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之一,通过对大众传播内容量和质的分析,认识和判断某一时期的传播重点,对某些问题的倾向、态度、立场,以及传播内容在某一时期的变化规律等。美国传播学者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在研究内容分析时指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者必须排除个人主观色彩,从现存的材料出发,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必须将所有的有关材料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所研究的材料进行量的分析。此外,内容分析也不应排除定性分析,即根据所得到的材料和数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辩。内容分析一般要经过选择、分类、统计等三个阶段,可采取以下三种作法:(一)记录或观察某一传播媒介在某一时期的传播内容;(二)对同一传播媒介在不同时期所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三)对同一时期不同传播媒介就同一事件或同一题材所报道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异同。
相关定义
对大众传播信息如书籍、杂志、电影、广播和电视等的内容作客观、系统和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目的是将一种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最初的内容分析主要是针对文字形式的报刊,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献研究方法。
发展历程
是对传播过程和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这一定义是由美国的贝雷尔森在其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所下的,至今被公认是关于内容分析的经典定义。内容分析源于传播研究。在其确立的初期,当人们对新闻传播了解十分有限和不系统的情况下,所谓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文字形式的报纸、杂志内容所作的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美国对报纸的非宗教内容的分析。在中国,内容分析始于1905-1907年的《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随着传播研究的深入,内容分析方法逐渐从纯粹分析内容发展到具有统计推理和检定的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过程。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信息。通过信息的分析来推测信源的目的、手段以及受众的理解和反应。美国□□顾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一书可以说是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的出色范例。由于他的成功,内容分析方法的名声也随之大振。但是现代最早的内容分析学家当属本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专栏作者李普曼。他曾与梅里茨一起为证实美国新闻界存在着严重的失实弊端,以美国素有“公正”、“准确”声誉的《纽约时报》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报道为例,进行了内容分析。与此同时,1927年美国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把统计定量方法引入内容分析,并以其《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博士论文,开辟了科学研究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先河。而在内容分析方法的使用上最富有成效的是社会学家史托弗和心理学家霍夫兰一起对军训法在提高美军作战士气和改变士兵对战争态度方面的效果研究。进入60年代以来,随着深度报道的不断增多,调查性报道和精确报道的崛起,内容分析方法更多地用于决策和预测。近年来,内容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总统选举中的潜在内容的分析(屏幕形象、手势、面部表情等等)。目前内容分析方法已逐渐为社会科学研究所采用。[2]
一般步骤
主要有:
①抽样。如抽取若干期报纸以分析该报社论的政治倾向。
②界定观察的类别。类别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而且应是详尽、互斥和独立的,如政治倾向可分为保守、中间、激进3类。
③界定记录单位。记录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单词或单个符号;主题;人物;句子或段落;项目。
④界定语境单位。语境单位指记录单位的语境或上下文,语境单位包括记录单位而又比记录单位大。
⑤界定点算体系,即决定如何使资料以数量表示,如统计各类别出现的频数、语义强度或空间数额。
特性分析
它的客观性表现在:对传播信息进行分析时,须按操作化的分类标准将所有的研究内容加以归类。它减少了研究人员主观偏向对分类结果的影响,至少也将归类过程中的这种偏差限制在某种已知的范围内。这种分类操作方式的可重复性,也是其客观性特点的表现。
它的系统性表现在:这种研究不是只分析传播信息的个别片断,而是对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或者对相当广的范围内的传播信息整体进行研究。当整体过于庞大而无法逐一分析研究时,则采用科学方法,研究有代表性的样本,并由此达到认识整体的最终目的。这类研究的结论不是建立在支离破碎的引证之上,而是建立在对整体特征的把握和描述之上。
它的定量性表现在:对内容的分析和把握,最终以数量的形式表述。这种表述并不等于简单的或者纯粹的“数字化”,而是通过传播内容“量”的变化分布来说明“质”,从而使对“质”的把握更为准确。
特点
①在方法上,注重客观、系统及量化;
②在范围上,不仅分析传播内容载有的信息,而且分析整个的传播过程;
③在价值上,不只是针对传播内容作阐释,而且要推断传播内容对整个传播过程发生的影响;
④在分析单位上,注重分析传播内容中的各种语言特性。
分类
就分析对象而言,内容分析不仅包括文本中的显性内容信息,也包括隐性内容信息。显性内容是可见的、表面内容,是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文本信息中所包含的有形的词。相反,隐性内容则区别于显性内容,是指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话语或图像背后所隐含的意义。隐性内容一般是间接通过外在信息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事件现象或过程的特征、性质。
就分析过程而言,内容分析大致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是用比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的文本资料的内容,把文本资料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定性分析主要由研究者通过阅读、收听或观看,然后依靠主观的感受理解、体会和分析,来解读、判断和挖掘信息中所蕴涵的本质内容。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