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番外:遗忘是否意味着放下? ...

  •   知乎:遗忘是否意味着放下?
      答主:明心。万事皆随本心。
      首先,我想说,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没法给出准确的答案。遗忘的表现是什么?永远不再提起?而放下其实也不一定会抹去所有的记忆。所以,这两个其实并不存在逻辑关联。当然,我今天并不是来讲这个的,请见谅。我其实是想说说我祖父的故事,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我的祖父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大上海的世家公子,早年留学法国,后投笔从戎参加了革命,胜利之后回家接手了家族生意,在上海滩颇具名望。祖父的故事如果写出来大概会是一部六十集的上海风云。
      但是,祖父很少提及过去的事情,小的时候,偶然问起,他总是说忘了,记不清了。他会给我们讲故事,祖父学识渊博,阅历丰富,还精通多国语言。能从秦皇汉武讲到唐宗宋祖,从苏格拉底讲到凯恩斯主义……但对于明清之后的历史他从来都不愿提及,他总是说,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不是拿来当故事听的。
      祖父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很宠爱我们这些小辈,只要不过分的要求,最多撒撒娇他就会无可奈何的同意,唯独在这件事上,他的态度异常强硬。无论我们怎么软磨硬泡他都绝口不提。
      倒是大姑婆在世的时候偶尔会和三叔公提起他们年少时期的趣事来相互打趣。大姑婆是很温婉大气的江南女子,一生未嫁,外柔内刚,早年为了支撑起家里的生意见识了商场尔虞我诈,练就了一副说一不二的霸道性格,连祖父都得听她的安排。三叔公则像个老顽童,跟我们小辈都玩的来,没有什么距离感,偶尔会跟我们一起恶作剧一下,给祖父捣乱。气的他总是说要家法伺候,整肃家风。当然,都是口头上的。三叔公来的时候,大姑婆和祖父都会很高兴。
      三叔公早年去了外地,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跟着家里人一起祭拜先祖。小祠堂里摆了先人的牌位,有曾祖父母,还有三叔公的生母,三叔公跟大姑婆祖父并没有血缘关系,还有二叔公,都是因为某些原因被家里收养的,后来三叔公找到自己的生父,而二叔公却永远留在了明家。
      其实对于二叔公,我的记忆仅限于小祠堂里的一个牌位和一张照片。照片并不是单人的,三男一女的全家福。另外三个人可以看出是年轻时的大姑婆、祖父和三叔公。
      二叔公站在祖父的右手边,身姿挺拔,容貌俊秀,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眼中盛满了温柔,“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可以想象,这双眼睛若是生活灵动,该是怎样的熠熠生辉,摄人心魄……
      关于二叔公的事情,一家人都讳莫如深。小时候在祭拜的时候我有问过,然而所有人都相顾无言,又都偷偷去看祖父的脸色,祖父脸色如常,摸了摸我的头道:“很多年前的事了,人老了,记不清了。”
      后来大姑婆特意叮嘱我们,不许在祖父面前提起二叔公,看着大姑婆担忧又难过的样子,我们再不懂事,也知道这是家里的禁忌,于是,再也没有提起。
      七八岁的小孩子,正是讨人嫌的时候,一刻的闲不住的,家里到处都是我们的乐园,除了祖父的书房和小祠堂不能随意进出之外,家里的其他地方是可以任意妄为的。
      那时候,家里有一间房间,终年都上着锁,从未开启过,我问过香婶,她却看着那扇门红了眼睛,然后告诫我们永远不要去打开。然而,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胜过一切。有一天,我趁着家里人不在,偷偷的拿了细铁丝试着去开那个门,当锁孔发出“咔”的一声时,我内心的激动让我忘记了祖父在书房睡午觉这个事情,当门被我用力推开发出了刺耳的“吱嘎”声时,我才想起来。然而房间里的情景让我惊奇,转头就又忘了。
      那是一个不大的卧室,格局跟我的房间差不多。东西都摆放的整整齐齐,要不是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简直会让人觉得这里的主人只是出去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回来一样。
      墙壁上挂了几副油画,色彩浓厚而艳丽,桌子上摆着笔筒,里面插了几支看起来价值不菲的钢笔,也夹杂着几支画笔,但都落满了灰尘。书桌上还放了一张照片,蒙了太多的灰让我看不清上面的人物,隐隐约约觉得像是小祠堂里的那张全家福。我正要走进去看清楚的时候,有人拉住了我。
      祖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我身后,他按着我的肩膀不让我进去,然后自己一个人默默的走到了书桌前,拉开了窗帘。透过窗外的阳光,我看到他似乎陷入了回忆,但是眼中却有无尽的悲伤,尽管那时我还不懂得察言观色,但祖父定格在窗前的身影却是真正的寂寞苍凉。
      其实我一直觉得祖父很孤独,尽管他有我们陪伴在身边,但每当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书的时候,孤单的背影仿佛隔绝了所有温情。我一直以为是因为祖母太早去世的原因,后来才知道,他在更早的从前就已经失去了灵魂……
      祖父在窗前站了很久,后来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走到了床边,不顾地上的脏灰,伸手掀起了一块楼板,从底下拿出了一个精巧的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张折纸,展开之后,是一幅素描,画的是一个背影,站在河边,下面题了一行字“问君能有几多愁”。
      我看不出这画的深意,却看见了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画面,我的祖父,我一向不动如山,优雅绅士的祖父,捧着那张泛黄的素描纸,跪坐在积满尘灰的地板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祖父的眼泪,也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他,当思念,心痛,悔恨一时间都出现在一个人的脸上时,他是那样的无助与脆弱。我惊慌失措地跑到楼下,看见香婶在收拾屋子,我跑过去问她祖父到底怎么了,她却只是看着那扇敞开的房门叹了口气,什么都没有说。
      后来,大姑婆回来之后知道了这件事,一改往日的亲切和蔼,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还要罚我跪小祠堂,连父母亲都不敢为我求情,倒是祖父最后替我拦下了这一顿惩罚。
      他在哭过那一场之后就表现的十分平静,又恢复了往日温文儒雅,沉静如水的样子,只是自己亲自动手打扫了那间房间,每一样东西都擦的一尘不染,光洁如新,还将墙上的几副画都挂到了自己的书房去了,从此以后,他除了书房,待的最久的地方就是那个房间。
      后来,三叔公来家里的时候震惊于那间房间的重新开启,问清来龙去脉之后倒也没有像大姑婆那样数落我,反而偷偷的告诉我,那是二叔公的房间,也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二叔公的事情,从那以后,我也小心翼翼的不再提起那些事情。
      经年之后,祖父的记忆力渐渐的退化,他开始记不清要做的事情,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当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他开始写日记,我以为他是记录每天的生活,以防忘记,可是他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甚至记不清上一顿吃了什么。
      我们都开始担心他的身体,但他自己还是那般的淡定从容,他总是说:“人总是会老的,怕什么?”。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头痛病也越来越经常发作,每当痛的厉害的时候,他都会吃两片止痛药,有时候忘记了药在哪里,他就会喊:“阿诚,把药给我。”
      阿诚,是二叔公的名字,我那时候不太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觉得二叔公在世的时候他们的感情一定非常深厚,即便他忘记了全世界,忘记了他的离开,却仍然记得他还在身边的情景。
      有时候,当祖父看书看到高兴的地方,他也会笑道:“阿诚啊,你过来看,这段写的很有意思。”然而回答他的,是一室的安静和墙上时钟的滴答声……,然后,他总是会笑着摇摇头“老了,真是老了……”
      祖父是在一个夜晚离开的,那天晚上,他像平时一样和我们道过了晚安就回了房间,但是,第二天早上却没有和平常一样早起吃早餐。当我们撬开房门时,看到他安静的躺在床上,已经没有了呼吸,床头柜上还放了一本看了一半的《十字军骑士》,仿佛他随时都会爬起来再翻上两页。
      我们在祖父的日记本里找到了他的遗书,很简单的两件事,一是将他送回苏州老家,安葬在祖坟;二是将一幅画放在他的身边当陪葬品,那幅画叫《家园》,是从二叔公房间里拿下来的。
      两件事情,无关家产,无关未来。只是平静的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为了找到遗书,我们翻看了祖父的日记,才知道里面记录的并不是他记忆衰退之后的日常琐事,而是关于那一段他从未提起的峥嵘岁月。
      他的记录,开始于温柔细腻的苏州小调,童年时的摇篮曲,母亲的吴侬软语,江南雨巷中的丝竹弦乐;接着是上海滩的灯红酒绿,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舶来品,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还有,那一年刺耳的刹车声和父母亲冰冷的躯体,姐姐的坚强独立,人心的丑恶算计,还有死里逃生的侥幸;后来,是命中注定的相遇,鬼使神差的重逢,和形影不离的陪伴;上海的纸醉金迷,巴黎的浪漫奔放,国家的存亡危机,投笔从戎时的壮志豪情,殊途同归时的震惊与欣慰,心意相通时的甜蜜与满足,短暂分离时的思念与担忧,并肩作战时的默契无间,重重伪装下的如履薄冰,算计思量的殚精竭虑,赢得胜利后的欢欣和喜悦,解甲归田后的惬意和自在,直到结婚时的黯然心碎,终结于雨夜惊雷的悲伤和失措……
      他的回忆,永远停留在了失去挚爱的痛苦与绝望……却为了家庭的责任而不得不隐藏起所有的思绪,所以,后半生的他,没有一刻活的真实而快乐。
      厚厚的一本日记,洋洋洒洒几万字,记录了祖父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也记录了他此生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总结下来只有两个字——阿诚。我从未想过祖父与二叔公会是这样的关系,然而在震惊之余却想不出任何指责的话语,他们这一生的悲剧,已是无可挽回,而爱情,从来不论对错。
      乱世中的爱情,仿佛开在烈焰中的玫瑰,绝世而独立;世俗所不容的禁忌,最终让这一切走向了毁灭的尽头,化成了灰烬……
      在日记的结尾,他写道:“阿诚,我大概是真的老了,最近总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但是近来事多甚烦,记忆不甚灵光,我还是决定把这些事情都写下来,我怕,怕有一天我会忘了,忘了过去的事情,忘了我是谁,忘了你是谁,我怕有一天,我连你都忘记了,那该怎么办?你会原谅我吗?”
      说了这么多,大概有些文不对题,不知道对题主是否有所帮助?遗忘,并不意味着放下,它是回忆的另一种方式;放下,是对过去的视若无睹,这是两种概念,没有逻辑关系。
      诗云:“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番外:遗忘是否意味着放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