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贾府侍药 再认双亲 ...

  •   第二十二章 贾府侍药 再认双亲
      上回说到贾大人与高都尉仓公边吃边谈,边谈边饮,也是谈的分外投机,不觉间个个稍有醉意。都是清醒明白人,便止了酒宴,高都尉和仓公骑马而别,留下缇萦一人在贾府,等到晚间再服侍贾夫人喝汤药。
      送走高都尉和仓公后,贾大官人便和缇萦一起又来到后堂内室看望夫人。
      此时贾夫人刚饮服了汤药,已安静地睡着了。看到夫人一转眼间便由死而生,贾府上下可以说是个个欢心,人人喜乐。贾大官人更是感动万分,他真没想到夫人的病,请了多少名医也无法医治,竟然一下被眼前这个小姑娘妙手回春一下给治好了。
      他想更详细地了解一下夫人的病情,于是便请缇萦来到前堂,询问缇萦到底是用何法把夫人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的。
      缇萦便简单地给他讲了一下老夫人的病情,和治病的过程。有些细节她是难以起齿的,比如说上针百会穴的同时,要下通会阴穴。因会阴穴在人的位置不便言说医用,所以大多医者不言用此穴。而对于有些重急病人,必要上下贯通,重病重针,补泄气血,调和阴阳才能活人性命。所以仓公特意指示缇萦在她针夫人头上的百会穴时,就让侍发按压夫人的会阴穴。之后再和通胃经,增加生气。欲活人命,先通胃经。胃为水谷之海,人为天德地养而生灵,全依水谷之养而生。所以,人要活命,必要吃饭喝粥。水谷入胃,化为气血运养全身。为啥缇萦给贾夫人行过医后,会累的大汗淋漓,瘫软在地呢。就是因为她为夫人行医用了众多手法,如同给她做了一次大手术,所以才累成那样的。
      两副汤药一副是“火齐汤,”一副是“八宝营养长命粥。”和济南王刘辟光的汤药差不多,但是有些药品和用量上又略有不同。因为一人一体,一人一性,一人一病。所以必是一人一药。
      贾大官人听缇萦讲了夫人的病情和医治过程,一时惊的哑口无言,半天才回过神来。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竟然有这么高深的医道和医学知识。他常为自己的小儿子贾谊少年天才,博学多识而自豪,没想到一个小姑娘竟有如此高深的医学知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姑娘真神人也!扁鹊再世也不如姑娘的医学之道也。”贾大官人赞叹道。
      “大人过奖了,小女只不过是跟家父初学一二,家父医道,便是师承扁鹊先师的医道。主要以五色、脉像、针砭、推拿等术诊治病人。”缇萦客气道。
      说话间天色渐暗,缇萦便起身相谢,亲为贾夫人熬制汤药去了。
      待贾夫人醒来,服侍她饮了汤药,缇萦又和夫人和言相谈了一会,以舒解她的心结。贾夫人本是洛阳巨富之女,可谓是千金小姐,自小也是养尊处优,家教甚好。诗词书画,棋琴礼仪个个精通。再加上贾府本是世代官宦大家,家中藏书无数,故此才出贾生这样的少年博士天才。
      醒来后,贾夫人便听侍女们给她讲了缇萦为她治病的事,也是对缇萦感怀至深。听说缇萦是为了救父,要随父亲传押到京城长安的,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她感慨道:“人生得遇如此奇女子,真的也是万幸之万幸啊。”
      在贾府用了晚饭,又和贾夫人闲谈了一会,缇萦便在贾府两个家丁的护送下回到了驿馆。
      到了驿馆,高都尉和爹爹正担心她呢,再不回来,就要去贾府探看呢。一起又谈了一会贾夫人的病情,高都尉又与仓公商量了一下,鉴于贾夫人的病情,他们只她在洛阳停留几日了。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早有贾府的两个家丁在驿馆等候了,专等着按仓公和缇萦到府上为贾夫人再诊治病情呢。缇萦昨晚离开时,也和贾夫人约好了,今天早上过去。于是仓公和缇萦便赶紧洗漱了,带上各式诊制用具,随同两个家丁,直奔贾府而来。
      不一会到了贾府,贾大官人在府门外迎着,一起马上来来后堂内室。
      贾夫人昨天饮服了两次汤药,又休息了一夜,今早醒来,神情一下好了很多。见了仓公和缇萦到了,便要起身施礼,缇萦赶紧上前止住了。仓公也紧步上前,深施一礼拜谢。
      侍女早备好了软凳,请仓公坐下,再为夫人问诊把脉。
      仓公观看了夫人面色神情,又细细地把了一会脉,点头道:“夫人心气已解,病情大为好转。罪臣昨晚又特为夫人调制了三料‘顺心和气小糖丸’,夫人服用后,病体必定大为好转。”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小袋,从里面取出三粒花生米大小的红色小丸,递给缇萦,说道:“用温开水请夫人服用下去,过一个时辰后,再服用汤药既可。”
      侍女取来一杯温开水递给缇萦,缇萦帮夫人将三料小糖丸服用下去,坐在床边和夫人谈心。 仓公起身随贾大官人来到堂屋,讲说起了家国大事。一会提起了小儿贾谊,大官人长叹一声,言道:“小儿虽然博学多才,但是却是少年气盛,不知进退取舍。虽一时得皇上恩宠,怎耐朝中功勋大臣众多,岂能容一小子来左右朝堂。见妒受贬是必然之事啊。长沙虽远,我们并不担心,只怕小子再出些什么乱邦之策,动了众王候将相功勋大臣们的利益,众口铄金,若怒了皇上,祸及满门啊。”
      仓公道:“小公子,博学多才,有治邦安国的大计。当今皇上也是一代圣明君主,有仁孝慈善的宽博胸襟。虽暂将小公子远放长沙王太傅,也是想让他多长些见识,多积累些治国经验,经受些锤炼。不出多日,必诏回长安重用朝堂社庙。所以请大人和夫人不必担念。”
      “当今皇上确是一位仁德慈孝的圣明之君,但是也难免受些佞人谗言。如先生这般高明仁义的神医,竟也受些小人诬告获罪,实在是冤啊!”贾大官人叹道。
      仓公听此,忙解道:“罪臣确实有罪,身为太仓之长,长期行医游走于外,擅离职守之罪岂能自脱。罪臣也是心甘认罪受罚,以明国法大律。”
      “话虽如此,但是先生行医也是为了国家苍生百姓,传押长安受刑,实在是受苦太甚啊!”贾大官人惜叹道。
      两人正谈的高兴,内室侍女过来请安道:“夫人请老爷和先生到内室说话,夫人有要事与老爷和先生商议。”说着请个万福,退在一边。
      贾大官人和仓公听后,便起身来到后堂内室。只见缇萦正坐在夫人床边和夫人谈话。
      夫人见两人过来,强起身,对仓公言道:“先生,我们膝下只有两个儿子,我有意认爱女为义女,有知先生可否同意?”
      仓公听闻此话,吃了一惊,还没等他回话,贾大官人喜道;“老夫也正有此意啊,一时不敢言说,夫人得遇爱女,真的是天意啊!望先生成全,可也是天随人愿了。”说着便对着仓公深施一礼,曲身相拜。
      仓公忙道:“小女生于乡村僻野之地,不知礼仪,怎么敢受大人夫人盛情啊。罪臣有罪之身,前途凶险未知,更不敢拖累牵连大人啊。望大人夫人三思,切莫引火为患啊。”
      贾夫人急道:“先生何有如此多的顾虑,我爱缇萦,非有它念,实感于小女德仁孝义,慈善聪慧。有缘相遇相知,实乃天意,望先生随了奴家心意,也助奴家大病早日康健。”
      仓公道:“非是罪臣有意阻拦,实在是罪臣怕连累了贵府上下。”
      贾大官人急道:“先生切莫再说什么连累不连累,今晚在下就写书上言皇上,救皇上宽先生的善行义举,法我开恩,赦免先生的罪责。求先生允了吧。”
      仓公转身看了看缇萦,缇萦也是没办法拒绝的啊,她羞羞地低垂着头,不知如何是好。
      盛意难却之下,仓公只好答应了。
      于是在贾夫人的病床前,贾夫人便认了缇萦为义女,缇萦认贾夫人为义母,贾大官人为义夫,贾复贾谊为义兄。贾夫人取下腕上一只白玉镯,送与缇萦做为信物和首面之礼,亲自为缇萦戴在手腕之上。
      就此,缇萦又多了几个亲人、父兄。贾大官人和夫人欢喜异常,算了下明天正是七月初六,也是一个好日了,要再举行盛大的认亲仪式,大摆筵宴,请些上等宾朋,好好庆祝一番。
      仓公吓的连连阻止,说是他有罪之身,还是皇上的诏传重犯,怎么能如此大聿张扬的脱枷离囚饮酒作乐呢。更何况如今的孝文皇帝提倡勤俭节药,一旦有人告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贾大官人也知道事情非小,便也就作罢了。
      当下便在府上摆了几桌酒席,又把高都尉和两名官吏请来见证,简单庆祝了一下。
      接下来的几日里,缇萦便留住在了贾府,以方便为贾母熬服汤药,随时床前床后侍候。
      三日下来,贾母身心病情全好,已能自主下床活动,缇萦常陪侍在身边,为她讲些养生强体的医养知识,也讲些行医时的趣闻异事,听得夫人和几个侍女都欢喜惊叹不止。
      自古相聚不易相别更难,人生聚散无常,相逢无意。一转眼,在洛阳城四天了,到了仓公和缇萦必须马上离开,西行长安的时候了。一大早,贾夫人便起来为缇萦收拾了一个大行李包,也不让缇萦打开查看,说是到了长安再看吧。并亲自早起为缇萦做了一桌美食,陪着缇萦吃了饭,亲送缇萦上了贾府的马车,眼泪汪汪地送别缇离开了贾府,马车带着贾大官人和缇萦一路穿大街走小巷,一会但来到了驿馆。
      仓公和高都尉他们也早就准备齐当,专待缇萦过来。贾大官人与仓公和高都尉又少不了一阵寒暄问候,当下与仓公挥泪而别。
      仓公和缇萦又进到囚车里坐好,高都尉指挥着车驾,便快马加鞭出了洛阳城西门,一路风尘,直向长安而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