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长城一样艰苦卓绝的工程——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由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中国百姓、中国远征军、南洋华侨及美国飞虎队等为保卫这条抗战大动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在今天回忆起来依然震撼人心。
人们无法想像,没有滇缅公路,中国抗战的历史将会如何书写。
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
抗战爆发局势危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
抗战开始后,海外华侨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国民政府也从西方购买了大量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就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
海防港是越南的一个港口,也是到中国昆明的滇越铁路的起点。中国沿海港口被日军占领后,滇越铁路成为中国惟一的国际运输线,而存在海防港的物资成为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希望所在。但滇越铁路距离日本当时占领的广东太近,一旦遭日军轰炸很易全线瘫痪。因此,中国急需在云南建一条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
龙云提出修路计划
1937年8月,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一项宏大计划———《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他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将能在缅甸港口仰光上岸,然后通过公路和铁路运到中国大西南后方基地。
紧急筹建滇缅公路
1937年11月初,滇缅公路确定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在缅甸的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后直通仰光。
随后,龙云派特使缪云台前往缅甸,与统治这里的英国殖民政府洽谈修路事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紧急成立。随后,开始线路勘测工作。据当年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回忆:当时仅有的测量工具是普通的酒精水准仪。由于时间紧迫,勘测人员白天工作完后晚上加班,测绘图常常在老百姓的茅舍里、在菜油灯微弱的光线下完成。
老弱妇孺双手筑路
1938年初,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公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双手来修筑一条世界上最崎岖的长达上千公里的公路。各族劳工中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
滇缅公路修建之难,主要难在公路经过的80%路段是崇山峻岭,而这其中有一半要通过坚硬的岩石地段。在这些地方,筑路者只能通过爆破来开山劈石,为滇缅公路强行开辟出道路。数百公里的岩石地段,就是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点硬啃出来的。
钢索大桥横跨天险
滇缅公路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怒江和澜沧江。桥梁专家受先人建的铁索桥的启发,决定建造能够通行载重卡车的钢索大桥。
在1938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钢索大桥: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
滇缅公路横空出世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在大后方,几乎所有报纸都争相报道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云南人民的巨大贡献为国人深深称道。
滇缅公路的建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20万各族劳工除了一双双创造奇迹的手,还有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三千人将生命永久地留在了这条公路上。
然而整个滇缅公路上,没有一座纪念这些劳工的纪念碑。据说在松山曾经有过一块纪念碑,后因日军入侵滇西而毁于战火。
如今,当地政府正计划重新建造一座碑,以纪念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劳工们,尤其是那些老人、妇女,还有那些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