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坦白 ...
-
姜慈还记得当初在画舫上时,郡主附在她耳边出的主意。
郡主说:“姜慈,你代我去吧。”
那时在画舫上,郡主就已经计划让姜慈顶替她的身份去成亲,这样一来,她既可以逃离京城,亲事那边又有了交待,可谓是两全其美。
但这法子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就算有人代替她成婚,可早晚会被人发现身份,那时候可就是欺君之罪。陈晴华不会不知道,她就是想赌自己不常在世人前露面,不会有人知道她的样貌,更不必提十几年都不在京中的赵洵了。
但这条路未免太过冒险,姜慈很想知道当日在画舫上时,那个姜慈是怎么想的。不答应是合情合理,但如果答应了,那其中定然是有什么事情是现在的她还不知道的。
想到此,她不由又想到了那日云歌说过的话。
——也不晓得你那时怎么想的,看到那小姐落了水竟然还要去救……
竟然要救?
竟然……云歌为什么要说“竟然”?
在云歌看来,姜慈本不会去救郡主,那时的行为显然出乎云歌预料。顺着此路细想,以姜慈身手,救人不难,更何况那人还是郡主,不管怎么想,救下郡主才符合人之常情。
莫非是不该救?
为什么不该救?
姜慈想到这,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令她十分震惊的事——莫非,云歌所谓的画舫上的行动,是指杀了郡主吗?!
这个念头一出,姜慈只感到自己背后出了一身冷汗。
尤其是自己面前这位还站着一位和郡主有些关系的小侯爷。
姜慈心底一沉,她想到当时在画舫上自己并未动手,甚至还救了郡主,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令她改变了想法。但她现在,对于之前的事情还未知全貌。
那边赵洵听她所言,又看了云歌一眼,皱眉问道:“那日在画舫上究竟发生何事?”
姜慈想了想,冷静道:“当时晴华正在和我商量这事,但没想到另一帮人在画舫上出现,就……就打了起来。再后来……我就落水了,醒来以后就遇到了大人您。”
赵洵便又看向云歌,“你知道那帮人是何来历?”
云歌连连摇头,“大人,我什么也不知道啊,只是那个蒙面人告诉我,叫我接应她们上船。”
“你若与他们不是一伙的,那后来他们又为何追到你的住处杀你灭口?”
云歌喊道:“真是冤枉,我连他们叫什么名都不知道。只是这些人心狠手辣,绝不会放过任何对他们不利的线索,他们一开始以为画舫上的人都死了,后来发现我还活着,自然不会放过。”
“你为何不逃?”
“逃到哪里去?我其实本来也想逃的,但想着也躲不过他们的追捕。”云歌低头说道,“但是后来姜慈又回来了……我心想那些人肯定也会来找她,我们两个人总归是能有个伴吧,而且姜慈武功比我高,我就想着找她帮帮忙,谁知她以前的事情都想不起来了……”
赵洵皱了皱眉,颇为怀疑。
就在此时,只听姜慈在旁道:“大人,我虽然还有很多事情想不起来,但调查到现在,我有一个猜测。”
“说。”
姜慈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我恐怕,也是那些蒙面人其中的一员。”
……
不多时,太阳完全落下山。入秋之后,夜里开始变得寒凉。
郭越搓着手,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门终于开了,探出一个熟悉的人来。
“哎呀,老郭,真是你啊。”那人瞧着年纪不大,身上穿着铠甲还没脱,见到郭越很是高兴,走出来揽着他肩膀使劲拍了拍,“好久不见,这大晚上你怎么上这儿来了?”
“咳咳咳……”郭大人这副身板也顶不住这一顿拍,连忙后退两步,道,“好不容易才混进来,找你问个人?”
“好说,问谁?”
“之前从军营调到你们这儿的,那个老兵,姓孙,在这儿吗?”
“孙?哦,你是说孙元吧。他早就辞了,回家去了。”
“辞、辞了?为何?”
“这都是好久之前的事了,他家儿子外出时出了意外,人没了。孙大哥大概是从那时候起受到打击过大,当值时也魂不守舍的,后来干脆就辞官回去了。”
郭越震惊地说不出话来,“那、那他眼下还在京城吗?”
“我只听说他在偏远些的地方有一处田地,现在大概就依靠那地为生了。”那人说着,看了看郭越,道,“老郭,你是有案子要找他?”
郭越摆摆手,道:“就是有点事情找他聊聊,和他也没关系。”
“哦……那你和他可能聊不出什么来。”
“这……意思是此人很难说话?”
“不是,是他这儿受了刺激。”对方指了指自己脑袋,“之前离开的时候就有点不清醒了,跟疯了似的。你要是不信,自己去瞧瞧吧,我把地址告诉你?”
“这……”郭越真是哑口无言,心想怎么最近就没一件事顺利的,他接过地址,“多谢了,我先去看看再说。”
别院内,门厅中也生起炭火来,老管家将一切准备好,便提着炭火桶出去了。
云歌打了个冷颤,想往火炉那挪一挪,但是又怕打断了两个人说话,只好忍着没动。
更何况姜慈方才的一句话,给她吓得哪敢说话,当即瞥了一眼赵洵,看见后者的眼神里也闪过一丝惊异。
赵洵低声道:“那些蒙面人牵连的可不止画舫这一个案子,也许之前的案子也和他们背后的人有所牵连。你确定你和他们是一伙的?”
云歌心里急道:是啊!这可不能乱认啊!
哪知姜慈倒十分淡定,不答反问:“大人还记得,我‘身死’江南的事吧?”
从坟里爬出来的事吗。
赵洵点了点头,“记得。”
姜慈既然如此说了,便不急于给自己脱罪,这会儿不紧不慢地分析道:“当初我还以为自己是溺水而亡,但后来知晓画舫一事,我便怀疑是有人趁此想将我灭口。但过往恩怨我皆记不清了,亦无法确定此事。直到后来,在巷子里遇到了那群蒙面人,虽然我那时意识不清,但尚且记得,他们看到我时相当震惊,似乎是知道我葬身江南的消息的。”
赵洵听着,没说话,只是稍微轻咳了两声。
姜慈继续道:“后来交手时,他们也是招招要置我于死地,如果真的是一伙人,那时候应当想着如何救我,而不是提刀便杀,这是生怕我没死透啊。说不定,那时我葬身山中,也有他们一份功劳。”
赵洵看了云歌一眼,道:“万一是有人通风报信?”
云歌摇头,“我可没没没说!我都躲着他们走!”
姜慈顺着云歌的话说下去,“所以,不管那伙人是什么人,幕后黑手又是谁,我对他们来说,只会是眼中钉、肉中刺。哪怕我曾是他们其中一员,以后若有交集,恐怕也只有相杀这一条路了。”
这一番话实在大胆,云歌不仅为她捏了一把汗,头一次知道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先认下和蒙面人有关的身份,再将这个身份彻底推翻,不知道的以为她这是自己往火坑里跳,没想到她这种解释方式,更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赵洵沉吟片刻,问:“我如何信你?”
毕竟这些都是一面之词,过往之事也没留下证据,实在难以佐证自己的话。姜慈本以为回到京城后,能在王府里得到些线索,谁知王府上下皆是守口如瓶,甚至连她的屋子也被清理一空,结果什么正经也没查到。唯一的一面手帕也证明不了什么,大概也只能说明曾经有个姓“姜”的人在这此处住过。
姜慈想了想,目前也别无他法,“也许只有郡主能证明我所言非虚。她那日在画舫上亲口与我说的话,自然不会忘记。”
“郡主?”赵洵闻言,却摇了摇头,“恐怕行不通。”
姜慈问:“是之前王爷所言,郡主抱恙的事吗?”
“嗯。”赵洵又咳了两声,他端起茶喝了一口。
说起这事儿,姜慈便想到之前在王府时的见闻,有些疑惑道:“不知道郡主这次抱恙和江南的事情有没有关系,而且我在王府中觉得一事有些奇怪。”
“什么?”
“当时我在厢房和后院转了整整一日,却完全没听人说起过郡主的消息。若是抱恙在床也能理解,但府中也没有大夫进出,伺候的丫鬟们也没见有端盆倒水去的。这府中……看上去不像是有重病之人。”
赵洵端茶的手一顿,看向她,“你确定?”
“我此行就是为了探查线索,因此格外留意这些小事,自然不会有错。”姜慈说着,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对了,还有那渔夫!”
“什么渔夫?”
“当日在画舫上的渔夫!”姜慈看向云歌,“你可还记得?”
“记得,随你们一同来的。”
“那人其实是府中护卫,专门负责郡主的安全。往常郡主去哪,他便一同去哪。”姜慈皱眉道,“我就说哪里有些奇怪,这次在王府,我也没见着他的人影啊?”
云歌猜道:“莫非是保护不力,换人了?”
但贴身护卫一般都是府中亲自培养,就算真的换人,那也会看几分情面,将人留在府中做事,不至于连人都看不到。
莫非是已经将人逐出王府了?但听江湖传言,安亲王似乎又不是这般绝情之人。
赵洵正想着,忽闻门外传来匆匆脚步声,屋内几人一齐抬头看去,只见郭大人喘着气站在门口。
不等开口相问,郭越上气不接下气道:“大人,孙元他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