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外出 ...
-
“自然!”悟空毫不犹豫地道,“难道要向那群欺辱人的家伙低头吗?”
黛玉暗暗叹了口气,语气中却不无赞赏:“若真有那一天,我定去助你!”
悟空笑道:“助是不必助的,你这么个身板娇弱的女娃娃,若是有了伤损,岂不要让师父师兄心疼?”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我若当真被压在山下,你多去看看我,与我说说话,就是咱们兄妹的感情了。”
“我定会去的,”黛玉也站起身,真挚地道,“我天天都去!”
悟空嘿嘿一笑,还要再开句玩笑,忽转口叫道:“瞧,师父!”
他们站在山顶上,刚好能看见斜月三星洞的洞门。
菩提祖师孤身站在石碑下,正翘首远望。
黛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人背着包裹,已走至山脚,身影在山林间忽隐忽现。
“是真信师兄!”悟空眼尖,瞬间辨出那人独有的挺拔身形,“他果然离开了。”
真信转过一处突出的岩石拐角,身影再也看不见了。
菩提祖师仍站在石碑下,看着弟子消失的方向。
一股苍凉萧索之意,在黛玉心头久久蔓延。
不知有多少次,师父曾站在这里,送走他的弟子。将来,悟空师兄离开时,师父也会这般久久伫立吗?
她忽省起一事,问悟空道:“师兄,你在这烂桃山上,吃过几次饱桃了?”
“算上今年,第四次了呢!”悟空拍着肚皮笑道,“这一树好桃,我还是首次与人分享哩!”
第四年,悟空是到此的第七年习得长生妙法,再三年后离开。
如此,还有六年。
黛玉安了心,自此每日参禅打坐,听祖师讲道,与悟空在山中嬉戏游玩,教悟空读书。
悟空极有天分,很快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偶尔也能文绉绉地编两句歪诗。
两人又一起参研佛道经典,每日在后山玩耍时,口中滔滔不绝地辩论,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众位师兄也越来越喜爱这位聪颖俊秀的小师弟,习医道的教她医术,习武道的指点她剑法,阴阳道的传她符术,佛家与她论经,道家与她论道,儒家与她辩言……
喜刺绣的海魁师兄,送了她两件刺绣精美的长衫,引得白兰起了争胜之心,一夜赶制出三件更美的,竟因此与海魁结为知己。
又有些小童子,嗅得杜鹃做菜的香气,也跑来蹭饭,把个僻静偏远的听竹阁,弄得热热闹闹。
黛玉每晚修炼心法,一年后脱胎换骨,再不受疾病困扰。
祖师又传了她一套进阶心法,两年过去,已可施法作术,低空腾云。
她谨记悟空在书中的教训,暗暗藏拙,并不在人前卖弄,只在夜半无人时,悄悄在后山练习。
这一夜,黛玉练了一会儿剑法,又在崖边,习练腾云之术。
刚要翻下云层,忽听一人喝彩道:“好!”
慌得黛玉忙按落云层,翻身跪倒,拜道:“师父!”
祖师立于一块山石之上,呵呵笑道:“你这娃娃,天资高绝,心思也细,懂得不现于人前,甚好,甚好。”
黛玉忍不住道:“师父,为何这些妙法不能教给师兄们呢?”
“我在此开山收徒,原为的就是有教无类,让所有向道者皆有进修之阶。”
祖师缓缓走下山石,叹道:“可惜,天道有定,灵蕴有数,我们这里得道的多了,他处就会有缺。”
“久而久之,岂会不引得有心人觊觎?你这些师兄们都是凡人,一无根基,二无护恃,一时得了仙道,长久反而误了性命。可叹,可叹!”
黛玉默然。
祖师又道:“你如今修道刚有些小成,暗地里就多了灾谴。”
黛玉悚然,惊道:“是什么灾谴?”
祖师笑道:“说是灾谴,不过是上位者阻人上进的手段罢了,并不足为惧。”
他抖一抖袍袖,低叹道:“久未在外走动,这些后生小辈便认不得我了。”
黛玉敏慧,立时反应过来,问道:“可是有人来找师父寻麻烦?”
“还没什么人能找你师父的麻烦呢!”祖师微微一笑,“只是有些恼人罢了。”
“玉虚宫的元始天尊屡次传信,邀我前去推演混元道果。我也有意去见见故人,玉儿,你可愿随我到昆仑山小住?”
黛玉有些惊讶,算算日子,很快就是祖师三敲首、悟空夜悟道的日子了,祖师此时离开,悟空师兄该怎么办?
她斟酌语句,轻声道:“这是师父对弟子的关爱,弟子自然愿往。可若让师兄们就此荒疏了功课,弟子心底着实不安。”
祖师哈哈大笑,一挥拂尘,一人双化,一者风姿玉立,一者白须飘飘。
那白须祖师笑道:“我带你上昆仑山,让他留下教你的师兄们,可好?”
黛玉恍然,笑道:“师父思虑周全,倒是弟子多虑了。”
次日一早,黛玉别了杜鹃、白兰,又找悟空辞行,恢复本来女像,跟着白须祖师,驾云前往昆仑山玉虚宫。
至昆仑山下,白须祖师按落云头,向黛玉笑道:“这玉虚宫,我已是有万余年未到过了,如今天色尚早,我带你走一走当年的路。”
黛玉欣然领命,师徒两个便扮做一对游山水的祖孙,一步一步登山游玩。
昆仑山顶常年冰雪覆盖,黛玉身子单薄,虽修了仙体,冷风一吹,依然能感受到丝丝冷意。
祖师顺手搓了一捧雪,化作雪白的一定貂裘斗篷,递于黛玉。
黛玉裹着斗篷,跟着祖师,行走在雪山之巅。
前世最不羁的梦里,也不曾想过此时情景。
祖师兴致颇高,指点周边风景,讲起当年往事:“那时候,老君还未出关化胡,元始老儿也只是个天王,我曾与他们在此辩经论道,他两人说不过我,就在那顶峰之上与我拼酒。”
“直拼了三百个日夜,滴下的残酒汇成一条溪流,流入附近村庄,使得方圆百里的百姓、鸡鸭猪羊尽皆醉了。”
黛玉陪师父站立在一处突出的陡崖,遥望远方白云遮掩的雪峰,想起当年豪迈,也不觉心驰神往。
两人说说笑笑,一路上了玉虚宫。
宫门外,守着四名童子,见得来人,四双眼睛一起看了过来。
但见,来者一老一少。老者白发白须,六、七十岁相貌,拄着一拐木杖。幼者身薄体弱,十六、七年纪,裹着御寒披风。
看起来都不像是得道长生的仙家,童子们顿时失去兴趣,只推了那最小的童子过去打发。
那小童子怏怏地走过来,不耐烦地道:“此是仙家福地,凡人切莫靠近!”
祖师笑道:“老朽听说,元始天尊最是礼贤下士,曾发下宏愿,天下有才之人,无论高低贫富,只要读得明经史,看得清文章,皆可与他相交!”
童子愈发不耐烦了:“快走!快走!说什么颠话?”
“原来,已是颠话了吗?”
祖师微笑,不待童子再出言驱赶,从袖中摸出一片泛着金光的金叶,递过去,温声道:“故人来访,有劳通禀一声!”
那童子瞬间变了脸色,其余三个童子纷纷围了过来,将祖师上下打量一番,一起弯腰行礼道:
“原是贵客,仙尊早有吩咐,持金叶的贵客,直接请进去就是!”
两童子毕恭毕敬地在旁引路,一童子飞身去报。
祖师收起金叶,向黛玉笑道:“幸亏我记得带上请柬,否则咱师徒就得打道回府喽!”
黛玉笑着接道:“凡人认衣装,神仙认皮囊,看来是通理了。”
两个童子住了身,再次作揖道歉。
祖师收起拐杖,化作拂尘,正色道:“你们才多大年纪,不过是上行下效罢了,那教坏你们的才该道歉呢!”
“多年未见,一见面就指桑骂槐,菩提兄也不太厚道啊!”
远远地,一人大笑御风而来,宽袍大袖,仙风道骨,满头乌发,看起来不过二十上下。
祖师已迎上前去,与那人以平辈之礼相见。
黛玉心道:这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原来竟是元始天尊吗?
又听祖师回首招呼道:“徒儿,过来拜见仙长!”
黛玉上前行礼。
元始天尊笑道:“好俊俏的女娃儿,怎么有些女娲门下的气息,别是你这老儿从别处拐来的罢!”
祖师笑道:“听闻老君到处宣扬女娲是他的化身之一,不如待他到了,请他辨一辨,是否他门下走失了人口!”
元始天尊哈哈一笑,携了老祖的手,径入宫内。
这玉虚宫占地极广,亭台楼阁一层层依山势而建,前后绵延百里。
祖师带着黛玉,随天尊腾云驾雾,约有半盏茶工夫,才至天尊住处,宝华殿。
已有众多仙尊在堂内相候,看见元始天尊急急出迎,只带回一位貌不惊人的老者和一位弱质纤纤的女子,都有些失望。
天尊请祖师坐了上首,众人方才争论正急,却被打断,此时廖廖寒暄几句,便又继续开启辩论。
黛玉被分派在小辈之尊位,一位淡粉衣裙的小姑娘坐在她下手,数次以目相视,一副不服气的模样。
众仙长论到激烈处,都忍不住手舞足蹈,口沫横飞,一时室内仙力纵横,金光四射。
黛玉修为尚浅,有些抵受不住,胸口一阵发闷。
她不愿意丢了师父的脸,便假作透气,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站在栏外崖边,才觉略平稳了呼吸。
突听背后有人道:“你是哪里的散仙,竟有能耐坐在我的前位?”
话音未落,已有数道疾风袭向黛玉。
黛玉刚摆脱胸闷气短,尚未调匀气息,一时不妨之下,竟直直向崖下跌了下去。
她强压惊慌,设法自救,头顶上那偷袭之人却惊叫起来:“呀!你怎么这般容易就掉下去了?”
人被打了就会倒,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这山崖甚高,黛玉的腾云之术尚未熟练,又听耳边寒风呼啸,目眩神昏,几次施力欲稳住身形,皆不过翻起两三丈,就又继续下坠。
眼见得要跌入谷底,一只手忽揽在了她的腰际,带着她翻滚卸力,终于在谷底站稳脚跟。
清冽而不失磁性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小姑娘,你无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