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施孤 ...
-
七年前,中元之夜,子时降临,天地之间,阴阳交汇,万鬼回阳,世间称之为“鬼节”。正是此时,莘莘诞生于古莘国的偏远村落,她的到来,似乎预示着不凡的命运。其父,乃是一介没落士族之后,虽满腹经纶,却难掩家道中落的悲凉。为求爱女平安,他不惜翻越邙山,遍访修仙道士,于莘莘百日之时,大摆道场七日,以国名布阵,祈愿消灾解厄,驱散她身上与生俱来的阴邪之气。
然而,命运弄人,当莘莘年仅三岁之时,其父忽接京都莘城亲戚书信,言及都城繁华,机遇遍地,遂决意离家,赴京谋求前程。这一别,便是四年光阴,音信全无,如同石沉大海。莘莘的记忆中,父亲的模样已渐渐模糊,只剩下母亲温柔的笑容和那条忠诚守护的老黑狗相伴左右。
老黑狗,岁月在其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眼睛已变得混浊,但那份对家的忠诚与守护却从未改变。它总是默默地陪伴在莘莘母女身边,成为她们最坚实的依靠。
而今,母亲病重莘莘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懊悔与悲痛,她不顾一切地奔跑在夜色与晨曦交织的小径上,只为那一线希望——能请来治病先生,挽回母亲那逐渐消逝的生命。然而,当治病先生匆匆赶到,望着病榻上母亲那苍白而痛苦的面容没了一丝生机。一切努力似乎都已化为泡影。
治病先生轻轻摇了摇头,那动作中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与惋惜。他深知,面对生命的自然规律,即便是医术再高明,也有回天乏术之时。他的目光温柔地掠过莘莘满是泪痕的脸庞,仿佛能读懂她心中所有的痛苦与挣扎。
在看了莘莘家中简陋而破败境况后,治病先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他没有伸手去接莘莘颤抖着递过来的几枚诊金,那几枚铜板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光,却照不亮他心中那份对贫穷与苦难深深的同情。
“孩子,收起来吧。”治病先生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你的孝心比什么都重要,但此刻,更重要的是让你的母亲安息。”
说完,治病先生没有片刻停留,立刻张罗起村里的乡亲们来帮忙。他深知,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而言,后事的安排同样重要,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
在治病先生的号召下,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各自的工具与心意,汇聚到了莘莘的家中。他们有的帮忙搭建灵堂,有的准备丧事所需的物品……
治病先生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中既有对生命的敬畏,在完成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后,他轻轻地拍了拍莘莘的肩膀,告诉她在过不去的时候可以去药铺找他便转身离开了这个充满悲伤房舍。
望着治病先生渐行渐远的背影,莘莘木木讷讷的一片空。她知道,虽然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不知所踪的父亲和一只没了精神的混眼老狗。在莘莘母亲离世后的七七四十九日里,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对于年幼的莘莘而言,失去母亲的痛苦如同秋日里连绵不绝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她的每一个日夜。然而,生活并未因此而停下脚步,特别是当秋收刚刚结束,家里那几亩曾经承载着希望与汗水的土地,如今却成了她无力承担的重负。
七岁的孩子,本该在母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但命运却迫使莘莘过早地面对了生活的艰辛。幸运的是,她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情与互助的村庄里。邻里们见莘莘孤苦无依,便纷纷伸出援手,大家凑钱将莘莘家的土地买下,以免这份重负压垮了这个瘦弱的孩子。
拿着这份沉甸甸的邻里情谊,莘莘的心中既有感激也有不舍。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自己最后的希望。在众人的商议下,他们决定挑一个精干的妇人带着莘莘前往京都莘城,寻找她的父亲。
京都莘城,一个繁华而陌生的地方,对于莘莘二人而言,既是未知的挑战,也是希望的所在。随着马车缓缓驶离熟悉的村庄,莘莘的眼中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她紧紧抱着母亲留下的唯一遗物——一块旧手帕,那是她最宝贵的记。
春风不再温柔,它带着几分刺骨,穿梭在京都的繁华与冷漠之间。莘莘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望着这座曾经让她满怀希望的都市,此刻却只剩下无尽的绝望。半月来,她踏遍了京都的每一个角落,询问了无数可能知晓父亲下落的人,但每一次的希望都如泡沫般破灭,留下的只有疲惫和空荡的钱袋。
钱,这个曾经在她心中没有概念的字眼,如今却成了压在她心头最重的负担。她们尝试着用仅剩的几枚铜板换取一顿温饱,但在这物价高昂的京都,那不过是杯水车薪。终于,当最后一枚铜板也消失在店家冷漠的眼神中时,莘莘意识到,她必须面对现实——寻父之路已走到了尽头,而她们,即将成为这繁华都市中的流浪者。
夜色渐浓,京都的灯火辉煌却照不进她心中的黑暗。莘莘拖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饥饿和寒冷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但每当她想要放弃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父亲慈祥的笑容和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她知道,无论多么艰难,她都不能让父亲失望。
于是,莘莘做出了一个决定——她们只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回到家乡,即使那意味着要放下所有的尊严。她开始尝试着向路人乞讨,用她那双曾经握笔的手,现在却只能捧着破碗,低声祈求着一点点的施舍。
起初,她们感到无比的羞耻和痛苦,每一次开口都像是在撕裂自己的灵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学会了如何在这残酷的现实中生存。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冷漠无情,有的则慷慨解囊。每一次的施舍,都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她冰冷的心房。
然而,归途并非坦途。莘莘二人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折磨,更要承受心灵上的煎熬。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和追求,想起那个在京都寻找父亲的自己。那时的她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定,而现在,她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苟延残喘。
经过十数个日夜的漫长跋涉,莘莘与她的同伴,两人衣衫褴褛,满身尘土,终于踏上了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他们的家乡。夕阳的余晖洒在破旧的村口,却照不亮他们心中的阴霾。这一路,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冷眼与嘲笑,每一次伸手乞讨都像是将自尊一点点剥离,直到最后,只剩下疲惫不堪的身躯和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莘莘站在村口,望着那片曾经给予她温暖与庇护的地方,心中却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绝望与无助。她曾无数次幻想过与父亲重逢的喜悦,想象着父亲会如何拥抱她,告诉她一切都好。但现实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将她所有的幻想切割得支离破碎。她知道,这次真的找不到父亲了,那份寻亲的执念,在这一刻彻底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她明白,哭泣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脆弱。于是,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转身对身旁同带她去京都的大婶说:“您回家休息休息吧!我没事的?”
大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强忍泪水点点头,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迎接她的没有温暖的拥抱和关切的问候,而是空荡荡的屋子和无尽的寂静。莘莘坐在破旧的木床上,望着家里老眼浑浊的老黑狗,心中五味杂陈。她曾经无数次凝视着父亲的书桌上的几本旧书,寻找着父亲留下的痕迹,但此刻,那些记忆仿佛也变得模糊而遥远。
绝望之中,七岁的莘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意识到自己的将来可能与幸福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