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暗流源头 ...

  •   一月之后,陆远站在边境城墙之上,看着城下的军队,黑压压一片,士兵们手中的兵器泛着寒光,如同巨兽口中的獠牙,似要择人而噬。

      这样的气势是陆远从未见过的,梅殷心中一笑,高声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梅殷虽武功尽失,但在军中多年,身上气势非比寻常,一声高喊几乎是咆哮而出,从城墙之上落下。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声犹如在军阵之中落下一颗火星,熊熊烈火顺势而起,响彻整个边境,陆远在城墙之上,神为之夺,随着数万人震天响的呐喊,陆远腰背之上骨骼暴响,似乎有一股气冲入胸膛,散于四肢百骸。

      三日后,陆远请命,率五千铁骑而去,边关大军严阵以待,只等蒙古来敌。

      而此刻的蒙古统帅兀纳失里,却不在军中,手下各路先锋猛将直急的团团转,在帅帐之中来回渡步,更有甚者口中已是骂骂咧咧,责怪兀纳失里不该在大敌当前之时人影全无。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明军这一边的五千人方阵之中,他们被梅殷分至此处,却不见统领之将,心中不由泛着嘀咕,但不同的是,梅殷治军威严之名在边疆之中几乎无人不知,一时间,虽大家心中有疑,但却仍旧以服从为主,因此并没有人出来造次。

      还有一点就是,梅殷调兵之时曾说,违令者定斩不饶。

      这就相当于直接告诉他们,遵令者生,违令者死,对生死的选择,没有人会犯糊涂,更何况是常年驻扎边疆的明军精锐。

      这倒不是说蒙古军真的战斗力不如明军,元朝强盛之时,以蒙古人为核心的元军几乎所向披靡,甚至一路向西,通过三次西征,将版图扩大至今地中海一带,将很多小国纳入版图,从而奠定了元朝的广阔疆域。

      后来之所以没有将统治延续下去,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不善治国,随着版图的扩大而带来的隐患越来越多,但却没有及时将隐患根除,这是导致元朝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类问题在此不作赘述。

      再说梅殷,当日将五千精兵调给陆远驱使,但却没想到陆远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不见踪影,但主帅对手下之将存疑是军中大忌,一旦说出便会动摇军心。

      因此,梅殷并未将心中疑惑说出,只是远远看了一眼等着陆远的五千精兵,便转身离去。

      任天王重重哼了一声,虽未开口,却仍谁都听出了这哼声中的不满,只是碍于情面,大家都没有开口。

      看着样子,任天王实在忍不住了,几个闪烁便离了城池,他倒要看看这个混小子在这种关键时刻到底去了哪里?

      这一但敌军兵临城下,到时肯定来不及,更别说让这五千人马发挥作用,任天王军旅出身,虽已多年不在军中,但对治军之道有自己的一套,他不认为陆远能收服这五千人马,既然无法收服,也就谈不上调配及发挥战斗力。

      因此,他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陆远明白这个道理,若等到上了战场,怕是早已脑袋搬家,自己就是有再多的道理,这个混小子怕也是听不到了。

      好在城外大多平坦,没有什么东西阻隔视野,一眼望去,没有半点陆远的影子。

      常言道,站得高望的远,此言不假。

      只见任天王双腿在沙地之上狠狠借力,身如利箭,拔地而起,窜入空中,四下看去,便一眼将陆远锁定。

      当下落地急奔,却是向着一洼地势低垂之地而去,看任天王的样子,恨不得转瞬即到,但老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在沙漠之中更是如此,几乎近在眼前的低洼之地,却是距离很远。

      极力奔跑一刻钟之后,方才到达,任天王俯身于地,听到了陆远与兀纳失里的对话。

      “听闻你是个读书人,为何不帮着朱元璋出谋划策,反而流落边塞?”兀纳失里将流落二字咬的极重。

      陆远心中一动,却是脸色不变:“大明人才济济,我不过末流,为光耀门楣,便流落至此碰碰运气,却遇上了你。”陆远同样将流落二字咬的极重,意在贬损兀纳失里,元朝强大,此刻却只能流落在边疆做些偷鸡摸狗之事。

      陆远话中之意,兀纳失里听的明白,但却并不死心,继续道:“朱元璋不过盗我大元江山的鄙人,故朱明天下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不服之人犹如过江之鲫,陆兄弟何不弃暗投明?总好过屡试不第啊。”兀纳失里来此之前便将陆远底细调查的一清二楚,更深知陆远对落榜一事耿耿于怀,故言语之中提及,意在拉拢陆远。

      若能在开战之时将陆远策反,这对明军不啻于晴天霹雳,更能借着这股东风将这一城明军的斗志击个粉碎,不战而屈人才是才是上上之策。

      任天王听到此处,心下一紧,陆远落榜之事他听缘木说起过,缘木对陆远之才赞不绝口,似乎言语中对陆远落榜之事并未如何重视,但此刻兀纳失里所言,似乎并非如此,甚至落榜之事似乎已成陆远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这是任天王不愿意看到的,再怎么说,陆远也绝不能被兀纳失里策反,如若陆远有丝毫动摇之意……

      想到此处,看着不远处的陆远,任天王慢慢将拳头握紧,任天王的道理很简单,若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必为我所杀。

      依陆远现在的本事,若去帮兀纳失里,定是明军大敌,即使自己亲自上阵,亦不敢保证有十足的把握杀掉陆远,这种后患无穷之事,任天王绝不会做,当下便对陆远存了杀心。

      而陆远却突然觉得背后发冷,竟不自主打了个冷颤,略一感知,并未有什么不妥,也就没在意,其实也不怪陆远,当前大敌是兀纳失里,若能将其击毙,那是再好不过。

      “朱元璋是个挺好的人,大多数人都能吃饱穿暖,若不是你们的存在,或许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上战场,听我一言,给你的士兵们找个好去处,别再打打杀杀,很多士兵身死之后久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破碎。”陆远想着战场上杀人如割麦,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因而言语之间不由的便有些颤抖。

      这一刻,他想起了已经逝去的母亲,和那个已经陌生至极的父亲,还有那个早已分崩离析的家,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如果没有战争,这一切都不会存在,自己的家也不会莫名其妙的消失。

      陆远之言兀纳失里只听了一半,因为只觉告诉他,陆远身后似乎有人,而且是个高手,这种感觉来的很突然,但是兀纳失里很笃定,在陆远身后不远处一定有人,而且是个高手。

      他现在对陆远刚才的话,有了深深的怀疑,甚至看着陆远的眼睛都觉得满是伪善,他想起了在士兵们只见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中原之士,十人九诈,不可不防。

      “说吧,这次你来到底是为什么?如果只是劝我撤兵,那你还是出招,试试能不能杀了我或许更靠谱一些,蒙古只有战死的士兵,没有逃避的族人。”兀纳失里说着,下巴一抬,甚是骄傲。

      “也好,主将一死,自然军心大乱,这场战争也就没有了打下去的必要,看我送你上路。”陆远话音刚落,一招人马相直撞兀纳失里胸口,兀纳失里侧身躲过。

      陆远看他躲开,即刻变招雀母相,之后人鱼相、猴王相、明王相等,三十二身相轮番而出。

      兀纳失里只是听说佛家有三十二身相之说,只是偶尔见过一些招式,但却从未见过全套三十二身相,更没想到这一路武功威力如此之大,从手忙脚乱到无力抵挡,大约也就茶盏工夫,兀纳失里便尽落下风。

      虽说兀纳失里非江湖中人,但对江湖之事可说知之甚详,但却从未想过眼前的少年会有如此身手,而且在江湖中似乎声名不显。

      回想部下平日情报所得,他很确定陆远这个名字从未出现过,但自己在当日战场上见过陆远之后,却莫名有种熟悉感,而这种感觉,他只在一个人身上感受过,那个人叫朱棣,乃是当今大明的燕王,据说是与朱元璋最像的皇子,甚至有人觉得太子朱标若不是有嫡长子的身份,那这皇位就一定是属于朱棣的。

      但很可惜,朱棣在皇子中排名第四,而不是第一,不是第一就意味着失去了成为储君的资格。

      很多人都在为朱棣鸣不平,甚至就连朱元璋自己都觉得太子朱标没有老四朱棣的杀伐果断,在政治上也没有朱棣考虑深远,渐渐的连朝臣似乎也开始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另一派则声援四皇子朱棣,两方隐隐然有较量之势。

      或许别人不太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江山是由白骨堆成的,但朱元璋却心知肚明,太过优柔寡断必然被各种人事所扰,更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而朱棣的作风深得朱元璋之心。

      如果只是当年的泥腿子,朱元璋定会让朱棣去继承自己,毕竟谁都想让自己的江山万年不朽,但是现在朱元璋贵为天子,即使朱棣的能力再强,可朱标是太子,而且没有什么过错,按照当初定下的规矩,嫡长子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

      但这一切都是虚妄,朱元璋很明白,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不论自己愿意与否,只要自己有这个打算,那就必定会遭到群臣的反对,而这样下去,对于大明江山没有任何好处。

      搞不好还会让朱明江山陷入危机,这是朱元璋不愿看到的,因此只是将朱棣封为燕王,可惜事与愿违,太子朱标病逝,这让皇位的继承出现了重大转机。

      但朱元璋有自己的考虑,而且人老之后对孙子辈格外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隔代亲,加上对太子朱标的愧疚,因而对皇太孙朱允炆格外的喜爱。

      而朱允炆又格外听话,对于读书之事更是上心,每次朱元璋路过书房之时,总能看到朱允炆挑灯夜读,长此以往,就有了让朱允炆继承皇位的想法。

      与群臣商议之后,群臣无一反对,这事也就定下来了,但这一切却让很多皇叔们不大乐意,其中最为不满的就是四皇子朱棣,甚至暗自招兵买马,但被朱元璋几次警告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但朱棣却一直咽不下这口气,认为父皇心有偏颇,对朱允炆也是恨之入骨,认为是这个侄子抢了自己的皇位。

      而朱棣有自己的理由,九五之尊乃是天下共主,能者居之,岂能遵循什么长子继位的规矩,让一个黄口小儿坐上皇位?

      因此,暗中便将各方势力收拢麾下,以备不时之需,但朱棣师出无名,总不能因为心中不服便要将朱允炆赶下台去,那样的话,即使坐上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更会让史官给自己安上一个篡位的帽子,这样有损盛名之事,朱棣当然不会去做。

      而朱允炆继位之后,很快就给朱棣创造了起事的理由,而且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兵入京,那就是削藩。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暗流源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