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chapter10 ...
-
秦方绪送邹涵的那只包,邹涵总共没留两个月,就不得已转手了出去。
包几乎全新,她没背过,但她出得急,而且要全款,好在买主是个识货的养马人,没怎么杀她价。
五月下旬的某天,邹母打电话来,着急忙慌地说邹长华突发心肌梗,在医院等着钱做手术救命,具体的情况邹母哆哆嗦嗦的也说不清楚,三言两语间都是在怆然泪下。
邹婷筹到钱打了一笔过去,但远远不够,后续治疗费用跟不上。
邹涵跟导员请了半个月的假。
她回泉州时,邹长华已经做完了首次手术,卧床还没醒来,靠着ECMO维持着生命。
短短一个周,钱跟流水似的淌了出去,邹婷打回来的钱没捱过三天。
邹母向周遭的亲戚借了个遍,邹长华半辈子与人为善,能借的人都借了,不能借的人也实在是有心无力,怪不着人家。
不过每每登门,白眼或是阴阳怪气的口舌总是免不了的,那些人无非是说邹长华人救不回来了,劝邹母别白遭那个钱,邹长华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到时候留她们娘俩欠一屁股债,怎么还得清……话是难听的,可其实说白了,也是为她们娘俩好。
邹涵忍着没发作,邹母更是低三下四,毕竟有求于人,人情冷暖而已。
邹婷那边前前后后打了十五万过来,邹涵听邹母抱怨了几句,她怨邹婷忘本,嫁了个北京人,几百万的房子住着,两辆小车开着,现在轮到她大哥生死攸关的时候,才给这么点钱打发她们,到底是白眼狼,全忘记了她大哥当初的情。
邹涵能理解,这些年姑姑家全靠姑父一个人顶着,又因着平常大事儿小事儿帮衬着娘家,姑姑也没少在婆家受气。
再说,总不能一直理所当然地要求别人舍了自己家,成全别人家。
或许人不如意时,是会恨的,恨天恨地,谁都会恨上。
邹涵情急之下,就把那只包卖了。
她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秦方绪一时欢愉随手赠她的一个包,竟然救回了她爸爸的命。
荒谬可笑,又万般庆幸。
一场意外,前前后后交代了八十多万在里头,巨额数字,这又是多少普通人的半辈子。
长夜漫漫,寂静的病房,只有机器运转的冰冷声音,看到母亲不眠不休地照顾着病床上羸弱的丈夫时,邹涵突然意识到,原来她的父母已经不再年轻。
母亲两鬓好像添了很多皱纹,银丝更是明显,平日里看着健朗的父亲,如今只能靠着开机就是以万为单位计数的机器苟延残喘。
她还记得,那是2005年,家里为了节约张火车票钱,她无人陪伴,在凌晨六点提着两个又大又重的行李袋独自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车窗外,父母忍泪和她挥别的模样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最终不得不感慨,大多数人这辈子,很多时候,世事无常最是无奈。
人情,金钱,都在用尊严买单,卑贱如尘灰。
-
邹长华第二次送进手术室那日,泉州是个阴天。
明明快到初夏了,却依旧不见天光大晴。
邹涵没敢在手术室外面等,她在楼梯道下了层想喘口气。
楼梯口的玻璃窗外,云层压得低沉,像是笼上了沉重的帷布,阴云潮湿又温润。
转角的台阶上,有位佝着背正抽烟的男人,看背影估计五十来岁,身上穿着灰尘仆仆的工地装,脚上的胶鞋破了洞,露出斑斑血迹和水泥污渍混在一起的脚趾。
他坐的地方是块暗地儿,这么大个人就像只蜷缩的猫儿一样。
邹涵看他抽得起劲儿,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大概是脑子抽了。
她走过去问了句“味道好吗”,随后她张口又要跟人借烟借火,那人看迟愣地抬头她好几眼,最后没给,起身瘸着腿下楼梯走了。
男人走后,就剩邹涵一个人站那儿。
大概三个多小时,双腿麻木,眼瞧着阴天转黑,她接到了邹母的电话。
……
邹长华人救回来后,邹母私底下有悄悄问过邹涵,打听那钱是哪儿来的。
她一没毕业的小姑娘,哪儿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前段时间她也是慌疯了,只当那是救命钱,急病乱投医,没问钱的由来,现在想想,为人母的真是又惊又怕,生怕自家姑娘走了岔路。
邹涵没吐露实情,只是说和林雨欣借的。
邹母知道女儿这位室友,大一开学,她去邹涵寝室帮忙铺被子的时候见过,是个有钱的北京姑娘,就是人架子大了些,当时还担心得很,唯恐邹涵被人欺负了,没成想人家心好,帮他们家这么大一忙。
邹涵想,她大概这辈子都没法忘记母亲那一刻感激涕零的目光,女人泪眼婆娑的眼睛得像蒙上了一层霜降,就连握着她的双手都在颤抖。
“阿涵,你可得好好跟人家说,这么大一笔钱,咱们家肯定是会还的!”
“你让她放宽心,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不会赖账的,打欠条也行!替妈……替妈好好谢谢人家,那是个好姑娘……替咱们家谢谢她……谢谢她救了你爸!”
半个月的请假时间到了,邹长华还没出院,但已经醒来。大病过后,人看上去消瘦憔悴了不少。
来医院看望的亲戚朋友也多,关心之余隐隐约约提起之前借钱的事儿,说是不着急,可话里话外都带着些点人的意思。
那段时间,父母催着她回北京上课,她给导员打过两次电话想延假,导员那边说是没办法延不了,回去不了的话会按旷课处理,邹涵就也没敢再多耽误,回京的日子提上了日程。
急匆匆来,又急匆匆走,连日的奔波辗转,失眠加上反胃,她早已累得身心疲惫。
临走前,邹母甚至还在和邹父拌嘴,为的是邹婷这次没有回来看他们一眼……邹涵听得更是头疼欲裂。
邹长华人倔,硬气地活了半生,前后把家里俩女孩送到北京来念书。
他这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儿是拼口气的,一病下去,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精气神都大不如前,而且成天又为钱的事儿发愁。邹母常说他现在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地总嚷嚷着要找些活儿干,想早点把钱还清。
邹涵打电话劝过几次,可也知道父亲只是口头应付罢了。
回北京后她很忙,忙着补落下的课程和作业,还有兼职机构缺掉的课都要找时间再上,百忙之中还要抽空关心父亲的身体状况……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这段日子里压了过来,压得她翻不过身。
很长一段时间,她甚至忘记了还有秦方绪这号人物的存在。
那人是潇洒惯了的,她不找他,他自有消遣乐子,倒是难得想起她一回。
秦方绪再联系邹涵那阵,距离她家里出事儿已然过了挺长一段时间。
就是突然在某个夜晚,想起了还有这么个人。
想起了,也就联系了。
-
练琴室里,反反复复传来《第4号小提琴协奏曲 K. 218》的演奏声,莫扎特的经典协奏曲,下次课上要抽考的曲目。
可今夜,拉琴的人十分心不在焉。
琴谱看不进一星半点,对着琴谱都能拉错,而且总是错在一些不该错的拍子上。
不晓得是不是第六感太过强烈,又或者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邹涵真的等到了那通等了很久的电话。
拉琴的动作停下,四周瞬间变得过于安静,只有手机在持续震动。
邹涵走过去,放下了手中的琴,她弯身拿起手机看到那串熟悉的号码,却是迟疑了一会儿才接起。
接通的刹那,电话声筒近在耳边,她甚至能听见对方缓慢的呼吸声。
“在忙?”秦方绪听她迟迟没有出声,于是主动问了句。
她还是没说话,默了十几秒,他不冷不淡地叫了声她的名字。
闻言,邹涵吸了口冷气,像是费了天大一番功夫释然:“秦方绪。”
“嗯?”他语气轻佻。
“你人怎么那么讨厌啊。”她遗憾式的抱怨道。
那头人明显对她突如而来的情绪,感到几分错愕,甚至茫然,男人不自觉地笑了声后,轻声哄道:“怎么了这是?”
好一阵,听到他声音,她竟然委屈得有些分想哭,眼眶里蓄起了泪珠,酸涩堵在喉咙口,像塞住了一团棉花,她蹲下身,抬眸环顾四周,哽咽良久才敢说:
“就是……就是你……好像很久都没找我。”
空荡的琴室里,只亮着最后一盏微弱的光芒,小提琴和琴弓落在她的腿边。
她咬住唇忍下哭腔,鼓起勇气,直愣愣地问:“绪生,你是不是都快忘了我了?”
秦方绪那时通过电话声,大概能想到女孩说话的模样,傻冒气儿里透着埋怨,可怜吧吧的委屈劲儿,就她永远都能发挥的刚刚好,她是懂分寸的姑娘。
只是那时候,在他自个儿都不知道的背后,她对他,总归是有七八分真心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