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事起 ...

  •   日头正高,偶尔一阵热风更上吹得人烦躁不堪。
      本就五大三粗的一群西凉将士好不容易同僚相聚,一起吐槽得热火朝天,
      酒气加上汗味充斥了贾诩不大不小的营帐。
      几杯黄尿下肚,本就口无遮拦的将士们更加毫无保留起来。

      太师为何~嗝~就是“偏偏”不给我们这些“西凉"军士封赏,
      "偏偏"给了那并州袁绍一个渤海太守,又给了吕布封了一骠骑将军?

      就是,也不知中郎将是如何肯的?
      真是不明白。
      原来是牛辅将军旗下的李傕、郭汜 张济临别前来找贾诩诉苦。其余 樊稠李蒙王方等也一并前来。

      “文和,你已算是我们里最接近(董)太师的了,这究竟是为何”
      “我们是不如人家贵重,那难道我们西凉人的血就是白流的嘛,赏就全是人家拿了吗”

      “这没几天安生,又要马不停蹄派我们往颍川,派我们去冲锋陷阵。”

      “慎言”贾诩终于受不了,这些过于直白的抱怨。

      “太师还在,虽对我们西凉将士一向宽容。你们如今都是校尉的人了,还如此口无遮拦,这样如何领兵,如何服军心”

      “时机未到罢了,且放心。”
      “这种出征前线的事太师还不是倚重诸位,到时候军功在身,诸位何愁无赏呢。”
      说完像往常一样,一饮而尽杯中酒。

      “文和等候诸位得胜归来论功行赏。今日在此的牢骚切不可出此营帐。”

      “文和,放心。我们岂敢在其他地方说这些,咱们都是西凉出来的,也就今日能一起一吐为快了”
      逐个劝说嘱托各位校尉,一个一个送出了营帐。

      看得出来贾诩其实不擅长这种场合,但是却不知为何被这些同僚极为信服。

      卢宇已经逐渐可以适应这样笔墨伺候的工作,其实在贾诩身边,她要是没记错的话,是比较安全的,东汉末期史料记录的贾诩简直就是风暴眼一般的存在。
      搅动风云,却保全自身。

      这样长时间的相处中,她也逐渐总结贾诩的习惯和性格。和其他宛如“贫民乍富”的西凉将领不同,他时常显示的是与这个地位匹配的能力与安然。

      即使是卢宇,当她感觉自己这样靠近贾诩,这样日日了解贾诩的过程中,都在感觉自己胸腔内的某处正在不断变得膨胀和难以压制。

      她之前觉得自己的识字算不得什么用处,但是这几日贾诩对她识字用处的发挥和来自上位者隐隐的赞赏。都使得她都能逐渐感觉自己的飘飘然。

      甚至昨日贾诩对手下的几位屯长军侯交待事务的时候,还借着卢宇识字让她指出了地图上的某地,羞辱了某位打盹儿的没听到的屯长一把。

      屯长显然很知道这位校尉(贾诩)的秉性,打个哈哈,就继续认真听贾诩部署了。显然目不识丁不算是军中什么稀奇事。只日日让贾诩这样一个,去指挥这些大字不识的军官,着实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

      怪不得每次和这些大老粗们用白话交流一通后,贾诩必须闭门捧会儿圣贤书。这样下去日日白话不论圣贤,他也很难保证自己那好不容易苦读出的书卷气消失,会不会再难融入到士族中了。

      这着实是很“培养”人的事务,而且估摸贾诩也并没有从以前的文官属性调到现在的校尉“岗位”太久。

      所以连卢宇这个识字的,他都要尽量安排在身边。因为贾诩恨不得将整个西凉军中识字的收在身边,这样才觉得是对于自己尴尬身份的安慰。

      “太师杀张温”

      “王允献美姬”

      “太师收服皇莆嵩”

      时间一月一月地度过,贾诩时常将消息整理出来在帐内共议,其实也感觉更像是要借着这些话题,试探出身各方的门客对此会有什么看法,以更好掌握各方的意图。

      “等等!王允献美姬?”卢宇心中警铃大作。

      哎,因为不懂此时的记年法,即使因为时常收拾贾诩书文的缘故知道知道每日日期,卢宇也不晓得如今的时间走到哪里了。

      但是,王允献美姬?这不就是"吕布戏貂蝉"。要到"吕布杀董卓"的情节了?

      听到消息的卢宇,研磨的臂膀肌肉顿时一软,几乎无力。

      怎么办?

      要来了,文和乱武。

      这四个大字的声音,在卢宇的心中,被反复如擂鼓一样重复。
      真正直视历史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可怖之处。身处局中,才能发现无法逃脱的必然。

      卢宇在贾诩下首的位置继续不动声色的研磨,只是手上动作不经意地变得极缓。

      相处日久,她仍然不敢正面地观察贾诩。
      此时用余光偷偷地瞧他,心中暗道,这人,就是那个即将只言片语乱天下的贾文和。

      他此时不过是一个靠着董卓挣来西凉人的时代机遇,而顺着时代走的一个小人物。是的,小人物,他此时并没有多起眼,感觉上他是那样的寻常青年。

      他不过是比卢宇多了几年这个时代的摸爬滚打,他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有懒怠,有别扭,想活命,被派往军队的一个文人。

      是的,他一点儿也没有卢宇未见到过的吕布或者董卓在口口相传中的传奇色彩。

      他此时是那样默默且寻常。

      他在军队中,甚至性情都算是有些迂腐老好人。

      他将要。。。

      卢宇用余光,将此时的贾诩细细地描摹到心底。

      这位青年,现在听着面前,或比他年长但是地位稍底的门客教训而面不改色,或其他武将同僚放在自己门下教导的孩子的意气风发而淡然一笑,手捧着不知出自何处何卷书记,安然地聆听大家的争论,如非必要鲜少发言。

      他听这些门客少年这样谈天论地的时候,是常常面目舒朗,不假辞色的。仿佛别人越是"战意"盎然,他就越是闹中取静,心境安和。

      他一会儿看几句书中语句,一会儿又或是思考问题或是被大家的回答吸引兴趣,眼神略扫过周围。调整坐姿和宽大的衣袖,再以一个饶有兴味的姿势,两指撑头,看向手中竹简。

      这个时代人追捧的文人风流,不过如此了。

      卢宇很难想象,那个将三言两语祸乱天下的贾诩。

      此时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西凉青年罢了。

      她不自觉地看向贾诩,东汉末年的风气使然,即使在军中,他像这样闲适的时候。经常一袭淡青色长袍罩衫,宽袖轻拂,衣襟由于不端正的动作微启,只有额上一条细细的丝巾,有着低调的彰显身份纹案。

      炎热如此的天气,看到他偶尔被细风吹起的青丝缓缓飘动时,也觉得心静自然凉了。

      不大相识时,她从不敢这样贪婪地直视这些大人物。但是贾诩周身时常一股一切事物到他附近都要凝滞的磁场,让她非常确信他不会被自己的视线打扰,才经常在侍候时望着贾诩发呆。

      卢宇好奇,自己是因为本不是局中人,而时常可以从这些争辩中抽离置身事外。贾诩呢,是如何做到如此作壁上观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