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帝王之心 ...

  •   御书房,掌事已来过两次了,皇帝还在批阅奏折。他在几案边来回踱步,案上放着的正是来自边境的那封。他静静地思忖:自自己登基以来,在母亲的指点下靠联姻稳固了帝位,外戚因此在朝野中地位变的举足轻重。皇后叶氏是吏部尚书之女,诸贵妃分别是礼部、太子太傅等诸位大臣的女儿。然而这些人身据朝中高位,又是皇亲国戚,时间长了便结党营私,左右朝政,令自己治国理政的方略处处掣肘。在护国大将郭氏的支持下才勉强制衡了这些人放纵的野心。

      不过,纵有大将忠心于自己,但其也被朝野势力所排挤,军队主力被调往了边疆。为了绵延家族势力,姻亲之下,子嗣便成了后宫前朝争先簇拥的对象。皇后自诞下长公主后便再无子嗣。只要先于皇后诞下皇子,便是平嫡长子。各嫔妃的家族们心知肚明,一番角力之下,二皇子、四皇子相继出生。皇后的族人不甘心于人后又将皇后的侄女推举入宫,生下了十三皇子……不重要,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皇后不生下长子,其它一切都不重要。看清了这一切的皇帝心中已有安排,静静地看着几位皇子及母族互相牵制。储君之位一日悬空,整顿朝政便能假以他手。多少个日日夜夜皇帝在心中默念: “蓠儿,朕在等我们的儿子长大”。

      岁月如白驹过隙,这两年,在宫中形单影只的允吉亦快到了支藩的年龄,立储的呼声从未停歇。表面上大臣们是关心几位皇子的未来,实际上则是逼迫皇上早日确定储君之位。七皇子虽不出挑,但若能远离皇城岂不又少了一块硌脚的石头。于是在郭将军和陆丞相的举荐下,众吏顺水推舟把迟迟未能支藩的七皇子“发配”到了边疆。

      殊不知这正合皇帝的心意。那时那刻,允吉只有远走他乡,才能平息没有去支藩的争议,才能远离朝中接下来更剧烈的血雨腥风、手足相倾,才有机会赢得民众的心。更重要的是,只有离开深宫的束缚,往边境处去,当朝皇子才能名正言顺地结交外臣,立下军威……此时此刻,那份请求指婚的奏折更是允吉历练归来的助力。匈奴之患乃朝中顽疾,如能与匈奴首领联姻,等同收复失地,保边境百年无忧。一切都是按计划行事……

      唯一的变数是……皇帝的思绪跳到了两年前……自沧浪亭一遇,他看出了怀柔对允吉的心。于光合殿的夜晚,怀柔也在梦中呼唤过允吉的名字。若大的宫中没人能如她心系着允吉,这让皇帝既觉得宽慰又觉得不安。如果他们对彼此有意,允吉便不会心无旁骛地娶苏坦之女。放弃联姻对允吉极为不利,怀柔又是郭家子嗣,若允吉娶了对苏坦来说形同对手的女儿,自己主动申请联姻的折子未能成行,即是我朝对同盟的无声拒绝。皇帝微微拧紧了气息……何况这些年,与怀柔的通信也是他处理完宫中庞杂之事后唯一令人期待的喘息……

      而她似乎并不反感允吉与坦王之女的联姻,这多少有点矛盾……难道是因为她与当朝宰相之子陆秉徽有婚约在先。陆秉徽与她同窗数载,仪表堂堂,任职中书省,确与怀柔门当户对。与他相比允吉这个皇子也仅仅是险胜一筹。皇帝的心不再平静,一纸调令已经是自己按捺不住的心意,如今事关允吉的前途和江山社稷。不能再等了,皇帝下旨准了坦王申请联姻的奏折。只有允吉背后有了我朝与匈奴两方的兵力支持才算有了安身立命的筹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允吉必须大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