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帐中夜谈后,紧接着便是如计划行事的阵地战。胡人善骑射,而雁门关此前陷于敌手时城墙壁垒被刻意破坏,纵然整修也未能复原,此前惯用的坚壁清野之策便不再如往常般得力。几次交手并未达成意料之中强势后,裴彻便埋首军帐之中推演,一日一夜后忽然令我入帐。
“往常对胡人,我军往往依赵时李牧之策,坚壁清野,以步兵骑兵联合,辅以密如蝗虫的弓箭射杀,然我军现下弓箭不足,若胡军有防范,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胡乱扎着头发,眼中遍布血丝,那眼神却分外明亮,难掩激动之色,“这是我所想的新阵法,前锋成锥形,引敌军入阵,而两翼兵士距离拉开,举旗击鼓,作兵车行进之声以欺骗敌军,兼以掩护我方中翼步兵,中翼听号令,先卧倒于地,引敌军入阵后再跃起而攻,你看如何?”
我在心中排演一番,亦不住称叹:“是,此阵善攻,宜于平地施展,且有出其不意之效,正是应对当前战局的良策。只是胡人狡诈,仅凭旗鼓之声,怕是难以糊弄。”
“不必忧心。”裴彻笃定道,“我推演过近日天气,两日后尘沙漫漫,正宜行此阵。只是此阵虽善攻,却无后翼重甲防守,加之现下城门修缮未完,我尚不知胡人羽箭存量,若其打探到我方城门之事,不冒进而以弓箭直取城门,军队便不得不回防,届时又该施行何策?”
那确实棘手。我垂眸凝思,心中忽生一计,愈想愈觉可行,急忙出口:“我军可效孙仲谋之计,于城楼之上置草人,吸引羽箭。既是尘沙飞扬之日,胡人远在百里之外,又如何看破城门玄机?”
裴彻一怔,旋即问道:“此计出自何卷?”
“鱼豢私撰《魏略》。”
“此书我未曾读过,难怪不知此计。”裴彻低叹,“学无止境,是我近年懈怠了。”
“何出此言?不过是我幼时父亲偏疼,有名家相教,读的书多了些罢了。后来从军,多少也有懈怠。”
裴彻眉睫微颤,忽得问道:“敢问一句,旗阳昔年为何从军?”
我心口一跳,不愿回想的记忆顷刻涌向脑海,顾及到是在裴彻勉强,我面色仍旧绷住,道:“昔年在京中烦闷,兼之幼时也曾对兵法上心,恰逢胡人来犯,便投笔从戎。”
“刀剑无眼,沙场之上,令尊令堂可曾挂念?”
“母亲多有忧心,父亲倒赞我志气。”
“令尊果然胸有沟壑。”裴彻称赞道,旋即将纸笔一搁,对我道,“你可知,昔年我听闻河西薛氏长公子以士卒之身从军时,心中曾深怀敬意,后来你在军中名声渐起,我更是时时关注你动向,暗存相交之欲?”
“是你错爱......”我低声道,裴彻却置之不理,继续道,“出身高贵,少有盛名,却投笔从戎,与普通兵卒同起同卧,官至卫将军,皆是因一刀一枪战功拼杀,怎不能令人心生敬意?旗阳昔日举动,必是心中热血犹殷,亦非沽名钓誉之徒。”他手指划过帐中灯盏,口气微有怅惘,“我还曾同先帝说,他评你的八个字,怕是管中窥豹了。往事悠远,不知旗阳可还记得?”
我脸色刹那苍白,得亏此时我低着头,才未能被裴彻察觉。
我记得,我当然记得。
我曾经怀着少年人的一腔热血,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论述时局的奏表,可奏表递给了先帝,得到的却是八个字:“才盛志短,不堪大用。”
,
我乃河西薛氏主支嫡出,母亲是荥阳郑氏嫡女,身份尊贵,在世家中亦是翘楚,加之我三岁能诵,五岁能文,少年时已誉满京城,我与整个薛氏,都期盼着我入仕后平步青云,成为世家的中流砥柱,却不想因着一篇文章失了先帝眼缘。
先皇武帝少年登基,本陷于四面环伺之危局,然其内有强腕外有忠臣,本人亦精于权术,登基三年后,威望已非薛氏一家可掣肘,无故失了帝心,又不肯庸碌一生,我自然唯有从军一条路可走。
我在军中,补全了世家在兵权上的短板,亦得了为人称颂的美名,看似是因祸得福,可若不是武帝那八个字断了我入仕的路,我这些年何须如此辛苦,费尽千辛万苦才搏来军功出人头地?
待我心绪平复,才复又抬起头看向裴彻,此时我竟有些自嘲地想,蒙蔽了那些庸人便罢,若是裴彻这等人物都认为我乃忠心报国之人,也算是值得多年辛苦了:“彼时向先帝进言时,我亦不过舞象之年,才疏学浅,自然入不得先帝之眼,如子望此般,得先帝青眼入侍左右,更蒙其托孤重任,才是真有大才。”
“先帝厚爱,我自万死难报。”裴彻此番却并未谦让,仿若先帝对的他厚爱,乃是他毕生得意之事,自问可以肩负,自然不必推脱,“夜色已深,早日回帐歇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