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
-
还是发个故事背景简介吧:
1、背景主要设在宋时,稍许明朝的恐怖政治。
先谈谈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茹宝情的神武军就相当于禁军中的锦衣卫,是特务政治的代表。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2、另外对于禁卫军与掌控朝政的关系,为什么陈婉玉要严控禁卫军的成员:
禁卫武官在“八王之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禁卫军权的掌握和控制是影响朝局的重要问题。要专制朝政并号令全国,就必须掌握和控制禁卫军权,专权者往往亲自担任禁卫长官或令其亲信担任禁卫武官以典禁兵,其中殿内宿卫至关紧要。如不能有效控制禁卫军,禁卫武官不能听从专权者调度,则其专权便很容易失败。有个人野心的禁卫武官往往会利用禁卫军权来实现其个人目的。换言之,在非常朝政下,具体而言就是在君主愚痴难以亲政的情况下,对禁卫军权的掌握和控制实际上就意味着对君权的掌握和控制,也就成为最高统治者。只有控制了禁卫军权,才能假君主之名以行政,从而号令天下。当然在正常政局即君主本人能有效行使其君权之时,情况就会大不相同,禁卫军权虽然重要,但仅是服务于专制君权的重要工具,而不可能左右朝局。“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权和对皇权进行控制的一次政治斗争,只有控制了宫殿禁廷方可控制当朝君主或者实行专权乃至篡位,而控制宫殿禁廷自然离不开禁卫武官及其所统禁卫军。“八王之乱”提供了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禁卫军权与政治关系的典型个案。
3、宋朝各禁军支部考证:
在皇宫和皇帝身边担任仪仗和执行宿卫任务的禁军,是优选出来的、待遇最优厚的,变为上军和诸班直。上军是指四支精锐军,即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中下军的名号和人马极多,上军士卒从他们当中优选,上军中的老弱不时退居到中下军中。当时军队的名号称为军额,中、下军主要承担在外屯驻、屯泊的任务,但上军也有一部分屯驻在京外州县。诸班直意为诸多的“班”和诸多的“直”。班和直是这些禁军的组织单位。以班和直为单位来命名近侍卫士,是取分工负责和轮流上岗执勤之意。Fl
神武军就是进军四上军之一,待遇优厚。
拱圣是下军随时有可能被征调各处。
至于说茹宝情是散卫出身,比如宋朝的展昭他就属于散卫军,他本是江湖中人在各地诏安给招上来的,为朝廷卖命,换句话说茹宝情在此之前也是江湖中人。
至于禁军其他诸班分别有南宋的“二十四班”应为殿前指挥使班、内殿直班、散员班、散指挥班、散都头班、散祗候班、金枪班、银枪班、东一班、东二班、东三班、东四班、东五班、西一班、西二班、西三班、茶酒旧班、茶酒新班、招箭班、散直、御龙直、御龙骨朵子直、御龙弩直、御龙弓箭直。
具体情况暂不赘述。
序章
仁宣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夜。
深秋的雨极细极寒,伴着残叶凉彻心肺的味道,从房檐上滴落下来。
房檐下蓟王府的侍卫李小木忽然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在这么冷的天里值夜可真不是什么好差事。今天王府里值班的人却比平日里多了两倍,领班的还特别交待今天一定要把门给看好了,连一直不认识的狗都不许放它进来,否则就“嚓”的一下,在他脖子上比划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看来王府里是来了什么大人物了,小木寻思着。他望了望前方,黑乎乎的一片,只有头顶灯笼的余光晃出灯一样的雨丝来,就在那一瞬间,他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明天的太阳就不会出来了。
蓟王府的储麟阁内,文武百官跪了一地。他们纷纷要求皇上与太后严惩以周慕为首的五位大臣的罪行。
刑部尚书张永霖,户部尚书符检,大学士苏威,禁卫军都指挥使陈若然等人联名上书要求蓟王辅政并以太后垂帘听政。
座上的太后陈婉玉看着脚下的这些男人们,她平静的目光也压制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以至于在嘴角形成一个不经意的弧度。
自先帝去世后,以周慕为首的五大臣为了保住他们在朝中的专权地位,无时无刻不在算计他们母子俩,害得小皇帝险些成为这些权臣的傀儡,而自己差点就要在冷宫中度过凄惨的余生。多少次她只得忍气吞声,在权臣的倾轧中默默扩大自己的势力,只为求有一天能够扳倒他们。而她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一天她能够驾驭群臣与那五人做一了断!
陈婉玉明白,通往权力巅峰的阶梯上没有回头路可走,输了的人必须付出一切。
成王,败寇。历史将在今天由自己改写。
她拿出先帝留下的御章,在小皇帝好奇的眼神中,在群臣的叩首中,轻轻地按在了面前的奏章上。
沉浸在睡梦中的兵部尚书周慕突然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一群侍卫拉下了床去,押送至刑部候审。
在禁卫军与蓟王府的配合下,五名主犯一夜之间全部归案,然而周慕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是怎样败在那个整日在他们面前哭哭啼啼的陈婉玉的手上的。
不论他们死得是否瞑目,历史总不会偏向于失败者的。
十月四日,陈婉玉为他们下了死刑书。
至此由先帝去世而引起的这场皇权斗争以太后陈婉玉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宁国帝纪》记载:仁宣二年,太后陈婉玉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力而发动的这场政变,策划周密,行动迅速,舆论完善,历时仅三天,而此案仅处理主犯而为大搞株连的解决方式为陈婉玉赢得宽厚之名,为接下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由于仁宣二年以干支纪年是庚辰年,所以此次政变又称为“庚辰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