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文福利:本章评论前五可得小红包一枚
*
[1]教民施仁而诱之以利,惠而不费,易而无悔,亏妻者白财不入。——《荀子·劝学篇》
关于文中营州(古东北地区)早早施行一夫一妻制的说法,其实是我“化用”的,其原型为古时东北的“渤海国”。
洪皓曾记载“(渤海)妇人皆悍妒,大氏与他姓相结为十姊妹,迭几(稽)查其夫,不容侧室。及他游,闻则必谋置毒,死其所爱......故契丹、女真诸国皆有女娼,而其良人皆有小妇、侍婢,唯渤海无之。”
大概意思就是在渤海国的婚姻制度中,女性性格强悍善妒,地位较高,男性骁勇多智,施行一夫一妻制。再据考古专家发现,渤海国的合葬墓也大多是一男一女,便也姑且认定渤海国“一夫一妻制”的说法成立。
我家就在这边,趁假期故地重游,再次拜访了一下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记得小时候去,小学生还能免票,但我现在已经长成了要票的大孩子了(瘫)。遗址不算大,很快就能逛完,个人感觉兴隆寺比较惊喜(我们这边都叫南大庙),里面有一个千年石灯幢,特别高,是唐代渤海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大石雕,还蛮有意义,有机会大家可以来看看。
[2]席子夹糠: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含嘉仓”保存粮食的办法,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上窖穴,用火烘干后,再在仓窖底部铺上草木灰,在草木灰上铺木板,用席子裹住粮食。挖掘含嘉仓时,考古专家发现,眼前呈现的粮食竟然还有很多是完好的,可见这种保存粮食的方法十分有效。(其实就是防潮防湿)一般粮食储存是3到5年,含嘉仓的储存时效却有30到40年,文中女主说的是个小型“含嘉仓”。
[3]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语,意思是不长途贩运粮草,比喻生意要会打算。
[4]闷儿钱:宋朝对押金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