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白发老将病榻上(1) ...

  •   马车之上,李朗为王沅将昭君帽上的皂纱掀开,凝视着她,笑着唱道:“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天上的弯月亮。”
      王沅还没从刚才郭府里那种严肃的君臣相见的氛围中缓过来,忽然听他又不正经地唱起了这歌,不禁扑哧一笑,推了推他,说道:“你真是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呢?跳跃这么快。”
      “刚才忽然理解了这首歌的心情。我得宣布我喜欢这个昭君帽。很有为你掀盖头的感觉。”李朗比划了一下动作,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听她这么说,王沅摸了摸手边的皂纱,也忍不住笑了,说道:“那你以后为我掀盖头的机会可太多了,迟早得厌烦。”
      “你以后就知道我会不会厌了。”李朗爱惜地抚摸着那皂纱,唇边含笑,“对着你,我可是有信心一辈子不厌倦哦。”
      王沅知道他说的是日久见人心。这段时间在后宫老遇到这个那个妃子,她心中总有些隐约的不痛快。虽然这些妃子的存在完全不是李朗的错,理智上她完全明白。但是人的感情如果能让理智说了算,这世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痴男怨女,不会有那么多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了。
      王沅冲他微微一笑,紧紧握了握他的手,这段日子以来心中那细微的不高兴与不痛快瞬间烟消云散,她抿唇一笑,说道:“待会儿去就要去见张仁愿了,你可得把你的明君范好好端起来。”
      李朗打了个ok的手势,“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马车轱辘轱辘着就到了张仁愿家门口,这次由郭元振上前敲门,倒没再发生恶仆拒客的狗血事件,他们十分顺利地进了去。
      张仁愿的长子匆匆迎了出来,他拱手向郭元振致歉道:“家父卧病在床,不能亲迎郭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郭元振微微颔首,说道:“哪里,打扰老将军静养,才是我的不是。”
      张大公子注意到郭元振身后还跟着三人,戴着昭君帽的女子虽然看不清面貌,但从衣着依稀可知定然来历不凡。而另外两位男子,一位人高马大,身上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势,显然已非常人,但他却总跟在另外那位更年轻的公子身侧,慢半步而行,神色间透出一丝尊敬,显然是以奴仆自居。张大公子不由得心中一惊。
      “郭大人,不知这两位是?”张大公子略一踌躇,还是决定先探问一番。
      “这两位乃是我与张老将军共同的小友。今日难得莅临宣阳坊,故而前来拜会张老将军。”郭元振将方才商量好的一番话轻描淡写地说出。只是这张大公子也是个精细人,听得莅临二字,便明白这所谓的小友定然身份高贵,只怕是哪家王孙贵胄。
      张大公子不敢怠慢,连声道:“既是如此,请三位随我入内。”
      张仁愿卧病已有数月,经过太医的精心调养,连日来,身体已有所好转。听得郭元振来访,他不愿以老病姿态相见,便嘱咐家人为他披上外衣,搬了一张软榻,在卧室之外侧卧着等待郭元振的到来。
      待得郭元振、李朗、王沅三人入内,等候已久的张仁愿双目圆瞪,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陛……”
      “三郎如今才来探望老将军病体,还望老将军莫怪。”李朗早早注意着张仁愿的动静,没等他陛下二字出口,便一个箭步走到他跟前,把话接了过去,顺便伸手按住了张仁愿的肩膀,使他不得起身相迎。
      张仁愿只稍微怔了一怔,便领悟了天子白龙鱼服之意,他立即联想到先前皇帝出宫遇刺一事,便不敢戳穿皇帝的微服私访。他尴尬而僵硬地笑了笑,说道:“不怪,不怪。三、三郎能来,老夫府上已是蓬荜生辉。”
      李朗见他领悟,便松开了手,也顺便退开了半步,轻笑道:“老将军红光满面,看来这身体大好在即,这真是大唐之幸事。”
      “老夫若还能为国尽忠,定万死不辞。”张仁愿定了定心神,便挥手嘱咐长子带上一众仆从离开。他明白皇帝这番来访,定有深意,显然也不希望有第五个人旁听。
      待清场完毕,李朗立即走到王沅身旁,为她将皂纱掀开。虽然皂纱轻薄,不过终究隔着一层,王沅呼吸着新鲜空气,满意地微笑着。她扯了扯李朗的衣袖表示感谢。
      李朗能贴心地想到为她掀开皂纱,让她感到窝心不已。人的感情也许就是这么微妙,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人感到幸福和雀跃。
      张仁愿看到王沅和李朗的互动,更是惊愕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他卧病经年,对于朝中动向依然十分关注,不过对于后宫倒是不大注意。只知道皇帝就算还是太子时,对太子妃也是多敬重而少爱宠,倒不知如今的帝后便得这般恩爱了。
      李朗似乎也感觉到自己这个简单的动作,引来了两位重臣的侧目,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提正事。
      “张老将军,郭大人,予这次来,主要是为了骊山讲武一事……”李朗沉声说道。
      近两年后,李朗在跌跌撞撞中摸索了解着这大唐朝。根据后世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他也对唐朝的军队和兵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今距离唐高祖建立唐朝还不满百年,大唐的强横兵威依然威慑四方,但是内部却也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按照历史课本的说法就是,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逐渐崩盘,府兵制也遭到了破坏,许多大唐的有识之士都在探索实行募兵制。
      成为唐玄宗后,李朗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三者之间的关联。条分缕析之后,发现可以简单作如下理解: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关系着府兵们的切身利益,租庸调制是国家的税收制度,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被大量的土地兼并所破坏之后,府兵们就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基本资源,无法生存的时候自然也很难再为国征战。当府兵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之后,国家也不能再通过租庸调制得到相应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减少后,对于军队的投入自然也就少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循环恶化的过程。
      李朗最终发现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崩盘是整个社会基础的大变动,会被这两者牵引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府兵制这一点。而王沅到来后,所提供的详细历史信息也最终证明,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变动,随着土地兼并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和关系的恶化,会使大唐陷入极大的动荡。而他们作为这个国家的皇帝和皇后,就会像坐在火山口上一般。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白发老将病榻上(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