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星空识君 ...
-
暮色初降,淡淡月华在海面上泛起碎银般的光影。清隐岛夜来微凉,四下烟岚轻拢,远远可听涛声拍岸。此刻,学堂之内还留有几盏昏黄油灯,摇曳之间伴着弟子们轻声答疑。但在后崖高处的一片开阔平台上,仿若另是一方天地——星幕正缓缓拉开,月轮半隐云后,天地静谧,只听见海风拂过石台的声音。
柳墨絮与沈霖劭便在这个平台伫立,身边各摆放着一架简易的观星仪与测角器。二人聚精会神地互相校对仪器,时而比对星图,时而低声探讨。柳墨絮身着墨家传统的深衣,简练不失端庄,她轻轻提灯,映照在竹简与天象图叠垒处。从她素淡面容里,依稀看得出专注所带来的光彩。沈霖劭则衣袂素雅,未着王府的华贵饰物,只将长发以木簪束起,浑身气息温柔而平静。二人虽都有些沉默,凝神望向各自的星象示意,却在彼此的呼吸和目光中,默契地共享着此刻的学术与静谧。
良久,柳墨絮将目光从仪器中收回:“我观今夜月相比昨日又稍偏东南,增盈之势明显,想来再过两日,应当进入上弦之形。若依照先贤所记,月光在此时于大气的折射也更显独特。沈公子,你是否也有同感?”她轻声问道,语气柔和。
沈霖劭略微点头:“确是如此。方才我计算星宿位置,示意黄道与月行轨迹有小幅错位,推算大约三日后月面会与洪氲星群相吻。目前看来,你的观测与我的算式吻合。果然,你对这些皆颇为熟稔。”说到这里,他不禁微微一笑,言下尽是对柳墨絮的由衷赞叹。
柳墨絮抬眸,看到他眼底那片欣赏之色,脸上略有一丝清浅笑意:“我自幼在师长指导下做观星流水账,无非是多了些经验罢了。更何况,这些观测除了理论,也可用于潮汐与季节农事。岛上渔民若能依据星月推算出海时机,能免去不少风险。我琢磨着,或许还可把现在观测到的微小数据修正,编入新的一套便于民众理解的节气图册,让沿岸的人也能看懂。只是人手有限,尚需时日。”她说话时神色自若,语速不急不缓,尽显理性与实用融合的墨家特质。
沈霖劭听罢,心下微动,若有所悟:“你所求并非空谈论道,而是切实可行的经世之用。我在王都虽看过天象官的星野测录,但更多是为朝廷祭典或占卜,而非真能救助民生。想来此中差异,也正是墨家精神与朝廷传统守旧的区别罢。”
柳墨絮垂目,轻轻敛了灯花:“若能让更多人受益,自不负所学。这正是我们岛上的初衷啊。”
语罢,沈霖劭望向远天,夜色茫茫中,一颗颗星子愈发明亮。他心绪不觉荡漾,低声道:“柳姑娘,你可曾想过,月相与星宿虽恒古循环,但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眼里,却寄托了不同理想。霁月国敬月,视她为神灵。可是不管多么庄严的祭拜,也敌不过真正的实际行动。若月神真能护佑苍生,那么人间又何来贫苦与战乱?”他的嗓音里透着淡淡感慨,却并不尖锐,似一抹淡云随风飘过。
柳墨絮能感受这番话里的一袭无奈,微微倾首:“或许我们眼中的月神之力,正是一种象征,提醒我们向善与理性求实,当我们能力不足,祈愿成了无奈的精神寄托。可若真要止息战乱,还是得靠人心的转变与制度的革新……沈公子如今能在此投身于墨家之道,何尝不是另一种觉醒?”
沈霖劭看着她清澈目光,一时心头泛起暖意。他想起自己因宫廷阴影而带来的彷徨,却在清隐岛中逐步找到内在的平衡与志向。此刻,夜空见证了他与这位同样志存高远、却更冷静务实的少女心意相通。
灯火微摇,二人的默契在昏暗中交织着流转。一个埋首星图,另一个翻阅竹简,偶尔对视或言语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为开阔,也更为安宁。
脚步声在石阶尽处的传来,随即一道清脆嗓音响起:“唷,你们俩还真是如同星月同辉,一起潜心研究,倒把我这个药房忙得焦头烂额的人晾在一边了。”说话者便是白瑶,她提着一盏笼灯,细步而来;灯内烛光映在她眉眼间,显得分外温暖。“若我没来此一瞧,还以为你们两个失踪了呢。”她浅笑环顾,一副揶揄模样。
柳墨絮笑言:“白瑶,你怎也来了?夜深露重,当心伤身。是有什么要事吗?”说着,她替白瑶轻抖了抖肩头的外氅,让她免受夜寒。白瑶摇头:“我本来在医舍查阅一些外伤方子,顺道想把调好的外敷药粉送到你这里,让你明日带去给那位扭伤腿的老渔夫。不曾想,到这儿时听闻海崖上灯火未熄,料想是你们两个又在夜观天象,所以过来看看。”
说罢她也不疾不徐地朝沈霖劭瞟了几眼,眼底带着一丝促狭笑意:“你们从白日里上课就交流切磋,到如今夜深依旧分不开,可见真是‘志同道合’呢。”一边笑,一边将手中的纸包递给柳墨絮:“算了,我帮你捎药只是借口,真正想来看你们探讨星相背后的秘密才是真的。”
柳墨絮略带无奈地垂目微笑:“好好好,少说打趣之言。”而沈霖劭则略有些尴尬,却也在灯火里低声笑叹,神情并未躲闪,显然对彼此间的打趣也多了一份坦然。“白瑶姑娘见笑了,不过今晚确有些新发现。若你有兴趣参与,也可稍作旁观。”
白瑶吐了吐舌头:“瞧啊,我对天象虽不算行家,但听你们说得这般神奇,难免好奇。倒是你们别嫌我插不上话,碍了阵脚才好。”
言谈间,三人再次聚在石台观望星河。柳墨絮一面给白瑶简单说明星相测量的原理,一面让沈霖劭展示方才记录的变化幅度。白瑶满目好奇,轻声惊叹:“想不到在这一分一秒的变化里,月亮也并非恒定。古人信奉月神,却不知神迹并非全无依据,更与自然法则紧密相关。若天下人或朝堂达官都懂这一点,便不会连年征战,只为延续所谓‘月神御赐’的王权。”她话里虽带悠然的感慨,却也不乏几分隐隐担忧。
沈霖劭察觉那句“不会连年征战”,心中一颤:“白瑶,你似乎有什么消息想与我等分享?”白瑶轻轻收起笑容,语气低沉几分:“近来我听师长们闲谈,提到朝堂里某些势力对墨家学说并不友善,虽表面不曾下明令打压,但暗地里却时常监视。尤其是近年来边境摩擦不断,朝中主战派不少,墨家提倡‘非攻’,在他们看来便是懦弱反动之理。或许……随时都可能有麻烦牵连到这里。”
柳墨絮眉心微皱:“原来如此。难怪这几日师长与沈公子交谈时多有暗示,恐怕便是担心你未来要回到王都,可能直面这种冲突。”沈霖劭凛然,回想起在宫中所见朝堂内有些大臣对墨家与实学的漠视与排斥,心下不禁升起一股沉重:“是啊,我虽贵为王子,却非夺位者宠爱的嫡子,再加上钟爱墨家之道,在某些人眼中,说不定已是眼中钉。若他们发现我在此受教,还要将这些学识带回朝局……”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可三人都能感受到其中潜藏的难题。
白瑶试图打破沉闷氛围,清了清嗓子:“嘿,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倘若沈公子真的能在朝堂上发挥墨家思想的益处,扭转些许观念,也算造福百姓。至少,兼爱之理还能在朝堂落地一些。”她目光转向柳墨絮:“你说呢?莫非沈公子在我们这里学了那般多,回去只当一个沉默王子?”柳墨絮轻咳一声,不置可否,却露出一抹浅笑:“这就要看他自己了。不过……我相信他。”
沈霖劭与柳墨絮视线短暂相交,一份坚定和鼓舞在夜色中交融。月光透过云层,银白色的光辉笼罩在他们三人身上,仿佛为此刻的凝思与感怀定格。过了一瞬,沈霖劭收回目光,看向远处星空:“我会尽量在岛上多学,多观,多思,将来一旦重回朝堂,我不想让这些墨家智慧只是缥缈一场。”
夜渐深,三人在石台讨论更为深入。柳墨絮带来近几个月的观测记录,对比沈霖劭从王都带来的旧星图,发现在岁月更迭中,某些星宿位置已有细微差别。如果今后能持之以恒加以修定,便能让星图更精确,为航海、农耕及防灾提供更可靠依据。白瑶在旁听得入迷,时不时提出一些素朴问题,也引得二人耐心回应。她虽非专业天文之学者,却因平日跟随墨家长辈、柳墨絮学习也积累了不凡知识,此刻恰好将医理与天时对应之处提出来,一并获得了深层次启示。
谈到兴起之处,柳墨絮灵感忽现,提笔在竹纸上勾勒一幅新的月相标记图,线条虽简洁,却极具操作性,将各阶段月相与适宜捕捞、潮汐防备等事项并列记下。沈霖劭看了亦觉新奇:“真是善于融会贯通。若能做成各地通用的简明册子,再添注日期,别说平民,就连宫中学士也该另眼相看。”柳墨絮放下笔,说得平静又理性:“当然确定要实践还需大量验证和时日,但方向大抵如此了。”
白瑶看着他们一起低头商议,油灯与月光映照,二人侧脸仿佛融入了一种自然的和谐。她掩唇笑道:“你们这番情景,外人瞧了还以为是星夜下的琴瑟合鸣呢。倒让我有些羡慕,恨不能也通晓天文,与你们同频。”柳墨絮被她直白调侃,面上微红,却仍克制地维持平静,沈霖劭听罢也不避讳,只淡然一笑:“白瑶姑娘若想学,我相信以你的悟性,也必能很快入门。”
白瑶眨眨眼:“得了吧,我如今只能帮些药理之事,让更多人免受伤痛。毕竟,每个人有各自专长。像你们这样博观天象,我自愧不如,也只是羡慕而已。”说着,她转了语气,认真道,“但我也是真心欣慰看到你们携手并进。无论是个人情愫还是学术热情,我都祝福。”
柳墨絮背对夜色,看不清她面上神色,但那一刻,似有一缕微暖血色泛至耳际。她轻咳一声,并未接言,只继续在纸上描画下一段数据。沈霖劭也生怕打扰她,以清俊的目光仍定神望向星空。
最后,三人收拾仪器和竹纸,缓步离开石台时,已是夜间更深。走下石阶,四周只余寥寥灯火伴着海潮朦胧回响。白瑶挽着柳墨絮的手臂,揶揄又温柔地开口:“今日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你们二人的配合,几乎能将星河捕捉于心底了。沈公子其实也不必讳言,我看得出你对墨絮很是珍惜。只是朝堂纷争牵绊,我也不知你究竟能否在未来安然无虞。”
沈霖劭闻言,微有怔忡,但步履仍稳。他缓缓开口:“我不敢承诺太多,但我以诚心相待是必然。我也愿守护这份志同道合,纵往后宫廷多有波折,我也要竭力护住这份珍贵的‘兼爱’与‘非攻’真理。不仅仅是对墨絮,亦是对整座清隐岛、对墨家先哲的传承。”
白瑶闻言,轻轻点头,人未多言,却似在黑夜里得了安抚,也许她眼底早已看到,他那份柔中带钢的心意。
柳墨絮听在耳中,只觉胸中暖意隐涌,却依旧保持一贯的冷静风范:“既如此,我们也做好一切准备。上有师者教诲与引导,下有岛上民众需要,或许未来,我们还要面对更多难题。但至少,在这里我们可以先把学问做得更大,也把人心凝聚得更紧,无愧于这片星空。”
语落,三人前行于幽暗小径,彼此脚步声在古老石阶上回荡。微曦月华照亮前方,宛若指引他们奔向未可知的挑战,亦或光明。凭这片星夜为证,他们的心思与信念,相互支撑,正逐渐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