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战事起 ...
-
那人身穿蓝色里衣外罩一件无袖甲胄,头上还绑着同色系发带,约莫二十来岁的模样,满脸凶狠。
二人这么一对峙,老妇人这才回过神来,一脸惊魂未定,往姜沅的方向挪了挪。
她一身粗布衣衫,上面沾了许多灰,打着补丁,看起来格外狼狈,头发已经爬满了银丝,眼角眉梢俱是皱纹。分明是普通百姓的打扮,却与那些穷苦人家的老太太有几分不同。
老妇人朝姜沅行了个礼,用一口外地口音道:“多谢这位姑娘救命之恩!”
姜沅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朝她点点头,这才看向那位士兵:“这位军爷,闹市纵马,是否有些不妥?”
士兵狠狠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呸”了一声:“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管我的闲事!要是贻误了军情,你担当得起吗!”
军情?
敏锐察觉到什么,姜沅连忙上前两步:“何处的军情?”
老妇虽是外地人,知道的却明显比她多些,开口坐实了她的猜测:“这位军爷头戴蓝色方巾,想必是县城的守卫军,姑娘是外地来的恐怕不清楚,守卫军正在同青龙寨开战呢。”
她的声音不大,奈何那位士兵耳力却不错,将老妇人的话听在耳中,不由得意地仰起头:“知道本大爷是什么来历就好,要是误了县令大人的事,你们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此时不是斤斤计较的时候,姜沅深深看了他一眼,面上却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竟是护城军当面,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惊扰了军爷,还请军爷见谅!”
大士兵赚足了面子,大抵也是军情实在紧急,没有同她攀扯,而是不耐烦地摆摆手:“今天算你们走运,大爷不跟你们计较,下次再找你们算账!”
他撂下狠话,连忙翻身上马,往县衙的方向疾驰而去,丝毫没有注意到背后姜沅陡然冷下来的眼神。
难怪先前询问的那些人语焉不详,原来和青龙寨交手的是隶属天奉县县城的护城军。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那些人受过青龙寨的好处,虽然不能明确站出来表示支持青龙寨,但也不能叫居心叵测之人轻而易举就套了话去。
老妇人在天奉县中待了快半个月,这才将县城的情况摸得差不多。姜沅对她有救命之恩,她才会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知。
姜沅这时也不急着赶路了,将老妇人带到先前到过的客栈,点了一桌好菜,这才询问起细节。
老妇人已经许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见他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还请自己吃饭,感动得无以复加,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护城军和青龙寨已经僵持了许久,这位新上任没多久的县令乃是太守的学生,天奉县属左丘郡管辖,左丘郡的太守早年在殷老爷子手中吃过大亏,如今趁着殷老爷子年迈,就打起了青龙寨的主意。
刚好自己的学生上任,就由他当地一把枪,开始找青龙寨的麻烦。
这些年天灾人祸的,青龙寨中的人都是自己种地,自然收成也是一般,加上看到周围不少百姓忍饥挨饿,时常出来施粥,虽然救助了不少百姓,可是青龙寨也是元气大伤。
这些都是老妇人在天奉县待了半个月打听来的消息。
这下姜沅是真正好奇她的来历了:“我看大娘气度不同于普通人,想来应当念过几天书,又怎么会如此狼狈出现在闵州呢”
说到这个,老妇人忍不住掬了一把泪:“不瞒姑娘,我来闵州是来找我那不成气的儿子。几年前朝廷征兵,说是要稳固边塞,我儿便报名参军,好不容易被选上,谁知一去杳无音信……”
“同乡陆陆续续传回消息,说是已经战死他乡,我就想着,反正我不过贱命一条,他若是还活着固然好,他若是死了,我也能替他收尸。”
老妇人和她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失去踪迹,她哪里还坐得住?连忙收拾了金银细软,慌慌张张来到闵州。
只是在闵州,她也没能打听到儿子的消息,只好暂时先住了下来。一路上的花销不小,老妇人家中本就不富裕,在半路上银钱就已经用光了,只能一路乞讨来到此处。
好在闵州还是好心人多,才没有叫她饿死。
她上了年纪,原本是想在闵州找一份活干,别人顾忌她的年龄,也不会雇佣她,只好就这么捱着,直到遇到了姜沅。
说到动情处,老妇人更是潸然泪下:“我家那口子走得早,家中又无亲眷,膝下也只有猛儿一个孩子,若非朝廷征兵不能拒绝,我哪里舍得他来闵州吃苦!”
如赵猛一样被强行征召的人还有许多,他们被派往各个州郡,镇压百姓暴动,警惕不臣之心,死在外面也实属正常。
基本上从离家的那一刻开始,家中父母妻儿也就只当他们是个死人了,可是偏偏老妇人家中再无亲属,与其日日待在家中牵肠挂肚,不如来闵州走一遭,也好叫自己心安。
姜沅听完久久不能言,只能感慨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赵猛是生是死也不确定,你不能叫她一直守在这里吧?
所幸此处离青龙寨不远,姜沅沉吟片刻,开口道:“不如这样,我恰巧要去青龙寨,大娘你随我一同前去,如何?”
“青龙寨的名声大娘也知晓,总归不会叫人饿死就是了。”
老妇人一愣:“这也太麻烦姑娘……”
姜沅浑不在意:“有什么麻烦的,不过顺路而已。”
她又道:“不知大娘贵姓?如何称呼?”
老妇人忙谢过她,才道:“我本姓赵,姑娘叫我赵大娘便是。这一路上,就仰仗姑娘照顾了!”
-------------------------------------
正如姜沅所说,她们已经到了青龙寨附近,断没有叫赵大娘就这么继续在天奉县城中乞讨的道理。
以前无法救人是因为有心无力,如今既然已经到了县城中,多带一个人进青龙寨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姜沅还没有绝情到这个地步。
护城军并没有死守进出县城的路线,甚至县令还巴不得青龙寨的人多来城中施粥,好叫天奉县境内的百姓们不必因为食不果腹而变成流民或是暴动。
一面攻击人家,一面又利用人家,任谁见了都要说上一声“不要脸”。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君子可欺以其方。
这群人也不过是利用了青龙寨众人无法见死不救的好心肠罢了。
可是县令本就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哪怕底下的百姓对县令的意见再大,也不敢揭竿而起——现在远没有到造反的地步。
如今民生怨道,也不过是私底下嘀咕几句,不痛不痒的并不能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当真揭竿而起,那就成反贼了,朝廷可以光明正大剿灭他们。
就算百姓们感念青龙寨的恩情,也不敢将生死置之度外。
是以在对待打听青龙寨众人情况的陌生人时,态度就十分奇怪了。
顺着县城的官道出了城,姜沅三人换了一条小路,按照打听到的路线,翻过眼前那座小山,再走一段路,就能到青龙寨的地盘。
原本姜沅和苗招娣赶路的速度并不慢,只是如今多了一位赵大娘,自然要顾及老人家赶路的速度。
赵大娘年纪五十左右,远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老,只是这个年代的人生活十分艰难,普遍外貌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老上许多。
三人结伴同行,终于在黄昏时来到了青龙寨门口。
三个人都是女人,其中一个还是老者,青龙寨中的众人并没有怀疑他们是奸细,反而大大方方将人放了进来,很是嘘寒问暖了一番。
负责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大婶,人看起来很和蔼,姜沅三人来到村子里,在大婶的介绍下,才基本摸清了青龙寨的状况。
原本青龙寨所在的地区是有好几个村子的,后来这些村子逐渐合并成了一个大村,青龙寨就在整个村子的中央。
这个村子名为李村,因为住的人大多数姓李而得名,接待姜沅几人的大婶自然也姓李。
李大婶一边将人带到居住的房间一边道:“你们放心,虽然如今寨子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既然你们来投靠寨子,寨子就绝对没有不管你们的道理!”
她十分热心地帮几人铺床:“这间房子有大半个月没人住了,你们住的时候自己打扫一下,记得每日辰时、午时、酉时和其他人去领粥喝。”
姜沅有些好奇房间原本的主人在哪里,问道:“那之前住在此处的人呢?”
李大婶脸上伤感一闪而逝:“原本住在此处的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他……已经牺牲了。”
姜沅愣住:“抱歉……”
李大婶挥挥手:“虽然他死了,但也是为了保护寨子,算是死得其所,我和他爹,也为他高兴。”
说罢,李大婶不欲再谈,寒暄几句便离开了。
望着她的背影,姜沅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