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第 74 章 ...
-
第一学期主要是理论学习,这些靠记忆的知识点都不是事儿。秦宋玉的课余时间充沛,除了本专业内容,只要是医学相关,她都乐此不疲。干一行就爱一行,这种要什么缺什么的年代,娱乐生活基本为零,不学习还能干嘛?
看书归看书,有些内容不是一看就会,还得记笔记,这就有点费笔记本。为了节约,秦宋玉连字都写的小了些。还好,这个年代给人发奖品基本都是非常朴素及实用的学习用品。期中考试之后,她就因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赢回一本笔记本。据说,期末奖励里还有钢笔呢。可惜学校没有设立奖学金,不然,她卯足了劲儿也要争上一争。
天气渐冷,秦宋玉也打听到了学校的留宿制度。寒暑假是可以留宿学校的,只是学校没有生活补贴下发。她一直省吃俭用,就怕不凑手,手头的积蓄除了报到之后添置了些必需品,其他分文未动。学校每个月的补贴,她能省则省,已是省下不少饭票。
虽然也可以用钱去食堂窗口换饭票,但那个消耗有点大,还不如找家里条件好,不怎么爱吃食堂,手上饭票有富余的同学换,各取所需。
寒假留校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跟秦宋玉一样,交通往来不便路费开支太大,只能窝在学校。图书馆顿时人满为患。大家爱学习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只有图书馆有暖气。秦宋玉基本上占个位置一整天不挪窝。
早上趁热吃干硬的饼子,喇嗓子什么的,习惯了;顺带一个扎实的大馒头,到了下午馒头会发硬,但这种精细粮,再怎么硬就着热水也能吃下去。晚上到食堂喝一碗免费的菜汤,热气腾腾下肚,又是一夜安稳觉。
宿舍除了秦宋玉,还有两个小姑娘也留在学校,衣着打扮跟秦宋玉一般,一眼就能看出贫寒。这年头也就城里人讲究个上学,乡下的孩子,别说丫头,连小子上学的都不多。如今能上卫校的姑娘们,绝大部分都有个城里出身。
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众所周知的买菜难,就是住房紧张。一家老小挤一间屋不要太普遍。秦宋玉宿舍这俩姑娘,有家回不得,各有各的难,不问都知道每个人背后必有一部厚厚的辛酸史。但愿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春节留校,该有的礼节秦宋玉没忘。省城的供销社商品相对丰富,很多东西乡下别说买,可能见都没见过。当然,村里紧巴着过日子的本分人自然也不会好高骛远赶那种时髦。
李静和丁阿婆都给她寄了东西,土布鞋,山货之类的;她回的是几条不要票的瑕疵品毛巾,针线包,以及两包饴糖。
山货这种东西,她不开火自己没法做来吃。之前带的都是拿给了家在本地的室友,家里人吃了也带了回礼给她,图个有来有往,下次还来。总归识货的人多。这回,秦宋玉也打算继续“送礼”,无论人家回个啥,总是她能用的上的。
一开学,秦宋玉就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拿到了传说中的奖品:钢笔。秦宋玉的钢笔换过一次,最普通款也要一块五一支,因为用的不多,磨损的不算严重。可谁会嫌奖品多呢?
新笔看起来格外顺眼,光滑的外壳、干净的吸筒、闪亮的笔尖,据说供销社里卖两块钱一支呢。还有人领到笔记本绘图铅笔等,但终究钢笔才是当之无愧的C位。奖品当着全班人的面下发,这也激励了不少人的上进心。
秦宋玉无谓竞争对手日益增加。新的学期,又是新的课程,大家的起点貌似相同,但人与人之间却已然产生了差距。一届又一届学下来,她已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省下多少工夫!
日子在日渐复杂的学业中缓缓而过。每一个春始,都给人新的希望。
这是一个无需担心身材肥胖的时代,脸盘子略大些都会被人夸一句有福气。秦宋玉瘦,但不弱。当护士需要脑子,更需要体魄。很多人都将护士和护工混为一谈,护士也的确承担了很多护工的活,那个苦那个累,真的不容易。虽然护士分很多种,但无论哪种,都跟弱不禁风不沾边。这一点,在卫校的体测中得到完美体现。
如今“妇女能顶半边天”,各个行业都有涌现出无数“铁娘子”代表。体测中,一次性通过的大部分都是在农村接受过打磨的娃,城里长大的娇娇女大部分只能咬牙硬撑。
一套理论加实践的组合拳下来。那些跃跃欲试想上位拿钢笔的野心家们,眼睁睁看着秦宋玉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领走又一支钢笔。脑子灵活的已经私下跟秦宋玉预订下一支钢笔:“你每学期都得一支,哪里用得完?不如换给我?我有饭票要不要?”
明目张胆的钱货交易不行,交换完全没问题。
秦宋玉哭笑不得。她对自己有信心也就罢了,毕竟是建立在日复一日辛苦学习的基础上。可同学们看人都这么盲目的吗?
刚到手的钢笔顺利被不差钱的同学投其所好拿食堂饭票换走。秦宋玉真的缺饭票。暑假昼长夜短,一日三餐,囤的饭票根本不够吃。她跟食堂换了十天的口粮,亏大发了。有这种交换的机会,自然首先选择解决温饱问题。
这也是为了吃饱饭殚精竭虑的一天呢!
新的年级,课程越发多变。虽然没有网传医学生那些影响食欲和睡眠的掉SAN场景,但他们这是正经护理专业,该动手的也要开始上手。从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到基本的消毒、清洗、缝合、扎针、采样、敷料等等,理论到实践,每一项都需要手脑并用。
除开基本的操作,护士还得了解医药学,各种药品饮食甚至生活习惯的禁忌等等,这些乍一看属于记忆方面的范畴,背就完了,但实际上跟应用息息相关。背会了不一定能想到,想到不一定能准确结合,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单纯的学习,其实并不算难。主要还会面临一些教具器材的老化短缺等,想实操上手都要排队等候看运气。
学习的压力跟临床医学或许没法比,但也绝不轻松。总有人觉得护士按照医生的指示去做就行了,很难吗?只能说你不懂护理。护士不仅仅是医生的辅助,更是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二者所学的知识有部分交叉重合,不然工作如何配合和衔接?但更多的是与医生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秦宋玉自始至终没有看轻这门学问,不仅如此,她还在并不大的图书馆里接触到了营养学之类的跟养生沾边的书籍和理论,虽然都是一些很老旧的大部头,但内容都是实打实的干货。年轻多学多看,年纪大了少交智商税。
学校的学习时间也就两年,之后是一整年的实习,最后安排工作。为了方便,实习基本上都就近安排在省城各级医院,也是让省城先挑人的意思,之后逐级往下分配。人情社会主打一个拼人脉,有关系的打打招呼,想进哪家医院基本就定了。反正要进人,进谁不是进?
相对于大家削尖了脑袋进省城大医院,秦宋玉相对比较佛系。如果是拿固定工资,在哪里上班有分别吗?病人越少才越轻松吧?当然,大医院机会多福利好,但她主要是做任务,工资够花不就好了?
或许,打工这么多年,她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想多了。如今的她,忙着准备期末考,然后等待分配实习单位,至于毕业分配什么的,到时候再说吧。
李静来信问,暑假要不要回村里看看?
秦宋玉苦笑,暑假?什么暑假?这个暑假所有人都无缝衔接直接去医院见习!
信里还提到丁顺,这娃终于要参加高考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依靠奶奶的供养长大的娃,终于可以在他相对擅长的领域奋力一搏。
农村里想他这么大的小伙子,基本都订婚甚至结婚了。他一门心思要考大学,丁阿婆也由着他闯。丁阿婆赌赢了。
丁顺打电话报喜的时候,秦宋玉正和几个同学一起在省人民医院实习。前期的实习任务并不重,主要是听前辈指挥,打打杂,多观察,熟悉工作规定、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定了科室之后,才会渐渐上手。
这两年秦宋玉偶尔也收到丁顺写来的信,行文是丁阿婆的口吻,一般都是随李静的信一起。这个曾经吃到一块糖就格外开心的小不点,如今真的开始顶门立户了。
实习并没有想象中苦。如今还处于绝大部分人看不起病的时代,需要到省城大医院看病的,一般都是疑难杂症。护士也就夜班有点熬人,并没有经济高度发达之后医院无论何时都爆满,各种夜以继日OT还要担心医闹的情况。
然而,实习也让在学校怀有很多憧憬打算大干一场的热血青年们见识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差异。她们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但因为刚去,接触不到什么有技术难度的活,在秦宋玉看来,她们做的更多是护工的活,端屎端尿是基操。你不能指望每个来住院的患者都有亲人二十四小时在医院陪护。
秦宋玉忙着实习,也体验着医院不为人知的种种内幕。
实习虽然只是实习,但涉及到的猫腻也很多。例如,实习单位看中了实习人员,可以打申请留人,挑剩下的再分配给其他医院。而参与到再分配的人员如果走不动关系,基本上就看命运了,基本都会被分到下面的县市。
秦宋玉的命运也是如此。
省人民医院是香饽饽,谁都想进。如果关系户们都定好了萝卜坑,她基本就失去了留省城的机会。下面的县市也不是不好,在哪上班不是上?但省城资源更丰富不是?百货大楼的商品都更齐全些,虽然不一定买得起,但当景点逛逛总不犯法?
实习期间的待遇不比正式职工,但也远超学校的补贴标准。省吃俭用的生活基本远去,她也能跟其他姑娘们一样,得空去百货大楼逛逛,买一盒风靡万千少女的雪花膏,让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也紧跟时代步伐。
进度条不紧不慢的往前挪,秦宋玉的心态也渐渐放平。最艰难的时候大概已经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