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读《科学、信仰与社会》有感 ...

  •   1.“倘若言传规则必得依靠意会协同方能运作,那我们就不得不放弃“精确”的理想。”

      新的发现,新的名词产生,新的传播方式,新的理解获得。

      2. 猜想、感知、知觉、复活、异议、启示、灵感、指引、格式塔……

      科学真理的直觉与唯灵论的一些内容至今还是藕断丝连,纠缠不清。

      3. 让平常变得陌生。

      4.爽在什么地方?

      逻辑性极强,极严密,读来酣畅淋漓,如入北境之国,极冬暴雨,水散成冰,淋砸肉身,与精神一齐,颤抖战栗。

      像闪映亮光的锋利薄片干净利落地在洁白皮肤划开一道口子,痕现无迹,血珠点滴晶莹,片刃轻轻拨开组织薄膜,抵住崖口边缘细致研磨,深入皮肉,在红海中踅转,血声黏腻,块粒柔软,无限,广阔无垠,深不可测。

      5.对科幻小说的喜爱: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一眼看得到头的未来乏善可陈、单调陈腐,但无比迷恋现时自由畅想、毁灭中求生的感觉。

      6. 拉普拉斯的力学理论与本杰明·巴顿奇事叙事的平行行星轨道的诡异交叉——科学与艺术孪生姊妹的真相的刹那显现。

      7. “可见,无论是当代批判还是后世对其进行检讨,科学家所做之决定都有无穷的地方可供指摘,但这些批判分毫未损科学家个人抉择的效力。合法决定始终是正当的,尽管它经常出错。”

      换个语境(异轨一下):
      可见,无论是当代批判还是后世对其进行检讨,律师所做之决定都有无穷的地方可供指摘,但这些批判分毫未损律师个人抉择的效力。程序正义始终是正当的,尽管它经常出错。

      客观的,中肯的,具有普适性的。

      8. 无论是《意识的河流》还是《科学、信仰与社会》,他们都在企图重现科学界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9.两个人相对立的观点之间根本上的共通之处愈少,争论就愈漫无边际,合适的爱情必然是要建立在彼此互相认同的三观之上。

      10.通过阅读此书,我获取了以下几点知识: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正确性,科学成果的评价,普遍和特定权威在各个领域与良心的关系,科学共同体如何在培育共同科学理想的过程中组织起社会成员的科学良心……

      这些东西好像真的对我的现世生活没有任何用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读《科学、信仰与社会》有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