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第 81 章 ...

  •   总的来说,各地藩王不出兵勤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对建文帝的不信任、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实力对比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他们在这场权力争夺中的犹豫和退缩。
      在寒风凛冽的十二月,建文帝为了提防燕王朱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
      派遣张昺担任北平布政使一职,同时任命谢贵以及张信二人为北平都指挥使。
      此外,建文帝还下令让都督宋忠率领军队驻守在开平地区,并调离了燕王所管辖的军队。
      这一连串的人事安排和军事部署,无疑显示出建文帝对于燕王朱棣的警惕和防范之心。
      而此时此刻的燕王朱棣,眼看着多位亲王不是被贬谪就是离奇死亡,心中不禁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
      他深知自己如今正处于一种极为微妙且危险的境地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朱棣并没有被吓倒或者退缩,相反地,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始策划一场惊天动地的反击行动……
      于是他开始假装生病,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回到身边,同时还故意表现出一副精神错乱的模样。
      然而,长史葛诚却暗中向朝廷密奏说“燕王并没有生病”。
      与此同时,燕王派往京师的使者也被齐泰审问,结果使者供出了一些异常情况。
      得知这些消息后,建文帝立即下达了一道密旨,命令张昺和谢贵逮捕燕王幕府的僚属,而张信则负责抓捕燕王本人。
      但是张信却将这件事提前告诉了朱棣,于是朱棣便与僧人姚道衍共同商议起兵之事,并命令张玉和朱能带领八百名勇敢的士兵将张昺、谢贵等人擒拿住,就连葛诚也一并处死。
      当天夜里,朱棣率领部下迅速攻占了北平的九个城门,成功掌控了整个北平城。
      紧接着,燕王朱棣召集手下的将士们,举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誓师大会。
      他以朱元璋颁布的《皇明祖训》为依据,宣称“如果朝中出现奸臣……藩王可以率兵入京清除他们”。
      在这样的号召下,将士们士气高昂,纷纷表示愿意追随燕王起兵。
      以“清君侧”、“诛佞臣”为名,直指诛国君身边齐泰、黄子澄等大臣。 ——自称“奉天靖难”。”
      “蠢货!”朱元璋听闻朱允炆削藩时,并没有太多的愤怒情绪。
      然而,当他了解到朱允炆削藩的具体顺序和手段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惑。
      自己当初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人呢?
      朱元璋的眉头紧紧皱起,脸色变得愈发阴沉。
      他深知,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众人的愤怒。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民心必将尽失,天下恐怕就要易主了!
      朱元璋长长地叹息一声,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
      正是在这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朱棣最终才得以篡位成功。
      温良接着说道。
      “靖难之役路线主要是燕王的军队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进军,最终抵达南京城。
      这期间经历了无数场激烈的战斗,可以说靖难之役的路线经历了多次反复的调整。
      最初,燕王朱棣的军队主要集结在北方地区。
      当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时,许多响应者纷纷加入他的军队,这无疑给朱棣增添了强大的力量。
      朱棣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后,随即下令挥师南下,接连攻克了多个城池,并成功占领了通州、蓟州等要地。
      不出所料,朱棣率领的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了明君,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紧接着,朱棣的大军乘胜追击,继续向南挺进。
      当他们抵达大宁时,朱棣的军队一度折返至北平,与明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经过一番鏖战,朱棣的军队再次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将明君打得溃不成军。
      次年初夏,战火重燃,朱棣的军队与明君在白沟河再次交锋。
      这一次,明君依然无法抵挡住朱棣军队的凌厉攻势,再度败下阵来。
      朱棣见状,顺势而下,对济南发动了猛如虎狼般的攻击,并成功攻占了这座重要的城市。
      此后,朱棣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接连攻克了沿途的众多城池。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搜集情报,为后续的战略部署提供支持。
      最终,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朱棣成功夺取了南京城,实现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然而,在雄县一役中,朱允炆所率领的明朝军队遭遇了朱棣军队的突袭,结果惨不忍睹,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随后,双方在真定展开了一场激战。
      紧接着,朱允炆与燕王朱棣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最终朱棣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城内的局势异常紧张。
      谷王朱穗和李景隆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究竟是坚守城池,还是向朱棣投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打开城门,将朱棣及其军队放入城中。
      随着城门缓缓敞开,朱棣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南京城。
      这一刻,意味着奉天靖难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建文帝朱允炆却在这场混乱中离奇失踪,杳无音讯。
      而朱棣则顺势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此后,人们尊称他为永乐大帝。
      朱元璋听闻此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能被称为大帝的人物绝非等闲之辈,必须要有卓越的功勋才能够获此殊荣。
      “朱棣即位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
      首先,他减轻百姓赋税负担,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其次,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担任重要职务。
      此外,他还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确保国家政权稳定。
      在经济发展方面,朱棣采取了多种举措促进农业生产、商业繁荣以及手工业技艺提升。
      通过这些努力,国家逐渐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朱棣目光远大,积极拓展海外贸易。
      他派遣郑和率领规模宏大的船队远航西洋,造访众多国家并与其建立友好关系。
      这次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更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强盛国力。
      然而,尽管朱棣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他内心深处仍有一件事情令其忧心忡忡。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始终不明。
      为了解决这个心头大患,朱棣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展开调查。
      他不仅派遣大批密探四处搜寻线索,还巧妙运用各种手段试图揭开这个谜团。
      在此过程中,无数秘密被逐步揭开,但关于朱允炆的确切去向依然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数年光阴转瞬即逝,但朱允炆却宛如人间蒸发般杳无音信。
      朱棣内心的忧虑如滚雪球般日益沉重,时常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独坐在龙椅上苦思冥想。
      忧心忡忡地担心着朱允炆可能会重整旗鼓,再次夺回皇位。
      随着年岁渐长,朱棣的心病愈发严重,甚至在临终之时,仍对朱允炆是否会卷土重来心存恐惧和不安。”
      听闻此言,朱元璋心中依然有些恼怒。
      他沉声道:“他自然会心有忧虑,毕竟他可是古往今来首位成功发动叛乱夺取皇位的藩王。
      他不仅要担心朱允炆的复辟,更要顾虑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否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温良脸色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来,他瞪大眼睛看着朱元璋。
      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犹豫不决。
      朱元璋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