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审案 ...

  •   趁着仵作验尸的工夫,卫昀指派郑浩,向张御史叙述了一遍具体事由。

      郑浩自知这是表现的机会,恭敬行礼道:“卑职南城兵马指挥司典吏郑浩拜见张大人,昨夜卑职跟随指挥使在南城区巡街,经过兰春院门前巷子时,发现此人在城墙上往下扔东西。”

      他指了指那具瘦的尸体:“被发现后,此人一急之下跳进了护城河,我等连夜出城沿河寻找,最终发现荣王和此人尸体。”

      张御史还没开口,王府大管事先质疑了起来:“不可能,长禄跟随王爷多年,岂会对王爷不轨?”

      郑浩冷着脸反驳他:“此人衣着与城墙上之人的衣着一模一样,身形极为相似,而且他身上还藏了王爷的玉佩香囊,绝不可能有误!”

      张御史锁眉问他:“万一是有人故意假冒呢?”

      被他这么一问,郑浩瞬间有些语塞,他还真没想这么多,只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正踌躇着,却听卫昀缓缓开口道:“张大人,不妨先听余仵作怎么说。”

      张御史微一愣神,满脸堆笑地应下:“卫指挥使所言极是!”言语间颇具谄媚之意。

      纵使他官位比卫昀高,也绝不敢得罪他。

      卫昀并不接话,只沉声问仵作:“余仵作,可有结果了?”

      余仵作边埋头记录边道:“死者皮肉泛黄,肚腹并未鼓胀,口鼻耳眼均无水流出,是被先杀而后投入水中,死因与脖颈上三处伤口有关,看尸僵的程度,可推断死亡时间大约为昨日酉时到戌时之间。”

      范兴河点头附和:“不错,我们正是过了一更天发现城墙上有人的,时间能对的上。”

      他又指着另一具尸体问:“那这个人呢?”

      余仵作道:“此人头顶有钝物重击的伤口,但此伤并非致命,观他口鼻间有血沫,腹部鼓胀且指缝间有流沙,可断定为溺水而亡。”

      郑浩眼睛一亮,当即抚掌:“这不就对上了?他杀了王爷,将尸体扔到河里企图毁尸灭迹,被我们发现后,心虚之下跳河逃跑,可惜他低估了护城河!”

      王府管事还在一个劲的摇头,嘴里念叨着不可能,可惜并没人理他。

      张御史看向卫昀:“卫指挥使怎么看?”言下之意就是你认为怎样就是怎样。

      卫昀不答他的话,走到长禄尸体前:“余仵作,你能否推断他们的伤口为何物所致?”

      余仵作紧锁眉头道:“荣王后颈的伤口尖而深,凶器应为簪,不过其力度……”

      话未说完,卫昀打断了他:“那就没错了,你看看可是此人头顶的发簪。”

      他指着长禄的尸体,目光如炬地看向余仵作。

      余仵作收起嘴里的话,低头打量长禄头顶的金簪。

      卫昀在一旁给他解释:“这发簪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定然是荣王的,他在杀死荣王后,害怕被发现,就将这簪子戴到了自己头上。”

      余仵作顺着他的意思点头:“确有这个可能,不过荣王脖子前面还有两处伤口,老朽却看不出是何物所致。”

      卫昀沉思须臾,吩咐范兴河:“你带几个兄弟去兰春院,在各个房间仔细搜查。”

      他又看向郑浩:“你也跟着去,将兰春院鸨母带过来。”

      他想起张御史还在,转身作了一揖:“张大人,下官以为此事与兰春院脱不了干系,凶手或许就是从兰春院上的城墙,而兰春院,也很可能就是荣王身死之地。”

      张御史没想到他还会跟自己解释,笑呵呵地附和他:“不错不错,卫指挥使想的很周到。”

      郑浩的速度很快,不消一刻钟就将兰春院的鸨母抓了过来。

      看到院中两具尸体,鸨母吓地花容失色,瞬时瘫软到了地上。

      卫昀退后两步,抬手请张御史上前:“请张大人审问。”

      张御史点点头,面色肃冷起来,立时就摆出了官威。

      “昨日荣王可去过兰春院?”

      鸨母跪趴在地上,慌乱地想着说辞。

      他清咳一声,继续施压:“本官已派人在兰春院里搜查,你若说实话,稍后就放你离开,若发现你所言有假,即刻就将你押进大牢!”

      鸨母吓地连连磕头,一五一十道:“回大人,王爷昨儿下午是来了,但他醉的不省人事,只在后院一间屋里休息。”

      她抬起头,指着长禄的尸体,语气激动道:“就是这个人,就是他扶王爷过去的,进了屋也不要姑娘伺候,妾身只当王爷是累了,就没再打扰过。”

      所有矛头都指向了长禄,凶手似乎已经呼之欲出,如今缺的就是一个杀人动机。

      “不可能,不可能……”王府大管事还在坚持不懈地否认着。

      “你这般替他说话,难不成他是你儿子?”郑浩向来是个直肠子,被气的说话也不过脑子了。

      大管事连忙摇头:“不是不是,长禄他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只是……”

      他肯定不能说自己认了他作干儿子,否则也难逃连坐之罪。

      但他知道王爷今日去的是永安侯府,怎么会喝的烂醉去兰春院呢?而且还和长禄双双殒命,真是怎么想怎么奇怪。

      他索性低头闭口不言,他也找不出证据来,说多了反倒显得自己可疑。

      僵持片刻,派去兰香院搜查的范兴河以及几位衙役也都回来了。

      “启禀大人,这是在后院一间房里发现的。”范兴河向张御史递上手中的碎瓷片。

      接着举起一只瓷瓶:“这是在另一间房里找到的,与那瓷片花色相仿,应是同一种器物。”

      “你快来看看。”张御史朝余仵作招手。

      余仵作跑过来,视线在瓷片和荣王脖颈上的伤口之间来回游移,最后拍板道:“荣王脖子前面两道伤口就是这瓷片所致。”

      卫昀走过来,意有所指道:“有没有可能这个碎瓷片就是砸到长禄头顶破碎的瓷瓶?”

      余仵作点点头:“极有可能。”

      鸨母面如死灰地望着瓷瓶,眼里布满绝望,涂满脂粉的脸上刷出两道深深的泪痕,就着昏黄的火把看去尤为可怖。

      卫昀不疾不徐道:“荣王醉的失去理智,用花瓶砸了长禄,长禄以为荣王要杀他,只好捡起瓷片自保,失手将他杀害后,他故意拔下荣王发簪,在他后颈制造一处伤口,这样即使荣王尸体被找到,此处伤口也能误导仵作的判断,让人以为是兰春院的姑娘将其杀害。”

      语毕,他面向张御史,拱手道:“不知张大人可认同下官的猜想?”

      张御史从他的话里绕出来,当即抚掌称赞:“妙极!卫指挥使三言两语便将真相道出,真令我等惭愧啊!”

      纵他荣王生前如何尊贵,如今不过是个死人,哪有巴结卫昀的好处大,反正事实差不多就是这样,有人给了现成的结论,他又不是闲得慌,没必要再去深究,倒不如给自己讨个巧。

      他思忖片刻,正色道:“稍后我便将荣王尸体以及一众人证物证带去大理寺,皇上那里,还请卫指挥使……”

      余下的话并未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不过是怕被皇上质问罢了。

      卫昀恭敬一揖:“大人放心,您的才干有目共睹,若有何疏漏,下官自当为您添补。”

      有了他的担保,张御史顿时心安神定,召集了在场所有人手,将尸体以及人证物证通通押往大理寺。

      余仵作垂手走在最后,刚准备踏出大门,就被卫昀叫住了。

      他逆着月光走来,看不清神色:“余仵作,不知你对此案可还有何疑虑?”

      余仵作稍作沉吟,背着手笑道:“凶手已死,其他的也无从考证,老朽不过一介仵作,不如大人们明察秋毫,岂会有疑虑。”

      他这话说的滴水不漏,总之就是不认可他,但又找不出否认的理由。

      卫昀低笑一声:“余仵作乃陛下亲封第一仵作,不必自惭形秽。”

      清冽的声音在空空如也的前院里异常明晰。

      “堂堂亲王身死青楼,实乃皇室丑闻,偏偏凶手已死,皇上定然难解悲愤。待案件审理结束,我会向皇上请奏,查封京城所有青楼,逐步清理其他州府的青楼,届时青楼里的女子都能被释放,也算是为荣王积了一笔阴德。”

      闻言,余仵作恍然大悟。

      原来这才是他草草结案的目的。

      此案的凶手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是死的。

      如果凶手另有旁人,案件重心便会转向捉拿凶手,如果凶手已死,那就只能找兰春院算账。

      当今官员狎妓之风盛行,常有耽于美色而误了差事的,他早听闻皇上有铲除青楼之心,早年刚登基时就提起过一次,只是反对的大臣太多,只能就此作罢。

      此案倒是个极好的现成的理由。

      他立时面色凛然,拱手一拜:“卫指挥使深明大义,是老朽目光短浅了。”说罢,还抬头瞧了一眼卫昀的表情。

      只见他肩倚着门框,嘴角噙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让人望之可亲,寻不出一丝破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审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