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期末考试 ...

  •   自然是因为“早恋风波”,晚自习打铃,向老师戴起小蜜蜂,走上讲台。
      会考战鼓犹贯耳,崭新征程再扬鞭。同学们,会考虽然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更加不容轻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学校计划在高三重新分班,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将直接决定哪些人留在九班参加高考。
      可怜的孩子们听说这话,吓得头顶翻起滚滚乌云。
      一直到好多天过去,肖廷杰跟高三学长打听到内幕消息。
      “学校可能在高三重新分班,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大家去留”的话,差不多每个班主任在每个高二下期末都会说一遍,不过是吓唬大家收心的惯用话术。
      实际上呢,涪中从来没有在高三重新分过班,只会加开两个理科复读班、一个文科复读班。
      大家连呼上当,但也无计可施,眼下距离期末考试只剩下最后九天。
      期末复习来到冲刺阶段,教室的紧张空气相比会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压之下,必有迷信。
      年级流传一条全新大法,“穿U考优”。
      有人总结,封彦宇、雷弋还有谁谁、谁谁谁等几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都穿U家的衣服。
      U家牌子不是带“优”字吗,难怪他们每次都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一个中午过去,教室里瞬间多出十几个穿U家的人。
      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挂起深深的黑眼圈。
      肖廷杰家传的水仙牌风油精成为热门单品,班级几乎人手一瓶。
      封彦宇刚上完早自习就喝空一罐红牛、两瓶咖啡,课间又掏出一支什么口服液。
      廖雯给苏江送了两次“红牛+咖啡”的备考特饮,也精力不济,停下“追爱”的脚步。
      然而时间还是不够用,尤其是越往后学,不懂的地方越多,每项复习任务花的时间也变长。
      晚自习回来,抓起语文,着急英语。背一会集合、数列公式吧,又猛地想起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是什么来着?
      正头焦额烂,听见表弟敲门,“你这两天都熬夜复习吧,要不我们一起?”
      “别,我可不敢影响你。”
      “不影响,两个人一起学习效率更高。”
      “那我怎么记着你说……”
      “快点、快点。”表弟直接打断,还动手帮苏江搬书。
      表弟房间的家具跟配给出租房的不同,书桌是他们家淘汰下来的一张餐桌,靠墙一横,占去房间的三分之一,桌面空间非常充足。
      两个人各据一头,面对面坐下,接着看书。
      苏江发现,表弟的学习方法其实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默写。
      英语就不谈了,唰唰唰几下就默写完一篇课文。
      又掏出错题本,开始默写数学题。
      苏江大惊,“你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了?”
      “我就会死记硬背。”
      “那也很厉害了,我可……”
      “嘘,”表弟表情严肃地提醒,“不许说话,抓紧时间。”
      苏江连忙打住。
      还真别小瞧了人家,表弟也有他踏实、自律、能吃苦的一面。
      以及,看着他这么不慌不忙地默写,原本焦急的心跟着平静下来。
      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踏踏实实学一点是一点。
      苏江埋头对照复习计划逐项击破。
      听见姨婆上来催促,睡得了,太晚了。
      这才发现时间已经快要一点。果然两个人一起复习的效率更高呢。
      苏江感慨,他还是生平第一次学习到一点。
      表弟预警,等到高三,这就是常态。
      早晨五点半起床,午觉精减到二十五分钟,课间上个厕所都脚下带风。
      晚自习回来,苏江灌下一瓶红牛才去表弟房间。
      两个人先还互相鼓励,今晚争取战斗到两点。
      无奈一点以后,大脑罢工。刚写完的一道题,居然需要看一看才知道自己写的是物理还是数学。
      再看表弟,也已经学得两眼无神。
      苏江提醒,算了,睡吧。
      摇摇晃晃两下完成洗漱,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早自习课间,教室前排突然响起女同学的尖叫声。大家站起来循声望去,才发现谈静怡晕倒在地上。
      张勇赶紧过去抱她起来。
      苏江也帮忙拖来几把凳子,让她平躺下来。
      张艳玲跟大家解释,谈静怡每天晚上在女厕所熬到三四点才睡,说梦话都在背单词。
      谈静怡很快清醒过来,哭着大喊,“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我的眼睛看不见了……”
      大家听说这话慌作一团。
      好在不一会,她的眼睛又能看见了,但是脸色煞白,虚汗浸湿了前胸后背。
      林老师给同学叫了来,张罗着要背她去医院。
      张勇担心林老师不方便,要陪着去。
      林老师就说,“我去找别的女老师帮忙,你们好好学习。”
      谈静怡这次的情况比上次严重,据说在医院开了几千元的药,直接被亲戚接回家休息,期末考试都只能缺考。
      消息传来,全班震惊。
      向老师和林老师临时决定召开本学期的最后一次班会。
      不同于前几次班会的速战速决,这次留给大家一节课的时间,林老师和向老师都不参加,林老师还给大家送来雪糕,让大家围绕“暑假我最想做的一件事”随便聊。
      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跳开期末考试畅谈暑假,想必有益于放松身心。
      可惜,大家满脑袋都是考试,一张嘴全是牢骚,概括起来就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学也学不进。
      终于有人忍不住说,“还是自习吧,复习一点是一点,万一考中了呢……”
      不料隔墙有耳,童老师闻言马上冲上讲台,“复习一点会不会就考中一点呢,这在数学上叫作概率,我们接着上节课往下讲条件概率。”
      就这样,在老师们争分夺秒讲课,同学们废寝忘食复习,向老师和林老师的日夜陪伴下,期末考试逼近。
      考前最后一个星期天,也是期末考试倒计时第二天,包括苏江在内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主动来了教室自习。
      而这么紧锣密鼓地一天学下来,封彦宇制定的复习计划可算提前一天完成。
      发微信跟学霸报告。
      封彦宇提醒,接下来的一天两夜就以错题本为主查漏补缺。
      苏江自然是好、好、好。
      封彦宇又说,“要不晚自习前,我来天台给你答疑?”
      苏江自然是不用、不用、不用。
      晚自习放学,封彦宇又连发两条微信,他还是上来天台半小时吧?
      苏江回复,“真的不用,有雷弋督促我默写错题呢。”
      封彦宇回复,“那好吧。”
      苏江回复,“放心吧,我一定考进前二十名。”
      趁着吃宵夜的时间,把这段聊天记录当作笑话,转发F4群,“封彦宇比我自己还担心我的考试。”
      肖廷杰说,“话说这么满,你十有八九会考砸!”
      表弟这个大迷信,马上抓起苏江手机,“还能不能撤回?那至少把聊天记录删掉!”
      张勇估计忙着看书没看手机,睡前才非常靠谱地提醒苏江,会不会是封彦宇自己想来天台呢?
      苏江翻看封彦宇微博,微博最近没有更新。
      不过想起上次一起在天台清洗风扇的愉快,无论封彦宇是不是自己想来天台,明天都叫他来放松一下吧。
      早起洗漱的时候跟表弟一说,表弟也觉得很有可能,当场叫来姨婆商量,约定今天下午放学后叫封彦宇一起来天台做枇杷膏。
      课间,苏江以姨婆的名义,把任务转告封彦宇。
      封彦宇却没有自己预想中的高兴,只说“我尽量”。
      下午第二节课课间,广播播放考前教育,蒲校长作动员讲话,强调每张桌位上都粘贴有考生信息,考试一律在答题纸答题,草稿纸也由学校统一准备并回收,手机绝对禁止携带,大家用惯的透明胶带也不得使用。
      为了留出时间给大家收拾书桌,老师们还得来布置考场,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午自习被豁免。
      大家捧着厚厚的书本,早早回家。
      苏江刚进房间,就听见七楼门铃响,姨婆领着封彦宇上来天台。
      两大竹篓枇杷已经提前放在凉棚。
      姨婆介绍,枇杷是某个亲戚送的,她们老家菜园有好几棵枇杷树,每年都要送许多,根本来不及吃,只能赶紧做成枇杷膏。
      三个人洗好手,就开始劳动。
      第一项任务是剥皮,去掉果核,把果肉放到三支玻璃砂锅里。
      姨婆试吃一颗,“味道还可以,你们也吃。”
      那枇杷因为是自己栽种,没有施过肥料和农药,个小,皮紧,很不好剥,也不好看。但是吃进嘴里才发现枇杷的味道特别浓,完全不像超市买的枇杷看着饱满,吃着寡淡。
      大家边剥边吃。等到第一支玻璃砂锅装满,姨婆就把剥皮的工作交给三个小孩,自己去旁边碗柜里翻找,找出来几个玻璃罐子,拿去水槽清洗。
      苏江留意到那些玻璃罐造型复古,问姨婆哪里买的?
      姨婆说,“这都是十几年前吃的水果罐头,那时候的玻璃罐子质量好哟,用了这么多年,一点没问题。”
      所以,姨婆每年这个时候熬了枇杷膏就翻出来这些罐子盛装。枇杷膏吃完,罐子又洗干净留着明年再用。
      表弟不好意思起来,“论抠门谁也比不过姨婆。”
      封彦宇却说,“这叫细水长流。”
      枇杷全部剥完,满满当当装了三口砂锅。
      姨婆拿一把大木勺,把果肉稍微捣一捣。
      又支使表弟去厨房取冰糖,从旁边橱柜拿来料理机,把冰糖打成粉末,倒进搪瓷盆搅拌均匀。
      姨婆介绍,“冰糖和枇杷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
      但是一尝味道,自己都惊呼太甜了!转身拿来两个柠檬,挤进去柠檬汁调味。
      果肉处理完毕,就让三个小孩一人搬一口砂锅,送去七楼厨房熬煮。
      姨婆把玻璃罐放进蒸柜,高温灭菌。
      “怎么才晓得枇杷膏熬好没有呢,”姨婆也不管三个小崽崽是不是有兴趣,“等会你们看,挖一点枇杷膏滴到清水里,如果不散开就表示可以了。”
      熬煮的时间,姨婆叫他们去天台玩,又强调晚饭就在天台吃,现成的馒头和枇杷膏。
      三个人坐在凉棚,各拿一页半页的笔记看。
      封彦宇没有带资料上来,就看苏江做的思维导图,拿红笔圈出几个整理有误的地方。
      姨婆实际送来的晚饭,三荤两素一凉拌,米饭里还掺了绿豆。
      枇杷膏和馒头算是饭后甜点。
      吃饭期间,姨婆又去整理菜园,说夏天浇水要等太阳落下,热度消退了才可以浇。菜叶要一片一片检查有没有虫害,黄瓜要遮阳,番茄不怕晒,卷心菜遇到下雨要给打伞,你们怕是都不晓得吧?
      考前的最后一点紧张就在姨婆的絮絮叨叨里消散了。
      老师们已经隆重强调多次,高二年级本次期末考试比照高考组织。
      考场一半设在教室,另一半设在实验楼,科目精简为语数外加理综或文综,只考两天。
      相比会考,试卷的难度自然是陡增,时不时总有不会的题目跳出来。
      苏江刚开始还有点慌,需要默念封彦宇的嘱咐——“会的题尽量确保准确,不会的题别浪费时间”来稳住心神。
      考到一半就淡定了,因为大部分题目还是会做的。
      而在会与不会之间,涂满最后一张答题纸。
      因为向老师三令五申考试期间不得对答案,只等外语考完,大家才心急如焚又心惊胆战地聚在走廊对答案。
      “你们都选C吗,我怎么选的B……”廖雯紧紧抱着自己,眼看就要哭出来。
      又听见张艳玲得意洋洋说,“完了,你搞错了,那是一道多选题。”
      苏江直接撤退。
      不料回到家,表弟立即来敲门,考得怎么样,发挥还好吧?
      紧跟着,封彦宇和张勇也发来微信,前二十名有没有问题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5章 期末考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