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弘治十二年的会试,可以说是唐王二人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个交点。

      这一年,已经落榜过两次的王大佬终于通过了会试,并于殿试上拿下二甲进士第七名,获得了进入官场的门票。

      而信心满满来参加考试的唐伯虎,则是意外卷入了科举舞弊案。

      据史料记载,户科给事华昶弹劾主考程敏政卖题,唐伯虎与其朋友徐经牵涉其中,经审理,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卖题之说纯属乌有,但为平息舆论,徐、唐二人最终还是被削除仕籍,发县衙为小吏,终生不得入仕为官。当然,两位涉事官员也没讨到好,程敏政罢官还家、愤郁而亡,华昶奏事不实,被降职处分,可以说是全员输家了。】

      -
      明·弘治时期

      临近考期,正在家认真温书的王·落榜两次·守仁:……

      落榜两次是什么很重要的事吗,还需要重点强调?

      另一边,得知自己以后会卷入科举舞弊案的唐伯虎陷入了沉默。

      没被录取还惹了一身骚,这个试,真的有必要考吗?

      他迷茫了,宫里的皇帝和大臣们也麻了,直接被点名的程敏政和华昶心里更是拔凉拔凉的。

      朱祐樘:好消息,科举舞弊不是真的,坏消息,这个乌龙被光幕捅出来大肆传播了。

      大臣们:头疼。

      程敏政:明明事情还没发生,我却觉得生命已经走到头了。

      华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痛苦。

      【或许是人倒霉了喝口凉水都会塞牙吧,遭逢大变的唐伯虎归家后,继室何氏觉得跟他在一起没有未来,离他而去。之后没多久,他的弟弟唐申也与他分家。若非有友人相助,估计他连个住处都不会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桃花庵别业,是唐伯虎遭逢大变后的安身之所,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便诞生于此处。】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光幕上,一名衣着朴素却依旧难掩风流气质的青年人醉卧在桃花堆里,口中吟唱着自己刚作出的《桃花庵歌》。

      大家知道,这青年就是唐伯虎。

      -

      “啊,这人好惨!”

      不同的时空里,所有人齐齐发出相同的感慨。

      被感慨的唐伯虎本人:不愿再笑jpg.

      这个会试真的非考不可吗?

      【正德九年,来自宁王朱宸濠的邀约打破了唐伯虎宁静的生活,从表面上来看,他得到了宁王的赏识,人生似乎又有了新的曙光。然,唐伯虎并未被这天降的馅饼蒙蔽双眼,在宁王府当门客的几个月里,他敏锐地察觉到宁王有造反之心。

      这下是真摊上大事了。唐伯虎没有反心,也不想帮别人造反,为了摆脱宁王,他选择抛弃形象装疯卖傻。最开始,宁王对唐伯虎的疯癫是心存怀疑的,但多番试探无果后,他不得不放弃了唐伯虎,于是唐伯虎有惊无险地脱离了宁王府这个深渊。

      曾经横冲直撞的狂士,也在尘世的颠沛流离中沉淀出了属于自己的智慧。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这次,这位风流才子堪破了劫难,拯救了自己。】

      -
      明·正德时期

      唐伯虎:果然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宁王:谢邀,还没开始准备造反……你这样让我怎么搞?

      “宁王想造反?”朱厚照挑眉,满脸跃跃欲试。他满身的活力正愁没地方宣泄呢,这上好的靶子就先送上门来了,很好,他可以。

      看到朱厚照的表情,杨廷和立刻便猜到这位陛下是想亲自捉拿宁王了,这可不行,皇帝怎能以身涉险?为了拉回朱厚照即将飞出宫门的心,杨廷和只能不合时宜地开口道:“陛下,此事须得先派人查证。”

      “可。”查吧查吧,等查出来结果朕就可以上了。

      朱厚照眉眼舒展,心情是难得的愉悦。

      庭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默默摇头叹气。

      皇帝静悄悄,一准要作妖;皇帝笑一笑,甭想睡好觉。

      -
      明·弘治时期

      “哦?宁王造反?”朱祐樘面色微寒,昭示着他十分生气。

      没想到光幕才说两个人就扯出了两件重案,看来必须得对光幕更加重视了。

      “备笔墨,从现在开始,把光幕说的内容给朕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唐王二人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奇妙的缘分,之前是同年会试,而这次,没错,这两人都跟宁王叛乱有点关系。

      唐伯虎我们已经了解过,在宁王府短暂待过,察觉到了宁王的不对劲,早早抽身了。而宁王和王守仁嘛……我们顺着王大佬的人生轨迹慢慢捋。

      自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后,王守仁先是观政工部,后又授刑部主事,中途因病辞官还乡,待重新归来已是弘治十七年,为兵部武选司主事。

      正德元年,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前往龙场的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

      在龙场做官期间,王守仁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并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诞生的契机,也是王守仁生命的转折点,这个年少立志做圣贤、不肯乖乖走“正道”、为了研究格物致知盯着竹子看了七天把自己弄病、活泼得令父亲王华头疼不已的男人,终于在历尽千帆后开创心学,成长为我们熟知的阳明先生。】

      -
      明·弘治时期

      王华目瞪口呆看着光幕,满脸不敢置信。

      他不知道是该先愤怒自己儿子未来居然差点被奸人所害、小命不保,还是该先惊讶儿子的成就。

      “阳明心学……这是直接开宗立派了?”

      李东阳与谢迁互相对视了一眼,发现彼此眼中均布满惊讶,显然他们也没想到王家那小子日后能有那般造化。

      不过,身为阁臣,他们更为在意的还是——宦官刘瑾擅政。

      “太子……”朱祐樘脸色变得更差,他转头看向的东宫的方向,心里盘算着找个机会把太子身边的人清理一遍。

      就算是为了制衡,也不能刚上位就被宦官擅政。

      -
      明·洪武时期

      一听到宦官擅政,朱元璋直接暴跳如雷:“咱不是说过严禁宦官干政吗?是哪个不肖子孙敢不听咱的话!”

      没有人能回答他,毕竟谁都不知道后世的事。

      【正德四年,王守仁谪戍期满。

      正德十一年至正德十三年,王守仁辗转各地平乱,在闽西、赣南、粤东平乱之后,为了善后,他各留下一个新县——平和县、崇义县与和平县,设县之后,人民安居乐业,平和县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尊称王守仁为“县父”。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守仁准备前往福建平乱,正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当得知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王守仁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历时三十五天后,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宣告结束。】

      -
      明朝

      宁王:……

      朱厚照:……

      朱祐樘:……

      这位三十五天就战败被俘的宁王,你到底行不行啊?

      宁王:有没有可能,是王守仁比较厉害呢?

      唐伯虎:为什么别人的人生那么传奇,我的人生那么悲惨。

      “王爱卿,令郎着实是个大才!”朱祐樘对王华笑了笑,毫不吝啬夸奖。

      王华连忙行礼,恭敬地拜谢天子对自家孩子的赞许。

      -
      汉朝

      “三十五天平定叛乱……倒是个厉害的。”刘彻目露赞赏,“听后世人颇为推崇的样子,恐怕这个王守仁成就不止于此啊!”

      【按理说平定了宁王叛乱是该有奖赏的,但很遗憾,王守仁的功绩在武宗时期并未得到认可,直到嘉靖即位后,他才得封新建伯。

      新建伯,算是王守仁人生的又一个高峰吧。因为自此以后,他便是明朝唯三因军功封爵的文官之一了。】

      -
      明·正德时期

      整个朝堂充满了尴尬的气息。

      朱厚照默默坐直身子,眼神飘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臣子立了功却不给封赏什么的……那是以后的我干的事情,跟现在的我有什么关系呢?

      “立刻着人去龙场把王先生请回来!”

      既然能力那么强,就别在外面待着了,赶紧的回来干活吧!

      -
      宋朝

      看到提及军功封爵时阿藜脸上的骄傲之色,那些对武人万分鄙薄的士大夫们满脸惊讶,内心很不理解。

      一个文官,居然去干武将的活,这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

      “军功封爵的文官……要是我们这里也能有这样厉害的……”狄青苦笑着摇头,“算了,青天白日的做什么梦……”

      大宋啊,到底还是轻视武将、纸上谈兵的人更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