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文大哥为我买了个旧电视机。 ...


  •   带着手机在身上,有好也有不好,偏偏这个时候文大哥打来电话。不好意思当着几位大哥的面接,一边看一边走出包厢,到走廊上才接听。文大哥说他正在饶平县的汫州镇看旧电器,那里经营旧电器的店铺很多,品种型号也齐全。虽然是“水货”,二手货,但看起来质量很好,大多数是从香港台湾那边由渔船走私过来的旧货,旧是旧了点,却是原庄货。大哥说有一个二十一寸的“索尼”彩电,色调音质相当好,想带回来给我。
      我说不要了,平常不习惯看电视,晚上还要上班,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看。但是大哥不理我,他说那一件越看越觉得物有所值,是可遇不可求,已经买好了,问我什么时候在城里,他要帮我安装。
      我说现在外面,没那么快回去,既然买了就先放在你那儿吧,等有空再联系。
      他说不行,那电视机笨重,要尽快交接才不会占那车子的空间,大概几点钟到达,约个地方等着,很简单的一件事。
      哎,怎么办呢,其实我是不愿意让大哥知道我住的地方。在外面有什么需求,我可以由张着他,但是出租屋就不能让他来。他只是知道大概的位置,如果去交接,肯定是他动手把电视抱过来,不会让一个女人去做。这是借用陈所长他们的地方,多一个人知道,就是多了一份不确定的因素。对于自己,真的已经没有太多的自信。当情感爆发的时候,或者伤心落寞的时候,意志总是那样的脆弱,理性总是显得那么的单薄,那么的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如果碰巧他来了,肯定有事。
      外面的事情不能带到这里,不能让出租屋成为是非之地,所以上班的时候不管任何大哥问起我的住处,我都守口如瓶。
      但他的电视机怎么处理呢?已经买好了。
      旧书屋,先放在小螃蟹旧书屋!
      澄海酒厂的选庄老窖还真的挺不错,会提神,中午喝不多,就感觉头脑运行很快,急中生智,一下子想到了那书屋,最合适的地方。
      文大哥也觉得有道理。
      就这样定了,先放着,回去后自己去拿。
      回包厢了就听陈所长还在重复讲述他所经历的“五香狗肉”的故事,这次说得比较简要,秦股长也没有插话。旧事重提,应该是得知了王老板是“五香溪”的人,然后要求证五香究竟是哪五种香料或者香型,还有溪名和狗肉之间的关系等等。
      聊着聊着,差不多也是酒足饭饱了。
      午饭后大家都没有逗留,秦股长要继续值班,王老板厂里也要去光照一下,大家回去各忙各的事情。
      文大哥到饶平买旧电器,一时还想起我,惦记着我,买了个电视机,打心里感谢他。但想去申报和安装,却没那么容易,可能他还不清楚。
      如今县城里几乎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必须到文祠路常青园的那个有线电视站报名申请。常青园离出租屋也不过一两条街道,距离不远,然而手续还不是那么简单。
      我的户口还没有迁移过来,是个外省人,还没有资格享受他们县城里的电视网络。看完身份证,营业厅那小妹的语气很是不容置疑的样子,没有多解释,也不接受我的解释。
      文大哥的好心一下子变作我的烦心。
      做人有三六九等,这个知道,但是碰到了具体事,跟自己相关的,就很不是滋味。全然不知道自己下等到这个程度,主动拿钱给人家赚,人家却嫌你还不够格。
      那又能怎么样?
      人家不开通就是不开通。
      电视机先搁着,成了个陈列品。
      不过没过两三天就多云转晴了,那是要等到陈所长他们来打麻将发现了问到,告诉了他们,才给解决。
      在我这里是登天的大难题,想不到交到陈所长他们这些人手里,很快就迎刃而解,真佩服他们的能量。
      因为申报电视线路的事,才知道户口的作用。想起来也是相当偶然,不久之后连户口也迁移过来,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澄海人汕头人。
      无意中听说这里在扩大什么规模,县城还剩下一些户口的指标,本地的农户交一些钱,就可以转成城镇户口,在城里买商品房的也有分配几个户口名额。外地的也有机动性,只要找对了人,有合适的理由让人家帮忙操作,就可以灵活处理,把户口先寄放某一户亲戚那里,叫做寄户。
      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要尽量争取,有线电视都给办成了,说明有些事情是有捷径可走。机不可失,赶紧打听,清楚了那路径,让人帮忙,不久后把户口从家乡迁了过来,转成了这里的城镇户口。
      多亏了文大哥的旧电视,也好得一开始的安装不顺利,才会跟户口挂钩,才会把坏事办成了好事。
      我没有告诉文大哥,上班的时候接触过不少老板,知道澄海这个地方盘根错节,私底下信息都很灵。一件事只要做出来,传出去,没多久大家就知道是谁出的力,里面是什么关系。听说小城有个才女,叫做王晓娜,写了本小说《春花秋月》,这里的人不是当成文学作品看,反而是把小说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去对号入座,把每个地方去按图索骥,一致认定作者是在传家丑、败家风,搞得很孤立。《春花秋月》的书本我没看,但像路遥的《人生》,像池莉的《生活秀》等等都有故事的发生地,如果读《生活秀》后就要去武汉的吉庆街或者汉正街找原型,然后批评池莉的不厚道,这样合适吗?
      但是澄海就是这个样子,说起事就会联系到人。
      所以事情办妥了,很开心,但不说。
      有电视看的时候,日子过得真的不太一样,书也懒得看,反倒迷恋上那些刻意加工过的电视连续剧。夜里一般很少看,主要是在中午,当时有一个台正在重播着那部电视连续剧《董竹君传奇》,开始也并不太在意,顺便瞧瞧,慢慢的就被其中的剧情吸引住了,一直跟着。
      年代不同,环境不同,董竹君所处的都是那些大场面。自己虽然屈居一隅,但有些经历和她竟然是那么的相似,好像是一种缩影,心里面不由得暗暗的感叹。
      当时也想,总不能就这样一辈子小鸟依人吧,年老色衰了怎么办,于是开始萌发了要自己做生意的念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连载系旧文,原名“不是爱风尘--十年一觉潮汕梦”,纸质版已绝版,网络文章也清零。这次是看了电视连续剧“繁花”后有感触,觉得还是有必要重新发表,让那个年代的某些故事重新呈现,作为共同的记忆。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