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赶大集 ...

  •   腊月二十九。

      青布幔马车行驶在官道,林大驾车,云姒华跟几个孩子坐在车里,马车徐徐前往永州。

      车里载得人多,车走得不快,左侧车帘不时被冬风轻轻撩起。

      二娘畏寒稍稍往车内侧了侧头,四郎的小脑袋立马过去补替上那个空子,还深深吸了口外头的寒气,仿佛到永州大集之前就连空气也都是香的。

      云姒华提溜着四郎后脖领子拽回原位。

      她就算前世没养过娃,也知道小孩儿吹不得太久冷空气:“你坐下,吹得久要咳嗽的。”

      薛四郎虽然淘,对云姒华的话却是肯听,两只小脚丫伴随着行车,搭在座板一荡一荡,不时偷瞄一眼薛三娘子,惹得三娘警惕地捂紧荷包,不客气地还他一眼:

      “你休想,我半颗瓜子都不给你了。”

      四郎作势撅嘴:“小气鬼。”然后抱着五郎玩起掰手腕来,也不管五郎愿不愿,总之残酷地碾压未来的读书苗子,惹得五郎只好偎在二姐怀里,才能得到片刻安宁。

      车里家庭旅行的气氛拉满。

      永州城门就在眼前,车辆在城门外停住,林大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官凭路引,这东西相当于古人的通行证。

      “车里所有人都下来了,妇人孩子站在一边,你们几个上车看看。”

      守城兵士例行检查,在古代入城者除了看路引,还需要查验是否携带有兵刃等违禁物品,必要时可以搜身。

      不过云姒华这一行人,除去林大还像是个有战斗力的,薛四郎勉强是个战斗力潜力股之外,其他人员论武力说是白给都不为过。

      军士并未有太多为难:“走吧,下一个!”

      过城门远比想象当中顺利,反倒把云姒华对古装剧守城军的刻板印象给纠正了。

      枉她把想要偷偷塞给军士的铜板子都准备好了,然毫无用武之地,两个搜车的大兵立时展开了对下一辆来车的检视。云姒华不免有些被古装剧骗了的落差感,无奈一笑。

      而刚才她也仔细观察过,纵使守城军士进车后,看见了云姒华那个装着云锦嫁衣衣料的包裹,被锦缎华光所惊得眼眸豁亮,并不为所动,反而还给把包裹给盖好了。

      如此军容严整,这个新朝廷的气象又可见一斑。

      下车复又登车。

      车进主道,第一站是先交工,云姒华令林大往隋百户家赶车,年关将至,路上车来人往自不必赘言。

      隋百户家里住着大宅,外头“隋府”的匾额金钩银划,两个大石狮子蹲在门口,镌刻走兽纹拴马桩昭示着家主略有身份。

      云姒华自知走不得正门,让林大调头来到侧门,叫门房给孙婆子知会一声,说是来送云锦料子的永安县薛家。

      不到半盏茶工夫,门子回来了,鬓边簪花的孙婆子也跟着出来。

      早先孙婆子得过云姒华“教训”,知她不是个软性子,客客气气把人往屋里让,又让门房沏茶。

      门房光暖,云姒华让抖开织金锦,锦料便在暖光下与日色相映生辉,日光的金透澈,锦缎的金华美,明灭变幻,光闪不定。

      直把孙婆子看得眼睛都直了:“真真是见过娘子的本事才对娘子心服口服也。”

      云姒华略微颔首,想到织造时没用完的五两金子,她不想假手于孙氏转交,又想到织成的料子,怕他们找来的裁缝不会拼合,反而误了自己带来的好货。

      云姒华直言道:“我还有几句话要向裁缝交代,也想拿它在小姐身上比一比,看看还有哪里不合适,以免误了贵府双喜临门的好事,还望嬷嬷通传。”

      理由合情合理,孙氏当然同意。

      云姒华得了主家允准,留最稳当的二娘,带四郎五郎在门房稍候,自己带着三娘进入隋府后院,想着身边留个帮着比衣服的帮手。

      哪知绣鞋鞋尖还没迈过门槛,便听见一阵刺耳的话音,间或夹杂着几声细若不闻的抽泣:“哦呦,那问个名可丢死人了……”

      云姒华止住脚步。

      她抬起眼眉,先用右手轻轻拦住三娘,姑嫂两个就站在外头没好冒进。

      里面那妇人又跟几个女眷道:“人家娶亲六礼问名,问得是女儿家性格品性,怎就问到我家这儿,问的却都是长乐跟平安两个可有那方面的毛病,可把我给臊得呦……”

      “人都说后娘难当,我这后娘都为她们舍了自己的老脸,我也不图别的,就图这两个丫头能够早早解决了终身大事,我这个当后娘的也放心了。”

      接下来便是女眷们的赞许声。

      那屋里头哭声九成九是隋家两位小姐的,云姒华柳眉缓缓蹙起。

      眼前发生什么事,如何能不明白?

      必是隋家两女出阁之前,三亲六眷前来探望,期间必然问及二女为何拖到如今才嫁,继母陈氏自不能坦言她是故意的,于是就只有怪责二女,再把自己的形象抬高。

      反正隋家两个女孩儿还没出阁,当然不能从闺房出来直面这种话题,古代的闺阁女子经事少,并且还是很要面子的。

      三娘听着听着眉眼也皱起来。三娘虽然大大咧咧,是有几分正义感的。

      “嫂子?”三娘投来个眼神。

      清官难断家务事,云姒华朝她摇了摇头,她们是外人,怎好直接插手人家的家事呢?

      三娘似是领会了云姒华意思,她抿嘴点点头:“我知道了。”

      屋里笑声更为刺耳。

      云姒华这时微微露出个笑容推门,故意比她以往脾性夸张个十分,语气艳羡地握住了陈氏的手,顺势递出袖中那五两金子:

      “——夫人家中三喜临门,两女出阁,小郎竟还在龙霄军担任要职,咱们这小门小户的也来沾沾喜气,还望夫人不弃,容我赶紧给两位小姐比比料子?”

      三娘跟着进来,笑嘻嘻地帮腔道:“我听说龙霄军诏狱,可是有名的‘正着进去,横着出来’,可惜咱们今天送完料子就得走,否则还能瞻仰隋小郎君的风采了呢……”

      继母陈氏略愕了愕。

      垂首一看手里是金子,她当然要接,但再听云姒华反复提起有多崇敬隋小郎君跟龙霄军,又顿感头晕目眩。

      如此,哪怕这姑嫂两个满口全都是恭维话,陈氏也不好再抖起雌威,继续诋毁屋里那两个隋家姑娘了。

      ***

      出陈府,赶大集。

      刚才那点儿小插曲,家人之间在车上相互叙说过,完全没有影响接下来赶集的心情,更因为隋家给的六十五两工钱到手了,薛府的儿女们俱是欢腾,纷纷得到云姒华的允准,一人分了几钱银子拿到市场上花。

      永州城大集沿着城隍庙一路铺开,庙外叫卖声连绵不绝,卖糕的,卖饼的,卖糖的,卖包子烧卖的,卖炸货的,卖时令水果的……整体类别跟规模都胜过永安县一截。

      除去吃食,市集卖用品的也不少。

      云姒华职业习惯使然,再度留意着人们的衣着,还有布料、丝织品等的花色,也留意着哪家的染料鲜艳水丝柔软,预备着等开店后与人合作。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永州市集上成包卖出的棉花降价了,现在卖价低了有二三十文,据说是因为新皇帝在江北推行了项新政令,要求江北人家无论大户小户,只要家里有地的必须要留出一小块地来种棉,如果不会种,官府还会派人下田指导。

      要像这样推行几年,用不了多久,棉花的价格就会被彻底打下来。

      届时,家家便会有御寒之棉,有过冬的袄子。

      二娘得了银角子给自己买了些涂脸涂手的膏脂,四郎如愿以偿凑齐了三英五虎,五郎则是买回属于自己的书具。

      至于三娘买得东西比较杂。

      三娘先是跟着二姐买女儿家的化妆用品,毕竟她打扮的年纪也到了,然后瞧见四郎的面人儿鲜艳有趣,就又跑到面人摊子旁边,买回来个俏生生的小乔面人。

      零七碎八买了一堆,三娘的银钱花得最快,她又最为贪嘴,只是等到想要买吃食时,手里的钱财就唯有铜板三两个了。

      两三个铜板已注定吃不了大餐,三娘决心退而求其次,聊以小吃解馋,要说冬天最离不开的时令美食便是冰糖葫芦,红彤彤亮晶晶串成一串,外表看着就盈满喜气。

      可惜的是,他们来集市来得晚,有些卖吃食的摊位售空也就收摊了,三娘放眼竟没能找到平日里格外醒目的糖葫芦架子。

      薛三娘子正待黯然,眼前红光一闪,原是卖糖葫芦的小贩转了个身,架子上支楞着的最后一根糖葫芦显现出来。使薛三娘子不由眼前豁亮,举步就去追逐那小贩。

      穿过重重人潮,薛三娘子紧跟目标,距离糖葫芦越来越近。然后喊住那小贩张口便道:“停步,糖葫芦是我的!我买啦!”

      小贩回头,三娘连忙伸手,可是这是竟有另外一只手同时覆在那糖葫芦的竹杆儿上。

      薛三娘子指尖仿佛被烫了烫。

      小丫头一旋身,发现旁边站着个个头不算太高,但身姿异常笔挺的少年郎,脸立马烧起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哎呀。”

      那串唯一的冰糖葫芦就在三娘错愕的这一瞬间失了先机,利落地被隋如意拔去,隋如意将钱丢给小贩道:“给,接着,不用找了。”

      小贩大喜打了个千儿:“谢小爷的赏!谢小爷的赏!”

      小隋副千户从京城至此奔波一路,眼睛里放了放光,正要张嘴咬下枚晶莹的红山楂,却发现对面那个穿黄衣服的小丫头,正用一双大眼睛幽怨又渴望地盯着自己手里的冰糖葫芦,眼睛里的水汽越来越湿润了。

      “……”小隋哪里还能吃得下去?

      恐怕他把山楂咽下去,对面这小丫头当场就可以哭出来了。

      想他隋如意好歹也是龙霄军里的一重要人物,十六岁的朝廷命官,平日里也是被同僚郑重地称呼一声“副千户”“隋大人”的,怎么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跟小女孩抢糖葫芦,还把人给弄哭了呢?

      太丢人了太丢人了,这事不能干。

      隋如意终是狠狠吞了一口口水,想象着山楂酸酸甜甜的滋味,两腮发酸地把冰糖转了个方向,递给对面的小女孩道:“别哭,让你吃,不跟你抢了。”

      薛三娘子已经泛起来的泪意顿时云散雨收,撇下去的嘴又高高扬起来,绽出的笑容使她两腮边漩出两个酒窝,接过糖葫芦哪里还有难过的模样:“谢谢小郎君!”

      那声音又脆又甜,似山楂外那层金黄色的糖衣外壳。

      隋如意当场默了默,庆幸自己的形象从小坏蛋变成好心的小郎君,脸有点发烧。

      这时薛三娘子从腰系的丝绦里取出两枚铜板,态度大方地还给隋如意道:“小郎君,那这糖葫芦给我吃掉啦,钱你拿走吧。”

      算了,反正他又不缺钱,小隋大人摆摆手:“得,我好人做到底,请你了。”

      薛三娘子眼睛里的光更亮了,甜滋滋地笑说:“那我再谢过小郎君,愿君新年平安喜乐,岁岁步步高升,我这永州大集唯一一个小乔面人儿,也送给你吧。”

      说着不等隋如意反应过来,她将腰间插着的五彩斑斓的面人儿塞给隋如意,自己举着糖葫芦,蹦蹦跳跳地消失在许许多多的背影中。

      隋如意垂下眼帘兀自转了转竹签。

      手里的小乔面人儿穿着鹅黄衣裙打了个旋,模样两腮微红,面人师傅还给她精心啄了两个酒窝。

      小隋大人轻笑了声,心说这是哪家的小丫头,你可赔了,面人儿比糖葫芦贵得多呢。

      清风疏朗,隋如意将那面人儿插在腰间,重新背了背行李,路过点心摊提了两斤糕饼,健步继续向着隋府走去。

      “……这世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人,我不在的这几年里,两个姐姐也应该会遇见好人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赶大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