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论功行赏 ...
-
天启十年,京师的盛春是杏花吹满头,千树桃花笑,李花遍地香,才子佳人、贩夫走卒都喜气洋洋。边关战事平息,各国遣使臣来贺,曾媓喜难自抑,于她寿辰时下令大赦天下,赦的都是被关押或被流放的赵家老臣。
赵月华献给曾媓的生辰礼中,有一项便是由赵月华以曾媓的名义向悲田院再捐一笔善款,赈济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再赏赐各州府老者,凡七十以上,赐米、肉、酒若干,年龄八十以上的,额外赐布帛。
朝中人暗暗吃惊,赵家老臣私下时常相聚,不由感叹:“安阳公主果真有先帝遗风,宽厚仁善,现这架势怕是捐了一半身家。”
“可惜啊,只是个……”有人话到嘴边,突然想起曾媓,不由噤声,尴尬笑着打个哈哈过去。
旁人对他要说的话心知肚明,但同样不好直说。其中有一六旬老人,多喝了几杯酒,脑子晕晕的,舌头打了结,吭吭哧哧道:“皇室宗亲受万民供养,凡所得所用,皆取之于民,合该用之于民。”
“可不敢深究。就说这几年,先有永王领兵险致全军覆没,后有和王作恶失百姓之心,若非先帝余威尚在,天下又乱。”他们尚且无法说服自己,是太子赵崇苻稳住前方。
“曾家无能,不值一提。现太子之位当越发稳固,实乃你我幸事。”此人想到前路光明,又多喝了几杯酒。
众所周知,赵崇苻仁厚有余,智谋不足,在其位少谋其事,在政事上尚不如东宫詹事崔戬用心,他独爱诗词歌赋,一手书法笔力遒劲,入木三分,再无其他好名声,致使许多老臣失望。
打祁人一战中,赵崇苻虽被调往前线,但并无功绩,是将军殷桓、都督常轻云等人死守幽州后,再领援军反击回去的。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不去提及横空出世的女将军和音。
太子赵崇苻确实只是个吉祥物。老臣仍旧得意的是曾媓是派赵崇苻去当这个吉祥物。就凭赵崇苻是先帝之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绝非曾家那帮人可匹敌的。一些人在心中希冀,赵崇苻只是在韬光养晦,不去惹曾媓猜忌。
“现在有些盼头。自杜贼死后,吏治渐清。圣人多重用新科进士,虽都是些小门小户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但磨砺后还是勉强能用的,这次安阳公主赏赐百姓之物总不至于被曾家人又贪了去。”
上座之人揶揄道:“榜下捉婿时可不见诸公埋怨自家的乘龙快婿是小门小户出身。”
在大应,考取进士后还要再经一轮考试后才会依据结果授官。不同于低门提前与进士议亲时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大族通常会等新科进士有了官职后再看是否要从中招婿。但因曾媓在杜威死后,重视科举之心尤甚往日,悲田院可教孤儿简单习字知礼便不说了,还新建许多学堂,重视教育又富饶的江州、南州两地甚至供贫苦家的孩子免费入学堂读书。
大应读书识字之风盛行,往后每届进士的资质得到显著提升。官场上都默认,现在每届进士前五名的前途都一片光明,升迁速度极快,连大族都忍不住提前与进士中的佼佼者定亲,不至于被其他人挑了去。
多是人摇了摇头,饮下一杯酒,无奈道:“家中犬子顽劣,难堪大任,唯有尽力提携女婿。”
“可有的不识抬举。就拿去年文举状元来说,无亲无故,长于寺院。往日这等出身从未出过状元,这次叫他三生有幸得了圣人赏识,名门王家动了心思,想与他结亲,他竟直接拒绝。竖子不足与谋!”
“哪像当年,皇家同王家结亲,还得看王家肯不肯卖这个面子,哪轮得到一小小状元无礼。可惜,虎落平阳被犬欺,非但王家,你我多少人曾被排挤。好在虽历经磨难,你我拥护先帝之子之心更加坚决。至于那些个见利忘义的狗鼠辈,不提也罢。”
一想起往昔峥嵘岁月,赵家老臣微微点头,眉头舒展,陷入遐想。
“可怜我宋公。宋公之才,乃天下第一。可惜当年为杜贼所害,虽尽力洗脱冤屈,终难以回天,好在宋公即使远在幽州,也深得人心,假以时日,定当再大有作为。”
“话说,恩师在幽州立下汗马功劳,诸公洞若观火,可知恩师前途?”在宋言手下做过事,受过宋言指点,后被调去六部,视宋言为师的官员满眼关切道。
“要我看,是迟早的事。圣人一月前亲作御诗褒奖宋公,不日升宋公为蛮州大都督,处理蛮州事务,这可是独一份的尊荣。连羽林军大将军曾将军受圣人恩宠多年,都不曾有过御诗赐下。”
“既然如此,我便安心等候恩师返京。诸公,请再痛饮三杯。这酒唤“醉三生”,是京师近日来最受欢迎的好酒。一坛难求,好不容易买到两坛,待恩师回京,我便以此酒相迎。”
众人大笑着捧杯,奉承声萦绕耳畔。
转眼间,到了大应军队班师回朝的日子。京师百姓浩浩荡荡地聚在城门旁,箪食壶浆,捧着花果,面露期待,伸长脖子四处张望。金吾卫的将士身着盛装,双眼流露出炽热的火焰,准备恭迎英雄凯旋。
待军队照估算时间按时到达时,金吾卫大将军一声令下,候在一旁的乐师,边骑马边演奏军乐,箫、鼓声齐齐奏响,“戎衣更不着著,今日告功成……”在响彻云霄的颂歌声中,军队入城。
曾媓亲临城楼之上,眼角眉梢尽是笑意,让人觉得亲切。曾媓身边只有赵月华随侍左右。赵月华一直观察着周遭,百姓向士兵投掷花果,送水送粮,好生和谐!军队里少了很多熟面孔,多了新面孔,有初露头角的将士,有押着的俘虏,是以蛮国皇帝和祁人首领为首的蛮、祁高官。
最前方是志得意满的太子赵崇苻,虽一身盔甲,但仍旧有难以抹去的书卷气,眉宇温和,仿佛从未参与过战争的样子。接着是老当益壮的统帅殷桓,年少有为的副帅曾鸣玉。
在不露痕迹地打量片刻后,赵月华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她最想找到的那个人——和音。和音作为军队里唯一的女将军最引人瞩目。在战事稍平后,和音只送过一封报平安的书信。
今日一见,赵月华发现和音身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音从前就像一片湖水,大多时候都是沉稳从容的,但总会有起波澜的时候。现在和音就像一团寒冰,在彻天的欢呼声中,和音嘴角紧抿,眼眸低垂,似乎与世隔绝。
赵月华躲着曾媓,仔细盯着和音,多看了几眼。待赵月华准备收回眼神时,和音似乎感应到,向城楼上望来,同赵月华对上眼神。只一瞬间,和音身上的孤寂随着她眼底流露出的一抹喜色融化几分,但很快,和音在曾媓即将察觉前,收回目光,恢复波澜不惊的样子。
曾媓早已拟好圣旨,在早朝上正是宣旨,论功行赏。按捷报,曾媓先陆续提拔在此战役中英勇善战的士兵,一部分人在盘州、幽州、蛮州等地陆续就职,镇守边境。殷桓仍旧担任兵部尚书,封郡公。刺史宋言升任至蛮州都督,赐御诗。崔鸣玉升至右金吾卫将军,当朝臣注意到白发幡然的金吾卫大将军很是重视崔鸣玉时,想到金吾卫大将军已六十又七,还有三年将致仕后,崔鸣玉府上门庭若市。
而幽州都督常轻云,从三品大将军加封到二品镇军大将军,常夫人守城有功,一箭射杀蛮国将领,其名声传至京师后,孩童亦在传颂其事迹,曾媓破例封其为一品晏国夫人,随常都督镇守幽州。常家三代忠烈,曾媓需要他们,也放心他们镇守在外。同样,常轻云同其夫人在幽州多年,亦不愿离乡。
至于和音,她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四年传来的每一封捷报里,曾媓想下令封和音为一品国夫人,却并无实权。曾媓的身心日渐衰老,都在提醒她没有必要做惹臣子非议的事。
赵月华在心中曾许诺过,让和音能有配得起她的荣誉。在赵月华看来,只有手握实权的将军才配得上和音的功绩。不过赵月华并不着急,她只是散播永王曾少容领军全军覆没的祸事,同时在街头巷尾宣扬和音等人骁勇善战的美名,一直到曾媓都听说百姓对曾家之厌恶。
曾媓派人去查传播源头,只知道是一群逃民信誓旦旦讲起前线战事,有说书人为博人眼球,整理前线故事,并在茶楼、酒楼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传十,十传百,继而传播开来。曾媓不能将传播这些故事人抓入监牢,一是涉及的人太多,二是这是事实。
这几年,曾媓致力于将她本人同酷吏划清界限。一个地位日益稳固、身体日渐衰老的皇帝,除了延年益寿,还想追求一个好名声。曾媓很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死亡是似乎近在咫尺的关口。
曾媓必须考虑身后事,她想将好名声传给曾家,故而让曾家人参与战事中去,一场她自认为轻而易举便可取胜的战事。
可世事不尽如人意。曾媓现在反而要担忧她在世时,曾家的蠢货先将她的地位,她的名声置于又一危险境地,让她不由提心吊胆。
赵月华适时出面,宽慰曾媓:“阿娘,曾家确实铸下大错,但此役在阿娘的谋划下定是稳操胜券。只要战事平息,天下臣民必然归心。”
“话虽如此,我派去的大臣传来消息,且不论蛮、祁何时联手,此战开打确有曾家人压迫祁人的原因在。本想让曾少容挽回些颜面,谁知他不堪一击,再重创曾家名声。”曾媓的眼神陷入迷茫。
“只要阿娘在,曾家就不会垮。”赵月华乖巧作答。
“月娘,你不懂。还是有人盯着我,盯着我什么时候可以给你的兄长腾位置!”
“阿娘,二兄绝无此意。”赵月华赶紧替太子赵崇苻解释,虽然她知道曾媓并非真的怪罪于赵崇苻。
曾媓没有说话,而赵月华守在曾媓身边,沉思良久,终于道出:“儿的确听说过有庸臣难以理解阿娘良苦用心。依儿愚见,自阿娘登基以来,推行各类举措,我朝女子地位大大提升,劝得许多庸人迷途知返,弃暗投明。若阿娘觉得还有顽固之人,不妨再提高女子地位。”
“月娘可有想法?”曾媓对这话起了兴趣。
“不如就拿此战役来说,前有常夫人登城不惧流箭,同夫御敌,后有唤和音的女子英勇杀敌。事后的封赏,不如给她们一些实权,让所有臣子潜移默化中承认如今同前朝大有区别,这天下只有一个主人便是阿娘。阿娘担忧过物极必反,可儿提起的这些娘子个个都值得封赏,师出有名。”
赵月华的最后一句话让曾媓坚定想法:“老臣似乎忘了,这天下不只是男子的天下,更可以是女子的,更该是阿娘您的天下。”
曾媓盘算着:“常家执掌一方军权,没必要再出一个将军。这个和音倒是可用,身世清白,一腔热血,身为女子心怀大志,武艺高强,定能为我所用。”
最后,和音被提拔为左羽林军将军,是大应的第一位女将军。和音战功赫赫,无人不信服,前有曾媓登基,再有蔓儿当官,和音的权力并不突兀。
赵家老臣也深感无必要担忧。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女人,掀不起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