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八章 ...
-
第二天,李夷洲早早地就来了闻家。
高孝珍问:“夷洲啊,你吃饭了吗?”
“吃了。”李夷洲说完就看着闻毅多。
“来,再吃一点吧!”高孝珍拉着李夷洲到了桌前,“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说完高孝珍给李夷洲盛了一小碗粥。
李夷洲吃了一口,赞道:“伯母的手艺比我做好。”
“既然如此,欢迎你常来吃啊!”高孝珍笑道。
“嗯嗯!”李夷洲连连点头,以极快的速度吃完了碗里的粥。
“还要不?我去帮你盛。”高孝珍拿起李夷洲的小碗就要去盛粥。
“不用了,我吃饱了,谢谢伯母!”李夷洲下了桌,在一旁等着闻毅多和闻育恒。
闻毅多父子吃完饭,便与李夷洲一起出门了,他们朝着包家医馆走去。
高孝珍看着李夷洲的背影,喃喃道:“能把我儿子拉回文学道路的只有你了,你可要加油啊!”
医馆内,包大娘正在给一个中年人好脉,那人不住地咳嗽。
闻毅多、闻育恒和李夷洲走进医馆后,便在一旁等候。
包大娘诊脉完毕,就一边写药方一边对中年人说:“你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火气太重,我给你开些降火的药,你拿回去煎成药汤,不多久就会好的。”
“谢谢包大娘!”中年人接过药方,走出了医馆。
包大娘这时才看到了闻毅多等人,笑着来到众人面前,她笑时脸上会出现一对小梨涡,眼中满是身为医者的慈祥。她看着闻毅多,“怎么了?不会又找我去验尸吧?”
闻毅多摇了摇头,将闻育恒推向前来,“自己的事自己说。”
闻毅多微微点头,笑着对包大娘道:“包大娘,我想跟你学用……学医术。”
包大娘看着闻育恒,“你为什么要学医?”
“为了治病救人!”闻育恒道。
“治病救人?”包大娘打量了一下闻育恒,知道他说的不是真话,笑了笑,“好吧,我收下你了。”
“谢谢包大娘!”闻育恒道。
“闻育恒,你过来一下!”李夷洲朝着医馆的角落走去,闻育恒跟在她身后。待到二人来到较落后,李夷洲轻轻地打了闻育恒一下,“你发疯了?放着大好的文学前途不要,要去学医!”
“我……我不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学家!做这样的文学家,受别人欺负的时候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闻育恒道。
李夷洲道:“那你学医就可以不受人欺负吗?”
“当然可以啊!我学得精通医术以后,就专门治病救人。救的人多了,就会受到人的尊重,就不会受人欺负。”闻育恒道。
“这样吧,如果你受人欺负,我保护你。”李夷洲实在不愿意看着闻育恒浪费自己的文学天赋。
“你能这么说,我真的很开心。”闻育恒笑了笑,转瞬便一脸严肃,“你学好了我爹的刀剑双绝,自然可以保护我,可是在你跟我爹学本领的期间,我受人欺负了怎么办?”
李夷洲不说话。
“所以啊,还是自己有自保的本领比较好。”闻育恒道。
“我警告你,你要是在文学方面泯然众人了,我以后就不嫁你了!”李夷洲气冲冲地来到了闻毅多身边,与闻毅多一起离开了包家医馆。
闻育恒看着离开的李夷洲,陷入了短暂的犹豫,不过很快他就来到了包大娘身边。
包大娘道:“你想好了?”
“想好了!”闻育恒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夷洲是个好姑娘啊,你真的要为了学医而舍弃她吗?”
“我并没有舍弃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目前虽然不理解我为何要学医,但是以后会理解的。”
包大娘点了点头,“既然她对你有误解,还是解释清楚比较好,有些误解如果不解释清楚,可能会误解一辈子。”
闻育恒点了点头,抱拳道:“多谢大娘指教,我知道了。”
“好,那你跟我来吧!”包大娘在前面带路,闻育恒在后面跟着。
二人来到了包大娘的书房,那书房只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和一个人体穴位模型。包大娘来到书架前,从书架上取了一本书,交到闻育恒手上,“你先学这本书!”
“《洗冤集录》,”闻育恒看了一眼书名,“据我所知,这不是医书。”
“这是宋慈写的,是大名鼎鼎地验尸学名著!”包大娘边说边往书房外走。
“我不学这本书,我要学治病救人的本事!”闻育恒跟在包大娘身后。
包大娘停下脚步,闻育恒也停下脚步。包大娘笑道:“你要跟我学,我教你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啊?”闻育恒不解地看着包大娘,“人家做老师的都是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我明明跟你说的是医术,你为什么要教我这个呢?”
包大娘叹了口气,“我是个大夫,因为兴趣自学了验尸。可你父亲一遇上案子就找我去验尸,害得我都忘记了自己是个大夫。你来找我真是太好了,我把验尸的本领教给你,以后我就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做大夫了。总之就一句话,你要问我验尸方面的东西,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要问我医术,我就一言不发。”
包大娘说完就离开了。
后来,医馆来了几个病人,包大娘为他们诊脉、开药,闻育恒询问其中的医理,包大娘果真一言不发。闻育恒无奈,只能拿着《洗冤集录》走出包家医馆。
闻育恒走在路上,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并没有人注意到他;风吹得人无比舒服,但他没心情去感受;夏季的草木绿意盎然,他也没心思去欣赏。
“我该上哪去呢?”闻育恒口中喃喃道。他想去找李夷洲,可是不知道闻毅多带着李夷洲上哪去了;想回家把事情告诉母亲,那么将来发生的必然是母亲和包大娘争吵。他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去李夷洲家,虽然在她家暂时见不到李夷洲,但可以等着她回来啊!
闻育恒点了点头,快步向李夷洲家走去。
来到李夷洲家门口,就听到学生们读《师说》的声音,闻育恒悄悄地走进去,坐在最后一排。
学生们读罢,李民朴道:“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一项技艺要传承下来,必须靠着从师学习。一个国家的人民,不肯从师学习,这个国家就会落后退步;一个民族,不肯从师学习,这个民族就会有消亡的风险。以前有个王朝对外实行海禁;对内搞文字狱,禁止从师学习。结果呢,港澳被侵略者占领,费了百年工夫才收回来;倪本癸来侵略夷洲,幸得郑武将军拼力抵挡,才让夷洲不受外敌侵略。我希望你们,不论如何都不要忘记从师学习,只有从师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只有提升自己,才能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只有闻育恒坐在最后一排一动不动。
待到同学们都离开了,李民朴来到闻育恒对面坐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你不会因为写出了一首好诗,就沾沾自喜,就认为不再需要从师学习了吧?”
“李叔叔,我有一件事想问你。”闻育恒看着李民朴。
“你问。”李民朴道。
“像我们这些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如果有人要杀我们,我们只能等死,成为这样的文人有什么意义?”
李民朴站起身,语重心长地说:“文人者,以秃笔安社稷,以策略福万民,以大义震天下。如果一个文人能做到这三样,就算不会武功也没关系。因为他遇上危险时,国家会保护他;有人要杀他时,人民会护卫他。如果国家和人民不爱护造福他们的人,这样的国家必然走向灭亡,这样的人民必然走向穷困。所以文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文人要是堕落了,国家和民族就有了走向堕落的开始。”
“此言何意?”闻育恒不解地看着李民朴。
“你知道文字狱吗?”
“文字狱?”闻育恒有些疑惑地看着李民朴。
“那是中国一个封建王朝搞出来的,当时的皇帝搞文字狱,就是要扼杀文人的思想,扼杀科技进步,让文人们堕落下去。当时修一部史书,会招来文字狱,弄得一户人家家破人亡;出一个‘维民所止’的题目,会招来文字狱,弄得‘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名门望族瞬间没落下去;随口念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会招来文字狱,弄得许多人人头落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想堕落的文人们都被封建统治者杀掉了,于是文人们只能堕落。再也没有人去修史书,没有人去钻研科技,他们活进了统治者为他们准备好的一个牢笼里。而文人们这一堕落,他们创作的作品就再也没有了精气神,也就起不到提振人民精神的作用,紧接着带来的就是人民精神的麻木和自甘堕落,最终造成的是国家科技停滞,思想滞后,然后就是百年的屈辱历史。”
闻育恒郑重地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文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