之后看到她枕下压着的玉如意,就脸色一变走了。是不是作者删去了?我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匪我思存的文笔的确是好的。我承认,我也极为钦佩她的文学底子。但是,文笔好不等于文好!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器具的修饰词堆砌,细节的描写考究到了穿凿的地步,对白则完全是红楼的翻版----是,这样写,文章很精致,很华美,很婉约,但是,文章的感染力在哪里?文章的灵气在哪里?在《玉碎》里我能感觉到那轻灵飘逸的美,在这里我只感觉到一种“死味”;似乎重温了《红楼梦》,人物和故事却又远远的不如;似乎看见了张爱玲,又好像不是;要想比二月河,厚重凝实不足;若想比别的什么言情小说,却又太过沉闷累赘。匪大呵匪大,如果你不在乎,一直这样写下去,我们当然也没意见,毕竟人各有志,你自己选择的道路旁人无从置喙;但是如果你仍然想要好好地写一点东西出来,那么,是时候了,抛下这些条条框框,累累赘赘的文笔吧!那些东西只会把你给限制死了,让你没有机会去探索别的文学路,建立自己的文风。我的话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 我没想到写了那么多,自己一看吓一跳。其实写长评挺累的,我足足写了两天,估计接下来要休息一两天再接着看文写评了。同学们如果有不同意我的意见的,欢迎讨论,但是请勿人身攻击,谢谢! 刚刚刷了一下新,又吃一惊,原来同学们已经热烈讨论了好久,不知道我这评会不会又被扣上凑热闹的帽子,活活~~~
[1楼] 网友:123456 [2010-11-13 22:37:56]
《红楼梦》原著从来就没有完整读过,不评论。但喜欢了那么多年张爱玲,我还是想说张爱玲的文字和匪我思存的文字,我看不出多么的相同不能说她们都写悲剧,就拿在一起比较。张爱玲的文字,字字句句都像是浸染过的,上面是湿淋淋的悲伤。字里行间是把俗世万千都看透的,沁人心骨的冷。
[投诉]
[2楼] 网友:匪帮小喽啰 [2010-11-17 22:13:49]
写的太好了,很同意你的观点!很客观!
[3楼] 网友:苍白微 [2010-11-20 22:37:10]
楼主说的有理,我也觉得匪大的很多比喻啊啥的,都和张爱玲相似。不过不可否认,匪大也有她自己的特点,她会把一种气氛塑造到极点,细腻柔婉。至于此文,因为是写宫廷,所以某微觉得堆砌一些器具啥的,无可厚非,可以让文章看起来更真实很端正,也有利于气氛的塑造。当然,我也同意文笔好不等于文好,优秀的作者不一定每一篇文都好,因为再好的作者也有文笔不成熟,构思失误的时候,对吧?不过,我们应该报以理解的态度,呵呵,我觉得。
[4楼] 网友:bb [2011-03-12 16:12:10]
這是部宮廷故事, 服式,器具,饮食等細緻的描写,是其特色,符合古裝風格。但同意琳琅的描寫後半段失色了,不符合她曾经表现出来的智商。第一次被屈偷玉扳指的時候琳琅的表現不錯,冷靜聰慧,後來卻是瓊瑤筆下一臉無辜的凄慘女主。
1 [投诉]
[5楼] 网友:水川 [2011-03-12 18:28:51]
我倒不想说太多,有几点我很反对。你说情节拖拉,这是每个小说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每一章节都有一个故事,那就不叫一部小说,而是一部系列小说了。还有伏笔,如果把每个人物和事都交代那么清楚,那么还有什么想象空间。正如断臂维纳斯,你难道认为她不美吗?孝庄,正如她辅佐了三朝皇帝,如果不够老谋深算,她恐怕早死了。宫廷之中会发生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康熙只是为了他喜欢的人才浮躁,这是可以理解的。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stella 打分:0 [2005-01-24 06:26:29]
古早前就听说有一个文,长评N多,我想那必定是极好的文了,再一打听,原来是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匪大的文章,我只拜读过《玉碎》,但是确实令我惊艳,还认认真真地为它写过一篇长评。因此我很快就跳进了这个坑。可是,第一遍看下来,我只觉得郁闷,心里居然有一种上当了的感觉。隔了几天,我又耐着性子读了第二遍,还是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当时我想,可能是口味问题,或者这两天看文看得疲了,引起审美疲劳。等到作者的更新后,我又来念了第三遍。这一次,我边看便把感到不妥的地方写下来,因此有了这篇长评。
其实我写的时候是很犹豫的。几个同学劝我说,此文的粉丝团强大,去拍砖的话会被唾弃死的;大家都在捧,我何必自讨苦吃,引起众怒;或者劝我换一个名字,免得争吵。我都明白。我只是觉得,匪我思存的功力不应到此为止,我写长评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炒作出名(大家不信的话可以去查我的ID,我的名字一直都是这个,也从没有用这个名字发过任何文),我写长评,是希望能让匪大有所突破,有所改变,不要拘泥于现在的写法,不要把自己限制到一个死角里去。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如逆海行舟,不进则退。《玉碎》是一个成功,可是把《玉碎》的写法套用到《寂寞》,再加上仿古的遣词用句,一切一切和《红楼梦》没有两样的格式,就是一个退步,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退步。
粉丝们当然可以说:你乱讲,匪大的文,文笔优美,用词考究,古文功底深厚,人物塑造的很好,你看过张爱玲么?匪大的文,已经和她的文很接近了,等等等等。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当你们这样说的时候,作者的文笔也已经越来越局限于这些赞美之辞了。张爱玲为什么是一个好的作家?因为她走了一条和当时主流不同的文学路,创出了她自己的天空。匪我思存模仿她半是华丽半是忧伤的笔调,模仿的再好,也不过是第二个张爱玲而已,何况环境不同,世事变迁,现代人的阅读口味,不可能和那时代的人一样了。匪大凭什么再在她的文学路上走下去?
《寂寞春庭空欲晚》,说的是少年康熙和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琳琅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开头,就是许多的人物对话,和器具服饰的描写。我必须说匪大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极为认真负责的作者。看看那一大筐一大筐的资料,想想作者要花许多的时间去搜索,整理,消化,然后转化成自己的文字来衬托故事。有多少写手能做到这一点?作者的古文功底无疑是深厚的,态度也是严谨的。不过,作为一个小说的开头,这样大段大段描写细节,却不免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都使人一时之间抓不住重点。你也许会反驳说,随着故事慢慢发展你自然会明白的,或者,你怎么那么笨,一猜就知道了嘛。不,这个不是问题;《红楼梦》一上来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大概的背景和人物关系,《水浒传》有一个引子交待梁山泊的好汉来历,《三国演义》有个前因剖析天下局势;当一部小说的架构庞大,人物众多的时候,一个引子是很重要的,它让读者明白作者要说什么,创作这么一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查了很多的资料,她知道自己的意图,但是读者不知道啊!你不能否认,《寂寞》的人物挺多的,有的配角虽不重要,但时不时是要出现一下的,匪大不能指望个个读者都已经知道谁是谁,所以一个开场白不应该少。(相对的,匪大也不会把读者当白痴,事无巨细一一交代。)
情节拖拉。我觉得这个文情节过于拖拉了,前二十章全是琐碎的话,除了铺垫康熙和琳琅的相见相爱,很多都是不必要的文字。既然本文定位为言情,那些多余的服装描写,器具描写,饮食描写,还有红楼式的对白,除了表现出作者的专业知识深厚,对文章的主题毫无用处。诗词的引用却是极到位的,每章的回目使用纳兰的词也很恰当。至于后来琳琅小产的几章,确实高潮迭起,也确实够狗血。别激动,我没别的意思,想一想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尤其是港台言情,有多少女主角是在被虐的情况下小产的?命好一点的还能带球跑,命不好,碰上作者是后妈,那就和琳琅一样了。
伏笔缺乏交代。琳琅小产之后,端嫔叫栖霞给琳琅送了一柄紫玉如意,然后栖霞给锦秋塞了一样事物,那是什么事物?作者没有说。芸初后来怎样了?也一直没交代。而最重要的,琳琅家里事败到底和惠嫔有什么关系,作者快给个明确交代吧,不然真的等到花儿也谢了~~
琳琅,聪明美貌,温柔可爱,刚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意图想来是将她塑造成“林妹妹”的,连名字都肖绝,但是我倒觉得她比较像宝钗。你看她的聪明总是表露的是时候,一下子就猜到了裕亲王,复又吹箫赞颂他的功德,对玉簪说的话何其得体,随后写御制诗,做杏仁酪,这些事情林妹妹都能做,但永远也不会去做,只有宝姐姐才会适时的这样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再看老太太对她的评语:“只有她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这明明就是宝姑娘么?琳琅,正如匪大说的,潜意识里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倒不是说她想向上爬,而是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使她痛苦,薛宝钗冀望的,不过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夫荣妻贵是她心里的想法;而琳琅也是寄希望于和纳兰的结合使自己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家(当然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是前提条件),在梦想破灭后她更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不妙,因此面对康熙时会含蓄的表现自己,会讨巧,却又在最后关头无法下定决心,因此以进为退将难题丢给康熙,让他来决定两人的将来。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作者的女主似乎都是这一类型的,被动,感情内向,内敛,一次两次读者看得新鲜,久了不免觉得无味。纳兰虽是琳琅的初恋和梦想,但是她终究是个聪明的,却又传统的少女,康熙对她这么好,自然会使她渐渐喜欢近而爱上的。可是后来她的表现却江河日下了,任人欺负,毫无还手之力,让人不禁要问,她往日的聪明才智都到哪儿去了?在太皇太后传她去问杏仁酪的事的时候,她都能转瞬之间明白前因后果,怎么后来康熙问她私相授受的事时,居然回答了这么几句不讨好又火上浇油的话?还自己要求吹箫给康熙听,既不符合她的性格也不符合她曾经表现出来的智商。
纳兰。这个人的问题在于,既然和琳琅青梅竹马,听到箫声时怎会不怀疑那就是琳琅呢?以两人之间的情分,从小建立的熟悉感,应该对琳琅吹箫的习惯,或方式,或音调,有所感悟,而不是犹犹豫豫,却又一脸向往,以至坐失良机,另配他偶。他在整个文里的表现也不突出,除了文采好,家世好,相貌好,看不到什么个性上的特色。一定要赞,我也只能说:这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仅此而已。
康熙是比较出彩的。他的个性鲜明,心机手腕都厉害,作者塑造的很好,但是后面他却显得浮躁了,不太像一个君王。在这里我不想多说架空历史的问题,作者自己已经说了,不符史实,狗血恶俗,等等,我明白这是小说,我只要把这个康熙和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康熙当成两个人就好了。有的读者可能不这样认为,说既然挑了康熙来写,就无法绕开历史上真正的康熙。其实这一点上,匪大算是小巫了,因为她是把好的写差了。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论坛里的两个帖子,一个是评《清风满天下》的,一个是评《柔福帝姬》,那两个才叫真正的YY,已经过头的过分了。前一个把无耻之极的赵构写成了大情圣,另一个完全为屠杀翻案。匪我思存在有关康熙的事上写得还算是比较公正的,但是,他对琳琅的深情还是有一点勉强,仅仅是月夜下听了一首歌,看见她的巧手织补,欣赏她脸红羞怯的模样,似乎不足以构成一个英明的帝王钟情甚至专情的条件。何况琳琅后来的表现不佳,康熙凭什么对她真心若此?
孝庄。太皇太后一生中历经两次帝王情深不寿的例子,对孙儿的感情方面想必应该有很大的戒心。但是她同时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派人去害死琳琅,那样等于是把康熙和自己越拉越远,对维护皇家体面和安定极其不利。本文里的孝庄塑造的还是比较可信的,如果能够加一段她劝诫康熙切勿用情太深的情节,尤其是在文较前面的地方,那样可信度就更高些,后面琳琅出事她逼着康熙承认这是一个意外时也不会矛盾----她可是一直帮着康熙的,却连训斥太后都没有,说明她心里也不希望再看到孙儿为了爱情罔顾江山。
画珠。这个丫头,绝对有问题,我对她抱以九成以上的怀疑。虽然每次出场都是一副天真活泼,娇憨动人的样子,但是每回琳琅坏事她也都无一例外或多或少的出现在现场。第一次魏长安要搜屋子找玉扳指,如果不是她站出来大声反驳,魏长安不会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放到她和琳琅身上(不排除两人套好了台词的可能)。那间屋子只有画珠和琳琅住,琳琅没有偷东西,画珠却和她同在乾清宫当值,绝对有可能偷拿了玉扳指后塞入琳琅的箱笼。第二次也是她,告诉琳琅说芸初坏了事,言辞里暗示她去求情,琳琅还在犹豫不决,马上荣嫔出场,给琳琅一跪。这个圈套里最关键的是画珠告诉琳琅私相授受的东西和实际上私相授受的东西不同,虽然实际上私相授受的东西也是假的,栽赃的。画珠是太后指过来给康熙使唤的,因此她极有可能是太后的耳目,或至少是和太后感情较好的嫔妃的耳目。
太后是个蠢人,不必多说了。安嫔好强斗胜,白给人背黑锅,宫廷智商只怕比端嫔高不了多少。惠嫔栽赃的嫌疑最大。荣嫔眼下说不清,可能是好人,被人利用,也可能参与了一点阴谋。端嫔却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痴,就知道落井下石,墙头草两边倒,帮人跑腿送赃,无怪康熙两天就烦了她,偏又没有自知之明。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好像有那么一次我上来看的时候,有康熙在琳琅房里看到紫玉如意的一段。似乎康熙走进房里,看到那个银吊子,然后看到琳琅的脸色雪白,之后看到她枕下压着的玉如意,就脸色一变走了。是不是作者删去了?我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匪我思存的文笔的确是好的。我承认,我也极为钦佩她的文学底子。但是,文笔好不等于文好!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器具的修饰词堆砌,细节的描写考究到了穿凿的地步,对白则完全是红楼的翻版----是,这样写,文章很精致,很华美,很婉约,但是,文章的感染力在哪里?文章的灵气在哪里?在《玉碎》里我能感觉到那轻灵飘逸的美,在这里我只感觉到一种“死味”;似乎重温了《红楼梦》,人物和故事却又远远的不如;似乎看见了张爱玲,又好像不是;要想比二月河,厚重凝实不足;若想比别的什么言情小说,却又太过沉闷累赘。匪大呵匪大,如果你不在乎,一直这样写下去,我们当然也没意见,毕竟人各有志,你自己选择的道路旁人无从置喙;但是如果你仍然想要好好地写一点东西出来,那么,是时候了,抛下这些条条框框,累累赘赘的文笔吧!那些东西只会把你给限制死了,让你没有机会去探索别的文学路,建立自己的文风。我的话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
我没想到写了那么多,自己一看吓一跳。其实写长评挺累的,我足足写了两天,估计接下来要休息一两天再接着看文写评了。同学们如果有不同意我的意见的,欢迎讨论,但是请勿人身攻击,谢谢!
刚刚刷了一下新,又吃一惊,原来同学们已经热烈讨论了好久,不知道我这评会不会又被扣上凑热闹的帽子,活活~~~
[1楼] 网友:123456 [2010-11-13 22:37:56]
《红楼梦》原著从来就没有完整读过,不评论。
但喜欢了那么多年张爱玲,我还是想说张爱玲的文字和匪我思存的文字,我看不出多么的相同
不能说她们都写悲剧,就拿在一起比较。
张爱玲的文字,字字句句都像是浸染过的,上面是湿淋淋的悲伤。字里行间是把俗世万千都看透的,沁人心骨的冷。
[投诉]
[2楼] 网友:匪帮小喽啰 [2010-11-17 22:13:49]
写的太好了,很同意你的观点!很客观!
[投诉]
[3楼] 网友:苍白微 [2010-11-20 22:37:10]
楼主说的有理,我也觉得匪大的很多比喻啊啥的,都和张爱玲相似。不过不可否认,匪大也有她自己的特点,她会把一种气氛塑造到极点,细腻柔婉。至于此文,因为是写宫廷,所以某微觉得堆砌一些器具啥的,无可厚非,可以让文章看起来更真实很端正,也有利于气氛的塑造。
当然,我也同意文笔好不等于文好,优秀的作者不一定每一篇文都好,因为再好的作者也有文笔不成熟,构思失误的时候,对吧?不过,我们应该报以理解的态度,呵呵,我觉得。
[投诉]
[4楼] 网友:bb [2011-03-12 16:12:10]
這是部宮廷故事, 服式,器具,饮食等細緻的描写,是其特色,符合古裝風格。但同意琳琅的描寫後半段失色了,不符合她曾经表现出来的智商。第一次被屈偷玉扳指的時候琳琅的表現不錯,冷靜聰慧,後來卻是瓊瑤筆下一臉無辜的凄慘女主。
1 [投诉]
[5楼] 网友:水川 [2011-03-12 18:28:51]
我倒不想说太多,有几点我很反对。你说情节拖拉,这是每个小说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每一章节都有一个故事,那就不叫一部小说,而是一部系列小说了。还有伏笔,如果把每个人物和事都交代那么清楚,那么还有什么想象空间。正如断臂维纳斯,你难道认为她不美吗?孝庄,正如她辅佐了三朝皇帝,如果不够老谋深算,她恐怕早死了。宫廷之中会发生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康熙只是为了他喜欢的人才浮躁,这是可以理解的。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