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为后(16) ...
-
早朝之上,李秋实将鞑靼、女真两国将派使节于来年正旦大朝会觐见之事公布给朝臣们。大臣们知晓两国来者不善,也都面色凝重。但既然是使节到访,纵然再是敌对,也得以礼相待。
“鸿胪寺卿安排好使节到访一应事宜。兵部尚书退朝后留下。”
两位大臣出列行礼,表示领命。
下朝后,李秋实带着兵部尚书回到乾清宫。关上宫门,只留下心腹宫人,李秋实问兵部尚书:“四年前,先帝曾令兵部研发新式兵器,不知你们兵部研发得如何了?”
兵部尚书肃容敛眉,恭敬回答:“回禀娘娘,新式兵器的研发已进入尾声阶段,待试验完毕后即可批量生产,投入军中。”
李秋实颔首。
“尽快研发完毕,试验时吾会去观看。”
赶在腊月之前,兵部终于完成了兵器的研发,试验当日,李秋实赴训练场观看成果。此次研发的新式兵器共有三种,分别是短筒火铳、长筒火铳和火炮。试验中,火炮射程较之前更远,威力也有所加强,两种火铳射程增加,并且子弹发射间隔减短。李秋实拿起短筒火铳,对准枪靶,砰的一声,子弹从单筒□□出,一个骑马胡人模样的靶子应声而倒。
“不错,”李秋实对这次试验很满意,“今岁腊月和来年新年要辛苦兵部的诸位加班制作这些兵器了,吾给你们兵部所有加班的臣工发三倍的月俸。制作出来的兵器检查完毕后优先送往大同和蓟辽,此事要严格保密,不可让无关人士知晓,若是消息泄露至鞑靼和女真,吾就要你的项上人头。”
兵部尚书立刻做出保证:“臣定会严格约束下属,绝对不会泄密。”
鸿胪寺加班加点安排招待使节的一应事宜时,鞑靼和女真两国的使节也踏入大梁的领土。到腊月下旬,两国使节抵达京城,步入鸿胪寺的驿站后,首先就得了一个下马威。鸿胪寺的官员给他们每人配了一个盛满水的浴桶和一身大梁服饰,要求洗净全身并且穿上大梁服饰后才能走出驿馆,至于他们自己的服饰,都由鸿胪寺雇佣的工人浣洗干净,再交还给两国使团。
两国使节怒不可遏,两国使节毫无办法。系统看着他们骂骂咧咧的样子,向李秋实脑内输出了一大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浣洗完毕后,女真的使节首领找上鞑靼的使节首领,探讨之后的行动。唾骂了鸿胪寺一番后,两人讨论起大梁太后。交谈中,鞑靼使节对李秋实不屑一顾。
“不过一个女人罢了。他们南地的女人都像绵羊一样,就算被杀了也只会哀叫两声。”
女真的使节微微皱眉,稍作思考后还是没有说出反驳之语,任由鞑靼使节输出对大梁太后的偏见。
“这次我们可汗可是送了她来自罗斯帝国的珍品,我就不信她不会打开。只要她打开这个礼物,就必死无疑。”
遗憾的是,李秋实注定不会打开这个礼物了,因为她已经通过系统知道了他们的阴谋:送上产自泰西,包装精美,经由罗斯帝国传到鞑靼的脂粉,只要李秋实打开使用,就会沾染鞑靼人事先加在脂粉中的鼠疫传染源,届时不只是李秋实一人,只怕皇宫内甚至京城内都会掀起一波疫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也许是图谋甚大,两国使节在京城都规规矩矩,负责监视的锦衣卫并未发现任何作奸乱科之事,待正旦大朝会上,两国使节穿上早已浣洗干净的本国衣物,觐见大梁皇帝与太后。
这一年的正旦比往年要重要得多,作为新帝登极的第一个整年,这一年是要改元的,大朝会也比往年隆重。李秋实戴上了更华丽的六龙三凤燕居冠,身着大衫鞠衣,坐在小皇帝身边,看着鞑靼和女真的来使对着龙椅凤椅上的人行礼。
“鞑靼与贵国交战多年,两国都有很大的伤亡。如今可汗不愿与大梁再行兵戈,派臣携礼来此,望太后娘娘能允两国开放关口,允商人往来交易。”
使节说着递上国书,李秋实一看,上面居然只有鞑靼文字。好在鸿胪寺内有通晓鞑靼文字的官员,李秋实放下国书,看向鞑靼使节。
“是否与贵国往来,需与朝臣讨论后再做决定。今两国使节远道而来,我大梁自当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诸位游玩尽兴后再谈国事亦不晚。”
大朝会结束后,李秋实立刻派人请来通晓鞑靼语言文字的鸿胪寺官员。听着官员的翻译,李秋实气到直接扔了个茶杯。
“好啊,退守防线,单方面降低关税,鞑靼商人犯罪后不得由大梁官府审判,狗/屁的不愿再兴兵戈!”
“娘娘息怒。”鸿胪寺官员被震怒的李秋实吓到瑟瑟发抖,正欲请太后娘娘熄熄火,秋容的禀报就在这把火上浇了一盆滚油。
“娘娘,鞑靼的使节说他们的可汗给太后娘娘送来了礼物,说是希望娘娘能喜欢这些,在两国停战通商事宜上能予一些便利。”
“让他滚!”李秋实怒不可遏,“让他转告他们的可汗,我不会收一匹对我大梁虎视眈眈的豺狼的礼物!”
显而易见,鞑靼这次与其说是来停战的,倒不如说是来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的。几天之后,鞑靼使节就以大梁并无讲和之意为由请求离开。李秋实也毫不留情,直接下诏书公开鞑靼使节递交的国书,谴责其讲和是假,引战是真,将鞑靼使团驱逐。鞑靼使团离开后,女真使团才找上门来。
比起鞑靼,女真的姿态要低很多——他们等到新年结束,早朝开始后才递交国书,还是由使节将写着两国文字的国书恭敬地呈到早朝上,随后使节就离开,明言会呆在鸿胪寺驿馆内静待大梁的回复。
女真的国书也很有意思:开头先是明言,自己与鞑靼结盟实在是迫于鞑靼国力强盛,实际上自己很仰慕大梁的文化,想向大梁臣服;然后写自己国土微小,难以发展国力,又与鞑靼实在太近,容易被鞑靼胁迫甚至占领,想向大梁求得辽东地区为国土,又为了保证与大梁关系的稳定,请求大梁向女真出降公主,最好能是先帝的妹妹,即皇帝的姑姑;最后保证,如果大梁能满足女真的请求,女真愿做大梁属国,并向大梁进贡岁币与本地奇珍。
这份国书,有承诺,有要求,也有威胁,当真是聪明极了,立刻在朝臣中引发震荡。
有大臣当即就觉得可以答应:“太后娘娘容禀,臣以为,以少部分国土和一位公主殿下换取女真的臣服是值得的,能收为臣属就比让他们同鞑靼结盟要好。”
也有大臣认为不该割出领土:“禀娘娘,臣以为凡我大梁国土,纵为方寸之地,也不应割让外族。当与女真使节再行谈判,使其打消索土之念。”
一群大臣吵来吵去,很久后才发现太后娘娘一言不发,慢慢安静下来。
李秋实首先向最开始支持答应女真的大臣发难:“吴阁老,你提出应允女真诉求的时候可曾想过,若是真将领土送出,辽东百姓当如何生活?你是认为该让他们舍弃家财背井离乡,还是认为可以让他们从此在异族的统治下朝不保夕地生活?”
看着太后毫无表情的面容,吴阁老低下头,讷讷不敢言。
“吾没想到,居然真有人认为割让土地可以换来臣服”,李秋实缓缓扫视满朝文武,话语不阴不阳,“吾更没想到,庙堂之上,这么多饱读圣人书的大人,居然全都视拿女人的裙带换取和平为平常。”
李秋实的话如同一块巨石砸在狗群中,激起一波嚎叫。
“太后娘娘此言差矣,”立刻有大臣站出来反驳,却是连礼都不行了,“公主受天下人奉养,如今为天下和亲也是应当,娘娘在这等时候不应有妇人之仁。”
多么熟悉的论调啊,从古至今,从生前到死后,这种论调就从没停过。李秋实想起曾经的自己,握紧了凤椅的扶手,这一次,她还真就要反对到底。
“长在深宫时不能参与肉食者之谋,如今异族来了,倒是立刻能决定两国的战与和了,这可真是神奇。”她嗤笑着,“若公主和亲当真能够使两国和平,为何前朝会被鞑靼夺取关中燕云大片国土?怎么到了这时候,同样领着朝廷俸禄,受天下人供养的文武百官们就不能站出来遏止战争了?太平时当肉食者作威作福,危难时在女人裙下瑟瑟发抖,这便是我大梁的肱股之臣们吗?”
朝臣们被骂得面红耳赤,但碍于李秋实的太后身份,又不敢激烈反驳,可李秋实可不打算放过他们。
“李次辅,你在朝臣中尤为擅长历史,你来说说,本朝初期是怎么让鞑靼安稳四十载的吧。”
被点到名的李次辅无法反抗,只得站出来回太后的话。
“回禀娘娘,太/祖皇帝在立国初期双线同时作战,收回关中与燕云,并定都城于燕地的北平,即如今的京城,势要令代代天子镇守国门,不让分毫国土。”
“很好,李次辅记得挺准的,”李秋实不咸不淡地点评,“吾还以为如今立国百余载,诸位都已经彻底忘记太/祖皇帝遗志了呢。”
这下,高傲的朝臣中有不少都低下了头。
“吾希望诸位记住,只有强者才会得到尊重,弱者只会受到侵略和侮辱。若是国力衰微,便是送出了和亲公主也会落到被杀祭旗的下场。更别提女真还妄图我大梁国土,意图以鞑靼之势威胁我大梁君臣,这等狼子野心之辈又岂会真心臣服?”说罢,李秋实点出兵部尚书,“你们兵部即日起做好战争准备。”
兵部尚书拱手领命后,李秋实命令鸿胪寺卿:“告诉女真的使节,请他转告他们的大汗,大梁请女真和鞑靼守好自己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