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14章 复仇之风云起 ...

  •   话说这朱元璋啊,平心而论呐,那陈友谅和张士诚,确实是他碰到的硬茬子,算得上是最强的对手啦!可从个人感情上讲呢,老朱和这俩哥们儿倒也没什么深仇大恨,甚至偶尔还能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呢,就好比俩高手过招,虽说打得激烈,可心里也都明白对方是有两下子的。
      但这元朝可就不一样喽!那元朝的统治啊,那叫一个残暴,在它的欺压之下呀,咱这朱元璋可惨咯,爹妈没了,家也没了,自己只能流离失所,到处乞讨要饭,实在没辙了,这才被逼着去造反啦!您说说,这老朱心里能不恨元朝嘛,那可不光是家仇,那是连着国恨一块儿的呀!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啊,老朱为了忽悠元朝,那可是使了不少心眼儿呢。他呀,不称王,也不称帝,还偷偷摸摸地给元朝的大将察罕帖木儿送去了老厚的礼啦!在元朝那帮人眼里呀,嘿,这朱元璋就是个想在战争里捞点好处的乡巴佬,觉着给点好处就能把他打发喽。
      他们要是去好好查查朱元璋小时候那悲惨经历,再琢磨琢磨是谁把老朱害得这么惨,就知道自个儿这想法有多蠢啦!不过呢,老朱这招还真挺灵,元朝还真就上了当嘞。
      等老朱解决了陈友谅,眼瞅着就要把江南这一块儿都给扫平的时候,元朝政府这才着急忙慌地派了个户部尚书张昶来,干啥呢?要封老朱为官呐!他们心里还琢磨着呢,这人肯定能为咱所用,给点钱就成啦!
      可老朱的反应啊,那可把元朝那帮人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啦!老朱把官给辞了,却把张昶给留下了,还跟身边的刘基得意洋洋地说:“元朝送了个贤人给我,你们没事儿就和他多聊聊呗。” 嘿嘿,要是这还不能让元朝明白老朱的心思,那他们可真是笨到家喽!
      您再瞧瞧元朝政府那时候的样儿,就跟看拳击比赛的旁观者似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仨人打得你死我活的,他们在旁边还挺高兴,心里想着最好这仨人都倒下,然后他们好上去宣布胜利呢。哼,他们也不想想,这可不是普通比赛呀,这是淘汰赛,最后赢的那个人,那可是有资格和他们元朝直接掰手腕儿的呀!
      等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从那尸山血海里爬出来,踩着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尸体站起来的时候,元朝政府这才害怕了,瞅着老朱,心里直犯嘀咕:“哎哟喂,这胜利者咋比以前那些对手都吓人呐!” 可不是嘛,这时候的老朱,手底下有精良的军队,还有那主意倍儿正的谋臣,再加上勇猛无比的武将,他带的兵可不再是以前那种一打就散的农民起义军啦,那是一支战斗力超强,丝毫不比元朝差的强悍之师呀!
      元朝政府这下可急眼了,为了挽救自个儿的命运,啥办法都用上了,又是送金银财宝给老朱,想着能把他招安了,继续让他当自个儿的奴隶呢。可慢慢儿他们就发现啦,这眼前的朱元璋啊,可不光是惦记着他们的钱,那是连他们的命都想要哇!得嘞,这比赛可就要正式开始喽!
      参赛选手背景介绍之元朝那些事儿
      在这比赛开始之前呐,咱得好好给各位介绍介绍朱元璋的对手 —— 元朝。这元朝啊,可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呢。要说这蒙古人啥时候开始厉害起来的呀,那得追溯到十二世纪啦,1206 年的时候,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那可不得了,把漠北都给统一了,就从这时候起,蒙古算是进入全盛时期喽。
      不过呢,好多人都觉得蒙古是从铁木真之后才开始强大的,其实这话得琢磨琢磨。实际上啊,蒙古人的战斗力那一直都是相当厉害的,他们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儿,就跟那骨子里带着战斗基因似的。为啥以前没咋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呢?嘿,还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内部老分裂嘛。等铁木真把这分裂的事儿给解决了,好家伙,那他们的破坏力和打仗的本事可就跟狂风暴雨似的,一下子就撒到世界各地去啦!
      您知道吗,在历史上啊,文化先进的民族被相对落后的民族给征服了,这种事儿可不少见,就像西晋和北宋的灭亡啥的。好多人就有个误区啦,觉得这些落后民族能当征服者,就是因为他们的士兵能打,可没觉得人家军事机构有多先进。在那些人眼里呀,这些连字都不认识的 “野蛮人”,就靠着一股子猛劲儿打仗,怎么可能在军事谋略上比得过那些长期受系统军事理论训练的文化先进民族的军官们呢?
      嘿嘿,事实证明啊,他们可不一定对喽!您瞧这军事和经济的发展,那经常是不搭边儿的,这事儿历史都证明好多次啦。
      就说这蒙古的军事制度吧,虽然看着简单,可那叫一个实用呐!他们打仗的时候啊,先派小股骑兵去试探试探,瞅准了敌方的薄弱部位,然后就来个突然袭击,一下子冲上去。要是这攻击没占到便宜,碰了钉子了,嘿,人家立马就撤走,再找机会从侧面突破。这机动性啊,就是蒙古军队最大的优点啦!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啥呢?这蒙古军队的武器居然也比南宋的先进呢!他们还天才地发明了一种当时最可怕的弓,这弓的射程能达到三百米呐,不管多厚的铠甲,在它面前都跟纸糊的似的,只有南宋最精锐的军队装备的神臂弓能和它比比。不过话说回来,打仗嘛,武器虽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得是那些打仗的士兵呀。
      您要是跟蒙古人打仗,那可有的受喽!为啥呢?因为他们打仗不跟你直接用刀剑比划,他们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啦!您就想啊,当您碰到蒙古骑兵的时候,那可就是噩梦的开始呀!进攻前先射箭,进攻过程中也射箭,甚至他跑的时候还在射箭呢,您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就这无赖似的打法,能把人逼疯咯!这也就是为啥后来蒙古军队进攻东欧的时候,那些体格比他们壮实多了的欧洲人都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啦,那些欧洲人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剑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的呀!
      还有个事儿得说说,这蒙古人有个特点,大家都挺熟悉的,那就是屠城。这蒙古人从东亚打到西亚,又打到欧洲,走到哪儿都来这一套。他们这屠城啊,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那是有讲究的,还带着明显的政治色彩呢,各位可得注意这个特点哟!
      他们屠城之前一般会先打好招呼,说啥呢?“哎,你们要是投降,咱就不屠城,要是不投降,那后果你们自个儿想去吧!” 可他们缺德就缺德在这儿啦,就算人家投降了,他们也不一定放过呀!为啥呢?他们觉得有人留在自己身后不安全,得把人都杀光了才安心呐,就跟那 “盖蒙古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顾之忧也” 说的似的。
      这蒙古人的狂潮可真是席卷全球呀,不过欧洲人好像还挺有意思的,他们觉得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肯定是自己犯的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呢,所以就给蒙古人起了个外号叫 “上帝之鞭”。嘿嘿,这外号可不是随便起的,在欧洲历史上这可是第二次给人起这外号啦,第一次是给了匈奴王阿提拉呢。
      历史学家们可不含糊,还给蒙古军队这种屠杀行为起了个特确切的定义 —— 国家恐怖主义。这蒙古军队里啊,好像还有些人挺喜欢搞行为艺术的呢,就比如在西亚战役中,他们把被杀死的人脑袋砍下来,堆成一座三角形山,您说吓人不吓人?还有啊,在攻克巴格达后,他们把最高领袖哈里发关在一座装满金银珠宝的房子里,让他活活饿死,这手段也太残忍啦!
      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几千万人吃饭的问题,可这解决的方式那叫一个残酷 —— 屠杀呀!这可真是个可怕的敌人,他们的破坏力那是极其惊人的。咱得列举几个数字让各位感受感受,这数字一看,保管您寒毛直竖。
      就说蒙古攻灭金国的时候吧,金国全盛时期(1207 年)有户 768 万,等蒙古灭金的时候(1234 年)就剩下 87 万户啦,一下子下降了 89%呀!再看蒙古灭南宋的时候,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 年)有户 1267 万,蒙古灭宋时剩下 937 万,也下降了 26%呢。这么看来,蒙古对南宋好像还挺宽大的,当然啦,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咱后面再说。
      蒙古军队对中原诸国的攻击那可真是厉害呀,灭掉西夏国用了二十二年(1207~1227 年),灭掉曾经横扫天下的金国用了二十三年(1271~1234 年)。这时候的蒙古人觉得自己可厉害了,就把下一个矛头指向了南宋。在他们眼里呀,跟他们同样健壮勇敢的金国人都不堪一击,何况是整天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呢?
      南宋端平元年(1234 年),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他们还想着呢,这仗打个十年之内肯定能灭宋。可哪想到啊,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呢。
      在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好像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他们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
      南宋开庆元年(1235 年)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
      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他们决心找出答案。
      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1279 年,在经历了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昺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
      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人叫文天祥。
      【道义】
      话说那文天祥呐,在元人的监狱里可都待了好些日子啦!他呀,是在南宋最最危急的关头起兵的,组织着义兵就和元军干上了,结果呢,战败之后就被俘虏咯。
      您瞧瞧,这文天祥可真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儿呀!他干的这事儿,在元朝那帮统治者眼里,那可就是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哇。他们就琢磨着,这人到底是吃了啥雄心豹子胆,干着一件压根儿就没可能成的事儿呢?这里头是啥玩意儿在撑着他呀?
      得嘞,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宋朝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这帮人是一个接一个地跑来劝文天祥投降哇。可您猜怎么着?不管是谁来劝,得到的回答那都是一模一样的 —— 绝不投降!
      就这么着,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当中,蒙古贵族们可算是明白了一点儿,他们觉着这人心里肯定有个啥东西在那儿撑着他呢。啥东西呀?就是那个叫道义的玩意儿!
      这道义是啥呀?嘿,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可把蒙古贵族们给折腾得够呛。不过他们好歹也琢磨出了一点儿门道,心想着,只要能把这人给降伏了,就能立个典型,让大伙都知道,道义这玩意儿也是能被打败的呀!
      于是乎,他们就变着法儿地折磨文天祥呐。一会儿把他从舒舒服服的暖房里给扔到那臭气熏天的黑牢里,一会儿又来软的,一会儿又来硬的,啥手段都用上了,就盼着能把文天祥给整服咯。
      可人家文天祥呐,那是软硬不吃哇!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头,还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呢,还写下了一篇千古名篇 ——《正气歌》呀!这里头有两句话,那可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哇: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啥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呐,那可都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的哟!
      蒙古贵族们这下可没辙啦,没办法,只好把忽必烈给请出来咯。这忽必烈呀,倒是个接受过老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心里明白着呢,要杀掉文天祥那简单得很,可想要征服他心里头的那份信念,那可就难喽!
      忽必烈就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哎呀,文先生呐,您可真是个人才呀,就留在我这儿当个宰相吧,多好的事儿呀!”
      可文天祥压根儿就不领情,直接就给拒绝了。
      忽必烈不死心呐,反复地劝说,可都没啥效果。最后实在没招儿了,就对文天祥说:“行嘞,您想干啥,您自个儿说吧。”
      文天祥把头一昂,大声说道:“只求一死!”
      忽必烈就纳闷儿了,心想着:“好好地活着不好吗?为啥非得要死呢?那个道义就有那么重要?” 他呀,心里是挺佩服文天祥的,可就是不理解他为啥要这么轴呢。
      得嘞,那就成全您吧!
      1283 年呐,文天祥就被押往大都(也就是今儿个的北京)的刑场啦。等他到了刑场那儿,好家伙,周围围了一大圈儿的老百姓呀,都眼巴巴地瞅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要被处死咯。
      文天祥到了那儿,就问了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呀?” 立马就有热心的老百姓给他指出来了。
      然后文天祥就朝着南方跪拜行礼,完了之后坐下,不慌不忙地对行刑的人说:
      “我的事儿结束了。”
      嘿,您瞧瞧,就这一天呐,文天祥那可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呀!他就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整个国家机器的战争当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哇!人家至死都没放弃自己的信念呐!
      元朝的统治者们到最后也没找到答案呀。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里头呢,那可是他的遗书哇 ——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瞧见没?□□可以被征服,可道义这玩意儿,它是不会被征服的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就这么着,元朝就开始了自个儿的统治啦。可他们呢,根本就不了解自个儿统治下的这些人心里在想啥,也不想去了解。倒是文天祥呐,就成了被统治者的精神偶像啦。
      您想啊,这样的统治能牢固吗?肯定不牢固哇!
      蒙古贵族们可注意保持自个儿的民族特点啦,他们不接受汉化,还不跟汉人通婚呢(那些梦想娶赵敏的人呐,就趁早放弃吧)。他们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差距那是越来越大,根本就没法达成共识呀。时不时地还出来几个贵族在那儿叫嚣着要把汉人都赶走,拿农田去养牛羊呢。还好当时有个丞相脱脱,这脱脱可不是后来的那个脱脱哦,这个元初的脱脱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呐!就是因为他的建议,元朝军队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没有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还一个劲儿地向农耕文明发展呢,这人可真是功不可没呀!
      在元朝这个大家庭里呀,那些蒙古贵族当家长,可他们对家庭成员好像没什么感情似的,看中啥就抢啥,就好像这个家根本就不是他们自个儿的一样。就这么着过了几十年,两边是越看对方越不顺眼,既然过不拢,那就分家吧。
      可问题是啥呢?这个家里干活的可都是家庭成员呐,要是离开了他们,这些蒙古贵族可就没法生存下去啦。一方要分,一方不让分,那咋办呢?只好使用家庭暴力咯。
      可那些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呀,这会儿都在享乐的生活中沉沦啦,有的连马都不会骑了,就知道欺负家里那些手无寸铁的下人,除此之外,啥本事都没有啦。
      等那些下人们拿起平时干活的菜刀和锄头反抗的时候,曾经的统治者可就手足无措啦。
      就说那蒙古军队里最精锐的部队阿速军吧,这支部队在强悍的蒙古军队里那也是出类拔萃的,以前可立下过大功呢。当起义爆发的时候,他们接到命令去镇压,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马就出发了,日夜兼程的,那速度,快得就像一阵风似的 —— 先去抢了一把老百姓。
      可运气不好哇,在抢劫回来的路上,正好碰到了起义军,刚看到对方的旗帜,领队的首领就大叫 “阿卜,阿卜”(就是快跑的意思),然后这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就这么败退了,回去之后还一个劲儿地强调自己是遭遇数倍于自己的起义军才败退的。
      就他们这军队素质,怪不得元朝军队在起义初期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呢!
      不过随着起义的扩大,元朝统治者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成吉思汗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里复苏过来啦,他们就重新整编了部队,恢复了战斗力,开始四处镇压起义啦。
      嘿,跨上马,那可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咯!
      这些子孙里头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儿。这名字太拗口了,咱就叫他王保保吧。
      这王保保啊,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呢。在察罕被杀后,他就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而且还成了明朝的主要敌人呢。这个名字呀,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可都要在咱们的视野里出现咯。
      【目标,元!】
      嘿呀,这下可算轮到朱元璋干他想干的事儿啦 —— 消灭元,给自个儿的父母报仇哇!他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呢,那可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啦:“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振纪,救济斯民。” 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当时好多人都这么想呢。
      咱引用著名史学家吴晗先生的话来说形容当时的局势呀:“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的性质改变了,不再是红巾军原来的阶级斗争的性质,而是一个汉族和蒙古族的民族战争。”
      虽说今天的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呐,当时的人们可不大可能和蒙古骑兵一块儿联欢呢。
      事实上,他们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很久啦!
      对咯,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呀!
      【北伐的开始】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呐,朱元璋就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啦。这北伐可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哟!
      您知道石敬瑭吧?这人可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呀!他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把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就这么割让给了契丹。他这人格之无耻、行为之卑劣、脸皮之厚度,那后人可都难以匹敌呀!
      就因为他这一行为,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可就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啦。为啥呢?中原以步兵为主,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割让十六州以后,中原步兵们就得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啦。
      从某种程度上说呀,整个宋朝就毁在了石敬瑭的手中呢,中原的士兵们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个大宋王朝的崩溃。
      在燕云失陷四百年后,朱元璋就开始了他的关于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啦。
      这时候朱元璋又面临新的选择啦 —— 该怎么进攻呢?
      当时朱元璋已经占据了江浙和湖广一带,可元呢,还占据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呢。要实现推翻元朝的目的,必须得有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呀。
      朱元璋可没选择直接进攻元首都大都的策略哦,他认为要想彻底击败元朝统治者,必须先攻取山东和河南,然后再图大都。
      嘿,事实证明,这个策略那是相当正确的呀,因为这时候的元朝实力还挺强呢。
      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朱元璋在出征前对他的士兵和将领们说了一句话,那可真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呀:“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得嘞,北伐正式开始啦,主将就是堪称明帝国双璧的徐达和常遇春呀。这俩家伙可没让朱元璋失望,经过残酷战争考验的吴军那是连续攻破元的防线呀,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山东啦。
      这过程其实也没啥可写的,为啥呢?因为元军实在是不堪一击呀!
      在王保保的心中呀,压根儿就没把朱元璋和徐达当回事儿呢。在他看来,徐达军和那些被他打垮的纪律松散、战斗力差的农民起义军没什么区别。他把自己的主力拿去对付与他争权的李思齐了,只把防守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弟弟脱因帖木儿。这脱因帖木儿倒也是一位不错的将领,可和超一流的徐达、常遇春相比,那可差得远啦。
      徐达和常遇春就用自己的军事行动给脱因帖木儿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呀。他在济南还没回过味来呢,就发现自己驻守的山东已经遍插吴军的旗帜啦。
      徐达、常遇春那是一刻不停呀,从山东出发,分兵两路,进攻河南啦。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顽强的抵抗呢。
      驻守在这里的是元梁王阿鲁温。这可是个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呢,危急时刻,他正确认识了形势,集中了五万军队,在洛水北岸布阵,等待敌军到来。
      他这位置选得可真好呀,这有利地形给他带来两个优势呢。要是敌军敢于强攻,他就会召集军队击其半渡,打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即使作战不利,也方便撤退逃跑。
      事实证明,他还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其中一个优势,当然,不是前者啦。
      当徐达军到达洛水时,他们可不像蒙古军队想象中的那样踌躇不前呀,而是在第一时间就发动了进攻呢。组织进攻者正是永远当先锋的常遇春呀。
      他带领军队像飞一样地渡过了洛水,那些目瞪口呆的元军连部队都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来,常遇春的钢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啦。于是,“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梁王阿鲁温就这么做了俘虏啦。
      这时候王保保才意识到自己面前对手的可怕呀。
      可已经太晚啦!
      好嘞,今儿个这段咱就先说到这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呐
      【明朝建立】
      嘿哟,就在那徐达和常遇春出征山东,把元军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呀,一个新的王朝可就在应天这儿宣告诞生啦!
      1368 年正月初四呐,朱元璋在应天宣布自个儿要当皇帝咯,定了年号叫洪武,国号是明。这之前呐,那肯定是有一大帮大臣劝朱元璋登基呀。您猜怎么着?朱元璋那反应,先是装作十分惊讶,然后就一个劲儿地推辞,那模样,好像这皇帝宝座是个烫手山芋似的。
      可大臣们哪能就这么罢休哇?一个个的,磕头的磕头,还有喊着要寻死的(当然啦,也就是嘴上说说,吓唬吓唬人),就好像朱元璋不当皇帝,他们就没法活了一样。
      朱元璋没办法呀,为了不让大臣们伤心难过,也为了挽救那些喊着要寻死的大臣,只好勉勉强强地登基啦。嘿,这还没完呢,最后还得说上两句,什么 “我是被迫的呀,都是你们逼我干的” 之类的话。说这话的时候呀,脸上还得露出那种十分痛苦的表情,就跟马上要被拉去砍脑袋一样难受,可有意思啦!
      其实呀,这历史上的这套把戏大家都看惯咯,历来都是这么回事儿。不过这戏不演还不行呢,大家各有所图呀,大臣们演完了,往后就能升官发财;朱元璋演完了,就能稳稳当当地做皇帝啦,这可算是双赢呐!
      就这么着,1368 年正月初四这个日子,那可就永远被历史给记住啦!在这一天,一个伟大的王朝就这么建立起来咯。
      您再瞧瞧那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这会儿正坐在他的宝座上呢...
      【明朝建立】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可得好好讲讲这一段儿精彩事儿呀!就在那徐达和常遇春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征山东,把元军打得是落花流水的时候呐,嘿,在应天那边儿呀,一个新的王朝可就跟变戏法儿似的要宣告诞生啦!
      1368 年正月初四哟,朱元璋在应天这儿站出来啦,说要当皇帝咯,年号就定为洪武,国号呢,是明。不过呀,在这之前,那场面可热闹啦!肯定是有一大帮子大臣围着朱元璋,苦口婆心地劝他登基呀。这朱元璋呢,一开始那反应,哟呵,装得可惊讶啦,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张得能塞下个鸭蛋,然后就一个劲儿地推辞,边推还边说:“哎呀呀,这可使不得呀,我哪能当皇帝呢,你们可别瞎起哄啦!”
      可那些大臣们能依他吗?那肯定不能呀!一个个的,有磕头磕得那脑袋都快磕出包来的,还有喊着要寻死觅活的呢(当然啦,也就是嘴上喊喊,吓唬吓唬人罢了,哪能真去死呀),就好像朱元璋要是不当皇帝,他们这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喽,非得跟着一块儿去见阎王爷不可啦!
      朱元璋一看这架势,得嘞,为了不让这些大臣们太难过,也为了把那些喊着要寻死的给拉回来呀,只好勉勉强强地答应登基啦。嘿,这还没完呢,最后还得再演上一出戏,说上两句什么 “我这可都是被你们逼的呀,我是万般无奈才坐上这皇位的” 之类的话。说这话的时候呀,那脸上的表情可得做足喽,得露出那种比吃了苦瓜还苦,就好像马上要被拉去砍脑袋一样难受的模样儿,可逗趣儿啦!
      其实呀,咱都知道,这历史上的这套把戏,大家都看了不知道多少回啦,历来都是这么个玩法儿。不过呢,这戏还就得这么演,为啥呀?因为大家各有所求嘛!大臣们演完这出劝进的戏,往后就能升官发财啦,美滋滋地等着好日子呢;朱元璋演完呢,就能顺顺当当、稳稳当当当地坐上皇帝宝座啦,这可不就是双赢的好事儿嘛!
      就这么着,1368 年正月初四这一天呐,那可就真真儿地被历史给牢牢记住啦!在这一天呀,一个伟大的王朝就这么风风火火地建立起来咯。
      您再瞅瞅那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呀,这会儿正美滋滋地坐在他那皇帝宝座上呢,看着下面跪着的一大片文武百官,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呀。他以前哪能想到,自己能有今天这地步呀?他原先心里琢磨的,无非就是能有一碗饱饭吃,有个安安稳稳的家,再娶上一个老婆,如果运气好点儿,能有一头牛帮着耕地,那就再好不过啦,这小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呐。
      可现实这玩意儿,它就是残酷呀,逼着朱元璋走上了这么一条艰苦得不能再艰苦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呀,那可真是孤孤单单的,没几个人能陪着他,他能相信、能依靠的,也就只有他自个儿啦。
      这时候有人就该问啦,要是能再选一次,要是当时能吃饱饭、能活下去,他还会走这条打打杀杀、腥风血雨的路吗?嘿,其实这问题呀,现在想起来也没啥意义啦,为啥呢?因为这路一旦走上了,那可就没法回头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啦!
      说到这儿呀,咱还得唠唠韩林儿这号人物呢。这位原先可算是朱元璋的 “皇上” 呀,那这会儿他在哪儿呢?嘿,告诉您呐,在江底都沉了一年喽!
      1367 年的时候呀,韩林儿坐着船要到应天来,是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廖永忠去迎接的。结果呢,嘿,半路上出了岔子,出了个啥事儿呢?船沉啦!这事儿过后呀,廖永忠承认是自己干的。可这里头就有个问题啦,他到底有没有得到朱元璋的指示呢?
      依我看呐,这可能性可不小哟!朱元璋留着韩林儿呀,一开始可能是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可等他把陈友谅和张士诚都给灭掉之后呀,就出现了个挺尴尬的局面啦。为啥尴尬呢?您想啊,诸侯都没啦,这时候要个天子还有啥用呀?就好比您本来想着拿个宝贝去吓唬人,结果那些怕宝贝的人都跑光了,这宝贝不就成了个摆设嘛!
      朱元璋事后还自己表白过呢,说他本无此意,是廖永忠自作主张干的这事儿。而且呀,还公开指责廖永忠,说:“要不是你小子自己瞎折腾这事儿,就凭你的功劳,我本来是要封你个公爵的,现在可好,为了惩罚你,就只给你封个侯爵吧,你就偷着乐吧!” 其实呀,就廖永忠那点儿功劳,哪能跟徐达、李文忠他们比呀,给他个侯爵,那都算是便宜他啦!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朱元璋这下可是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啦。
      可这事儿还没完呢,朱元璋心里头还有个敌人没解决呢,只有把这个敌人给消灭干净了,他才能算是真正的华夏之主呀!
      在成功占据了山东和河南之后呀,明军就雄赳赳地向着最后的目标 —— 大都,前进啦!这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呀,那可是蒙古统治的中心地带呢,只要能把大都给占了,那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宣告元朝的灭亡啦,这事儿可太有吸引力啦,就跟那大肥肉似的,谁不想咬上一口呀?
      徐达和常遇春这俩家伙呀,那可真是运气好,得到了这么个能名垂青史的大任务呢。
      洪武元年(1368 年)七月二十七日呀,徐达率领的军队那叫一个厉害,一下子就攻克了通州,直接就朝着大都逼过去了,这目标就在眼前啦,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咯!
      不过呀,这大都作为元的统治中心,那城防可不是一般的坚固呀,就跟个铁桶似的,而且城里头还有大量的军队和粮食呢,足够坚守一年以上啦。更要命的是呀,就在离大都不远的太原,还有王保保统率的十万大军在那儿虎视眈眈呢,随时准备跑过来勤王护驾呀。
      徐达和常遇春那也是有经验的人呀,他们充分估计了这当中的困难,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这才在八月二日正式把大都给包围起来啦。
      可谁能想到呀,等他们到了大都这儿一看,哎哟喂,这里头压根儿就没有大军驻守呀,连元朝的皇帝都不见踪影啦!这位元朝皇帝呀,一听到消息,七月二十八日就带着老婆孩子跑得比兔子还快啦,真真是怕死的人永远不少呀!
      当徐达骑着马风风火火地纵马奔入齐化门的时候呀,他可能都还没意识到呢,自己这一下子可就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啦!
      您瞧瞧,中原政权失去了四百年的燕云地区呀,这下终于给收复回来啦!从盛唐之后呀,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战乱,中原政权这回可算是真正且完全地掌握了这片大地的统治权啦。在这片土地上呀,在明王朝的保护下,那农民们就勤劳地耕作着,商人们也来回奔波忙着做买卖,先进的生产力那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呀,这可真是不朽的历史功绩呀!
      不管朱元璋以前做的那些事儿是对是错,也不管后世的人对朱元璋是咋评价的,但属于他的这份光荣呀,那是谁也拿不走的,他的那些不朽功勋呀,也是没人能给否认掉的。朱元璋呀,历史肯定会证明你的伟大的!
      哦,对啦,顺道儿得说明一下呀,当时的元朝皇帝名叫妥懽帖睦尔,他的谥号是元惠宗。这元顺帝的称号呀,可不是元朝给他起的,而是明朝这边儿对这位元朝亡国皇帝的一种调侃呢。为啥这么调侃他呀?因为他放弃了坚固的大都,选择了逃走,明朝这边儿就觉得他这是 “顺应天意” 呀,所以就称呼他为元顺帝啦。
      这元顺帝从大都跑出去之后呀,就逃到了上都(就是今开平,在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继续在那儿当他的皇帝呢,历史上就把这之后的情况称之为北元啦。这么一来呀,元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时代可就结束啦。
      元这个朝代虽然灭亡了,可对于朱元璋和他的那些将军们来说呀,挑战才刚刚开始呢,后面还有好戏等着咱呢,列位看官,且听下回分解哟!
      【真正的对决,王保保!】
      话说这元朝作为全国性政权一灭亡呀,那些蒙古贵族可不甘心呐,还想着重新入主中原呢,就一个劲儿地组织力量反攻呀。这时候的局势对于朱元璋来说呀,可不算乐观哟,就好比周围都是些拿着大刀和长棍的人,随时准备给朱元璋来一下子呢,让人心里头直犯嘀咕呀!
      这时候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王保保啦,他率领着十余万军队呢,占据着山西、甘肃等地。还有丞相纳哈出,带着二十余万军队驻守在辽东呢。再加上云南还有十余万元军,甚至那高丽(今朝鲜)当时也还听从元的统治呢。这一圈儿看下来呀,朱元璋这觉都睡不安稳啦,感觉身边全是敌人呐!
      在这种情况下呀,徐达和常遇春又得开始进攻啦,这次他们的目标,那就是王保保这个硬茬子啦。这时候的元军呐,也算是痛定思痛啦,重新整合了军队,那元顺帝也认识到了王保保的实力,就把所有的军事指挥权都交给了他啦。王保保这下可算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兵权啦,他就要名正言顺地带着精锐元军和统领明军的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来一场决战啦,这可真是火星撞地球呀,让人期待不已呢!
      徐达、常遇春在攻下大都之后呀,就分兵两路啦。常遇春南下保定,从北路进攻山西;徐达的部队呢,进军彰德,从南路进攻。他们打算在太原合击王保保,把他一举歼灭掉呢。
      因为这第一先锋常遇春成了北路军的统帅啦,所以徐达军的前锋就由汤和来担任啦。这汤和呀,可是朱元璋的老朋友呢,他心里头可痒痒啦,特别想抢头功呀,就等不及了,在没有得到徐达许可的情况下,自行突进,一下子就攻克了泽州啦。他心里还美滋滋地想呢:“嘿嘿,取得山西指日可待啦,我这功劳可就大啦!”
      可事实证明呀,他们把王保保看得太简单啦!
      这王保保呀,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呢,他瞅准了汤和孤军深入的机会,连夜集合大军在山西韩店偷袭汤和啦。这一下可不得了,汤和率领的明军那叫一个惨败呀,死伤了数千人呢,可把徐达军给坑苦啦,这就是徐达与今后的老对手王保保的第一次交锋呀,这开局可不太妙哟!
      这时候呢,那元顺帝可就突然 “不顺” 啦,他回到上都之后呀,每天看着那草原和沙漠,心里头就开始琢磨啦:“哎呀,还是大城市好呀,我当时为啥要逃出大都呢?” 韩店这一场胜利可把他给鼓舞起来啦,他就觉得:“哼,看来明军也没那么可怕嘛!” 于是他就命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居庸关,去收复大都啦!
      这王保保呢,那也是经过了周密的准备和计划呀,带着十万大军,就朝着大都攻击过去啦。不过呢,在他心里头呀,可有两种打算呢。他寻思着:“要是徐达不去救援,那我就趁机攻下大都,迎接元顺帝归位;要是徐达来援,那我就以逸待劳,设下圈套,伏击徐达,嘿嘿,不管他选哪条路,我都是胜利者呀,这计划简直万无一失呀!”
      可谁能想到呀,徐达却选了第三条路,一条让王保保哭笑不得的路呢!
      徐达在得到王保保进攻大都的消息后呀,那可是冷静得很呐,仔细地分析了局势,一下子就看透了王保保的打算啦,心里头就琢磨着:“哼,你想玩花样儿,我就给你个意料不到的惊喜!”
      您猜怎么着?徐达想:“你不是要攻打大都吗?我就打你的太原!” 徐达心里头明白着呢,大都有大军驻守,而且城防坚固,不足为虑;退一万步说,即使丢了,再打回来就是了,赔得起。可王保保就不同啦,他倾巢而出,太原可就成了空城啦,而明军的主力离太原很近呀,王保保要是没了太原,那就只能去关外放羊啦,哈哈哈!于是他连夜带领骑兵直捣太原啦。
      其实呀,徐达的目标也不是太原,而是王保保呀,他相信王保保一定会回兵救援的。
      果不其然呀,王保保得到这个消息,那可真是大吃了一惊呀,立刻率领十万骑兵回救太原啦,他回击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呀,在太原附近就遭遇了徐达啦。
      这时候呀,徐达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可步兵大队还没赶到呢,士兵数量只有王保保的一半呀。两支骑兵部队就这么面对面地相遇啦,这可也是中原政权的骑兵与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呀,这场面,那叫一个紧张刺激呀!
      【怎样战胜骑兵】
      列位看官,您知道吗?自古以来呀,骑兵那可都是最具威力的兵种之一呀!在马的帮助下呀,原本柔弱的步兵一下子就变成了具有高度突击性和机动性的部队啦,那可厉害着呢!
      可不幸的是呀,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少数几个王朝外,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可都是以步兵为主的呀,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呀,那可吃了大亏啦,就跟羊入虎口似的,别提多狼狈啦!
      不过呢,骑兵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哟!您瞧,那古罗马的重步兵就有办法,他们能用长矛阵来克制骑兵呢。可咱中国人向来没有穿几十公斤盔甲的习惯呀,而且当时也没有中西交流制度呀,所以就得自己琢磨办法啦。咱中国人那也是有智慧的呀,不断地研究着以步兵制骑兵的方法呢。
      其中有个成功者,那就是诸葛亮啦!在他指挥下的蜀军呀,那可真是曹魏军团的噩梦呀!
      他发明了好些个武器来克制骑兵呢。首先就是那绊马钉啦,这玩意儿设计得可独特啦,不管您怎么扔到地上,总有一面铁钉朝上呀。打仗前呢,就把这绊马钉撒在骑兵即将冲击的地带,等骑兵一来呀,马蹄就会被扎烂啦,那场面,就跟现在修自行车的小贩在路上撒图钉差不多,不过区别可大啦,马被扎了可没人帮您补呀,哈哈哈!
      第二招呢,就是大车啦!诸葛亮的军队都配备有木车呢,当发现骑兵时,就将木车挡在步兵前面,用来阻挡骑兵冲击,这也算是机械化部队啦,虽然比不上现在的真家伙,但在当时可也是很厉害的啦!
      最狠的呀,就是第三招啦,也是诸葛亮最神奇的发明 —— 连弩啦!这玩意儿绝对是当年的机关枪呀,据史料记载呀,这种连弩是一击十发,杀伤力极大,所以当年的魏军骑兵可害怕跟蜀军交锋啦,一听到蜀军有连弩,心里头就直打鼓呢!
      不过呢,这种方法操作性太强,而且不适合进攻呀,所以使用的范围并不大呢。
      到了宋朝呀,在与西夏和辽的战斗中,由于步兵长期打不过骑兵,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呀,也不知道是哪位天才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用几千名步兵组成大方阵,还取了个学名,叫 “以步制骑” 呢。可这玩意儿上阵交锋呀,结果可惨啦,打也打不了,跑也跑不掉,就跟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似的,那叫一个憋屈呀!直到天才将领岳飞出现并组建了专业骑兵岳家军后,中原政权才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抵御住了金国骑兵的攻击啦。
      到了元朝呀,以骑兵起家的蒙古军把骑兵战术发展到了极致呀,就依仗着这一战术横扫天下呢,那可真是威风凛凛呀!他们还骄傲地认为,只要自己有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被推翻啦,那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然而呀,就在蒙古骑兵威风凛凛地在官道上呼啸而过,两边的南人百姓只能俯首躲避的时候呀,那些低垂下的头所思考的可不只是往哪里躲避呀,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坚信,一定有办法打败这些骑兵,一定有办法的!
      其实方法是有呀,只是实行起来很困难罢了,这就叫知易行难呀,哈哈哈!
      【冲击!骑兵对骑兵】
      列位看官,您且听我细细道来呀!这历史上但凡强盛的中原王朝,那可都有一支嗷嗷叫的强悍骑兵部队呐,咱这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喽!您瞧瞧那徐达和常遇春,可都是骑兵将领里头的厉害角色呀,指挥起骑兵来,那叫一个顺溜,就跟那老把式摆弄自个儿得心应手的家伙事儿似的,调配骑兵自如得很,选那突破方向也是一选一个准儿,对骑兵的运用啊,都到了登堂入室、炉火纯青的地步啦!
      想当年呐,元朝在中原作威作福了九十多个年头哇!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原的老少爷们儿可没闲着呀,瞅着那些个蒙古骑兵成天耀武扬威的,心里头就不服气:“哼!你们能骑能打,咱就不会学学咋使骑兵,再琢磨琢磨咋把你们给打败喽?” 就这么着,大家伙儿一边忍着,一边偷偷地学本事呢,这一憋就是好些年呐!
      嘿哟,可算等到时候啦!经过这漫长的积累和苦等哇,那些拿起武器要反抗的英雄好汉们,终于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台前啦,要和他们曾经的骑兵老师 —— 蒙古军队,来一场真刀真枪、硬碰硬的决战咯!而这其中最拔尖儿、最厉害的代表人物呀,那可不就是徐达和常遇春嘛!
      话说回来,洪武元年十二月一日那天呐,徐达率领着明军的骑兵,风风火火地就赶到太原城下啦,正和回师救援的王保保军在城外干瞪眼儿对峙着呢。可这徐达心里有数哇,自个儿兵力没王保保多呀,所以就按兵不动,稳坐钓鱼台。王保保就纳了闷儿啦:“嘿!这徐达葫芦里卖的啥药哇?我紧赶慢赶及时赶到了,他跑来偷袭太原没成,可倒好,他居然不打也不撤,这啥意思呀?我咋就琢磨不透呢?” 他呀,一时间也不敢乱动,就跟那木头人儿似的,在那儿僵着啦。
      这一晃就到了十二月四日喽,常遇春这三天可没闲着呀,瞪着俩大眼睛,瞅着敌军的动静,心里头不停地琢磨事儿呢。琢磨了三天,终于有了主意,就跑去找徐达,拍拍胸脯说:“徐大哥呀,您瞅瞅,咱这步兵还没赶到呢,要是光凭着现在这点儿骑兵就去和敌人硬磕,那不得把咱自个儿给磕得鼻青脸肿哇?死伤肯定少不了呀!依我看呐,不如等晚上黑灯瞎火的时候,去偷袭敌营,嘿嘿,出其不意,准能得手哇(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
      哟呵,您还别说,常遇春这话那可真是说到点子上啦,不愧是一代名将呀,这眼光就是独到,判断那叫一个准确无误哇!嘿,也该着徐达运气好哇,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太原城的守将豁鼻马派了个使者来投降啦,还拍着胸脯说愿意给明军当内应呢(这得算个蒙奸喽,哈哈哈)。
      得嘞,这可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马也喂得饱饱的,刀也磨得锃亮锃亮的,就等着晚上动手啦!
      当天晚上呀,王保保这哥们儿也挺有意思,他没睡觉呢(算他运气好哇,要是睡死过去,都不知道咋回事儿就被活捉喽),您猜怎么着?这爱学习的主儿呀,正坐在军营里头,借着烛光,摇头晃脑地读兵书呢,那模样,还挺认真。
      突然之间,就听见外面喊声震天,人喊马嘶的,乱成了一锅粥哇!王保保心里 “咯噔” 一下,暗叫不好:“哎呀妈呀,这是咋回事儿呀?” 他也不含糊,当机立断,心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哇,我先跑为妙!” 这一决定逃跑呀,可就狼狈喽,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一只脚就跑出了大营,慌里慌张地骑上一匹马,撒丫子就往外飞奔呀,那速度,比兔子还快呢!
      有人就该问啦:“哎,那他那十万大军咋办呀?” 嘿,您听听王保保咋想的:“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管啥军队呀?我自个儿的命才是最重要的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哈哈哈,这可真是把自个儿的命看得比啥都重哇!
      可那十万大军没了主帅,就跟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哇。结果呢,被明军歼灭了四万人呐,剩下的也全都吓得屁滚尿流,四散奔逃啦。王保保在卫队的保护下,一口气逃出了上百里地呀,可他也别想消停喽,为啥呢?常遇春那可是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呀,哪能就这么轻易放过他呢?
      常遇春二话不说,连夜就追了上去,王保保那叫一个叫苦不迭呀,边逃边打,狼狈不堪呐。等他逃到大同时,身边就只剩下十八名侍卫啦,那可真是凄惨得很呐!而常遇春呢,一口气追到了忻州才撤回来,这可真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歼灭战哇,也是中原骑兵对蒙古骑兵的头一回大胜仗呀!
      正应了那句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势如破竹】
      嘿,各位看官,这徐达攻克了山西之后哇,可没闲着,带着军队就朝着陕西杀过去了呀。这陕西当时是由地主武装李思齐和张良弼等人守着呐。您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呀,就因为地形的缘故,大凡从山西往陕西进攻,那可都是难如登天呐,艰苦得很,很少能轻易攻下的。就说从最开始秦国据守函谷关,把那六国挡得死死的,到后来小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拼了老命也没能踏进陕西一步哇,可见这陕西可不是好啃的骨头呀!
      可这次情况可就不一样喽!
      这李思齐虽说也是身经百战的主儿,可他心里头对元朝呀,也没多少深厚感情呢。他为啥组织军队对抗起义军呀?说白了,就是怕那些泥腿子们抢了自家的粮食,心疼自个儿那点儿家底儿呀!所以当徐达的军队一进攻,他就一个劲儿地往后退,退呀退呀,一直退到了临洮,心里琢磨着:“哎,我这也算是给元朝有个交代了吧,戏也演得差不多啦,得嘞,投降吧!” 就这么着,投降啦。
      再看那张良弼和他弟弟张良臣呐,这俩可真是不识时务哇,先是投降了,可没过多久又叛变啦,死守着庆阳就是不松口哇。不过呢,他们也没能掀起啥大风浪,最后还不是被徐达给讨平了嘛。
      得嘞,就这么着,陕西和山西都被平定啦,北方的大片地方都落到明军手里头啦,这可就为后来和元朝的决战做好了充分准备呀,那可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喽!
      您再瞧瞧这新王朝对旧王朝呀,历来都有那赶尽杀绝的习惯呐。就说南宋吧,南宋的残余部队逃到了崖山(今广东新会)那儿啦,元朝军队可没放过他们呀,硬是把他们赶到海上,全给消灭干净啦,那可真是够狠的呀!世易时移呀,现在轮到朱元璋啦,这元顺帝不喜欢那荒凉的上都,心里头还惦记着回大都呢,可朱元璋呢,哼,他连让元顺帝待在上都都不愿意啦,就想把他撵得远远的。
      洪武二年(1369 年)六月呀,常遇春就出兵开始北伐啦,可谁能想到哇,这竟然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次出征啦,真是世事难料哇!
      和他一块儿出征的是李文忠呢,这俩人带着八万步兵、一万骑兵就踏上了这远征之路啦。常遇春那打仗的风格呀,就是特有的突袭攻击方式,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元军在他面前,就跟纸糊的似的,不堪一击呀!
      这北伐军先是攻打锦州,好家伙,一下子就把元将江文清给击败啦;接着又去攻全宁,又把元丞相也速给打败了;这还没完呢,军队一刻不停,又朝着大兴州杀过去了,再次击败元军不说,还把元朝丞相脱火赤给生擒活捉啦。
      您瞧瞧,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呀,元朝精心设置、号称能防二十年的抵御防线,在常遇春面前就跟那豆腐一样软弱无力呀,一捅就破啦!这位明朝第一先锋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中呀,那可真是充分展现了锐不可当的威力呀,他带着骑兵一路马不停蹄,风驰电掣般地就逼近上都啦!
      这元顺帝当时正在上都呢,一听说明军攻来,他那老毛病又犯啦,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 —— 逃跑哇!带着老婆孩子,连夜就开溜啦,一直逃到了应昌(今内蒙古达来淖尔湖)那儿,那狼狈样儿,就别提啦!在他逃跑的途中呀,估计他能充分体会到一百年前宋朝君主的心情呢,那叫一个凄惨呀!而且呀,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还不是他最后一次搬家呢,哈哈哈!
      常遇春向来是穷追猛打的主儿呀,他哪能就这么轻易放过元顺帝呢?追了几十里地呀,把宗王庆生和平章鼎珠都给杀掉了,这一战还俘虏了上万名蒙古兵呢。嘿,他不光打仗厉害,顺手牵羊的本事也不小哇,把元顺帝的家当,什么马三千匹、牛五万头的,全都给带了回来,这可真是赚得盆满钵满呀!
      这场仗呀,那可真是毫无悬念,也没多少激烈的战斗,为啥呢?不是因为元军软弱,而是因为常遇春太快啦,就像一个高明的剑客,手持利剑,在对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直插对手的心脏啦,这样的对手,谁能不怕呀?
      可惜呀,常遇春胜利班师,经过柳河川的时候,突然就暴病而死啦,年仅四十岁呀。
      真是应了那句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常遇春的一生呀,从太平之战自告奋勇,到北出沙漠,所向无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是真正的军事天才,是真正的第一先锋呀!他的生命就像那灿烂的流星,虽然短暂,却光耀照人呐!
      就在常遇春北伐的同时呀,徐达也没闲着,正在关中那儿奋战呢。他派了个部将张温(这张温也是相当厉害的主儿)去攻取甘肃,张温进展顺利呀,很快就攻下了兰州等地啦。可就在徐达节节胜利的时候呀,危险也正悄悄地朝着他靠近呢。
      【王保保的计划】
      话说这王保保呀,在败退回太原之后呢,并没有急着采取啥大的军事行动,他呀,就跟个老狐狸似的,在那儿悄悄地观察徐达的动向呢。为啥呢?经过前两次和徐达的交锋呀,他可算是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眼前的这个对手,那可真是太可怕啦!要是没有啥好机会,他可不敢轻易出击呀,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嘛,他的直觉告诉他,现在只能耐着性子等喽!
      嘿,等他发现张温孤军深入,攻取了兰州之后呀,一直躲在家里睡大觉的王保保一下子就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啦!他那眼睛 “噌” 地就亮了起来,心里琢磨着:“嘿嘿,这回可有戏唱啦!”
      他立马就动员了十余万大军呀,兵分两路,先派步骑数万去围攻兰州。不过呀,您可别以为兰州就是他的最终目的,那可不是,兰州呀,只是个诱饵罢了。他把主力给隐藏起来,驻兵十万在那地形险要的定西呢。这一招儿呀,在兵法上就叫围点打援,嘿嘿,够狡猾的吧!
      他心里头那叫一个自信呀,想着:“兰州对于明军来说,那可太重要啦,他们肯定会派兵来救的,现在我就等着鱼上钩啦!”
      嘿,您还别说,他的判断还真没错,很快第一条 “鱼” 就来啦!
      在得知兰州被围之后呀,明将于光率领着部队就赶来救援啦。等他到达兰州附近的时候呀,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元军的包围之中啦,这可咋整呢?没办法,只能奋力抵抗啦,可最后呀,全军覆没,于光也战死啦。
      王保保这下可算是取得了这次计划中的第一个胜利啦,心里头那叫一个得意呀,可他也有一件事儿没料到呀,那就是兰州守将张温的本事。
      当数万大军把兰州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呀,这张温可没慌神儿呀,他冷静得很,仔细分析了敌情之后,正确地做出了主动出击的判断,然后亲自带领三千人就突袭城外数万敌军啦,结果呢,居然把元军给打败了,还让他们后撤了几十里地呢,这可就为后来的定西之战争取了时间呀。
      当然啦,除了这件事儿让王保保有点儿意外之外,其他的一切可都在他的计划之中呢,他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继续等着第二条 “鱼” 上钩呢。
      嘿,这第二条 “鱼” 确实来啦,不过可不是一般的 “鱼” 呀,那可是一条 “鲨鱼” 呢!
      王保保的军事行动呀,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啦。洪武三年(1370 年)正月初三呀,朱元璋就召开了个军事会议呢,他可把王保保的企图看得透透的啦,然后就制定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计划。
      这计划是啥样儿的呢?首先呀,他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让他们率军出征。当时元顺帝正在应昌呢,朱元璋这人呀,向来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主儿,他就想着呀,得让元顺帝再搬远一点儿,如果能把他赶到西伯利亚去当然最好啦,就算不行,也不能让他过得太舒服啦。
      他下了命令,说不要再去救援兰州啦,而是让大将军徐达从潼关出西安直接去攻击定西,和王保保来一场决战;另外一路呢,让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关进入沙漠去攻击应昌,去帮元顺帝 “搬家” 呢。
      同时呀,为了迷惑王保保,他还命令大将金朝兴、汪兴祖分别去进攻山西、河北北部的元军,以吸引元军的注意力,策应主力作战呢。
      这计划可真是天衣无缝呀,王保保也确实没识破朱元璋的这一计策呢。他还在定西那儿守株待兔呢,可惜呀,他的对手是朱元璋和徐达,可不是啥兔子呀,哈哈哈!
      洪武三年二月呀,四路大军同时出发啦,一时间,那场面可热闹啦,乱成一片呀。二十五日呀,王保保得到消息,金朝兴攻克了东胜州。三月二十三日呀,他又得知,汪兴祖攻克了朔州,而李文忠已经出居庸关了。正在他手忙脚乱的时候呀,真正的敌人已经靠近啦。
      三月二十九日呀,徐达率领着大军就进抵定西啦。王保保已经退无可退啦,只能决一死战啦。
      定西的沈儿峪即将成为决战的战场啦,这场大战一触即发呀,各位看官,且听下回分解哟!
      【王保保的应对】
      各位看官,您可听好了!这一回啊,徐达带着差不多四十万的人马,气势汹汹地朝着王保保就杀过去了。徐达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为了能搞出个突击的效果,他亲自带着十万大军,趁着夜色,就像一阵狂风似的朝着定西奔袭而去。这元军呢,也早有准备,就等着明军来呢。
      可谁能想到啊,徐达这十万人到了之后,压根儿就没要打仗的意思。嘿,他们的第一个动作,您猜怎么着?是去找木头,然后修房子、建营寨呢!这可把元军给弄糊涂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帮家伙想干啥?难道是要在这儿常住啦?”
      元军统帅王保保可不这么想,他心里明白着呢,不住地感叹:“这徐达可真是个精通兵法的主儿啊!” 原来啊,王保保守住定西沈儿峪,就是想把明军引过来攻坚,然后找机会反攻。可徐达不上这个当,他先把自己的阵脚扎稳喽,再慢慢跟王保保耗。这徐达,可真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呀!
      更让王保保郁闷的是,明军三月二十九号就到了,可就是不着急出战,只是时不时地派小股部队来试探一下。这可把元军给烦死啦,就像有只小苍蝇在你耳边嗡嗡嗡,想打又打不着。
      到了四月五日,情况更糟糕了。从这天起啊,徐达把士兵分成三班,轮流来折腾元军。一会儿派人到王保保的兵营里放火、搞袭击,不搞这些的时候呢,就在元军营帐前面敲锣打鼓,那声音,震得元军脑袋都大了。还有那吊嗓子的,那动静,就好像要开场唱戏似的。元军被折腾得又累又饿,想睡个好觉都不行。他们气得不行,想要进攻吧,可一看对方营垒修得那叫一个坚固,就像铜墙铁壁似的,没办法,只能干着急。
      王保保这下可坐不住啦,他心里明白,再这么下去,这军队不被打垮,也得被闹垮了。没办法,只能出击啦!
      四月六日那天,王保保可算是找到机会了。他通过当地人的指引,发现了一条小路,可以绕到明军的侧翼。他赶紧派了一千个精兵,朝着明军就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明军万没想到元军会从这儿冒出来,一下子就乱了阵脚。那左军大将吓得惊慌失措,都脱离指挥位置了。元军趁此机会,一下子就攻进了明军内营。眼瞅着明军就要大乱啦,这时候,徐达正在中军帐呢,听到外面乱成了一锅粥,他可不像王保保那样慌神儿。他静下心来听动静,凭借自己那厉害的军事直觉,一下子就判断出来,这只是小股部队的偷袭。于是,他翻身上马,朝着侧翼就冲过去了,还亲自拿着剑督战呢。士兵们一看到徐达来了,就像看到了主心骨,士气 “噌” 地一下就上来了,反过来把元军打得屁滚尿流。
      您瞧瞧,在这危急时刻,能迅速判断出敌情,还能及时应对,这才是一个将领最重要的本事呢!
      元军溃败之后,王保保还以为明军会收敛一点儿呢。可没想到,刚收兵回营,明军又开始唱戏啦!这下子,王保保可真是没招儿了,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只能苦笑着看着对面明军尽情表演,那心里别提多无奈啦!
      其实啊,他也不用烦恼太久了,为啥呢?因为明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马上就要有大动作啦!
      【王保保的崩溃】
      就在元军被明军吵得不得安宁,却又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的时候,四月七日夜里,嘿,奇怪的事儿发生了,明军突然不闹了,安静得很。元军可高兴坏了,一个个累得不行,纷纷倒头就睡。虽说他们心里也知道,明军这突然安静肯定不寻常,可实在是太困啦,长期不能睡觉的痛苦,那真不是人能受的,这会儿哪还管得了那么多呀!
      就在元军呼呼大睡的时候,徐达这边可没闲着呢。他正在检阅自己的士兵呢,等这一天,那可是等了老长时间啦!他心里清楚得很,今晚可是最好的时机,也是唯一的机会。为啥呢?王保保占着地利,还有十万大军呢,自己可是远道而来,粮草撑不了太长时间,这机会要是抓不住,那最后失败的可就是自己啦!为了能打胜仗,徐达做了一个决定。
      要知道,让士兵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这可就是将领的责任啦!一般来说呢,将领们都是靠自己的谋略和军事调度来达到这个目的。可要是到了战斗最关键的时候,那些军事智慧都不管用了,将领们就只剩下最后一招 —— 亲自上阵啦!
      徐达出征之前,就把自己的部队放在前面,为啥呢?就是要保证所有的士兵都能看到他的帅旗。不管士兵们在啥地方打仗,只要一看到这面旗帜,心里就有底了,就有勇气继续战斗下去啦!这虽然是没办法的办法,但也是唯一的办法呀!
      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您瞧,这五条徐达都占全了,那还能不打胜仗吗?
      就在元兵睡得正香的时候,徐达带着明军,用中央突破战法,朝着元军中军就偷袭过去了。这元军实在是太累啦,有的士兵就算听到了喊叫声,也没力气起来,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明军在徐达的带领下,就像一阵雷霆万钧的风暴,一下子就把元军给全歼啦,十万大军就这么崩溃啦!
      这时候,王保保正在中军营里休息呢。您还别说,这王保保在逃跑方面那可真是有天赋。这大乱一起,他反应那叫一个快,抢过一匹马,还没忘了带上老婆孩子,朝着北方就跑啦。您看看,一片混乱之中,他还能这么周全,真是不服不行啊!
      这一战,明军可把元军打得够呛,生擒了元剡王、元济王,还有文武大臣一千九百多人,蒙古士兵八万四千多人呢,这数字可太吓人啦!王保保呢,又一次全军覆没,这次更惨,连十八个侍卫都没剩下,就带着老婆孩子逃到了黄河边。他看着眼前的惨状,心里那叫一个难受,抱着头就大哭起来。
      好多史书啊,写到这儿就没下文了,这可不符合逻辑呀!为啥呢?王保保又没长翅膀,也没有摩托车,他不可能飞过黄河呀,就这么把他丢下不管,也太不厚道啦!其实啊,如果咱们仔细研究一下历史里的那些细节,就会发现好多好玩的事儿呢!
      咱就说王保保过黄河这事儿吧,他到了黄河边,没有船,这可咋办呢?嘿,名将就是名将,他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一根木头,让老婆孩子趴在木头上,全家老小就抱着这根木头过河啦(保保与其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遁去,至黄河,得流木以渡)。
      您瞧瞧,这就能看出来,王保保肯定是个游泳高手,而且他还得有一定操纵船只的能力呢!定西甘肃境内,那可是黄河上游,水流湍急得很,划船都不一定能横渡过去,可他抱着木头就能过河,这可真是个本事,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呐!
      王保保过了河,上了岸,望着对岸的景色,那真是悲痛欲绝呀!就在不久之前,他还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可现在呢,就剩下自己和老婆孩子啦,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这打击可太大啦!
      他朝着对岸遥拜了一下,然后骑上马,朝着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奔去了,他心里想着,在那儿还能东山再起呢,嘴里念叨着:“事情还没完呢,我还有机会!”
      就在王保保溃败的同时,李文忠那边也没闲着,正在帮元顺帝 “搬家” 呢!他从居庸关出来之后,五月初的时候,连续打败了阻挡他的元太尉蛮子(这可不是外号哦)、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剌(这名字可真长),还再次攻克了开平。五月二十一日,他就到了元顺帝的老巢应昌。
      这元顺帝可真是个可怜人呐!洪武二年被迫搬家之后,在应昌就住了几个月,就死翘翘了,这皇帝当得可真够窝囊的。这追悼会还没来得及开呢,老相识李文忠又不请自来啦!这时候的元朝人还挺硬气,想要固守。可固守也得有那本事呀,何况攻城的是李文忠呢!
      李文忠可不管那些,既然你不肯自己搬,那我就帮你搬!他攻城那效率,高得吓人,只用了一天就把应昌给攻下来啦!蒙古骑兵向来以速度快、机动性强出名,可面对李文忠这么猛的进攻速度,也只能干瞪眼,瞠目结舌啦!
      因为没想到李文忠这么厉害,城里的王公贵族们都没来得及跑,元顺帝的老婆们全都被俘虏了,王公大臣们也一个没跑掉,连元顺帝的孙子买的里八剌都被抓住了。
      唯一跑掉的是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他跑到和林,和王保保会合了,这俩难兄难弟一见面,抱头痛哭,发誓要报仇雪恨呢!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有疑问啦,这王保保都输得这么惨了,为啥还称他是名将呢?这可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啦,名将到底是啥样的人呢?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各位看官,就像咱前面说的,咱得分析分析历史里那些本质性的东西,当然啦,还是用我这独特的方式。
      好多人都羡慕名将那风采呢,心里想着,要是能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那得多威风啊!所以那些军事论坛里总是人满为患,好多人都恨自己没生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
      可实际上呢,历史上的名将那可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啊,就跟 “三国志” 游戏里的小兵似的,上了战场没一会儿,就被干掉啦。而且要成为名将,那可太难啦!
      我读过一些兵书,今儿个就跟大伙随便聊聊。
      要成为名将啊,得经过六个坎坷,咱就用六个年级来表示吧。只有战胜了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个年级。当然啦,有些天才生来就会打仗,不用经过这六个年级,不过这种人太少啦,咱可以忽略不计。
      好啦,名将学校开学啦!这第一个年级要学啥呢?是军事理论。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都得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像《孙子兵法》《吴子兵法》这些。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才能进入下一个年级。不过这个年级有个特殊规定,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那咋办呢?他们可以在实战里学习这些理论,这里面的优秀代表就是李云龙同学啦,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呀!这些在实战里学习理论的同学,可以跳过第二个程序,直接进入第三个程序。
      咱们还是跟着大多数同学,来看看这第二个年级学啥。这二年级要学的就是实战。这可太重要啦!那些理论学得好的同学,如果过不了这一关,那可就会被授予一个 “光荣” 的称号 —— 纸上谈兵。这称号的第一个获得者是赵括同学,授予者就是他爹,二年级的年级主任赵奢。
      为啥说实战这么重要呢?因为军事理论虽然是高年级学长们总结的经验,可他们写这些的时候,情况和现在不完全一样,要是在实战里照搬理论,那可就吃大亏啦!赵括同学就是没学好,所以毕不了业。
      一般来说,想成为名将的学员,都得从小兵干起,高干子弟除外。就像赵括同学,因为他爹是年级主任赵奢,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大将,这可不对头。
      为啥呢?因为只有战场才能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名将。他得亲自拿着刀去追敌人,得见识见识战场上的惨烈,得明白让人用刀砍了是会死的,得懂得你不杀我、我就杀你这个战场上永不过时的真理,得知道打仗就是拿性命相搏,这样他才会明白啥是战场、啥是实战。
      大多数学员在这一关就被淘汰啦,他们就改行了,一辈子当个军事票友,其实这对他们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
      那些留下来的学员呢,在残酷的实战里慢慢了解了战争的规律,这才开始真正走上名将之路。
      好啦,咱们带着剩下的学员来到三年级。三年级要学啥呢?是冷酷。
      要成为名将,就得跟仁慈、温和这些词拜拜啦!得心如铁石、冷酷无情。当然啦,历史上也有不少以仁出名的儒将,不过大家得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的,对敌人那可比谁都冷酷。这就是所谓的仁不带兵、义不行贾。冷酷可不是残忍,不是去杀无辜的老百姓,而是坚忍。比如说,你有个好朋友,他触犯了军纪,可你为了执行军纪,就得杀了他,哪怕他是你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亲人,你也得这么做,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学员们在战场上学会冷酷。他们可能本来都是善良的年轻人,平时连架都不吵。可一上战场,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乡、战友被敌人杀死,或者身负重伤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他们就被愤怒和痛苦鼓动起来了,就会毫不留情地杀死所有敌人,甚至会给地上的伤兵补上一刀,然后一个人在尸体旁边喃喃自语。就在这地狱一样的环境里,他们变了。
      从杀鸡都怕见血,到敌人的脑浆和鲜血溅到身上都没感觉,从温文尔雅变得冷酷无情,他们在这残酷的环境里毕业了,不合格的就被淘汰,那些心如坚石的人就进入四年级啦,他们离成为名将越来越近啦!
      四年级要学的是理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咱们普通人,生活里要是中个彩票二等奖,得了几百块,都能高兴半天,要是炒股票赚了大钱,那就更不用说了。可要是玩的游戏是以人命为赌注呢?你会啥反应?
      当你在极度紧张的环境里和敌人僵持了老长时间,突然敌人跑了,你能忍住心里的激动,先判断形势再去追击吗?当你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全军都快崩溃了,你能冷静下来,发现敌人的弱点吗?
      这可太难啦!咱们都是凡人,都有感情,容易激动。可咱们的学员就得保持冷静和理智,啥时候都不能被感情左右,就像赛车一样,赛车虽然激情四射,可车手必须得保持绝对的冷静。
      能过这一关的人可就少啦,剩下的精英们,咱们继续前进!
      五年级是最重要的一个年级,在这个年级里,学员们要学的是判断。
      这可是名将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据,你只能靠自己的判断。你得明白,你手里掌握着无数士兵的生命,所有人都等着你拿主意呢!
      小兵只管打仗,有问题可以问伍长,伍长问百户,百户问千户,千户问指挥,你就是指挥,你还能问谁去?!
      在士兵眼里,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们能不能活下来,可就全看你啦!
      兵法为啥奇妙呢?关键就在一个 “变” 字。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场那是个瞬息万变的地方,决断就在一线之间,是进攻还是防守,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得你拿主意。你身边可能有一堆参谋,可他们不一定对,最后决断的还是你。要是参谋比你高明,那为啥要你当主帅呢?!
      要是你能从那变化莫测的世界里发现奥妙,做出正确的决断,那恭喜你,你已经有了名将最主要的素质啦!不过还有一关你得通过,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是真正的名将。
      现在咱们来到最后一个年级,这个年级要学的是坚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都说胜败兵家常事,这也就是安慰自己的话。打了败仗,死了几万人,你能承受这种心理压力吗?你怎么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脸去见把指挥权交给你的上级?那可是几万条人命,不是几万只鸡呀!
      可你只能坚强,就算你屡战屡败,也得屡败屡战!要是你好几次都败在同一个人手下,你可能就会怕这个人,这就是所谓的恐某症。就算你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要是战胜不了自己的软弱,还是成不了名将。
      那些最优秀的人能从失败里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打败自己的人,这就叫坚强。
      当你具备了以上所有条件,你就成了真正的名将啦!不过还有一点你得有,那就是运气。
      嘿,各位看官!咱得说说这战场上的运气,说起来可有点逗,这运气啊,那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呢!您想啊,没准儿您啥都准备好了,就像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似的,正准备大显身手呢,突然 “嗖” 的一下,一支冷箭射过来,您就这么玩儿完了,那可真是比窦娥还冤呐!这一死,您的那些抱负、能力啥的,全都没地儿使啦!战史上就会简单记一笔: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战场上被个不知名的小兵给射死了,这人到底啥情况,那就没人知道啦!
      所以说呀,这名将之路可太难啦,那是一条艰苦得不能再艰苦的道儿,非得是那种大智大勇、大吉大利的人才能走得通呢!
      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这战场上啊,那是变化无穷,就跟那孙猴子的脸似的,一会儿一个样儿。您要是想成为真正的军神,那得在一次次的厮杀中活下来呀!您就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倒下死去,那得多难受啊,还得忍受无尽的痛苦。在战争里学习战争,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努力去琢磨那些没人知道的奥秘和规律。得经历无数次失败,还得有那股子勇气,从一堆士兵的尸体上站起来,再去打败对手。这才是真正的名将之路哇,那是一条满是痛苦、孤独、血腥的路。在这条路上,您能信任、能依靠的,就只有您自个儿啦!不过呢,只要您能坚持走到终点,嘿,光荣和胜利就在那儿等着您呢,就像那宝贝似的在那儿闪闪发光。
      您瞧瞧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还有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这些可都是名将啊!他们就是这么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那成长经历可不容易,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咱再说说那些成不了名将的各位学员,你们可千万别为这事儿伤心失望。为啥呢?因为这名将的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说句不好听的,甚至都不是人能干的。诸位普通学员呐,还是回去踏踏实实地做老百姓吧,那小日子过得才快乐呢!
      咱再说说这明朝和北元的事儿。在对北元的战争中,明军那是连连得胜啊!这可把元军给打明白了,他们知道了,眼前的这个敌人可不是当年那好欺负的南宋政权啦,这明朝那是有可能把自己彻底消灭的强大对手哇!
      王保保心里也明白着呢,他琢磨着,现在没别的招儿,就一个字 —— 等!他就不信了,总会有机会的。
      这一等就是两年呐!这两年里,那一直缩着脑袋的元军终于开始行动了,就像那冬眠结束的蛇一样,慢慢地朝着明朝伸出了触角。他们四面出击,趁着明军往后撤的时候,一下子占领了东自吉林,西到甘肃、宁夏北部的一大片地方呢!他们就把这些要塞当作根据地,不停地向明军发起进攻。他们用的战术可真是让人讨厌,啥战术呢?就是游击战术,您一打他,他就跑,您一走,他又回来了,就跟那讨厌的苍蝇似的,赶都赶不走,可把明军给烦死啦!
      在这种情况下呢,朱元璋就和他的那些将领们开始商量,得想个办法对付北元啊!这一商量,嘿,在应对方法上就出现分歧啦!这里面包括徐达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赞成进攻,想着一次性把北元给解决掉,省得以后麻烦。可有人不同意啊,谁呢?有两个,一个是刘基,另一个就是朱元璋自己。
      刘基为啥不同意呢?他觉得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呢,而且最重要的是,王保保还活着呢(保保未可轻也)!这王保保就像一颗钉子,扎在那儿让刘基心里不踏实。再说说朱元璋,他反对这次进攻,更多的是靠着自己那厉害的军事直觉。要是搁在十年前,朱元璋可能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说啥也不出兵,就防守着。可现在不一样啦,他现在是一个伟大国家的君主,那是要面子的呀,不能再示弱于人啦!于是呢,他就同意了徐达等人的要求,开始拟定进攻计划。
      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刘伯温这人可真不是吹的,他这名声那是实至名归啊!他完美地诠释了啥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道理。朱元璋呢,也证明了他能得天下,那可没半点儿侥幸的成分,这领导就是有水平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