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怨生 ...

  •   满殿中人尽数而起,在仁慧皇后带领下悉数跪地,那传旨的内侍声音响亮,于是满殿中人都听了个清楚,原来嘉德帝本要出席今日之筵,因国事耽搁,不能如期前来,特着太子元成代其出面以全尊师之道!

      德琳听至此只觉得头“嗡”了一声:她和瑶筝确听安王元信说过皇帝陛下会亲赴盛筵,却不料言犹在耳、变故已生!一想到要再和太子元成面对面,德琳先前好容易压下的纷杂思绪又全都如沉渣泛起,直把一颗心搅得乱糟糟的了——要说起来这也是天意使然:若换了一个时机,德琳或许会想想她为何一听到元成要来就烦乱至此,细究下去保不住能有所悟,可当日当时是她初次参与宫中盛典,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循规守仪、不出什么差错,哪还能再去顾及到旁的?一觉出自个儿的浮躁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归罪到元成身上,认定是他多事可厌才令她如此,心生怨气,就更打定主意要远着他了。

      此时众人都忙着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自无人察觉德琳那些混混沌沌的念头。对于这横生出的枝节,仁慧皇后显然也大感意外,起身接了旨才道,“太子可知此事?”内侍回禀说陛下已另派了人去向太子传旨,不时当能前来。皇后闻言颔首,眼风过处,老道的傅尚司已叫人把上首并列的双案撤去了一张,请皇后娘娘居中而坐,又格外在首座的半阶之下另设了席位,不用说是为太子元成预备的。这时又有女官上殿,在几位年轻妃嫔的座前垂下了半截帏屏,遮了她们的头面,只露出半截身子来——天启王朝的礼制虽空前开明,却也有诸多沿袭古风之处,像父辈的年轻侍妾不可为成年子侄所见便是其中之一,大约是为防范不堪不伦而来的。

      宫中人做这些事都是驾轻就熟,不一时殿中便改设妥当了,皇后娘娘含笑请众人入座,却不等众人坐安稳,便听殿前内侍一声唱禀““太子殿下到——”,于是满殿中人除了仁慧皇后,又全都起身离席,有跪拜的,有行礼的,真真是不一而足……

      德琳随着众人行礼如仪,暗叹入宫这短短半日怕是把平素三两个月的大礼都行出来了!从眼角处留心看了另几位教习一眼,却见她们一个个都身姿挺直,神采奕奕,不觉在心中暗道了一声“惭愧“,不肯落人下风地跟着打起了精神,却不知她原本就不输人,这一打起精神自然就更出众,满殿中人的眼光就多有停留在她身上的。德琳对此习以为常,举止仪态毫不扭捏露怯,皇后娘娘在上座看得心中点头,又有些后悔起当日的决定来,却知事已至此,并无他法可以补救,索性先断了自个儿的退路,待元成坐下后便对他、也是对殿中诸人道,“陛下原说他今日要亲为诸位公主指派教习,谁知又来不了了!那么太子可知……”

      “是,母后!”元成闻言在座中欠身,双手捧出一本折子,“父皇已着儿臣代为宣告诸位教习的归属!”

      他此话一出,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莫说诸位教习如何,连几位公主的母妃都不自主地变了一些神色,有去看诸位教习的,有盯向太子手里的折子的。皇后娘娘不动声色地环视了众人一圈儿,笑对了她下首一位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宫装丽人,“那我们就请太子殿下先把这大事宣告了再开席如何?”

      那宫装丽人眉目精致,举止温柔,听到皇后垂询,也不看别人,只恭敬地在座中敛衽,“姐姐做主就好!”

      皇后闻言笑了笑,对正襟危坐的元成道,“那就有劳太子了!”

      元成行礼领命,从座中起身,轩昂立于阶上,展开了手中的折子。诸教习这时在傅尚司的指点下亦全站了起来,德琳心知这是她的关隘到了,无声地吸了口气,已在脸上挂了清浅柔和的笑意,双目平视于前,丝毫未发觉元成的眼正有意无意地从她脸上掠过……

      元成手中的折子不知出自哪位专司拟旨的大人之手,文辞华美,用字考究,司空见惯的称扬之词被这位大人重加整合用于点评各位教习,翻出不少新意,再加上元成声若钟吕,铿镪顿挫地念出来,更为这谕旨增色不少,实可做辞赋文章的范典了,只是满殿女眷中却少有人听得进去,她们都是在听到他念出“着谭玉君为馨平公主之雅伴”时才眸光发亮精神一振!

      元成对众人的心思洞若观火,却只是略略放慢了语速,吐字愈加清晰。等他念完第二个人的名号时,便有精明之人听出了头绪:这教习的分派之序竟是按所要侍从的公主的年纪长幼而来!瑜妃所出的馨平公主年纪最长,故指给她的教习谭玉君便是头一个出列的,第二个领命的是韩颖,日后要伴随的人是柔妃所出的华昌公主,而华昌在五位公主中正好排行第二!

      宫中人是深谙几位公主的年齿和出身的,故在韩颖向皇后、柔妃行礼时都想到了接下去出列的该是谁的教习,于是像有人发了无声的号令,满殿妃嫔一个个全都屏住了声息,直到元成念出新的名字,“徐若媛……”

      元成的声调并无特别之处,殿中却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夹着惊异的轻叹,瞬息而起又瞬息而灭,有耳尖的教习听到了,却不明所以——她们对宫中之事所知有限,故而并不知列在第三位的徐若媛有何特别之处,只是再怎么迟钝,听到元成接下去的话也都恍然大悟了:太子元成的后半句是“……为乐平公主之诤友”!世人皆知乐平公主是皇后所出、亦就是说那是公主中的公主!

      满殿人的眼光这时全都集中到了教习们的立身之处,却又不全在徐若媛身上,有看她的,有看旁的教习的,比对、刺探、疑惑、品评、惋惜等等常人在此刻会有的反应全都在那一双双眼里不言自明、呼之欲出了!

      德琳能觉出太子话落后有多少双眼睛聚往自个儿身上,也能觉出自个儿的心在他话落后是如何的像被人拧了一把,只是她的笑意一丝都未变过——缩紧的下颌抵在高束的领围上,她这时无比感激当日入宫时所选定的礼服样式能让她在此时感受到一点儿支撑,纵使绵薄、纵使岌岌可危,却也足够了!锦缎与肌肤间微不足道的触感已足够让她在此时保持警醒而不敢有丝毫的茫然了!

      她早知道乐平公主的教习不是她,却也从不知道乐平的教习会是徐若媛!换了是任何一个人,或许她都不会有格外的感触,但是元成宣告乐平公主的教习是徐若媛,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言之凿然地正声宣告……她不能不尽全力以保住面上那清浅柔和的笑意了!

      徐若媛所受到的震动与德琳不差上下,只是心境迥然而异!突如其来的惊喜、更甚而可说是狂喜令她一时发怔不知该作何举动,元成的眼此时已若无其事地诸教习面上扫了一个来回,见她如此,不由露出笑意,手中的折子略低了低,欲对她加以提点,徐若媛却已回过神,先对元成行了礼,这才端端正正向首座上的仁慧皇后跪了下去,恭声称谢,语声中带着些不易察觉的轻颤!

      皇后的眼此时也刚从不知何处收回,含笑受了礼,并未多言。徐若媛又磕了一个头方起身归列,仪态优雅而无可挑剔,妃嫔中又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元成仿若未觉,看着折子继续往下,“着杜德琳为寿昌公主之良师!”

      元成宣告已毕才看往德琳,与他对待此前三位教习的态度毫无两样,德琳屈身致谢,与此前三位教习对他的礼仪也完全一致——无人看出杜教习虽恭敬行礼,视线却与太子的交错而过,更无人看到太子因此而微微蹙眉……人人都看到的是传闻中雍容典雅的尚书小姐杜德琳浅笑盈盈地向皇后娘娘跪谢皇家厚爱,又向皇后下首的宫装丽人亦即云贵妃行参见大礼,举止态度恭敬而不拘谨,端庄却不刻板,与徐若媛的曼妙相比,又另是一种从容镇定!

      满殿妃嫔互相交换着眼色,都暗赞这杜教习果然名不虚传——宫中人此前几乎一边倒地以为她会是乐平公主的教习,未想到结果如此出人意料,而她像丝毫不觉得这有何不妥:若她果真是如此觉得的,那她的谦和大度无疑值得称道,若不是……那她的定力足够她们这些在宫中浸润过多年的人艳羡的了!

      德琳心知满殿中人正在如何地打量和推断她,在从前、从杜尚书告诉她会是寿昌公主的教习之时到今日宫筵之前,她都以为这会是她最难熬的一刻,需要她小心地应付,事到如今才发觉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正大不了的已在这一刻之前过去了……

      带着几乎未变的清浅柔和的笑意对皇后娘娘和云贵妃的慰勉之词道了谢,德琳起身退后归列,她确信自个儿未有任何失仪之处可被人诟病,那么再往下她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至于旁人如何……那与她无干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5章 怨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