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乾隆·《十全记》
2、“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时六次南巡,耗费无艺。中岁后又任用和珅,贪渎为古今所无。官吏都不得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于是吏治大坏。”——吕思勉·《中国通史》
3、林瑞汉:“雍正在位十三年,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历代仅见。”
4、清史专家杨启樵:“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有人说他雄猜阴鸷,是否如此姑且不论,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劳,勤于庶政确是事实,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贡献,但为期过短,遽尔暴卒,留下尚未完成的任务;即使已经施行的,由于‘人亡政息’,反而引起流弊的也有。正如遗诏中所说:‘志愿未竟,不无微憾’。他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样的寿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会不同;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的长命,多活三十一载,政治上变化之大,自不在话下——夸大地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为可定。”
5、中国历史学家、清史专家萧一山:“世宗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
6、关于雍正传位诏书上,“宝亲王皇四子弘历,圣祖(康熙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的说法,在《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乃至《清史稿》和附属国官方记录《朝鲜李朝实录》均未找到任何证据。
所以,乾隆挂在口中的“朕自幼便蒙圣祖仁皇帝厚爱”,enmmm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留给废太子胤礽的嫡子弘皙的:“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7、如果按照史向来说,柴荣在他的时空应该叫郭荣,因为他是被过继给其姑父郭威的,继承的是老郭家的皇位而不是老柴家的。不过老赵家欺负孤儿寡母夺得皇位的骚操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了保证自身皇位合理性,给改改名什么的,毛毛雨啦。
明摆着告诉世人,柴荣是外姓人,继承了郭家的江山。我赵匡胤,当然也可以继承柴家的。
但是考虑到大众化以及知名度等问题,文中继续用柴荣。
ps:再次申明,排名具有非常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