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十六章 绵怀(下) ...

  •   绵忆虽太监到了乾清宫外,便看到几位大臣耷拉着脸,像是被痛斥的样子。绵忆向几人依照礼节打了招呼,也不细问,便由着他们走了。

      绵忆心想,有了这些人的反对,那想要说服其他人反对必然容易多了。绵忆掸了掸袍子,特意在门口逗留一会儿,等着乾隆稍稍消了气才由王喜引着进了殿。

      确实不出绵忆所料,乾隆召见他入宫就是为了绵怀的事。乾隆也不肯自己点破,只是一味地试探:“今日朝上朕提的事你可知大臣们意下如何。”

      大臣们的意见不是明摆着了吗,还用这样假惺惺问自己么,绵忆在心里鄙视着。

      绵忆料定乾隆是铁了心要将绵怀接回京城了,与其到时候被动,倒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绵忆说道:“回皇玛法,绵忆不知其他大臣是何意见,只是在兵部听到了不少闲言碎语。”

      “哼,他们除了嚼些舌头根子,还知道什么。”乾隆一甩袖,面上又沉郁了。

      绵忆忽然跪地,郑重磕了个头道:“皇玛法接绵怀回京,绵忆身为兄长自然喜不自胜,倒时还可同阿玛团聚。只是,今日大臣们有一句话令绵忆实在不得不说与皇玛法。”

      乾隆带着几分质问看向绵忆,示意他先说来。

      绵忆不紧不慢道:“皇玛法,绵忆,姑父,姑姑等人皆知绵怀乃阿玛之子,可毕竟阿玛消失这么多年,大臣们骤然听说阿玛除绵忆之外还有一子,一时间自然难以接受。更可况阿玛素来尊崇孝道,阿玛若在行军期间得子,朝臣必定认为阿玛对大清不忠,对皇玛法不孝。所以,为了阿玛的名声,恳请皇玛法能够从长计议。”

      乾隆气结而道:“难不成他们认为绵怀是你阿玛的私生子不成,他可是荣亲□□晋所出,荣亲王嫡亲之子。”

      绵忆听到这句话,恨得攥紧了拳头。什么正福晋,什么嫡亲之子,这些年若不是他和自己的额娘一心为荣王府打拼,哪里还有人会记得曾经风光一时的荣亲王。

      绵忆平了平气,又说:“皇玛法说的这些绵忆自然都理解,绵怀乃阿玛嫡子亦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将来倘若绵怀得知自己回京是要阿玛付出名声来换取,他因此心存愧疚也未可知。”

      顿了顿,绵忆继续说:“绵忆亦不相瞒,自当绵忆知道阿玛身在大理之后,绵忆便知晓了阿玛与还珠格格从前的波折经历。虽说阿玛为爱放弃王位甚至……甚至江山,实在可钦可佩。但是在旁人眼里,那便真成了不忠不孝。所以,皇玛法势必要三思。”

      乾隆忽觉绵忆的话在理,虽然绵怀回京之事不可商量,但永琪的名声是不可不顾及的。绵忆见乾隆已被自己说服了几分,又说道:“无论皇玛法准备何时召绵怀回京,绵忆都会站在皇玛法这边的。只求皇玛法先委曲些时日,眼下暂且堵住朝臣之口才是,这亦是权宜之计。”

      乾隆问:“你具体说来。”绵忆将自己的计谋与乾隆娓娓而道,乾隆虽然并不十分愿意,但是为了能将绵怀接回京城,也不得不照他所说的去做。殊不知,乾隆早已中了绵忆的设计,只要明日乾隆依照绵忆的话照实做了,不久后便会掀起另一场狂澜。

      绵忆走了不多久,十二阿哥又心急如焚地赶往乾清宫求见。乾隆才刚要借势歇息一会儿,这番又不可消停了。他召了十二阿哥觐见,十二阿哥手里托着一叠册子,乾隆见他不方便行礼,索性就免了他的礼,只淡淡问:“你急着求见可是为朝上的事来的?”

      十二阿哥装傻:“回皇阿玛,朝上的事多了,不知皇阿玛说的是哪一件。不过这件事本是要在朝上说的,但方才皇阿玛龙体欠安,儿臣不敢滋扰,便等到皇阿玛起身了方过来。”

      十二阿哥将册子奉上,说道,“翰林官丁御昨日向儿臣求告老还乡,儿臣将丁御这些年辑录的史册送来交与皇阿玛过目,皇阿玛若无异议,儿臣便自行准了。”

      乾隆除了史册上的蜂蜡,漫不经心地翻着辑录的史册,说道:“丁御年事已高,是该辞官了。”翻了几页,乾隆忽地目光一滞,问,“这几本史册还有谁见过?”

      十二阿哥从容而道:“这些史册只由丁御一人经手,一但辑录完毕便立时封上蜂蜡,就连儿臣也无权过目。”十二阿哥佯装想了想说道,“但请皇阿玛恕罪,这其中有几本史册在辑录的时候沾了茶水、儿臣当时念及桃宣纸贵重,所以也未细报皇阿玛,擅自命丁御将其中几页撕去从新辑录了,因此面上并不十分平整。”

      乾隆闻此徒然变了面色,他翻开乾隆三十一年的史页,纸面凹凸,像是经茶水沾湿过一般,他紧张道:“那撕下来的几页呢?”

      “这……儿臣不知,想来应是当废稿弃置了吧,一般废稿皆是由翰林院的太监处置的。”

      乾隆脚一软,没想到百密一疏,虽不知有没有人见过这几张废稿,可既然已经将永琪殂亡之事载入史册,就算是公诸于众了。而今日朝上却称永琪被派边关,倘若有人以史录为借口,阻止他将绵怀接回京城,那自己岂不是连辩驳的机会也无了。

      乾隆思来想去,唯有循着绵忆说的法子做了。十二阿哥观察细微,已猜到乾隆此刻作何打算,却故意关切道:“皇阿玛的脸色这样差,朝中事务再多,亦要先保重龙体才是。”

      乾隆沉吟一声,摆摆手命其跪安了。

      且说那头绵忆已经回了兵部,官员们见绵忆回来,皆忙不迭迎上去问。绵忆摇了摇头说:“我已经劝说了,可皇上一意孤行,势必要将他接回京城。我知道几位大人皆衷心朝廷,我实在不愿眼见有歹人利用皇上待家父之情来混淆皇室血脉,万望大人们为了祖宗名声,千万要劝服皇上。”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各个紧拧着眉头,不必问也知道没人愿意眼见着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来混淆皇家血脉的。绵忆勾了勾嘴角,见此状,已对明日的“仗”有了八分把握。

      第二日朝上,乾隆一上朝就装病。第三日,亦是如此。然而装病期间,乾隆亦命人放出话去,声称他这些日子记忆力不济,夜间伴有多梦,时常梦见荣亲王永琪。这样反反复复过了六日,直到第七日朝上,乾隆方说:“将晴格格之子收作荣亲王继子一事,不知爱卿们商量的如何了。”

      朝上炸开了锅,朝臣们闻此全傻了眼,当日乾隆不是称绵怀是还珠格格之子,亦是荣亲王之嫡子吗,怎么今日却成了晴格格之子,荣亲王继子了。这样朝令夕改,实在令朝臣们百思不得其解。

      乾隆肃了肃面色,说道:“晴格格之父愉亲王于我大清有功,更何况老佛爷生前晴格格也尽了孝道。现今晴格格虽身处民间,朕前些年虽说已经将晴格格之女接回京城,但毕竟只算是外臣家的格格,并无公主封号。现将晴格格之子归到荣亲王名下,亦算是大清对有功之臣的恩赏了。”乾隆说这番话的时候心痛得很,若不是为了保全宝贝儿子的名声,要不是为了避免引起骚乱,他是断不会这样做的。

      然而,虽是这样,但乾隆仍然想着等绵怀哪日有了作为,可借故将他抬升的。这时候,绵忆心里却是痛快得很,他与十二阿哥无需废一点力,却将乾隆逼迫到了这般境地。更甚的是,乾隆还因绵忆通晓事理,对他心念感激。

      朝上有人忍不住禀奏:“敢问万岁爷,臣记得当日万岁爷称世子乃荣亲王嫡亲之子,可今日……”

      乾隆咳了几声阻止他:“李卿家何出此言,荣亲王早在多年前就已阵亡,又岂会有一位年仅十岁的嫡子。”

      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子,那官员立即噤声,退回列中。朝上的官员想起乾隆这些日子总是时怒时喜,记忆力又衰退得厉害,再想想这些日子的举动,更加觉得乾隆是得了老年症了,这样想着所有的人不敢再说话了。

      乾隆得寸进尺,又说:“既然归在了荣亲王名下,那势必同简郡王不分亲疏,将来他若有所作为,亦是可以封赏的。朕过些日子将他接回京城,暂且授一官职,先历练着吧。”

      见没有人再有异议,接绵怀回京的事就这样敲定了。下了早朝之后,乾隆单独留下了绵忆,他有意让绵忆去大理接绵怀回京。绵忆恨他们恨得彻骨,岂会愿意接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说道:“绵忆亦是盼望着能够去大理见见阿玛的,可是皇玛法也知道,进来兵部事多,和大人又被派去筹集兵饷,绵忆实在是走不开。”

      “可除却你,朕实在无法再派任何人了,毕竟知道事情原委的人并不多。”乾隆婆娑着胡子,努力思考两全之策。绵忆赶紧说道:“皇玛法若信得过姑父的话,大可派他前去。虽然姑父之前御前失礼,可正如皇玛法所说,知晓这事的人并不多,唯有姑父前去再适合不过,也算是给姑父一个补过的机会吧。”

      绵忆哪里是为了给尔康机会,乾隆将绵怀定为永琪的继子,自然会得罪不少人,若是尔康带着乾隆的旨意前去接人,势必会被小燕子甚至永琪埋怨。若是尔康不肯接旨,那必是抗旨不尊,无论如何,尔康都得不到任何便宜。

      乾隆思考了一阵,心下觉得也唯有尔康去最为妥当了。乾隆对绵忆道:“虽说绵怀在名义上是荣亲王继子,可事实你也明白。他回来,自然要入住荣王府。你现已居简郡王府,那么荣王府留守的丫鬟太监自然不多,这事上你可得多费点心了。”

      绵忆心中千思白转,绵怀来了,自然是要多多费心的,只是怎样的费心法,乾隆就不得而知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十六章 绵怀(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