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东边巷七号 ...

  •   吴源今年三十五岁,这是他考公务员的头一年,也是最后一年。
      他是泉州安溪人,出生于体制内家庭,全家都是老师,照理说只要完全按照父亲制定的人生路线,就会有平稳富足的一生,谁料他一生反骨,硬是要去江湖闯荡。这十多年漂泊在外,靠写小说为生,没混出什么名堂,也没找到对象。
      在家里人看来,他这就是自甘堕落,必须回家考公务员,考上公务员才有媳妇。
      对于吴源而言,这十多年在外确实被鞭打得厉害,身心俱疲,借着考公务员的名头,回家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至于姻缘,他一向是不在意的,一来是自己穷,没有姑娘拢边,而自己也没遇到心动合适的人儿;二来这十多年漂泊在外,他常在梦里见到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贤惠貌美温柔体贴,总是煮好了一壶水仙茶在梦中等他,二人也不做什么,说一会儿话,就互别了。
      在泉州老家备考的这段日子正是盛夏,天气阴晴不定,走街串巷之时,眼见着乌云密布要落雨。吴源为避雨,来到了一家古旧的书店前,书店陈设古旧而精致,书架整整奇奇排列着,架上的书籍早已缺页泛黄,也不知是哪朝哪代何人书写。
      这家书店位于东边巷七号,吴源从走入这间书店起,就感到似曾相识,侘寂而凄清的氛围,让他感到舒适,这是人生应有的状态。
      “快落雨了,先生进来喝杯茶吧。”屋内人唤道。
      霎时,屋里亮起了昏黄的灯火,主人烧了壶开水,准备泡茶。
      “我这店难得开一回,茶叶也是卖给有缘人。”主人姓宋,是个茶叶商人,剃光了头发,戴着金丝边眼镜,笑咪咪地说道:“虽说门店小,我这茶叶却是祖上传下来的配方,在别的地方喝不到这样的水仙茶。”
      宋老板打开一包水仙茶,放在火上烘烤一阵,方倒入烧开的水中,妖娆而迷幻的茶香弥漫在屋内,吴源定下神来,只觉这茶香与梦中姑娘所煮的水仙茶香一模一样。
      “这家书店名为观见,是我宋家的祖宅,当年附近的泉州五中因建设需要,想征用这间宅子为礼堂建筑用地,我爷爷宋莲希先生婉言拒绝,说是这东边巷七号为宋家祖宅,晚清时是安溪、永春和德化三县之馆驿,主要接待来泉州应考的三县贡生。祖上有言,这间宅子要一直保留,只为觅得有缘人。 ”
      “宋老板祖上真是风雅之人。”吴源喝了口水仙茶,说道:“我虽在泉州生活多年,这家书店却是头一回来。说来奇怪,我第一次进入这家书店,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茶香也曾在梦中闻到过。”
      “所以说先生是有缘之人啊。”宋老板转动着手里的念珠,说道:“要说起这书店的前生,就是一番传奇了。当初宋家在泉州也算是钟鸣鼎食之家,清朝时家里有位大小姐,名叫宋水仙,模样性情都是顶顶好的,还会研制茶叶,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样样都给她提供最好的。只可惜这水仙姑娘打娘胎出来,身体就不好,长年累月地生病,家里遍请名医都不得治。直到有次家中来了位高僧,说水仙姑娘若是二十五岁前能觅到如意郎君,病就能痊愈,否则即便是大罗神仙在世,都回天乏术。”
      “但这如意郎君又不能随便找,需要宋家将祖宅开辟一处建为馆驿,接待来泉州应考的贡生。于是宋家开始屋里屋外进行整修,可未等馆驿建好,水仙小姐就过世了。”
      “家里为了纪念水仙姑娘,将她研制的水仙茶做成品牌,流传至今。馆驿也一直保留着,书屋还是水仙姑娘在世时的模样。就间书屋就这么一年一年地等,等了上百年,只为遇上有缘人。”宋老板意味深长地看着吴源,笑着说道:“先生还未成家吧。”
      “说来惭愧,自己年过三十五,事业未成,姻缘难觅,世人眼中最失败的人,莫过于我这样了。”吴源喝了口茶,叹道:“其实我倒无所谓,怎样过不都是一辈子吗,几卷书一壶茶,岁月匆匆就过去了。只是家中尚有高堂需要赡养,不能只顾着自己啊。”
      “先生莫要着急,人生的事哪有说得准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世间功名如此,姻缘也如此,急不来也求不来。今日先生有缘,我带你参观一下店里的茶叶品种。”
      说着,宋老板把吴源领进里屋,屋内古雅清幽,放着许多的兰花盆栽,架子上陈列着各式水仙茶,每包茶叶正面都绘有一清朝女子的头像。
      宋老板从柜子里取出一副古旧的画卷,递给吴源,说道:“先生请看,这就是水仙小姐。你说姻缘的事奇不奇,说是等待来应考的贡生,也没说是哪朝哪代啊,为了应水仙小姐的心愿,这家馆驿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吴源轻轻展开画卷,画上的女子竟和梦中的女子长得一模一样,原来自己梦中的姑娘就是宋水仙。只可惜君生己未生,己生君已逝,这唯一一次的重逢竟隔着上百年的光阴。
      一道闪电划过,屋外下起了磅礴大雨,雨珠从屋梁上滴落下来,正好落在了女子的眼角,如一滴晶莹的眼泪。
      故事背景及来源:2023年8月初在泉州东边巷七号,遇到了观见书店,这是一家古朴而小巧的书店,无人经营亦无人打理,店里的书籍古旧泛黄,别有一番古意。书店的门边写着:“1952年,泉州五中因建设需要征用东边巷七号为礼堂建筑用地,屋主宋莲希先生拒绝合作,东边巷七号为宋家祖宅,晚清时是安溪、永春和德化三县之馆驿,主要接待来泉州应考的三县贡生。”
      书店的老板不买书,只卖茶。也并未用心经营,店子时开时不开,关上店门,在这深远的小巷子中,根本找不到这家书店,仿佛它从未存在过。
      泉州自古称为佛国,每一处都有久远的传说。观见书店就是一家有故事的书店,正好遇上了三十三岁写故事的我,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这就是缘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