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回门宴 ...

  •   夏侯嫣的翡翠玉镯撞上青铜鹤灯时,宇文绰的玄铁护腕正压着司刑司卷宗。

      回门宴的紫檀案几突然倾斜,西域葡萄酒在《夏侯氏族谱》上漫开,将"崔媖儿"的名字泡成褪色的朱砂。

      "妹夫这护腕倒是衬我家族徽。"夏侯渊用定窑茶匙敲击青瓷盏,清越声响惊起梁间燕。燕尾扫落的柳絮正飘进宇文绰酒盏,遇北靖烈酒竟凝成永徽三年的雪片纹样。

      夏侯嫣的东珠耳坠突然晃得厉害,珠光里映出三日前婚房地上碎裂的玉镯残片。

      崔灵儿甩鞭勾住屏风后的兵法图,金线绣的贺兰山脉簌簌抖动:"表嫂家这羊肉炙得妙,比表哥营里的马肉强多啦。"

      鞭梢金铃震碎琉璃盏,泼出的葡萄浆正染红夏侯源战袍下摆——那处三年前被她抽裂的暗纹。

      宇文绰鬼面下的低笑混着玄铁鳞片轻响,指尖蘸酒在案上勾画。未干的酒痕显出血色舆图,恰是那夜夏侯嫣用孔雀蓝匕首抵过的位置。

      暮色漫过兵法屏风时,夏侯渊斟茶的手势忽然变作排兵阵型。

      崔灵儿的赤金鞭在此刻缠住夏侯源剑穗,扯落的狼牙坠入鱼羹,惊起涟漪荡漾。

      更漏滴到戌时三刻,宇文绰突然握住夏侯嫣发抖的指尖。他护腕的玄铁冷意渗入她腕间,昨夜红烛爆裂的残香忽在两人袖间弥漫。

      夏侯嫣的翡翠玉镯刚磕在朱漆礼盒上,宇文绰的玄铁护腕已掀开十八担金丝楠木箱。

      南海红珊瑚撞碎晨光,西域龙涎香熏得檐角铜铃都醉醺醺晃,最扎眼的是那套东珠头面——珠光里浮着三日前婚宴上崔灵儿打碎的琉璃盏残影。

      "表嫂这珊瑚摆我院子里正合适!"崔灵儿赤金鞭梢卷走最后块杏仁酥,金丝馅甩过夏侯源新制的云锦袍。那袍摆暗绣的夏侯家徽沾了蜜渍,活像被糖浆黏住的败军旌旗。

      夏侯源剑鞘"当啷"砸碎青瓷盏:"崔家丫头当真无礼!"碎瓷片溅到《夏侯氏族谱》卷轴,恰将"崔媖儿"的名字划出道朱砂裂痕。

      "哎呦——"崔灵儿足尖勾翻盛着合欢酥的鎏金托盘,杏仁碎屑在空中胡乱飞舞,"二姐姐昨儿还说,当年夏侯将军送的定情玉佩..."

      她突然甩鞭缠住堂前青铜仙鹤灯,鹤喙衔着的夜明珠"咚"地砸进鱼羹,"熔了改作恭桶提手最趁手!"

      "你!"

      宇文绰的玄铁护腕突然压住夏侯源拔剑的手,护腕鳞片刮过剑鞘发出金戈之音。

      夏侯嫣忙将缠枝牡丹锦盒推过去:"兄长尝尝这暹罗进贡的蜜渍金桔..."话音未落,崔灵儿鞭梢已卷走半匣金桔,果脯雨点般砸向夏侯源玉冠。

      夏侯渊突然击响定窑茶盏,清越瓷音惊起梁间燕。燕子衔着的柳枝正落在《大靖律》残卷,嫩芽沾了泼洒的葡萄酒。

      崔老夫人赠的羊脂玉佩在崔灵儿腰间叮咚乱晃,刻着崔氏家纹的云头倒悬着,活脱脱嘲弄着满地狼藉。

      暮色漫过《百战图》屏风时,夏侯峰重重搁下犀角杯。

      宇文绰鬼面下的低笑混着玄铁冷意:"今日这宴,倒比漠北战场热闹三分。"

      夏侯渊手中的定窑茶盏泛起三沸水纹,青瓷壁上映着宇文绰的玄铁护腕寒光。紫檀案几上的《六韬》突然被穿堂风掀至"兵征"篇,镇纸下压着的纸张边角微卷。

      "贤婿近来可还读《尉缭子》?"老丞相指尖掠过书脊裂痕,那里藏着永徽七年秋决名录。

      宇文绰的护腕鳞片轻叩案面,震得砚中宿墨荡起涟漪:"小婿愚钝,倒是近日得了卷《墨子城守》,颇有所得。"

      博古架上的青铜戈突然嗡鸣,惊起梁间积尘。

      夏侯峰拾起断成两截的狼毫笔:"听闻西戎新制的破甲箭,能穿透三重锁子甲?"笔管裂痕里渗出孔雀蓝毒液,在宣纸上蜿蜒成布防图。

      宇文绰的鬼面转向窗外惊雀:"泰山大人的虎头湛金枪,不也洞穿过西戎铁浮屠?"玄铁护腕暗格弹出一枚箭簇,锈色里裹着数年前穆王府血案的铁腥气。

      桌上漆盘盛着的雪顶含翠腾起白雾。茶烟掠过《六韬》残页。檐角铜铃骤响,惊碎了案上这潭深不见底的静水。

      皇宫里,紫宸殿九重穹顶垂落的玄色鲛绡帐上,金线绣制的二十八星宿图在亥时三刻会与地砖的阴阳鱼产生共鸣。

      十二根盘龙金柱的龙睛皆嵌着暹罗进贡的血珀,每逢朔望之日辰时,朝阳会将这些龙目染成赤金,恰似皇帝冕旒下那双永远半阖的丹凤眼。

      御座后的整块和田玉屏风雕着《北靖堪舆图》,黄河水道里流淌的竟是液态黄金。

      当皇帝指尖划过幽州地界,暗藏的机关会令太行山脉处的翡翠松针簌簌摇动,惊起玉雕群鹤口中衔着的冰蚕丝——这些丝线另一端连着三省六部的铜铃,最细那根直通大理寺死牢的闸刀。

      晨光穿透云母窗格时,皇帝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开始苏醒。日月星辰纹用西戎陨铁熔铸的银丝绣成,遇光则泛出永徽十三年西戎血战的锈色;山龙华虫纹里藏着九百九十九个微型篆字,正是当年废太子狱中血书的倒影。

      当他转动拇指上的螭纹玉韘,殿内三十六盏青铜仙鹤灯会同时吐出青烟,在藻井形成《推背图》第四十五象的星阵。

      最精妙的是御案那方龙尾砚,墨池中游动着用苗疆蛊术炼化的活墨。当批阅到宇文绰的奏章时,墨鱼会突然炸裂成北靖文字;而沈未寻的谏书会让墨色凝成冰蚕形状。皇帝执笔时袖口露出的腕骨,竟与殿前那尊丈余高的青铜獬豸左角裂痕完全吻合。

      更鼓响后,掌印太监掀开九龙氍毹的刹那,地面突然浮现出三年前秋决的罪人名录。

      皇帝赤舄踏过某个名字时,远在诏狱的对应囚犯便会七窍流血——这个秘密藏在紫宸殿地砖的夔龙纹里,每块金砖都掺着钦天监用罪臣骨灰炼制的琉璃砂。

      当他的影子被夕阳拉长投在《河图洛书》屏风上时,那扭曲的轮廓恰与二十年前朱雀门之变的箭阵布局重叠。

      冰裂纹梅瓶插着的白梅突然坠下一瓣,正落在摊开的《请赦折》"杨"字上。

      太后指尖摩挲着翡翠十八子,碧色佛头映出皇帝眉间阴翳:"哀家记得永徽七年春猎,先帝的玄铁扳指也这般沾过杨花。"

      皇帝手中朱砂御笔微顿,笔尖在龙纹砚沿刮出细响。鎏金狻猊香炉腾起的青烟里,沈未寻的奏章与宇文绰的密函正在半空交织,墨迹游走成密文中的"鸠盘"二字——正是数年年前失踪的接生巫医代号。

      "母后请看这冰裂纹。"皇帝忽然端起雨过天青盏,釉面开片纹路在烛火中蔓延,竟与杨若薇生辰八字暗合。

      太后腕间檀木佛珠忽地断裂,翡翠珠子滚过《宗室玉牒》残页,每颗都映着不同画面:宇文绰鬼面下的疤痕、沈未寻袖中冰蚕蛊、还有夏侯嫣眉眼间的朱砂痣。

      更漏声混着雪粒子敲打窗棂,太后拾起滚落脚边的翡翠佛头:"当年穆王府那场火,烧穿了《皇子承嗣录》三页纸。"

      她突然用护甲挑开宇文绰密函火漆,融化的紫蜡竟凝成半枚双生狼首印——正是西戎王登基时用的私章。

      皇帝腕间赤金镯突然发烫,嵌着的孔雀石映出诡异光斑。

      他蘸着朱砂在《请赦折》批注,笔锋忽转如龙蛇:"宇文卿所求的赦免诏,朕允了。"朱砂字迹遇血即燃,灰烬中浮出婴孩襁褓残片,上面针脚与沈氏夫人如出一辙。

      五更梆子惊飞檐下寒鸦时,太后正用银剪绞碎白梅:"沈少卿的冰蚕丝,倒是能缝补《玉牒》缺页。"剪尖挑开的梅蕊里掉出金箔碎片,拼成永徽十三年失踪的沈氏夫人画像。

      皇帝忽然捏碎翡翠佛头,绿莹莹的粉末在烛火中凝成温孤觞的轮廓,眉眼间流转着沈夫人独有的丹凤纹。

      晨光穿透云母屏风时,泼洒的朱砂在青玉案上蜿蜒成血河。

      太后将残梅掷入香炉,腾起的青烟里浮出半阙歌谣:

      雁回哟雁回,衔枝垒新巢

      莫教春风唤不回,金柝声声催

      衔得玉门柳,莫沾刀上锈

      唤得人间春不归,年年绿新桅

      皇帝腕间赤金镯应声而裂,孔雀石里封存的冰蚕蛊突然苏醒,朝着沈夫人画像方向吐出金丝。

      "这忠义侯为杨氏女求情,尚可说是为了妻子缘故,但是这沈少卿求情又是为了什么?"

      正当二人百思不得其解时,崔贵妃来了。

      崔贵妃的鎏金护甲划过《宗室玉牒》时,琉璃屏风上的双头凤突然淌出血泪。

      她鬓间九尾凤簪垂落的东珠,正巧滚进太后手边那盏雪蛤羹,珠光里浮出永徽六年被朱砂划去的婚约残页。

      "臣妾瞧着夏侯将军腰间的螭纹佩,"崔媖儿指尖抚过皇帝袖口的龙鳞绣纹,"倒与灵儿那枚倒悬的崔氏玉契合得很。"熏笼里突然爆开的苏合香,将这句话烙在《赐婚诏》的云纹底衬上。

      碧色涟漪里映着几年前被退回的聘礼清单,此刻却被崔贵妃的胭脂染成喜帖模样。

      皇帝手中朱砂笔顿在"夏侯"二字,墨迹遇金箔蜕成北靖文字。博古架上的青铜雁鱼灯突然倾斜,灯油在青砖地漫成北境舆图。

      崔媖儿的护甲划过幽州地界,金丝嵌宝的甲套竟与夏侯源剑柄缠着的褪色帛书质地无二。

      那帛书碎片此刻正藏在她香囊夹层,浸过孔雀胆的丝线遇热显出血字:"七月既望,宜纳采。"

      太后腕间新换的珊瑚串突然。朱红珠子滚过《大靖律》"良贱不婚"条目,在崔贵妃的织金裙摆前拼成合卺杯的形状。

      皇帝突然掷笔大笑,笔尖朱砂溅满屏风后的《百战图》,将穆王世子的脸染成崔灵儿甩鞭时的绯色。

      檐下惊飞的雪枭爪间抓着半幅残破婚书,正飘落在宇文绰前日呈上的密函漆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