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小小的我》 ...
-
今天去看《小小的我》,票是前天买的早场票,电影昨天上映,我可以避开电影的相关宣发和影评,我只想不受任何影响去感受这部电影。
11月初,在同一家电影院看完《焚城》走出来的那一天,正好是《小小的我》参加东京电影节竞赛的前一天。我当时很遗憾,去不了首映现场,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电影究竟会借助“脑瘫”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我当时毫无头绪,但我有限的认知还是尽力拼凑出了一些有可能的主题。幸运的是,这些零散的碎片,有一些重合,但是实际上,电影传达的不屈,远比我想的要更深刻。
电影那些关于春和的画面,真的会让人感到生理性的不适,因为真实,因为怪异。可这并不影响我用伟大和震撼去定义它。
刘春和的向上和不屈远比我们想的要深刻,他不仅仅是要掌握正常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他要的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所拥有的平等权益。
他需要被尊重,需要不被这个世界“特殊对待”。
我几乎没有与这类特殊群体交流过,仅有的印象是老家的一个邻居,读小学那会跟着奶奶去串门,见到过一次。后来陆陆续续在我不同的年龄段也还见过几面,回回见他,回回他都是偏着脑袋,张牙舞爪的,嘴里含糊其辞说些什么,你跟本听不清,也根本没想着要听清。
十几年过去了,我不知道他是否还安在,更别提是否记得他姓甚名谁。偶尔回老家路过那座房子,记忆就只留下小时候在这座房子里,直直的盯着一个“怪人”看过,我站着,他偏躺着;我盯着他,眼里满是疑惑与害怕,他看着我,用不美观的动作尽可能准确地传递他友好的问候,而我会被他的动作和声音吓到躲在大人身后,紧接着他的家人就会斥责他。他就像一个瘪掉的皮球一样,明明前一秒还那么足气,而我,居然像个赢了这场比赛的人一样,躲在人群后面趾高气昂。
其实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抱歉,因为无知与年少,曾给一个人带来这样的伤害,并且后来也一直没有弥补,因为或多或少潜意识里还是觉得:“他”不懂、“他”感受不到、“他”并不需要……
人总是这样,包括我在内,有时候总在不经意间凌驾于某些个体之上,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看起来要比他们正常,所以往往忽略掉他们的感受与需求。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人都恶毒到不尊重他们,只是我们总是递出我们以为的尊重,却不顾他们真正需要的尊重。
所以,电影就是在借助刘春和告诉我们,“他”需要什么?
他需要隐私,他需要平等,他需要表达,他需要有选择,他需要像个正常人一样被尊重或拒绝。
不要因为他身处弱势就给他特权,也不要因为他身处弱势就剥夺他应有的权益。
这才是他们需要的尊重。
女导演拍的作品永远细腻,但也只有女性导演才拍得出这样的细腻。很多的感受其实没有办法用文字记录,好像每一帧都在直击人心。《小小的我》与其说是呈现“他们”的生命力,不如说是在点醒“我们”局限。如果不是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很多时候,人就一直活在自我局限里。
迎春光,写春诗,还是希望能有一天,“刘春和”们能迎来真正的春和景明,因为那不仅是“他们”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