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第 76 章 ...
-
经过秦宋玉的解释之后,丁阿婆也没再纠结于孙子交女朋友的事。丁顺放假回花山大队,丁阿婆也没再问。其实,那回给秦宋玉的信刚发出去,她就后悔了。原本两个人就隐隐有童养媳的传闻,让宋丫头再问顺子女朋友的事的确不太妥当。也怪她心急,想到宋丫头也在省城就激动了。
丁阿婆年纪渐老,村里分的地根本种不下来,只能跟村里人换工,也就是人家出工帮她耕地,她出工帮人家插秧之类的。幸亏丁顺上大学有补贴,她只用忙活自己的口粮花用即可。可长辈总是为儿孙考虑的更多,丁顺以后要娶媳妇,养孩子,处处都要钱。别人的孩子有父母帮衬,她帮不上忙,反倒成了孙子的包袱。
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就很难走出来。可惜,丁阿婆独身一人在家,每天依然该下地下地,该休息休息,并没有谁发现她的苦闷。
李静如今是三个熊孩子的妈,家里每天鸡飞狗跳,她疲于奔命,连跟秦宋玉通信的频率都下降了。双方寄东西的节奏倒是保持的不错。她的大儿子要升初中了,姑娘也上了小学,秦宋玉搜罗了些儿童画报,少年杂志等寄过去,陶冶一下小朋友们的情操。
李静收到之后大喜。她回信表示,孩子们可开心了,连她自己看了都觉得很好看,里面的故事通俗易懂又能教人道理。还是大城市好,这些书估计连市里都买不到。
经李静提醒,秦宋玉倒是有了新的主意。
古早年代文将旧货市场写成了一个随便淘淘都是宝的神仙地方。其实谁也不是傻的,哪里都不缺聪明人,怎么可能轮到穿越前智商并不比别人高多少的“外人”去捡漏?
省城的旧货市场有好几处,正经国营单位,专人看守,买卖进出都有记录,非常正规。秦宋玉不是来捡漏的,她只是想找一些适合小孩子看的旧书。当然,若有适合大人看的,她也不介意多买几本留着自己慢慢看。
书籍类的东西,能卖出来的基本上都比较破旧。要么是搬家不方便带,要么是家里做卫生发现杂物太多实在摆不下才清理出来。大人的书还算多,孩子的书就比较难找了。儿童书籍市场上发行的本就少,谁家买回去都会比较爱惜,大的看完了留给小的,轻易不会丢掉。加上旧货市场已经被无数人翻过N遍,找到合适的书真的是项大工程。
四五家旧货市场翻下来,也就搞到十来本,多是连环画,其中好几本都缺页,封面消失不见的就更多了。还好是称重计费,加起来也没一本新书贵,倒是邮费更让人心痛。
秦宋玉跑了这一趟,累个半死。而这样的工作她还要持续进行。如今接打电话都不方便,她也没那么大脸让旧货市场的工作人员帮她留货,只能隔阵子跑一趟,权当锻炼身体。
白得了那么多故事书,李静家的娃瞬间就成了全村最靓的仔,走到哪里都有一群小弟围着打转,只求借一本有图画又有字的小人书饱饱眼福。破旧算什么,只要故事够精彩,谁在意纸张封面旧不旧?
李静来信说:“孩子们都很喜欢,只是别再破费,我都回不起礼了。”
秦宋玉心想,这才第一波呢,以后还有更多那咋整?想了想,回信给她,让她再等等,等她多搜集一些书,由李静一起捐到大队去,做个登记,孩子们都可以去看。这样,李静的孩子能第一时间读这些书,又不用领她太多情,毕竟全花山大队的孩子都受益,不止她一家。
这么一晃,花山大队的图书角磕磕绊绊的挂牌了,里头的一百多本儿童读物都是秦宋玉及其他善心人士捐赠的。其他善心人士包括医院里家中有类似读物的同事及拍板以单位名义捐赠了三十本新书的医院领导。
他们都是听了秦宋玉的讲述,了解到山里学习资源的贫乏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自发自动参与进来。城里人谁家没有人下乡?可像小宋这样离开了还记着大队社员们曾经帮助她的这份情,想着要回馈的人真不多。
对于大家捐旧书的踊跃,她表示非常感谢,并做好了登记。而院领导交给她的新崭崭的三十本书,令她压力山大。这完全受之有愧啊!
领导倒是很温和,“这也不是给你的,是为山里的孩子尽一份力。怎么就许你们个人尽力,我代表我们省人民医院就不行?”
行的行的。
有时候真的是无心插柳。她只是出于个人感情给李静的孩子送了几本书,不知道怎么地就跟滚雪球似的搞这么大。不过,医院这些同事是真的很淳朴又可爱。这种事若是摊在资讯发达人心诡谲的网络时代,她大概已经被骂上了热搜。哗众取宠作秀搏出位什么的,网友们真的是张口就开。造谣又不需要成本。
秦宋玉给李静写信,附上了捐赠名单及书目。之后,她在值夜班的时候又绞尽脑汁就这一场意料之外的捐赠写了篇将自己都感动到的文章,投给了报社。反正都是她的真情实感,句句属实,能不能发表就看天意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丁顺同学即将开始毕业实习,之后面临着毕业分配,而秦宋玉也褪去了萌新的束手束脚,成为一名对新护士们尽心呵护的老护士,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令无数医护人员闻风丧胆的急诊科正在筹建中。医院要选拔一些经验丰富技术专精的医护人员组成专业的团队,参与到这个众人瞩目的大项目中。这意味着无数人即将迎来新的晋升和发展契机。
妇产科方主任忧心忡忡。
正常来说,从她们科室调人的几率不大,大家估计主要集中在外科和儿科。可是小宋又不一样。医院为了提高服务水平,经常会组织医护人员的培训,有的人会偷懒,但小宋只要有空,基本逢培训必参加,各项技能都学的不错,尤其是刚结束不久的有关急救方面的。
小宋若不主动申请,人事科不一定想到她。可万一呢?她的工作热情一向高涨,科室节假日排版绝大多数被她包揽。万一就报名了呢?科室全体人员都需要她啊!看看她经验年资差不多都够了,升护士长目前没有空缺,但调一下技术级别涨涨工资待遇还是可以考虑的。
不得不说,方主任想多了。
对于秦宋玉来说,在哪上班都是上,这种机会还是让给更有需要的人吧!急诊科那心电图一样狂野的劳动强度,真的不适合她这种志愿者活动规律又饱满的打工人。
果然,打申请调岗的人简直不要太多。这几天大家伙路上遇见都不问“吃了没?”,而是问“交了没?”就离谱。
张梅也偷偷来找小姐妹商量,“你说我要不要试试?”
秦宋玉扶额,“你都说试试了,想试就试,反正又不一定成。”
张梅噎了噎,“主要是住院部和门诊那边都待烦了,每天被乌央乌央的孩子包围,下班了都觉得耳朵里还残留着孩子的吵闹声。我的天!急诊那里总不会全是孩子吧。”
秦宋玉表示理解。这种情况的确换一换比较好。只是,换到急诊?只怕不仅起不到缓一缓的作用,反倒引发新的不适?
她没有COS乌鸦嘴的兴致,猜测只是猜测,其他只能靠张梅自己权衡了。
一个月后,急诊大厅启用,医护团队到位,张梅如愿调入了急诊科。看着一张张对新岗位满怀期待的笑脸,她只能默默祝福,并大声鼓励:你们可以的!
急诊科应运而生,成全了很多人的职业新高峰的同时,也让这些人领教了新高峰的威风。过了短短一个星期,大家就开始吐槽:急诊这么刺激的吗?!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习惯了不紧不慢问病情,字斟句酌下处方,一板一眼做治疗。到了急诊科,好家伙,无论是说话的速度还是响度都直线飙升,走路不要走路,那叫飞奔。急诊无小事,医护人员不知不觉就被慌乱的患者及家属带了节奏。很多时候等忙完才发现其实刚刚的情况也不算危急嘛!可下一个人来,依然以最快的速度接诊,谁也不敢疏忽。
急诊科在不断的实战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分工,渐渐也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总结起来,都是医院宝贵的财富,是很好的培训教材,讨论完善一下,就是可操作性很强的作业指导。这完全是一个曾经的人事管理者的惯性思维。秦宋玉也相信院方对此早有规划。
曾经,儿科的张梅勇敢地调入了急诊科,以为远离了儿童的包围,就不会有幻听;如今,急诊科的张梅做梦都觉得自己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
秦宋玉听她吐槽,毫无同情心地笑了。
张梅瞪眼:你至于吗?
倒也不是她幸灾乐祸,只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有个让人慢慢接受了适应的过程。比如救护车的声音,你刚听得时候总跟你的工作强度挂钩,从而提心吊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人的潜意识作怪。以后时间长了,无论对救护车的声音还是工作强度,你都习以为常了,那还紧张个啥?天又蓝了,水也清了,耳朵和心理也正常了。
以上就是秦宋玉跟张梅胡诌的全部内容,又称忽悠,瘸了概不负责。
张梅拿手点点秦宋玉:“我还真信了你的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