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读《童年的消逝》有感 ...

  •   1.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韩国选秀面向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少年犯层出不穷,闪光灯下的少女模特儿显露出洛丽塔式诱人纯真,奥运冠军(有关儿童游戏)年龄不断下移……

      2.从媒介学视角看青少年犯罪频率急剧增加与残忍度持续上升:手机等电子产品蛮横抢走家庭与学校的信息控制权,心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儿童与成人的概念不加区别,金钱、暴力、疾病、死亡毫无保留地暴露无遗,使人无所遁形,礼仪规则与羞耻心消逝,新的价值观却尚未形成,青少年在效仿成人的犯罪游戏中酿成一桩桩社会悲剧。

      3.当代偶像剧令人惊讶地集中反映了儿童“成人化”与成人“儿童化”两个社会发展趋向。

      4.弗兰肯斯坦综合征(Frankenstein Syndrome):一个人为某个特定且有限的目的创造了一台机器,可一旦机器造好之后,它却拥有了自我意识;它不仅相当能够改变主人的习惯,而且还能够改变主人的思维习惯。所以被替换重塑后的那个人还是那个人吗?又或者它会吞噬我们吗?

      5.新闻学内容组成要义:反教权主义的□□作品、诽谤性的故事、公开的指责和个人观点。

      6.家庭年龄步入十年之期,父亲认为自己是台提款机,除了提供money外了无意义;母亲觉得自己在操持家务中牺牲埋葬了大好青春年华而后悔不已;孩子感受不到爱,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成绩单上死去的符号、父母炫耀性的资本。当生活终于露出真正的面目,一家人竟没有一个满意。

      7. 由媒介决定论来看,作为足足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媒介因子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与东汉以来逐渐发展到北宋臻于完善的印刷术的宣传推广不是夸大过度而是远远不够。

      8.广告神学之秋天第一杯奶茶
      能被清楚表达的神学思想中心:被爱,被惦记,被人捧在手心里
      罪恶的概念:不买就是不爱
      暗示赎罪的方法:当然是——买给她!
      预示天堂显圣的远景:爱的大和谐
      邪恶的根源:爱情无知
      虔诚的信徒应尽的义务:不加质疑的接受,按部就班的实行,合乎期望的狂喜。

      9.电子革命与图像革命结合而产生的新型复古性视觉语言将不可避免地使一切走向堕落与庸俗。人类只要求这个光线柔和一些,而光线自身则是完全不可忍受的。于是我们就放弃感觉与思考。

      10.对于某些严重缺乏生活逻辑的影视剧,波兹曼如是锐评道:
      电视节目里的成人大多被描绘成功能性的文盲,不仅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里欠缺从书本上学来的内容,而且因为他们的头脑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慎重考虑的习惯。
      可以联系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参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读《童年的消逝》有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