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水龙吟》  第42章

网友:马甲一号 打分:2 [2006-10-09 23:27:35]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不知道慕容大的《水龙吟》的题目是否取自这首词,但一看到本文的题目,立即让我想到了这阕最爱的稼轩词之一,稼轩的《水龙吟》名篇甚多,除上引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是其一,但若以此文论,正与“倚天万里须长剑”相配,读完此文,犹如听了一曲屠洪刚的《精忠报国》,慷慨激昂,不能自己。
曾以为,“天下英雄谁敌手”或“高山流水遇知音”才是BL文的最高境界,但女作者为主的耽美写手以花间派居多,偶有豪放一格的,又往往失之于造作,为了大气而大气,时常摆脱不了两大缺点,一是神化主角,非把主角写成天上仅有地下绝无的人物,不注重基本的逻辑;二是对感情的描写苍白,往往不象写情的耽美文。慕容大的代表作《燕歌行》很早以前就看过,却觉得盛名之下,不过尔尔,主线不明,情节拖沓,尤其是主角之间的感情发展太缓慢(即上面所说的第二点),以致中途弃文。但个人认为,水龙吟在继承了燕歌行恢弘大气的文风之外,结构和人物感情的设计都有了相当的进步,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前面两大缺点,但已属耽美文中的上乘之作。
比起燕歌行的散漫结构来,本文以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贯穿全局。主角卫昭是一名东齐守卫北疆的将军,却从一开始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忧是朝廷的倾轧,削了他的兵权,甚至还要他的性命,外患是强敌北魏的虎视眈眈,卫昭在内外交困的夹攻下,以赤胆忠心保家卫国,只手补天,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另一条暗线则是身份不明武功奇高的山贼雷聿与卫昭之间的感情线,两人亦敌亦友,既相知倾慕,又暗中提防,危机四伏,直到文章结束才真相大白。
“文似看山不喜平”,悬念的设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文中有两处大的转折,一是卫昭被陷害投入牢中,一是结局卫雷二人的摊牌。这两处悬念都恰恰是出现在看似绝不可能的地方,恰如万里长江,奔腾到海,突然被拦江的悬崖高山挡下,生生折了一个弯,只见浪如山涌,涛如雷鸣,激流澎湃。第一处转折之前,接管卫昭军权的霍炎本来处处为难卫昭,但卫昭凭借过人的智谋和隐忍赢得了霍炎的尊重和另眼相待,两人之间的嫌隙已冰雪消融,正在这时,一封密报却迫使霍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将卫昭押送回京,最后判了死刑。读者本以为风平浪静,不料顷刻大雨倾盆。第二处转折之前,卫昭和雷聿正处于蜜月期,雷聿倾毕生功力帮卫昭疗好了伤,恢复了武功,读者大都以为主角就快苦尽甘来,但就当他告别去袭击东齐的粮草时,卫昭却拦在了他面前……
水龙吟文虽大气,但不乏细腻的场面描写,例如卫雷二人初次见面时的射雕一节,刻画得细致入微,给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而文笔则简洁有力,颇有名家之风。
说完了优点,下面还是要拍砖,仍然是前面指出的两点,一是人物神化,二是感情淡薄。
耽美文中以战争题材为背景的不在少数,但战争写得好的实在少之又少,常识错误比比皆是。窃以为战争是最难写的题材之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看看名将的战争回忆录之类,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可胜数,而这些因素都是主将必须考虑进去的,主将的最关键的作用是判断形势,作出选择和决断,在此之基础上才谈得到奇计机巧。小说虽然可以简化战争,绝不能简化到不合常识逻辑。但小说为了夸大主角的智谋,往往不顾客观情况,片面引用经典战例,这在战争为陪衬的耽美文里也许无伤大雅,但对于自称半战争文的燕歌行来说,就不能不说是一致命伤了,其中最夸张的是卫昭以500人唱空城计吓退敌人万人一节。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想,敌人将军并不是草包,怎可能在制作进攻计划前,对这样的固定据点(注意强调了是固定据点)有多少守军竟然毫无情报数据?而简单就被卫昭三言两语吓退?再后面,敌人很快增援到4万,守军最多时还不到3千,兵力如此悬殊,竟然攻打了一个月没打下!也许有人说该关隘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齐魏两国敌对多年,对对方的要塞的形势应该有相当的了解,如果真的以10倍的兵力都强攻不下,那敌军就不该选择强攻,多半事先就会放弃另做打算。比如著名的偷渡阴平,就是为了绕开蜀国的剑门要塞,又如二战中的“西线无战事”等。文中这种找死的打法,只能说明敌军的愚蠢,连基本的情报和形势判断都没有,对显示主角的智勇毫无帮助。除此之外,文中军队调动如风,来无影去无踪,一旦需要,不分时间地点,雷聿就能找出一支军队来解燃眉之急,一次可以,次次如此,简直就匪夷所思了。
感情的淡漠一是在卫昭感情的变化描写太少,他对雷聿到底是什么感情?有没有爱过雷聿?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是稍显单薄,除了开头有些碰撞外,后面两人感情基本是在一条水平线上移动,不上不下,最后两人为敌则显得太突兀,伏笔不够。以他以性命维护丁大人的行为来看,当是知恩图报的人,但雷聿屡次救了他的命,二人关系如此亲密,卫昭仅因“国家”二字悍然选择敌对,没有挣扎,没有犹豫,未免不合常理,没有相应的心理变化描写,反而削弱了卫昭的性格形象,显得不太真实。二是另一配角霍炎似乎也爱上了卫昭了,但把卫昭投入大牢后就没了下文,从此蒸发,那描写他对卫昭的感情变化又是何意?
最后,文章有些悬念没有合理的解释,陷害卫昭的书信到底哪里来的?雷聿为什么会成为山贼?等等。悬念的设置虽然引人注目,扣人心弦,但由此也留下了许多破绽。

2  

[1楼] 网友:香儿 [2014-04-07 01:13:40]

膜拜!!!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1-20 10:10:09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