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 70 章 ...
-
林黛玉缓了缓神,在一张太师椅上坐下,让梁光兆站起来。
梁光兆唯唯诺诺从地上爬起来,偷摸抬眼看林黛玉的脸色。
既然这惯例不是梁光兆定下来的,那她也不会过分纠缠,毕竟当前她最主要的目的是减税。
“梁大人,我已经得到皇上的允准,姑苏是我西晋的试验田,日后只要给皇上交够税赋,其他的皇上不会过问。”林黛玉停了片刻,见梁光兆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地望着林黛玉,“方才我也说了,商税减半,佃户田税不收。”
“什么?田税不收?”梁光兆大惊失色,“林大人,这田是国本,不收田税,那百姓还不无法无天?”
林黛玉知道梁光兆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放弃盘剥农民,于是道:“梁大人,本朝官员皆可经商,想必梁大人家的铺子不少吧?”
梁光兆纠结的不是商税,而是佃户的税,只要佃户租了田不缴税,那地主家就没法让佃户多交租,这样以来,地主能从佃户那里得到的粮食就少了。
“梁大人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当初可是参加科举才做了官翻了身,怎么如今成了大官,反而眼里没有百姓了呢?”林黛玉瞟一眼梁光兆鼓胀的肚子,不知这肚子里填了多少油水,现在想刮掉一丁点他都嫌疼。
“是,林大人,下官愚钝。”梁光兆不敢与林黛玉正面碰,只得满眼挤出笑来,“下官这就按大人吩咐的去办。”
林黛玉看着梁光兆大腹便便地往外走,不由想起林如海来,如果现在让林如海来做这件事,他会如何呢?
姑苏刚推行减税之法,便受到下面官员、豪绅的重重阻挠。
“林大人!”这几日常有人拦路喊冤。
袅袅正要拔剑上去,被林黛玉拉了过来。
“先听听。”林黛玉看着面前跪着一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女子,俯身将她搀起来,“这位姑娘,你有何冤情?”
女子怯生生地看着林黛玉,满面愁容:“林大人救我夫君!”
那女子声泪俱下,说完之后给林黛玉磕了两个头。
林黛玉听罢,气不打一处来。
这女子和她夫君都是梁通判家的佃户,最近刚收了一茬稻米,本以为姑苏府免了田税就可以把自家种的稻米卖了给家里的老人看病。不料那梁光兆家却说:“这税是我梁家收的,不给钱就把人拿下!”
林黛玉气愤地唤了一声:“袅袅!”
“大人!”
“带着这女子去府衙!”
梁光兆跪在堂下,哆嗦着趴在那里。
“大胆梁光兆,竟敢私吞田税,鱼肉百姓!”
梁光兆吓得两股战战,连跪都跪不稳,结巴道:“回——林大人——,下——下——下官知错了。求大人饶了我吧!”
林黛玉正要拿人开刀,此事正好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梁大人,你可知罪?”
“下官知罪!”
梁光兆是个贫苦人家出神,一朝科举中了进士便成为人上之人,家里堆满金银财宝,身上却处处都是补丁,据说连一分钱都不敢花。
“你犯了什么罪?给我好好陈述!”
梁光兆痛哭流涕,一个贫苦人,当初只想通过科举改变自身命运,让家中老母亲吃上一口热饭,可被命运欲望裹挟越来越肆无忌惮,忘记初衷,一步步走向深渊。
这种人,杀了不可惜,但是不杀却还有别的用处。
“梁光兆,你以为你只有现在这一条罪过?”林黛玉将一个册子扔下堂前正好落在他面前。
梁光兆颤巍巍拿起那册子,看到上面写着“陈情书”三个大字,不由浑身一抖。
这陈情书还是当初李元英登基时要求百官自陈的罪状,说是只要改过自新,一切既往不咎。可一旦再犯就是死罪!
梁光兆瘫坐在地,涕泗横流。
林黛玉最看不得这种人可怜巴巴求宽恕,斥责道:“当初皇上把姑苏所有官员的陈情书都交给我,就是为了此时此刻。”
梁光兆还在求饶,额头也磕破了,鲜血飞溅。
“梁光兆!”林黛玉拍了一下桌子,“本官问你,你可愿意戴罪立功?”
梁光兆一听,哭声顿止,仰头看着林黛玉,愣了愣:“罪臣愿意!”
“既然如此,你就把减税之法给我推行下去,半年之后,我要看到成效!”
梁光兆这事不是一起,也不是每次林黛玉都给他们机会戴罪立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梁光兆这般肯认罪。
此事很快便传到京州,有人在李元英面前弹劾林黛玉,说她握权擅专,私自改变税法,蔑视皇上权威,按律当斩。
林黛玉收到李元英的信件,看着那些谣传微微一笑。
袅袅见林黛玉看着信笑得花一样,凑上来问:“姑娘,你知道咱姑苏百姓怎么说你?”
“怎么说?”林黛玉抬头看她。
袅袅眨眨眼道:“姑苏之光。”
林黛玉闻言一笑,继续低头看信,看着李元英苍劲雄浑的字体,不禁想起她习武时傲然挺立的身姿,不觉耳根发热,脸颊早已红了半边。
不过半年,减税之法终于在姑苏推行开。
林黛玉走在街头上,看到越来越热闹的街道,想着若是李元英能来亲眼看看该多好。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时候,想到半年前在码头跟着父亲卖贝壳项链的女孩,林黛玉加快步子去了姑苏书院。
姑苏书院里全是本地世家大族的子弟,非富即贵。
这里的学生个个相貌不凡,才华也不错,本就是富贵,加上受到本地最一流的教育,未来的天下依然是他们的。而那些贫寒人家,终究只能继承贫寒。
林黛玉叹口气,抬头看一眼书院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姑苏书院。大门两侧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勤能补拙方为大智,大智若愚才能圣贤。
她叩了叩门环。
不一会儿一个十来岁的书童探出头来,看见她问:“你是谁?”
林黛玉笑道:“我是姑苏府的官差,特地来看看书院里缺什么,大人让我来问问。”
小小书童上下大量林黛玉,见她一脸和气也不难为,直道:“那你跟我来。”
林黛玉跟着小书童往里走,来到一处清幽之地。
篱笆围成的小院里坐落三间茅草屋,与这书院的宏伟高大格格不入。
书童先黛玉两步,站在篱笆门前,唤了声:“先生,姑苏府来人了。”
不一会儿,一瘦高清颧的男子从中间茅草屋里出来,一身皂白布衫,约莫四五十岁年纪,炯炯目光扫了黛玉一眼。
“进来吧。”
书童打开篱笆门,让黛玉进去,走之前道:“这位是书院程院长。”
林黛玉心中了然,这便是程景明,早就听说过,只是从未谋面。
她穿过篱笆门,大步往里走:“程先生,久仰大名。”
“不知这位是?”程景明看着黛玉,似乎觉得眼熟。
“先生是不是把黛玉忘了?”
程景明“啧”了一声,双手合掌,恍然大悟般对着黛玉道:“如海的女儿啊,如今成了姑苏的府尹,还要受老夫一拜!”
说着,他便要给林黛玉行跪拜礼。
林黛玉一把将他拉住:“程先生怎么反倒计较起礼数来了?我早年听说先生放荡不羁,是最为洒脱的,如今年纪大了,倒在乎起这些繁文缛节。”
程景明闻言大笑:“果然是如海的亲生女儿,说起话来丝毫不饶人。”
林黛玉拉着他的衣袖在茅屋的凳子上坐下,颇有几分反客为主的意思。
“不瞒程先生,黛玉此次前来,是要问书院学生之事。”林黛玉言辞正色。
“哦?说来一听。”程景明捋了捋下巴那一撮山羊胡子。
林黛玉看着他,缓缓道:“那学生就直说了。子曰‘有教无类’,我姑苏书院现在却只有世家大族的子女,先生可曾想过是何原因?”
程景明撩起眼皮,看着黛玉:“你的意思是?”
林黛玉见他不挑明,直言不讳:“减税之法推行以来,普通百姓家中资财普遍增加,他们除了有安居乐业的愿望,还有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想法。我想让姑苏所有穷苦人家的孩子都免费来我们书院读书,不知程先生意下如何?”
程景明神情不明地盯着黛玉,终于开口:“免费?那书院如何维持生计?原本姑苏书院靠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捐赠才能得以生存,如果让那穷人的孩子入学,谁来扩建学堂,谁来招先生教学,谁来管他们一日三餐?”
林黛玉看着眼前这个夫子模样的男人,心里不由冷笑,可依然满眼堆笑道:“姑苏府不是要求姑苏书院吃亏经营,而是大家想出一个更加完善的方法。我倒有个不成型的想法,姑苏府和京州各出一部分钱来扩建书院学堂,世家大族的捐赠用来招夫子教学,至于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学费全免,姑苏府每年给书院拨款。”
程景明听了黛玉的想法,沉思一会儿,抬眼看了看她:“黛玉何时有此想法?”浑浊的双眼望着黛玉,颇有些惊讶。
林黛玉此时起身:“从黛玉见到这个世界就开始筹划了,如今终于能够去实现,也算功德一件。不知程先生能否支持黛玉?”
程景明虽然站在世家大族的角度想事情,可他一向为圣人立言,现在见到黛玉有此圣人之言,不禁感叹:“如果老夫不答应,那又何以成夫子呢?”
林黛玉给程景明鞠了一躬:“夫子英明!”
出了姑苏书院,林黛玉不由觉得豁然开朗,想起当年被父母卖给夫人的阿秀,想起从小在林家的雪雁,想起无家可归的袅袅,又想起李元英,不知李元英此时此刻在皇宫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