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2H24N2O8,本身及其盐类都是黄色或淡黄色的晶体,在干燥状态下极为稳定,除金霉素外,其他的四环素族的水溶液都相当稳定。四环素族能溶于稀酸、稀碱等,略溶于水和低级醇,但不溶于醚及石油醚。四环素族抗生素主要包括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四环素族抗生素有共同的化学结构母体。金霉素和土霉素都是四环素的衍生物,前者是氯四环素(Chlortetracycline),后者是氧四环素(oxyeracyein),四环素族均为酸碱两性化合物。
发展历程
四环素类抗生素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金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为天然抗生素,因其广谱、使用方便、经济等特点被广泛使用。
后来发现这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不够稳定,且易产生耐药现象。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导致迫切需要研发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对其进行广泛结构修饰,发现了以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亲脂性更强,有利于细胞吸收,但近年来也不断出现其耐药菌株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对广泛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耐药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替加环素上市(结构式见图1),以它为代表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的出现标志着第三代四环素的诞生。由于第三代四环素抗耐药菌活性的必需药效团是在D环上要有多种取代基,如甘氨酰基、二甲氨基、氟代等。该类结构用以往的半合成方法构建非常困难,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全合成方法构建D环多取代的四环素骨架,这也标志着对四环素的研究从半合成迈入了全合成新时代。
抗菌机制
许多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在细菌胞内或胞外干扰细胞分裂进程。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胞内核糖体30S亚基形成可逆结合体,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到抗菌效果。当抗生素浓度较低时,这种可逆的竞争性结合也将失去作用,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将继续进行。四环素还可通过结合线粒体70S亚基,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与真核细胞核糖体80S亚基的结合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能力也较弱。这可能是四环素抗菌作用能力强,而对人类副作用小的原因。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