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由于人的潜能的发挥是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潜能和人格发展的驱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可以增强个体动机强度,达到激励效益。而期望与赞美是满足需要、激励人自我实现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期待激发出了个体的潜能并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9]。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进而行为结果得以产生或者改变。当教师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期待与鼓励时就会不断地予以表扬,于是学生这种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越来越多,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这一行为,最终促成学生的改变。学习除了强化外,也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积极与真诚的态度也易被学生习得[9]。
积极情绪理论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拓延了个人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基于此理论,教师如果时常面带诚挚微笑,保持愉悦心情对待学生,时常向其投以期待的目光,时常为其进步而表扬,那么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认知和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消极情绪,增强学习和生活信心,激发学生开发自身潜能,创造自身价值[10]。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是如何处理、存储和利用来自社会的信息的。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个体对他人期望的感知和解释起着关键作用。当个体能够清楚准确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期待并作出积极的解释时,个体会感受到他人的肯定并增强自我效能感[11]。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