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大婚 ...

  •   腊月中旬,初雪落长祈。
      景西王府上下张灯结彩,忙作一片,四处都充斥着热闹与喜庆的气息。

      大嫂早在故渊门的护送之下回了长祈。作为长嫂,自然而然便操持起了阿柔的婚事。在她的协助之下,一切流程都被安排得妥帖顺当,对此,阿柔心怀感激。

      其实对于阿柔而言,成婚之礼,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她与司言之间的感情本就不是父母之命,不是媒妁之言,源自于对彼此的欣赏,又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滋长。他们二人间的感情,本就无需用一个形式来证明。

      当然,这只是灵光乍现的想法。
      她需要一场婚事,从而顺理成章地辞去军中职务,重获失去良久的自由,也好减轻新帝对她和景西王府的忌惮。
      所以,该办的婚礼,还是得办。

      尽管这段姻亲源自于二人间的情投意合,原是不该掺和任何杂质的。但阿柔毕竟不是养在闺阁里的少女,从不认为成亲便是这辈子的全部意义。
      顺势而为便可解决掉的麻烦,没有道理不做。

      若说遗憾,大抵是远在西北的父兄不能亲临现场吧。

      长祈仍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偶尔办场喜事,稍微冲淡一些压抑的氛围倒还好。若是穷奢极侈、奢靡无度,怕是要惹得城内百姓不忿。
      所幸,他二人也不是什么高调的性子,身边的熟人算来算去,统共也就那么几个。

      当初司言购置京城宅邸时,用的是“顾云深”这个名字,对应的是“云深先生”的身份。
      若李晁奚不肯答应重审冤案的要求,他便可以云深先生的身份,通过翰林学士杨以清的引荐面圣,亲自揭开陈年旧案。

      而如今,他与李晁奚的交易已经达成。如果没有意外,这条备用方案应当是用不上了。但这处挂着“顾宅”匾额的院落,还是不适合大张旗鼓地显露于人前。
      再加上司言本身只是一介无权无名的江湖之人,也就省去那些迎亲的繁文缛节,干脆直接在景西王府拜堂成亲。

      成婚之日,门庭熙攘,热闹非凡。
      二人牵着手,在众人见证之下拜了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

      ……

      卧房早已被布置得焕然一新。四处挂着红色绸缎,门窗贴着“囍”字剪纸。
      床前两侧各摆一只灯笼架,发出柔和的暖光。檀木圆桌上铺了一层红色台布,尾端缀有流苏。旁侧立着个落地烛台,其上点着红色矮蜡,火光幽微。就连脚下地毯,也换成了喜庆的红色。

      阿柔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人,更不是个爱守规矩的人。一个人在卧房等候的时候,她便掀了盖头,坐在桌前,捡着果盘里的零嘴吃。

      一直到外面响起脚步声,阿柔才不慌不忙地坐回床上,自己将盖头盖了回去。

      司言一进卧房,便注意到桌上果盘被人动过,零碎的瓜子壳还有橘子皮就那样大剌剌地散在桌子上。
      他忍不住低笑一声,坐在蒙着盖头的新娘身边,“需要叫厨房送点吃的来吗?”

      “倒是不饿,就是闲得无趣。”阿柔蒙着盖头,什么也看不见,轻轻拍了拍身边的人,“先把这玩意儿取下来。”
      “好。”司言柔声说着,拿起杆秤,将那碍事的红盖头挑开,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爱人。

      佳人红妆,凤冠霞帔,明艳动人,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

      即使相识相知数载,即使历经生死与共之局,即使早已将这副容颜记录在画卷之中,又深深地镌刻于心,当揭下盖头的那一刻,司言还是忍不住为之心动。

      阿柔,阿柔……

      真的到了这一天,他们真的走到了这一天。
      恍然间,司言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做一场很美的幻梦。

      “愣着干什么?”阿柔在他眼前挥了挥手,笑道,“看呆了?”
      司言回过神来,“嗯。”

      阿柔半开玩笑似的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模样,你还没看够?”
      而司言却伸出手,抚上她的发梢,回答地格外认真,“嗯,无论多久,都看不够……”

      阿柔望着他认真的眉眼,心间泛起丝丝甜意,又涌上无尽的感动。
      眼前之人,是她心爱之人,是往后余生将要休戚与共之人。

      阿柔这一生不畏人言,自在随心。自离开师门后,便只身一人行走于山川湖海之中,亲眼见证人间至美光景,将山河奇观尽数收归于眼中。
      长祈城这两年的经历,不过是她人生路上的寥寥一笔。往后余生,她仍旧要归于山野,做一畅快自由的闲人。

      而今日之后,她不再是一个人。
      这条无尽的旅途,总算有了同行之人。

      “阿柔。”司言轻声唤她。
      “嗯?”阿柔有些慌乱地应声。
      方才打趣了司言,却不想自己竟也走了神。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①……”司言遥想昔日的点滴片段,沉吟着,“你曾问我,羁鸟和池鱼尚有心归之处,而我的归处,又是何方呢?”

      阿柔心中一动,思绪翻涌。
      她说过的话,他都还记着……

      “现在,我有答案了。”司言缓缓靠近她,眼中情意流转、温柔缱绻。他牵过阿柔的手,按于自己左胸的位置,“我心归处,名唤阿柔。”

      怦,怦,怦……

      指腹隔着衣料,感受到他心间有力的跳动。情思涌动,浑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都在发烫发热,怂恿着她,去索取更多亲近与爱抚。

      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交换了一个漫长而粘腻的吻。
      罢了,似是觉得不够,司言又托着阿柔的后颈,在她唇上、颊侧、颈间留下一道又一道的吻痕。

      阿柔被他撩拨得有些意乱情迷,裸露在外的皮肤尽被洒上灼热鼻息。她用残存的理智推了推司言,低声道:“交……交杯酒……”

      司言暂且松开怀抱,斟了两杯酒,将其中一杯交给阿柔。
      二人脸上皆泛着红,缓缓贴近距离,双臂交缠,共同饮下交杯酒。

      杯酒入喉,身上血液愈发灼烫。

      烛火幽微,红帘低垂。
      厚重的大红色婚服一层一层剥落,散落在地。

      热气升腾,气息交缠,方寸之地,早已被欲色填满,令人将近窒息,却又感到极度的欢愉。
      如一幅光洁雪白的画卷,就在今日,执笔之人终于情至深处,难以自抑,在卷轴之上绘上红砂,留下浓墨重彩的落款。

      烛火将尽,好夜漫长。
      无需山盟海誓,一切尽不在言中。

      ……

      新帝即位第二年,补办登基大典,改年号为“永安”。

      永安元年年初,大战时临危受封的昭武副尉戚雪柔进宫面圣,辞去军中职务,圣上应允。
      年后,司言与阿柔启程西北。彼时边境战况仍旧焦灼,但比起去年秋日之时,局面已有好转。

      当初连远道节度使谢阳勾结哈赤努尔,突袭西北大营,导致西北铁骑伤亡惨重,营地尽失,边境防线变得极为薄弱,只能固守宛阳城墙这最后一道防线。

      而哈赤努尔带领的赫月兵来势汹汹,大有一鼓作气拿下宛阳的态势。那时宛阳城的处境,与后来叛军围城的长祈城差不了多少。

      西北铁骑背水一战,严防死守,整个宛阳上下一心,就连百姓也参与到这场战事中来。男人负责扛送物资,女人则为将士缝制冬衣、照顾伤者。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最艰难的日子总算捱过去了,哈赤努尔攻势虽猛,但面对大昭边境的铜墙铁壁,若是不能一举击破,也只能面临再而衰,三而竭的局面。

      骁勇善战的西北铁骑,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强大。

      司言与阿柔赶来之时,这场战事基本已到了收尾阶段。

      阿爹在先前的交战中受了些伤,已退居后方。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二三十岁,体质强健的男儿郎,鬓角与发间的斑白之色,皆昭示着英雄已老的事实。年轻时所看不上的伤,而今却能引发身体上一茬又一茬的问题。

      但好在,戚思辰很好地继承了景西王的衣钵,无论军事才干,还是武学技巧,都不输当年的戚叶临,甚至还要更胜一筹。
      更不必说,他还如此年轻。属于他的传奇,正在书写。

      听说司言和阿柔二人已经成婚,戚叶临并未有太多惊讶,当夜便请这个女婿一起喝了场酒。
      阿柔赶到之时,二人都已醉得有些神志不清了。无奈之下,只能拜托府上护卫搭把手,好不容易才把两个醉鬼运回各自房间。

      相较之下,戚思辰的反应就格外强烈。

      远在前线的戚思辰刚打了一场胜仗,正准备回城与戚叶临商讨后续事宜,却听楚副将说起阿柔与司言的事,顿时坐不住了。
      原定第二日出发回宛阳,戚思辰却打乱规划,直接星夜启程,赶在天亮之前赶回了宛阳景西王府。

      他满脑子都想着如何质问阿柔,为何成亲这么重要的事不同他和阿爹商量。急火攻心之下,忘了此时此刻已是深夜。
      刚入内院,戚思辰便被值夜的侍女拦下,“世子爷,三娘子已经和姑爷休息了。”

      三娘子已经和姑爷休息了……
      和姑爷休息了……
      休息了……

      戚思辰遥遥地朝院里望了一眼——那卧房的灯分明还是亮着的。记忆中,阿柔可从来没有睡觉时留灯的习惯。
      戚思辰:“……”

      那夜,戚思辰在阿柔院外的回廊枯坐至天明。待戚叶临寻过来的时候,身上都落了一层霜。
      而造成戚思辰一夜未眠的罪魁祸首,因为太过疲累,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

      再后来,阿柔不知道用了多久,才终于将别扭的大哥哄好。

      即便如此,没能亲临幼妹的婚礼,依旧是戚思辰心头一道过不去的坎。于是,在戚思辰的极力要求,戚叶临、楚思越以及王府众人的极力怂恿之下……
      阿柔和司言又在西北成了一次亲。

      ……

      这次回西北,主要目的是确认阿爹和大哥的安危。大致了解过战局过后,阿柔写了一封信寄回长祈,好让二哥他们也能放下心来。
      做完这件事,她又分别去看望了当初宛阳沦陷时,遭到谢阳伤害的女孩们。

      得知大部分人在莲儿和慧芳的照顾之下,已逐渐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便也渐渐放下心来。
      至于剩下那些仍旧没能走出来的人,阿柔就多分给她们一点耐心,尽心尽力地开导抚慰。

      时间总能抚平伤痛——只要有人愿意在他们深陷泥沼之时拉上一把。

      ……

      永安元年四月,以宁长衫和唐元思为首的朝廷军成功收复青函关,持续北上。
      之后几个月,朝廷军先收河北三城,继而控制住整个河北地区,直接将叛军逼回北境常泽。

      永安元年七月,怀王李晁烨率东南驻军北上,试图杀敌立功,为自己谋求重归朝局中心的机会,攒下推翻李晁奚的筹码。然而北上途中遭遇朝廷军,被误认为叛军贼首,乱箭射死于永定河中。

      永安元年十月,戚思辰率领西北铁骑深入敌军营地,直取哈赤努尔首级,一举平定西北之乱,立下不世之功。赫月蛮夷重新臣服于大昭统治之下,恢复朝贡,俯首称臣。

      永安元年腊月,西北铁骑与朝廷军同时进军北境常泽。叛军孤立无援,早已是强弩之末,据城而守一月,终至沦陷。贼首薛重山见大势已去,自刎于城楼之上。

      至此,这场叛乱终于画上了句号。

      内忧外患尽数解决之后,戚家父子二人终于得以归京,与家人相聚。

      戚思辰回来之时,长祈城正是初雪。
      一进内院,便看到两个奶乎乎的小团子在雪地里玩闹。

      戚靖暄面无表情地跟在满地乱跑的妹妹身后——比起玩雪,他其实更乐意待在屋子里看书。但阿娘说了,他是做哥哥的,合该照顾妹妹,所以还是无奈地跟出来了。

      唉,没办法,半大的小女娃,路都走不稳,就喜欢跑来跑去的,若是不小心摔了,阿娘肯定又要心疼地掉眼泪,只好由他来看着了。

      檐下,杨昔云正坐在椅子上,缝着给戚思辰做的冬衣,时不时地抬头看看两个孩子的情况。
      就在又一次抬头之时,她蓦地睁大了双眼,愣在原地。手一松,手上的东西便掉在了地上。

      她张了张口,喉间干涩哑然,瞳孔却瞬间蓄满了泪水。
      她心心念念盼了两年,忧了两年的人,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夫君……”
      两年未曾说过这个称呼,杨昔云甚至感到有些陌生。

      戚思辰心绪翻涌,终于忍耐不住,朝着妻子疾步而来,继而将她整个抱在怀中。

      “我给你缝的衣服,装了两个大箱子。”杨昔云埋在夫君怀中,哽咽着,“你再不回来,我就要送给别人了。”

      戚思辰听到她哭,心脏像是被人用手紧紧攥住一样疼。在战场之上杀伐果断、决胜千里的将领,此时此刻,手足无措地抱着他所爱之人,轻抚她的背,一下又一下地哄着,“回来了,夫君回来了……”

      玩雪的小女儿停在原地,看着突然出现在院里的高大男人,歪着头,似乎有些不解。
      戚靖暄看出她的疑惑,在旁边解释道:“那是阿爹。”
      说罢,他牵起妹妹的手,朝着阿爹阿娘的方向走去。

      分别已久的家人,在这一刻,终于紧紧相拥在一起,久久不愿分离。
      当日在西北之时,戚叶临曾说过,待到战事平定,他们一家人,总该好好地聚一聚。

      而现在,这个约定终于可以实现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9章 大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