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绪论 马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   本章引言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创造和惊人的发现,但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创造和发现,像马、恩所创立的马主义那样,引起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震撼,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观察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即使不赞同甚至敌视马主义的政治力量,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在新千年即21世纪到来的前夕,1999年秋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的时间在国际互联网评选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反复斟酌,最后选定马排在第一位;与此同时,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名列第一位的爱因斯坦仅以一票领先马。这说明,在当代,马主义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大影响,焕发着青春活力。

      第一节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它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列
      马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马主义产生以后,在解答各个历史时期实践提出的各种重大理论课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创新的思想洪流,永葆美妙之青春。
      一、马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梅林在1893年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较早的时代,它是不会被任何最伟大天才的头脑虚构出来的。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时,人类历史才能揭开它自己的秘密。”①不仅历史唯物主义,而且整个马主义也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历史时代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当时社会发展的某种主导趋势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综合概念。马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拉开了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阶段过渡的序幕。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各个工业部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建立了大机器作业的工厂制。当时英国制造着全世界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工厂”。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虽然比英国落后了半个世纪,但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特别是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进入了工业革命阶段。德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英、法两国,到19世纪礼只有少数工厂,但在30-4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经济也获得了飞跃性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频繁地受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冲击。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已经开始起来反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当然,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从19世纪后期开始,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产阶级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使这些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制度至今也还有某种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就是不可消除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到了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转化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中已经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的同盟军发展到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展开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里昂工人起义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这个运动从1836年到19世纪40年代末为止,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这是全国性的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这是一次直接反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斗争,斗争目标明确地对准了私有制,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由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极端贫困的地位和状况引起的,但工人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一个先进的革命的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因此,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一种革命理论,能够正确地阐明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给它指明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方向和道路。马、恩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主义的。
      总之,马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正如马所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习同志在《在纪念马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②
      从马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仅提出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统一的马主义学说的可能性。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暴露以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创造了条件;同时,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使得从理论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发现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可能;马、恩正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不能解决的理论课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恩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剖析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科学地阐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此,马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恩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只是为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不会自动地产生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
      马、恩好学敏求,知识渊博,他们广泛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收藏的马手稿和读书目录说明,马的阅读范围极为广泛。他研究过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以及斯多葛主义、怀疑论的著作;研究过从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2500多年的世界历史,特别是着重研究了对世界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国革命史;研究过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政治学说,特别是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国家学说;钻研过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梯也尔等)的著作;甚至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某些领域也有一定造诣。恩除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政治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外,还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做过长期研究,并且对文学、艺术、军事学也颇有兴趣和建树。这些学术素养和知识基础,无疑都对他们创立马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马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下面分别简要地考察马主义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
      先看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哲学家。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恩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有着严重的缺陷,它是直观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马和恩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马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仅仅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括其他一些思想成果。前面已经讲到,马、恩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因而不能把它排斥在马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外。马、恩对欧洲近代哲学,特别是以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为代表的英国哲学,以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为代表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都做了研究。因此,我们也不能把近代英法哲学排除在马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外。总之,马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他哲学对马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来较为间接。
      在马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主义哲学克服了这两个分离的片面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在内的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从而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再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新兴资产阶级与落后的封建主义做斗争的重要理论武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起了促进作用。正如马所说:“古典派如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他们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系上的封建污垢、提高生产力、使工商业获得新的发展的资产阶级。”①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如关于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思想,关于劳动一般的抽象,关于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他们在对工资、利润、地租的分析中对剩余价值起源的探索,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经济分析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起了积极作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如关于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以及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等。马、恩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收集和研究了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大量历史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最后看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阶级属性和社会功能上说,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例如,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像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样把资本主义看成永恒的、最后的社会制度,而是认为它只不过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并且提出了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的设想。圣西门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为“实业制度”,人们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傅立叶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为“和谐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人们和睦相处,全体社会成员的情欲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欧文的设想更为激进,在圣西门和傅立叶的“实业制度”与“和谐制度”中,仍然保存着私有制,而欧文所要建立的则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联合体,并且废除了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如关于消灭旧式分工,关于消灭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早期结合,关于社会权力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关于国家消亡等观点,都为科学地认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不少缺陷,如他们关于理性支配世界的观点,关于否认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的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他们对未来的过于详细的描绘和对社会细节的规划,带有很大的空想性质;他们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实现未来社会的社会力量等。
      马、恩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的变革。
      总之,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形成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特殊的理论环境,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缺陷,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正面和反面的经验,正确和错误的方法,合理的和空想的设想,都成为孕育马主义诞生的肥沃土壤。
      以上我们分别叙述了德国古典哲学对马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影响,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马主义的三个直接理论来源是同一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所以它们对马主义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各自孤立地单独发生的,而是综合的、相互交织的。具体说来,马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仅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而且也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样,马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仅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对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而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改造,则为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了目标和方向。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仅仅来源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马、恩之所以能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是同他们批判地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分不开的。
      除去上述理论来源外,马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的近代自然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进入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即“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即“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联系--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的科学”。①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兴学科,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陆续建立起来。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物质基础,细胞变异是一切生物变化的内在根据,植物和动物都是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发育和生长的结果,从而阐明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性,沉重地打击了生命起源问题上“上帝创造论”的神学观点和物种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揭示出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各种能,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都是物质运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互相转化,而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是守恒的。这就证明,运动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论揭示出,今天存在的千姿百态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原始单细胞胚胎按照“生存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长期进化而来的,从而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生物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其他成果,为马、恩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恩之所以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创立马主义,也与他们的主观条件分不开。首先,马、恩都树立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他们仇视和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和热爱贫苦的劳动大众,有强烈的革命热情和激情。其次,马、恩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涉猎较多的学科领城,在崎岖的科学小道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掌握了人类创造的丰富的文明成果,在很多学科领域都颇有建树。再次,马、恩既不是蛰居书斋的学者,也不是盲目的实践家,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他们具有双重的优越性:比起工人活
      动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和渊博的学识;而比起其他理论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实践经验和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实际能力。正是这种主观条件,使他们能够抓住时代脉搏,解决人类面临的任务,回答时代所提出的理论课题,从而成为马主义的创始人。
      三、马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马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着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首先,马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其次,马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主义,甚至反马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再次,马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事实上,在马主义产生17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主义发展史。可以说,马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马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恩于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发表的马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主义的公开问世。自此以后,马、恩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以及同反马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马主义刚刚公开问世,就接受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洗礼,到1871年,又接受了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实践的检验,得到进一步发展。马、恩晚年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和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纠正了他们把资本主义寿命估计过短的历史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对工人阶级斗争形式和斗争策略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马主义基本形成和刚刚问世时,马、恩对经济学批判的任务尚未完成,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尚未成熟,此后又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马写成了《资本论》这部鸿篇巨著,于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1卷。马过世后,恩又组织出版该书的第2、3卷(考茨基整理了第4卷)。《资本论》及其手稿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主义哲学。19世纪70-80年代,恩系统地研究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成《自然辩证法》手稿,开辟了马主义自然观的新领域。恩在1876-1878年2月写作的《反杜林论》和1886年年初写作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马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及其草稿,恩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以及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等论著中,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马主义的理论宝库。马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以及恩根据这些笔记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的原始史,论述了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形态,全面地阐述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恩在19世纪80-90年代的一系列书信中,对唯物史观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挥,并且回应了一些学者对唯物史观的许多片面的理解,这是恩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恩逝世以后,列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主义,把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主义阶段。列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主义哲学;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国家与革命》《论“□□”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论我国革命》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列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这些思想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主义。一部中国的马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主义,形成了毛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以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又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宁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而且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总之,马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主义是真理性的认识,同时它又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广阔道路。这就使它与历史上无数显赫一时的其他理论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历史上有许多理论和学说往往随着其创始人的去世而逐渐走向衰落,马主义却不是这样。由于马主义自觉植根于时代和实践的沃土之中,并不断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推进理论创新,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以它能够并必将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

      第二节马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恩
      一、马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主义是由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习同志在《在纪念马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马主义”一词作为马、恩创立的学说的总称谓,马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怀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和观点被严重歪曲。马针对这种歪曲多次指出:“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主义者。”①恩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主义”一词,并于1886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做了说明:“我和马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的。我所提供的,马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②
      根据恩这段论述,我们对马主义的科学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马主义是马、恩共同创立的。马对马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对马主义的创立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有:他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深刻洞见,他对马《资本论》的通俗介绍,他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中对马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全面系统的论述,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对唯物史观的系统发挥,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包括人类原始史在内的整个人类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论述,他在晚年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的深刻反思等。此外,恩格斯还对军事与战争、文学与艺术有很多精辟的论述。长期以来,国内外都有一些学者把恩的思想与马的思想对立起来,认为恩背离了马理论的精神实质,这种看法根本不符合实际。在我们看来,不仅没有马,马主义“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且没有恩,马主义也“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第二,马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毛、邓、江、胡、习等人的理论。恩逝世以后,他们以马、恩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主义,创立了列主义、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主义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从它的发源地开始,不断流淌,永不终止。如果把马主义继承人的理论排除在马主义之外,马主义的生命力就枯竭了。
      第三,列入马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恩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理论使用了“马主义”的称谓,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主义、存在主义的马主义、结构主义的马主义、现象学的马主义等,名目极其繁多。我们并不否认这些“主义”马主义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其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一些可供马主义借鉴的合理思想,有的甚至对马主义有一些溢美之词,但是,它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与马主义有根本区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第四,马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主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一旦离开了马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同样,离开了马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必然会背离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跌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怀抱;如果无视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无视马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对新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马主义哲学就会重新沦为烦琐的、脱离实际生活的经院哲学。把马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它的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丧失自己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主义体系的曲解。①
      二、马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列指出,马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②。
      马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③不仅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而且整个马主义在本质上也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马主义反对把旧事物、旧制度看成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一切维护腐朽的社会制度、为腐朽的社会制度辩护的理论。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既看到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定时期内的进步性,又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揭露其不合理性,无情地抨击它的罪恶和弊端,说明它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指明它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需要经过批判加以清除;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地自我完善。马主义的批判精神也适用于每个个人。马、恩就具有自觉的自我批判意识,他们总是不断反思自己理论的不足,不断克服自己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马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丝毫不隐瞒和回避自己的阶级本质,不以“超阶级”的幌子标榜自己是“全人类”利益的代表,而是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它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自觉捍卫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消灭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争取工人阶级解放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已任。马曾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①不仅马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精神武器,马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工人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城,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②最后,马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对马主义的内涵的界定,就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马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工人阶级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体现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只有科学地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找到自身解放的道路,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马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马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马、恩在创立自己的学说的过程中,针对那些只在纯粹思想的范围内批判资本主义却不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实践活动的唯心主义理论家的错误观点指出:“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①又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②习同志进一步指出:“马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③
      三、马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主义的理论品质。下面对此做些扼要说明。
      第一,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是说,不是任何新的提法、新的论断、新的举措、新的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首先,与时俱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习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其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主义,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最后,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掌握马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其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以马主义的理论勇气和进取精神,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理论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扩展新视野,做出新的概括,才能引导、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最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既要坚持马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党和国家干部进行马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是马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不懂得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更无法预见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当然也就无法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主义,无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马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他们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自己的理论,包括修正自己理论中某些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内容。例如,马、恩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当他们发现原始的无阶级社会以后,恩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把这个观点表达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稍后又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把这个观点表述为“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③。再如,马、恩早年把资本主义寿命估计过短,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时期,他们认为经过一次突然袭击就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恩晚年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公开承认他们当时的看法“错了”,是一种“迷误”,是“一个幻想”,是“不对的”,是“没有什么成果的”,是“不可能的事情”。①任何理论都有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马、恩的理论也不例外,问题在于能不能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克服这种局限性。马、恩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敢于对黑暗的现实和各种错误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而且还在于他们勇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不断克服自己理论的局限性,与时俱进地为自己的理论开辟新境界,使自己的理论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四、马主义的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对从事某项工作后达到何种绩效的向往和追求。道德理想是人们对做人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望和追求。以上四种理想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而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又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社会理想。马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就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都是以马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南的,它们的实现都离不开工人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就是说它们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和同一种政治立场。但是,共同理想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大目标指导下社会发展现阶段中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不尽相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奋斗目标,这些特定的奋斗目标又都是为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服务的。为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就是说,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没有各个阶段中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人歧途。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不仅以过去和现在指导未来,而且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也指导现在、影响现在。未来是指那些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尚未发生和尚未存在的社会现象,从时间上看,它是人类认识的一种顺时间方向的运动过程,它力求使思想的运动超越当下的时空界限,走在社会实际的客观过程前面,在观念中构想未来的可能状态。人们之所以要关注未来、向往未来、构想未来,是因为现在不仅孕育着未来,而且更主要的还在于,人们对未来的构想和追求,能对现在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人们总是根据对现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预见未来,又根据对未来的预见和追求设计现实、指导现实。
      过去、现在、未来这时间的三个向度的关系,展示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奋斗的目标,它一经确立,就会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特别是在人生处在重要选择的关键时刻,理想就像大海中的灯塔一样,给人们指明了前进的航向。正如习同志所说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理想比现实更美好,人们为了把美好的未来变为现实,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为此就要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奋斗。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最后,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物质生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固然重要,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同样不可缺少,而理想便是精神生活的支柱。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一个人有高尚的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主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习
      我们学习马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要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和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要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地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运用马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主义。
      一、马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如何看待马主义,是把它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这是对待马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主义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坚决反对任何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主义的做法。早在1843年,当马还处在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就明确宣布:“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所以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①恩也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②“马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③“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④列在以马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领导俄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更是反复强调这一思想。他说:“马和恩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以前说过,心在还要再三地说,这个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⑤毛把脱离中国实际、把马主义原理当作教条对待的错误态度称为“本本主义”,他坚决反对这种“本本主义”,指出:“马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①
      马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那种试图从马主义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直接答案的做法,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正如邓所说:“马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宁主义。”②)
      把马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只有把马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它们加以适当的调整。正如列所说:“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③
      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对马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正如习同志所说:“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④
      二、学习马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一)学习马主义的目的
      人们的学习都是有目的的。学科的性质不同,学习的目的也不同。我们学习马主义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系统地学习马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马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有助于明确人生的意义、理想、目的、态度。马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树立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自觉地、系统地学习马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工人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马主义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具有实践功能,并且突出地表现为实践功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固然重要,能动地改造世界则更加重要。在马主义看来,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在实践中运用马主义排除在学习马主义的目的之外,是对学习马主义的目的的片面理解。
      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所以,我们党特别重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一个人的马主义修养较高,就能高瞻远瞩,就会有广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质,就会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会有很强的全局观念,就会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能力,就会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而要具备这样的马主义修养和高度的素质,除去在生活实践中磨炼以外,必须认真学习马主义。
      第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什么是马主义、怎样对待马主义,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把马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是和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时候坚持了马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马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到挫折和失败。
      (二)学习马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主义的基础,马主义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主义的目的决定的。我们学习马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或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主义。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习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这两种倾向都是主观主义的,都曾经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重大损失。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或联系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在弄清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不要离开理论只分析实际问题。学了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对实际问题做经验性的描述,就事论事,也不能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进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主义
      马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①恩也曾经讲道:“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①列也明确指出:“我们决不把马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②马主义的创始人马、恩和他们的后继者列、毛、邓、习等都是不断把马主义推向前进的光辉典范。我们在前面已经扼要讲到,他们是如何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丰富和发展马主义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70多年中,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向马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当今,马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当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我们简要地列举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中国等国仍然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举起“改革”“开放”“革新”的旗帜,反思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另一种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而且社会主义和马主义也被一些人认为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面前,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如何说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些问题需要马主义者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做出新的说明。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似乎呈现出一派“繁荣”态势。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能否从这些变化中得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能够通过自身最终得到解决、人类历史到资本主义就已经“终结”的结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马主义做出新的解释。
      第三,经济全球化向马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向马主义提出很多研究课题,其中不少是有关全人类的问题,即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需要经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粮食匮乏、贫富差别扩大、贪污腐败严重、核战争威胁、恐怖主义猖狂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马主义做出回答。
      第四,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知识智力革命。自20世纪中期新技术革命兴起以来,知识智力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当代世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物质生产是否仍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否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严重挑战,历史唯物主义需要对这些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第五,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关于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的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问题,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别的问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医疗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等等。要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马主义就必须回答这些深层理论问题。
      马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今后,它还将在实践中继续获得新的发展。邓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观点去继承、发展马主义,不是真正的马主义者。”①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主义,必须了解马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主义的已有基础,这就需要认真阅读马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恩在晚年的书信中,针对当时的一些年轻学者对马主义基本观点的歪曲,多次讲到要根据他和马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原著,来研究他们创立的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材料来研究。现在在有些人看来,认真、系统、全面地阅读和研究马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就是保守,就是思想僵化,就是教条主义,就是不与时俱进地发展马主义。这种观点十分片面、有害。事实上,阅读和研究马主义经典原著,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马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发展马主义必须以已有的马主义理论为基础,必须与马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而不是离开这个基础和血脉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如果我们根本没有认真读过马主义的经典著作,连马、恩讲过些什么、讲到什么程度都若明若暗,甚至一无所知,还谈得上什么发展马主义。离开马主义的已有基础,所谓发展马主义就会或者失去根本、流于空谈,或者把背离马主义、曲解马主义也称作“发展”马主义。恩曾经说过,对于这样“发展”马主义的人,“马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主义,对马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做出理论创新,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不能把马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恩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②习同志《在纪念马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主义、21世纪马主义新境界”。③
      本章小结
      马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马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直接理论来源,马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密切相关。
      马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就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拓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马主义是由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与时俱进是马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马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提供研究的方法,而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必须把马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学习马主义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主义的根本方法。
      当今时代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向马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课题的实践经验,为在实践中发展马主义提供了契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