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篇外之胡考乱证集 ...
-
严正声明:以下(包括文中其他“考证”类说明),凡是我个人所写,非引用的部分(请放心相信引用的部分,某猫ctrl+c ctrl+v应该还不至出错,且已尽量避免过度断章取义),均为伪劣考证——票友态度,不甚严肃(天音:那叫“甚不严肃”还差不多),谨供娱乐,欢迎讨论,但发现错漏及观点不符处勿殴打作者
————————————————————————
1. 张辽兵器考
(见207大人问有感)
虽然Koei的设定中,张辽从来都是用枪的,但是,文远同学其实是用戟,见下:
【《三国志·张辽传》: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
(咳咳,题外话,大家难道不觉得,用戟比用枪可以Y的地方多了很多灭,完全不知道光荣设定是怎么想的……虽然我本人其实不Y吕奉先同学,但是为大家提供YY资料也是好的…… = =|||)
既然说到这里了,忍不住要为文远同学做点宣传,威震逍遥津,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不像啥啥坡啊,啥啥计啊,咳咳……
【《三国志·张辽传》: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三国志·吴主传》: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三国志·吕蒙传》: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淩统以死捍卫。】
【《三国志·凌统传》:……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
……
(仲谋你要原谅我……不过我觉得,你的形象已经很差,加上这段糗事也难得再差了= =|||)
虽然陈寿的惜字如金(或者说,惜字如大米……飞)态度总是令人恨得咬牙切齿,但这些部分,怎么看怎么都比罗灌水YY的八阵图借东风啥的精彩多了。文中瞎编的张辽冲阵,有一部分就本于此——显然相比之下写得极差,555
(注:实际上白狼山一战,张辽具体有没有亲自陷阵还是个问题,见下面“斩蹋顿考”。8过小说不能不编呗……被殴打)
裴注里面还有些更精彩的部分,暂不引了(主要因为跟3.5章节那个无聊的竞猜有点关系),最后加一段庾信《哀江南赋》中关于张辽的用典:
【……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
所谓荡气回肠,就是如此吧……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
2. 孰斩蹋顿考
这个问题,想了一下,首先要推荐网文《曹操北征乌丸战果校考》(by凌云雕龙),应该很容易搜索到,未曾征求作者意见,就不作链接了。那里面引用资料详细充分,条分缕析而且又很简洁,仰望。特此说明,以下观点跟该文若有雷同之处,虽然均本史料,但确实受到了很大影响。不敢掠人之美,隆重推介感兴趣的筒子们自行参观该文。
几处“斩蹋顿”的史料记载:
【《三国志·乌丸传》:太祖登高望虏陈,(柳)〔抑〕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
从此处看不出来谁斩的,继续~
【《三国志·武帝纪》: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张辽出来了,于是看张辽传:
【《三国志·张辽传》: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太祖……自以所持麾授辽”。上面文中提到“张辽具体有没有亲自陷阵”这个问题,我深深怀疑其实此战张辽处于战术指挥地位,不见得冲得很深入。因为主帅的大麾是一军精神所在,随便乱跑似乎不太好……这个纯属个人臆测。(臆测的根据,见曹操关于夏侯渊的《军策令》:……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所以,到底是谁斩的蹋顿,当当当当——
【《三国志·曹纯传》: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
就是酱紫,斩蹋顿是曹纯所督虎豹骑里面某个无名小卒干的没错。其他文中相关内容,就纯属恶意编造了 XD
————————————————————————
3. “军师祭酒”考
(搬了自己的旧笔记过来,但其实啥都没说清楚,汗)
众所周知三国志并未编写百官志,关于这个“军师祭酒”与郭同学的关系,“考证”如下……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三年》: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
【《三国志·郭嘉传》:……表为司空军祭酒。】
祭酒一称,古已有之,有说起于汉,有说起于周,反正在当时也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但是基本共识是:这是一个类似“荣誉××”的职位,大概相当于英文中emeritus ***:
【“酒为祭祀之本,长者主之”,“汉之侍中,魏之散骑常侍,功高者并为祭酒/公府祭酒”(见《三国志集解·武帝纪·建安三年》)】
而最晚在东汉初,便已出现军队设祭酒一职(见《后汉书·邓禹传》),然而并非“军师祭酒”,所以武帝纪里说“初置”。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寿是晋人,避司马师讳——《三国志》中并无哪个谋臣本传里职位明写为“军师祭酒”。不过可以基本肯定的是,郭嘉职务本传写“军祭酒”,实际应该就是这个“军师祭酒”。但是“军师祭酒”到底有无定员,定员几人,实在不知。
【《三国志集解·武帝纪·建安三年》注:洪饴孙三国职官表有列为丞相府属者,有列为司空府属者。洪表又云,司空府属军师祭酒一人,第五品,建安三年太祖为汉司空时置。或称军祭酒,或称军谋祭酒,皆避晋讳也。】
如果看这句,会以为“军师祭酒”“军祭酒”“军谋祭酒”是一回事,并且定员一人,但看三国志诸人传记,MS不是酱紫……
据不完全资料显示,除了郭嘉同学之外,建魏前任军师祭酒,职能最类似郭嘉者似为董昭,当是在郭嘉死后(建安十三年)不久以谏议大夫拜为司空军师祭酒。
而陈琳阮瑀王粲等人的职位陈寿记载为“军谋祭酒”,其他书籍也有记载为“军祭酒”,此处不赘引。这方面的意见也有分歧,一说军谋祭酒即军师祭酒,晋人避讳的产物;另一说是因军师名位太尊,陈阮王等人从事的工作属于杂事(记室等),对军机要事没有话语权,所以用“军谋”以示与“军师”的区别。参看曹操进魏公时劝进名单:
【於是……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籓、杜袭……(见《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八年》注引《魏书》】
此处可以理解为军师祭酒和后面的祭酒是两个不同的职位,前者高于后者;也可以理解为董昭因为封列侯而排在前面,实则职位上是一致的,后面简写职位名称而已。董昭本传被陈寿记载为“军祭酒”,袁涣王朗等人本传中也是“军祭酒”,但陈琳王粲等人本传均是“军谋祭酒”——那么,有人明白了么?反正我还是没搞清楚……摊手,飞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