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鹤滩是个穷乡僻壤的村落,随着新中国成立得以焕发生机。从第一代村民起,每家门前都会种上一棵枣树。
这些树和鹤滩一样,守着秋收冬藏,延续因果。
多年后,特产搭上经济发展的列车,成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热点。
相隔不过百里的许家坝却是另一副面孔。许家的儿子们抱怨父亲搬家,错过致富机会。
许行之是出名的好脾气,三代贫农的金牌也没让他挺起脊梁,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只会点头哈腰。
只有在粮食验收后,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才敢高声讲话。
“季青叔去哪嘞?”村里人问。
“交公粮!”
许行之的声音第一次吹进许家坝的麦田。
阳光照耀了脸上的纹路,也照亮了纸糊的脊梁骨,他高兴得仿佛完成了一件载入史册的伟绩。
◎
贫下中农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走出许家坝,当上了人民公仆,住进三室两厅,节假日里天南海北旅游。
人民公仆的母亲,依然留在许家坝的土屋,看着周围盖起两层楼。
也许是在某个雨夜,坐在堂屋;也许是在某个白天,隔着门帘,对着连绵不绝大雨嗫嚅:“老天爷,别下了。
许行之得了脑瘤,鹤岚没有放弃。最后,医院也束手无策。村里人都知道,鹤岚伺候病人最有耐心。
当最后一茬雏鸡长大,她如愿为女儿攒够了嫁妆。那一年,村里嫁出去四位姑娘,只有素梅拥有最新款彩电。
◎
小太头七那晚,鹤岚做了个梦,仅仅是一个梦,她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那个抱着毛主席像,走了八十里路的儿子去了。
鹤岚喜欢对外孙女讲跑老日。
小许葵更关注吃什么,饭后去哪里遛弯。许葵上了三年级,鹤岚更新了故事库,开始讲起黄河塌河。
她的故事很有魔力,能把听众讲得昏昏欲睡。
第二天刷锅时,她漫不经心地说:
“葵妞,昨天你又睡了,姥姥讲着讲着你就进梦乡了。”
这些故事听得人耳朵起茧子,她正得意地为外婆背诵新诗。
鹤岚听后沉默许久,连刷锅的动作也僵住了。
“姥姥,你咋了?”
许葵以为背错了,可外婆是睁眼瞎,听不懂。
鹤岚挂起刷帚,慈爱地问:“葵妞,恁学毛主席的诗吗?”
许葵摇头。
鹤岚是村里的主心骨,找她帮忙的人络绎不绝。有人调解矛盾,有人修剪鞋样,红白喜事都要向她咨询。
许葵是在五年级的时候知道,外婆原先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
鹤岚傻了,清醒时间越来越短。
养老院里的护工说,她会把大便涂在墙上。
鹤岚出殡那天,恰逢戊戌年初雪。
棺材上盖着洒满稻谷的红绒布,身后跟着路祭亲友。村里人见了都要说上一嘴:“季青婶,命真好。”
夏天到了,又是一年的枝繁叶茂。
梧桐树叶长到了六层楼高,许素梅带着女儿四处求医。
素梅对女儿房间的响动异常敏锐,凌晨两点,听见动静她警觉问:
“是葵妞吗?”
“是我,妈。”
许葵推开门看见哭泣的素梅。
“妈,咋还不睡?”
“人家看病都有个商量的人......”她又哭起来。
“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素梅用卫生纸擦掉眼泪,哽咽地说:“也不知道咱上一辈子得罪谁了。”
许葵偷偷接了个兼职——在考场外分发矿泉水。
她正忙着,没心情理会电话那头的素梅,也没挂通话。
“妞,那么聒噪,在哪呢?”
“在外面。”
“热死了,快回家!”
“知道了。”许葵有些不耐烦。
不知何时,素梅结束了通话。
通话时间三分钟,二人只说了几句。许葵不知道,她在自言自语说什么。
突然,内疚涌上心头。
考生离场,工作结束。她打开手机,看到素梅拍来一张诱人的朝鲜面。
本来,许葵是要死的,后来她坐上回家的公交。
◎
许葵不光身体有病,脑子也有病,她的脑袋像枯死的丝瓜藤,轻轻一捏就碎了。
她不找人倾诉,因为觉得别人无法共情。
“最近好吗?”舒静问。
许葵拉上口罩,“还行。”
“找到工作了吗?”
她信誓旦旦地点头,“找到了。”
舒静的烦恼无非是长胖了,她打了瘦脸针,戴上了金镯,用上最新款手机。
见状,许葵将自己的碎屏手机藏进衣兜。
回到家,她默默打开箱子。里面装着学生时代的证书。她脊背微驼,用下巴寻找脖子感觉寻找未来。
◎
素梅是在大哥坟前得知二哥生病的消息。
许葵心情很好,结束化疗后去超市买了一斤香菇。
秋天,是吃卤肉饭的季节。
素梅眼眶红红的,她暗自想不妙。这种情况只有两种:一种是别人要债,另一种是舅舅的病。
放下食材,她小心开口:“妈。”
果然,素梅眼泪又流了下来,“你舅,是癌症。”
许葵不喜欢这个舅舅,因为他不孝顺,可眼睛还是忍不住微酸。
“知道了。”她轻声应道,递给素梅纸巾 。
素梅上了年纪开始变得慈祥,最先显露端倪的是对家里毛孩子们的偏宠,它们是素梅的忠诚护卫队。
北方的冬天很冷,空气中仿佛带着冰碴,猛地一吸,刺得肺生疼。
素梅打开油汀,翻看相册。
她递给女儿一张兄妹四人的合照,轻唤哥哥们的乳名。
“小太,全太,常太。”
许葵以为老一辈取名讲究辈分。
素梅轻抚过塑照片,柔声解释:“太,是太阳,高高升起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